“过庭语”的启示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carr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影响和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他的教育思想为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孕育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也被后人誉为“万世师表”。孔子一生从事公众教育事业,孜孜不倦,无论从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对象上说,他的涉猎都是极其广泛的。在孔子所建立的这座恢宏的教育殿堂中,关于家庭教育的论述或许不如他的道德教育那样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为他赢得世界范围的声誉,但我们仍可从先贤的圣言中,汲取很多有益的养分。时至今日,这些智慧对我们的家庭教育仍是有启迪意义的。
  孔子关于家庭教育的论述散见于《论语》各章,其中他对儿子伯鱼的教育记录最为直接地显示了孔子的家庭教育观。《论语季氏》云,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孔子于孔鲤过庭时所讲的这番话,就是“过庭语”。“过庭语”寥寥数字,概言之,就是“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但我们从这则记录中可以窥见孔子丰富的家庭教育观。
  
  一、家庭教育的目的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可见,他让孔鲤学诗和礼的目的,就是善言能立。言,不仅指能发声,会说话,更指恰当的表达,优雅的谈吐,良好的沟通。立,是立身,是在社会中适应各种规则求得生存并生活得更好。言和立是一个人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因此,孔子的家庭教育目的,是教孩子学做人,培养能力。我们今天讲家庭教育,要么是家长陪读,要么是请个老师在家里给孩子辅导文化知识或者进行各种特长教育,如音乐、书法、体育等。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家庭教育的目的,仍停留在知识的获得上。这样,家庭教育就成了学校教育的延伸。学校教育能够为孩子提供集中、多样的文化资源,并有系统、科学的知识传授方式,但学校教育中并没有明确教孩子学会“做人”这样一门课程,它可能潜藏于各类学科中,但学校教育的目的显然以知识的获取为主,对于“做人”的培养,与其说不足,不如说是力不从心(尽管目前各学校正在积极努力)。所以,家庭教育应当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而非延伸,最大限度的承担起培养孩子“做人”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做人”是比学习知识复杂得多的命题。
  现代家庭教育只重视孩子知识的获得,实际上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而孔子家庭教育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则是放眼于未来的长远打算。分数所反映的知识水平差距并没有多大,对孩子将来的生活或许根本没有任何影响,可是在当下,家长很着急,这种着急来源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来源于相互的攀比和面子的保全。孔子的家庭教育是从根本上为孩子的幸福生活做准备,丰富的知识不等同于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具备基本的能力,却可以习得广博的知识。幸福感与知识的多少无关,而与生活的方式有关,孔子并不让孩子为了学诗而学诗,为了学礼而学礼,而着意于教给其为人之本,教给其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
  
  从“过庭语”看,孔子的家庭教育内容主要是“诗”和“礼”。其中“诗”特指古代诗歌典籍《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奉为经典,孔子曾经亲自修订整理《诗经》他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因此,学习并能引用《诗经》中的话,成为谈吐优雅的必要条件。无论在孔子的时代还是我们当今社会,能言善言在社会交际中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在交往中说服他人,就必须能够流畅自如地表达自己,孔子以诗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注意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创造各种情境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比如围绕一个话题与孩子共同讨论,或是倾听他对于当天学校生活的讲述。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大量阅读各类经典。近几年掀起的儿童读“经”热,我认为是值得肯定的现象,它标志着一种传统价值的回归和文化取向的多元化。因为中国近代的语文教育是白话文占主导地位的,文言文的衰落与缺失并不是一种健康平衡的语文教育状态。以《诗经》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去温习和继承的,它们对于孩子语言的习得有一定的影响。
  再说“礼”。“礼”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规范,儒家的礼节繁多且含义明确具体。[2]“冠礼在明成人之责;婚礼在成男女之别,立夫妇之义;丧礼在慎终追远,明死生之义;祭礼使民诚信忠敬,其中祭天为报本返始,祭祖为追养继孝,祭百神为崇德报功;朝觐之礼,在明君臣之义;聘问之礼,使诸侯相互尊敬;乡饮酒之礼在联络感情以明长幼之序;射礼由体育活动可观察德行。这些古礼综合了民俗、宗教、伦理、艺术、美学的价值。” [3]这些礼仪规范在催人向善,促进社会和谐,克服人性中的负面因素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孔子本人正是非常专注于对传统礼仪的研究和整理,致力于建立一套合理的礼仪规范来挽救西周“礼崩乐坏”的局面。在古代社会,虽然礼仪制度是一种象征意义的体系,但它又具有强烈的社会整合功能和政治教化功能。“礼”之中的秩序、节度、交往、和谐原理,可以确定社会结构、整齐风俗、节制财物之用,又对理顺社会关系与人间秩序起作用”。[4]所以孔子讲“克己复礼”,就是要人们注意个人修养,约束自己,克制自己,以达到“礼”所要求的标准,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国家才会有序。我们今天看来,这些儒家礼法是过于冗繁了,可是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成为闻名的“礼仪之邦”。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孔子重“礼”的精神仍是值得我们继承的。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的实施,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自我,认为一切所得和享有理所当然,而严重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尊重,各种矛盾关系日益突现:学生与教师的矛盾,孩子与父母的矛盾,用人单位与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之间的矛盾等。为什么我们今天的孩子越来越有恃无恐,就是因为缺少礼法的教育。只有先学会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人人都按礼法行事,沟通就会更顺畅,效果也会更好。因此,应当把“礼”纳入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言传身教,并注意在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礼貌习惯。
  
  三、家庭教育的方法
  
  纵观“过庭语”全文,我认为孔子的家庭教育方法是最有意义的,我们可以把他的教育方法归纳为两点。其一,是注意批评教育的方式,孔鲤说没有学诗,没有学礼,孔子并没有责备他不学习不上进,而是说不学习诗歌就不会说话,不学习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很巧妙地把问题转向了事件而不是人,孔子指出的是不去学习这件事情本身是不对的,会带来不良后果,而没有指责孔鲤本人。今天我们很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总是说“你怎么那么不听话”,“你怎么那么笨”之类的话语,孩子非但听不进去,还容易生出逆反心理。家长应学习孔子,转换一下批评的方式,帮助孩子明白错误。
  其二,是注意教育的场合和口吻。“尝独立,鲤趋而过庭”。“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可以看到,孔子总是在无人的情况下单独教育孩子,并且语气是平和而严肃的。单独教育孩子,能够保护孩子脆弱敏感的自尊心,语气平和孩子容易接受,同时又是严肃的,让孩子印象深刻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学习孔子的家庭教育思想,是要学习其以学做人为教育目的,以培养孩子表达能力和懂礼遵礼为主要教育内容,在教育方法上注意方式、场合和口吻的教育方式。对优良家教传统的继承与弘扬,对圣人先贤智慧的运用,定能促使当代家庭教育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三联书店,2002.
  [2]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4]马惠娣.从休闲观看休闲、礼与和谐社会的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4).
  [5]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李长之.孔子的故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7]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8]张同术,张怀书.孔子家庭教育思想的精髓及其影响[J].好家长新教育,2007(10).
  (责任编辑 吕 行)
其他文献
笔者作为一名体育学校的音乐教师,一直认为,自己面对的是一群既特殊而又普通的孩子,他们作为体育学校的学生,平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训练,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注重体育成绩,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同时,他们也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孩子,他们喜欢电影,喜欢音乐,充满了青春的炽热的情感,对美好的事物有着天生的向往和喜爱。不可否认,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文化成绩或许并不那么出色,在日常封闭的单调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为深化地理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笔者在课改实验中深刻认识到,要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必须树立新理念,“活”用新教材。只有更新教育理念,才能积极主动推进新课程改革。地理新教材渗透了课改的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用活新教材,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一、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怎样使学生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并立志献身于社会,是初中政治教育的一大重要课题,也是一大难点,既使教师引导了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地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为学生今后还要立足于社会,个人价值最终还是表现在与社会的关系上。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与社会的关系,给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足够的营养,那就是教育学生树立为社会尽责任的意识,让学生始终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化,是探究,是发问,是求异。而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创新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培养课堂教学启发艺术,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那么,启发思维更应该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主旋律。在语文的课
在新的形势下,怎样才能让思想政治课教学活起来呢?我认为:教师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新课改,积极探索新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才能使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做法。    一、设计教学,让教学过程活起来    只有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才能让教学有目标、有计划,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每年高考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改造型题目,即考题是在对已有题目的改造的基础上命制出来的。为了保证试题的公平性,这种改造往往程度较大。改造旧题要注意方法,稍有不慎,可能会出现科学性的瑕疵。笔者援引江苏卷第5题,略作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2009年江苏卷历史部分第5题)“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
作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及代表性理念,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有三:“全体”、“全面”、“主动”,即“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其实也就是倡导已久的“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落实“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方针的一种教育模式或教育体系。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我们洋思中学上世纪80年代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优化课堂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作业,做到了课
冰心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一切。”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觉得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爱护的温暖,尊重和理解学生,不伤害学生自尊心,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也才可以真正做好班级工作。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以下几点我认为是比较重要的。    一、营造家庭式的班级氛围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
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狭义上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如何把多维的立体转换成二维的平面,并通过单纯的平面表现出复杂的立体,是每位美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素描前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做法:    一、心想平面    米开朗琪罗曾说“画家画画不是用手去画的,而是用脑子去画的”,印象派画家莫奈也说:“当你出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所观察到的眼前
纵观这几年的高考现代文大阅读试题,发现有这么几个特点:文本字数和赋分值逐渐增加,阅读难度有所提高,题目设计也越来越灵活。再看历年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学生在这里的失分率是最高的。有不少学生碰到这类题目,往往不知从何处入手,答题不是答不完整,就是答不到点子上,或似是而非、或答非所问。那么,如何提高现代文大阅读题的解答速度和解题质量呢?有没有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可遵循呢?接下来,笔者结合一些试题对此做一番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