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阅读感悟 落实情感体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q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应“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成百上千的小鱼儿被海水送进了海滩上的浅水洼,文中的小男孩将小鱼儿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扔向大海。他不是凭着一时的好奇在玩着一种游戏,而是在执著地完成一项使命。这么多的小鱼,他是捡不完的,但他在尽力地捡着,扔着。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更多地关注了学生阅读感悟和情感体验,从“在乎”这一关键词入手,抓住了小鱼“在乎”、小男孩“在乎”等重要环节组织了阅读教学,揭示了“保护动物,珍惜生命”的深刻寓意,使读了这篇课文的每个学生和听课者都深受感动。
  教师首先做好阅读理解的铺垫——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描写在烈日的沙滩上,小鱼被搁在浅水洼里的情形,激起学生那种似乎曾经有过的感受。然后通过引导学生感悟此时小鱼的内心世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水到渠成:
  师:假如你就是这浅水洼里的一条小鱼,你会怎么样?
  生1:我会很想回到大海。
  生2:我会很伤心。
  生3:我会很害怕,我想大海妈妈。
  ……
  小鱼也是有生命的个体,这些小生灵在烈日曝晒下的沙滩上会挣扎而死。活生生的场景深深感染着学生,打动着对小生命有着“怜香惜玉”之情的小心灵。学生深刻体会到小鱼对生命的“在乎”,体会到小鱼的可怜。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品读、评读。学生在朗读中纷纷表露出对小鱼儿的怜惜之情,为下文的引探打下了情感基础。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体会小男孩对小鱼“在乎”时,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好小男孩的话,演好小男孩的一系列动作。老师的导读导练也是丝丝入扣,较扎实地进行了思维训练和情感的熏陶。
  师:你们能把小男孩捡鱼时的动作找出来吗?
  (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了“弯着腰”、“捡”、“用力”、“扔”等词语。)
  师:你们从这些词语中读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小男孩很努力去捡鱼。
  生2,小男孩捡鱼很认真。
  生3:小男孩很累,但他不怕累,一直认真地捡。
  师:明明知道小鱼很多,怎么也捡不完,为什么小男孩还是不停地捡鱼呢?
  生1:因为小男孩知道,捡一条就能救一条。
  生2:小男孩想快点,能多救几条小鱼。
  生3:在小男孩的眼里,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命,捡一条小鱼就是挽救了一个生命。(掌声)
  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演读体会“捡鱼”的“辛苦”,让学生进入“角色”,跟小男孩一起“不停地捡鱼”,学生不断地为小男孩的用心和行为所感动,不断地为小男孩态度的坚决和专注所感动。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自然地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在体会小男孩救鱼时的执著与专注时,老师再一次相机让学生通过朗读进行情感的体验,把“人文关怀”、“价值取向”、语言感悟和发展语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教学的统一。
  师:因为小男孩很在乎小鱼,所以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学生接着齐读: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师:我发现有些同学刚才读的时候有点不一样(指一学生),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1:我认为小男孩很累,所以后面读得很慢。
  生2:小男孩捡鱼很快乐,所以我读得很轻。
  生3:因为小男孩太想救小鱼了,所以我把后面的文字读得很快。
  教师正是在阅读教学中抓住了有助于深入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把握住课文的中心思想,不断地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较好地引导学生进入了个性化阅读的境界。学生在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和优美语言的同时,也徜徉在情感体验之中。
其他文献
《囚绿记》(下称“《囚》文”)这篇抒情散文是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陆蠡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抗战爆发后的“孤岛”上海。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因着视角的不同和运用的文学解释学理论的不同,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常见的有:  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那些有生
设计理念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采用“开头结尾点题”“叙述中心明晰”“人物描写细致”等面面俱到的讲评方式,每次似乎都在重复说过的问题,了无新意,也未曾见到切实的教学效果。采取什么样的讲评方式才更有针对性,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呢?在《留点感激在心中》的作文讲评中,我尝试只选取“人物描写”这个角度,深入展开点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复习各种描写方法,学会综合
[文本介绍]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其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    [课堂回放]  师: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栽树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学生
老中医们讲“温则通,通则不痛”。热敷简单实用,但也有相应的要点需要掌握。如果方法得当,以下10种不适就可以通过热敷得到缓解。  热敷要点  选择洁净的毛巾,在40-45摄氏度的热水中浸泡,拧干后敷于患病部位,接触皮肤时应无灼痛感。  最好在患处盖一层干净的布或棉垫。一般每5分钟更换一次毛巾,交替使用。  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  1。缓解眼疲劳  用热毛巾敷可促进眼周围的血液循环,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曾几何时,这句话成了如今浩浩荡荡补课大军的信条。  由于家境贫困,甘肃的单亲妈妈郑燕一度拒绝补课,自己主抓儿子学习。可上初中后,儿子成绩下降,她又渐渐无力辅导。眼见老师课上“不尽力”,课外开补习班,她只好随大流,咬牙带儿子“上了車”。昂贵的补课费让她大开眼界,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终于,她承受不住压力,愤而反抗——望子成龙的宿命:重金读名校仍难逃补课  2015年9月1日,3
课感,就是教师对课堂运作的直觉感知。具体地说,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进行状态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能力,并能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课感”具有触发的偶然性、技能的心智性、处理的巧妙性等特征。那么,我们如何积蓄课感,亮彩课堂呢?    一、点石成金“蓄”课感,彩化课堂    课感,首先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感觉的感觉。课堂上教师产生课感的对象是学生,是富有生命力且各具个性的“人”,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
“空白”是一切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大凡艺术,无不体现出一种“空灵”的“空间感型”,给解读者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妙不可言的艺术感受。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一门艺术,亦如此。这种“空白”是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品味、体验、感悟,从而激起创造的火花,点燃个性的火焰,使语文课堂成为思想的乐园、个性的舞场、创造的天堂,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我尝试着做到以下几点: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留有思
与古典诗词或者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您认为新诗特有的教育功能是什么?  与古典诗词或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新诗当然有它特有的教育功能,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它对年青一代的感召,是任何古典诗歌也不能取代的。古典诗词有着持久的魅力,但现代新诗,由于它运用的语言、表现的生活和感受贴近现代人,因而更能对现在的人们产生影响。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很早就背诵了许多古诗,但直到上高中时偶然接触到冯至早期的抒情诗
冬天来了,去散步,一个人迎着风,凛冽之意在脸上丝丝划過,有点微微的痛。戴着手套,手指头依然敏感地觉察到冷。我将手揣进兜里,有了温暖之感。  我的前面有一对母子,年轻的母亲领着幼小的孩子。走一会儿,母亲就蹲下来,并紧双手来回搓,搓热之后,握住孩子的小手,轻轻地说:“不冷了吧?暖和了吧?”孩子使劲点头,奖给妈妈一个响亮的吻。  我走在他们身后,不舍得超过去。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让我的心头暖意融融。不
《中国教师》:面对现代社会手机的普及,您是怎么看待“学生携带手机入校园”这一现象的呢?  李冬: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手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它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它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20世纪80、90年代,手机还叫大哥大,大家是怎么看待的呢?更多可能是把手机看成是有钱、有身份的人士才能用的物品。但是,现在手机平民化了,既然是平民化,就要以一种平民的心态、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