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三引”教学法尝试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是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作为教学整体,三者之间是“自习—提升—实践”的关系。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不能处理好三者关系,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产生厌学情绪,智能发展受抑,素质提高受阻。怎样才能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呢?“三引”教学法较为有效。“三引”即课前的“引读”、课中的“引点”、课后的“引伸”。下面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进行说明。
  一、课前引读
  学生预习要弄清四个问题,即课文主要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你怎样写?针对此文,首先,我设计课前引导:“同学们,我们学习《幼时记趣》已半年多了,谁还能说出这一课的主要内容?这一课主要写了哪些‘童趣’?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结构文章的?”从同类课文引入,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复习旧知,还能将学法迁移。然后,再引出本课课题:“从课题内容看,本课应该写哪些内容?写哪些事?如果是你写,该从哪几方面去写,反映怎样的主题?”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发言。最后,让学生带着假设去预读课文。
  二、课中引点
  课前,学生已经按照要求进行了预习,倘若课堂仍按部就班讲授,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也枯燥无味。学生充分预习之后的课堂教学,重在正误点化。
  课堂中的“引”主要有“四引”,即引入、引渡、引法、引境。
  引入,即是平常所说的导语。“童年好似一曲古老而悠扬的歌谣,它吟唱着我们每个人童年的难忘,童年的故事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今天让我们就随着这篇动听的乐章,一起去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故事。同学们课前一定预习得很好,看谁能离开课本按预习的要求汇报一下读书的情况。”简洁的引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很期待。
  引渡主要是指课堂结构或课文段落间的过渡。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我把学生引渡到理清课文的脉络上来。“同学们,你们从课题了解了课文的哪些信息?”学生从课题上意识到课文着重记叙两个地方,文章是按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来写的。
  引法是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实际而采取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本课是从《幼时记趣》一课引入的,所以我一开始就让学生对比二者写法的异同。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觉得两课都是写“童趣”的,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童年趣事主要在“百草园”,写童年枯燥的学习生活主要在“三味书屋”。
  引境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去。常用的引境方法有教师范读、小组合作朗读、电化教学的配音朗读等。比如,在学习“百草园”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描写的几件趣事,让学生体会作者儿时生活的无限乐趣。配音朗读让学生感受童年的天真无邪和快乐,最后去掉配音,让学生在清读中读出愉悦的感觉。
  课堂教学中的“点”是指点拨。点不能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侧重,画龙点睛。就内容而言,主要有点重点、点难点、点疑点三种。
  关于点重点。比如,课文的第2至7自然段是课文第1部分的重点,学生通过上述朗读进入情境后,我通过点拨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彩之处及特点。描写昆虫时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征,即根据儿童的心理,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文章不仅春、夏、秋景俱全,并且形、声、色、味皆备;条理分明,层次清晰。
  关于点难点。比如,课文的第2部分,百草园是课文的难点,难就难在它的“主题”上。在“引法”环节,就有同学提出异议,认为第2部分是写三味书屋里的学习枯燥无味,而非写儿童的童年快乐。对此,在赏析课文第2部分后,我引导学生就第2部分的“主题”展开分组讨论,结果大家形成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通过写三味书屋乏味枯燥的生活,和第一部分的快乐形成对比关系;另一种看法认为,通过写三味书屋乏味枯燥的生活,和第一部分的快乐形成衬托关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主要写儿童千方百计在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中极力寻找快乐,其目的是与第一部分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为了让提出异议的那部分学生也能与第三种理解“和谐说”形成共鸣,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及四件事。向先生问“怪哉”故事;在三味书屋后的小园内寻找属于自己的乐趣;师生读书的场面;学生做游戏、画画儿。学生们体会到,对于孩子来说,快乐是简单的,即使在荒芜的园地里,孩子依然可以发现属于自己的快乐,即使在乏味无趣的学堂中,他们也能够寻觅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当然,主题归纳并不强求全班的统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归纳。
  关于点疑点。比如,在学生自主阅读后的汇报交流中,有学生质疑写美女蛇的故事是否有点跑题。为此,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适当加以点拨,从而使学生最终取得共识:写美女蛇的故事是为了给百草园增添神秘色彩,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课后引伸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课文只是学生学习的范例。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实践和应用这些范例。如果我们把学生课前预习说成是知识的耕耘,课中学习是知识的播种的话,那么课后巩固则是知识的收获。这里的“引”是指从课文中引申到课堂外,这里的“伸”是指课堂知识的延伸,知识的迁移。
  比如,我在这一课的总结阶段,做了这样的引伸:“同学们,鲁迅有如此快乐的童年,那么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快乐吗?请你也写出几件快乐的事或几个方面的快乐生活来!”当我将这一要求提出来时,有些同学用质疑的目光看着我,好像我是寿镜吾先生。为此,我鼓励学生写真话,诉真情,并激励大家与鲁迅比一比高低。学生在我的鼓励之下,一挥而就,不到半小时,写出了七八百字的作文。有的同学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他如何从一天近十小时的学习生活中寻找快乐,但部分同学认为此法不可取,学习不专一;有同学写学习如何的枯燥无味,但有同学建议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就必须刻苦学习;还有学生写学习有文化课,有音体美课,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课等,所以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素质是全面发展的,受到了大家的啧啧称赞与高度评价。
  通过巧妙引伸这一环节,既使学生课堂所学知识与写作技能得到迁移应用,又使学生在写作评价中建立起科学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三引教学法”的实施,让我的语文教学真正实现了《语文新课标》关于角色转换的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质疑者、探究者,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作者单位:海门市树勋初级中学(226134)
其他文献
许多中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语言贫乏,通篇找不出思维的火花和新颖别致之处。如何能让学生在不到60分钟的时间里写出一篇600字以上的优秀作文?面对语文考试,这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巧用新颖题目  文章的标题好比文章的眼睛,通过它可以窥见文章的灵魂。题目好坏直接影响作文的成绩,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拟出能契合文章主旨的新颖题目。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利用修辞就是一个好方法。修辞就像魔术师手
中学语文教育是一个充满艰辛而又充满希望的领域,说其艰辛,是因为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它负载着人的思想、情感、意识、心灵,是活生生的、有灵魂和生命的。这也同时是她的希望所在,因为语言、思想、情感是共存的,语言形式是载体,实质上它就是意识、思想、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所以,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方面起着独特的、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语文与生活同在,应用
成就感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当人们对一件事情产生了兴趣并且取得到了预想的结果,实现了自我价值并且得到认可而产生的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可以说,成就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是人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有
语文教学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合理开发语文教学资源既是实践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保证。   一、教材资源的开发   语文教材尽管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是考量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诸多课程资源后可知,教材仍然是不可替代的课程资源,合理开发教材资源对推动语文教学改革,促进语文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创新教材使用过程   传统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实施,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二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因此师生之间是平等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新课标提倡“主体相长”的教学思想,倡
“乐学模式”是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参与性更强,在整个教学中体现了主动性与主体性,对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以及
以青岛市地铁1号线三标段的兴国路站—流亭机场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研究类似于粉质黏土层中地铁隧道施工技术.根据工程经验提出注浆加固、大管棚超前支护、盾构法作为拟采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要做一个优秀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但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时体现爱心,容易;长期保持爱心,很难;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发展中有明显不
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提倡突出学生个性的今天,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