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江苏省东北部的建湖县是沟河纵横、物产丰饶的著名“水乡”。千百年来,水的灵性滋养了这方土地、这里的人,有着百年校史的建湖县实验小学便在这座小城内傍水而建。百年校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内涵,孕育出“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教育理念,以自然的本色唤醒教育的自觉,润泽生活的真知,滋养心灵的纯真。近年来,特别是成立了建湖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来,该校在“涵化”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进一步深入探索,着力建设以“生态校园、生长课堂、生命践旅、生活作文”为主题的“四生”文化,并以此为依托,使学校日益显现出丰富而生动的办学面貌,全校师生不断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
滔滔塘河,奔流不息;百年实小,书香一脉。2020年孟夏,记者走进校园,实地探寻该校“四生”文化建设的生长密码。
生态校园:打造学生的成长乐园和智慧家园
走进学校,风格独特的教学大楼、精致典雅的校园景观、高大的树木、盛开的鲜花、多彩的艺术橱窗……一个五彩斑斓的生态校园一下子展现在记者眼前。“行知”“仁爱”“尚美”等彰显学校文化的石刻矗立在醒目的位置;梦想小舞台、仁爱广场、亲亲小农场、行知礼堂等功能区划分合理,坐落有序。这些环境设置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追求自然而然地传递给了师生。
“校园环境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集团总校长唐广泉对记者解释道,“在我看来,所谓环境,不只是几朵鲜花、几片竹林、几栋建筑,更要注重营造自然、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得到健康、自然的生长。”在唐校长的带领下,记者重点参观了几处学生活动功能区:“梦想小舞台”以葱翠的竹林为天然背景,让孩子们在这个校园露天舞台上发挥特长,展现自我,培养自信;“亲亲小农场”把操场周边的土地一块块隔开,虽不开阔,却也阡陌纵横,学生在这片“小小责任田”上既可以种植,也可以放飞心灵,体验劳动、收获、分享的乐趣;“钢琴展示台”俨然成为了孩子们钢琴演奏的大舞台,他们用手指弹奏出优美的旋律,童年的欢乐在美丽的校园中回荡。
“我们相信,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成长都应当从自然中来,和自然完美契合,学校应当成为孩子的成长乐园和智慧家园。”唐校长进一步作了深入的阐述,“因此,‘生态校园’不是硬件设施的堆砌,而是提供一个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之间融洽共处的环境。在这里,师生与校园融为一体,校园真正成为了孩子们自由生长的土壤。”
生态校园不仅是自然的、绿色的,还是安全的、有序的。学校在营造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上做足了功夫,派出所、社区、医院、教育四部门一体化的校园防护机制,为学校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还建有生命安全健康教育体验馆,通过生命安全知识讲解、实景互动平台体验、应急救护技能演练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引导孩子认知生命、感悟生命,学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学校因此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
现代教育理念浸润的生态校园还应体现对智慧的追求。学校积极创建“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校园,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了校园管理平台、教师研训平台、学生学习平台、家校共享平台,各校区都建成了具有图像定位系统、计算机采集系统、智能导播系统、微课录制系统等先进功能的录播体系,可实现网上直播,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学校开辟了第二学习课堂,学生可通过手机、电脑观看名师在线授课,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满足了学生课外学习的需求。在课堂之外,学校成立社团,将科学、数学、美术和信息技术等学科进行整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也因此成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STEM试点学校、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学校。
生长课堂:引领师生的自主生长和互助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唐校长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自古以来,‘教学相长’指的就是师生间的双向成长,现代的课堂应是师生共同生长的课堂,生长的课堂必然是注重启发和探究的课堂。”
记者随机旁听了五(3)班的一堂语文课,发现一节课下来,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的时间则达到20分钟。授课的嵇老师告诉记者,“生长课堂”是“活”的课堂,教师温润灵动,学生飞扬悦动。教师在不着痕迹的教育教学中“涵化”学生,充分调动学生汲取知识的本能和力量,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自主生长。
分管语文教学工作的张主任介绍说,“生长课堂”让学生实现了“三生长”: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把疑问带进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加强劲,这是“自助长”;课中展示的过程,既是学生相互学习、展示自我的过程,也是教师全面了解学情,调整教学起点,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的过程,这是“互助长”;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生发、创新,这是“师助长”。
“我们所期望的‘生长课堂’,是激发并促进师生不断成长的课堂。”唐广泉校长说。为了确保“生长课堂”取得更好的效果,学校从多方面創造条件,为师生共同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名师引航,充分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科学引领教师专业能力的快速成长;二是帮助教师围绕“让学引思”的理念,追求“让”与“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生长;三是开展家长助教活动,每周四社团活动时间,各社团邀请一些家长走进课堂给学生授课,形成具有“生态、生动、生长”特质的家校共育模式;四是活动助推,推进“三课联动”(“师徒听课”“同伴听课”“随堂听课”)和“三格并举”(新进教师“入格课堂”、青年教师“升格课堂”、骨干教师“风格课堂”),鼓励教师不断对“生长课堂”产生新的认识,不断超越自我。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生长课堂”收获满满,两位教师分获江苏省小学数学和科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八位教师获省“杏坛杯”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十多位教师获省“蓝天杯”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二十多位教师获盐城市优质课、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生命践旅:启迪学生的生命体验和品格养成
“现在的孩子与我们小时候不同,个个都是‘家中宝’。如何让孩子们养成勇敢、包容、感恩等美好的品质,一直是我们学校教育的重点。”唐校长意味深长地说,“‘生命践旅’最初的本意,是围绕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去主动实践,其实质是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学生通过‘生命践旅’综合实践活动磨炼意志,提升综合素质。” 这些年,建湖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依托周边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组织孩子们走出校园,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农活、农乐、农俗、农情”活动,孩子们体会到农家的辛劳和乐趣,认识了各种农作物;摘棉花、刨山芋、野炊、举行篝火晚会、看露天电影等丰富的实践体验,孩子们互帮互助,收获了无穷的欢乐;参观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故居、南宋名相陆秀夫纪念馆等,孩子们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心灵,家乡名人的感人事迹使他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更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学校还组织学生走进建湖高新产业园区,参观“航天航空”“节能灯具”“石油机械”“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企业,触摸时代发展的脉搏,孩子们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科学思想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生命践旅”重在实践与体验,不仅是学生走出校园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是家长走进校园的互动体验。学校精心策划的一年级入学仪式、三年级成长仪式、六年级毕业典礼等,成为家长和孩子们感受亲情、友情,抒发美好愿望的生动课堂。记者在采访中偶遇六(4)班的一位学生家长,当谈起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长时,他由衷地赞叹道:“孩子在实小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做人和做事。”
生活作文:激发学生的生活实践和读写积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句话道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长期以来,建湖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坚持开展“生活作文”教学改革,提倡“我手写我心”,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动笔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体验是“生活作文”的重要特征,强调的不仅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用嘴巴说,还要亲自去操作、去实验、去探究,从而在实践中获得感悟,提高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作文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与此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指导,三(7)班的朱老师告诉记者,阅读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情感,积累写作材料,还能学习到优秀的写作方法。为了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学校鼓励学生用相机记录生活,捕捉生活,为学生打开“生活作文”的另一扇窗口,引导学生有创意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并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记者走进了“生活作文”陈列馆,只见一排排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历届学生的生活作文集,这些凝聚着孩子们情感与智慧的文字,映射着他们所收获的成长。“‘生活作文’注重引領学生走进生活,从而获取、储存丰富的素材,提倡先‘生活’,后‘作文’。”唐校长欣喜地对记者说,“作文是一个人的涵养与能力的外化表现,‘生活作文’正是‘涵化’教育理念最直接的体现。”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内涵。建湖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推进教育理念的历史传承与实践创新中,积极倡导“四生”文化,逐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非凡的影响力。“四生”文化为学校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活泼、自由、丰富的成长空间。在“四生”文化浸润下的实小孩子,就像一棵棵茁壮的幼苗,正沐浴着爱的阳光拔节、生长!
滔滔塘河,奔流不息;百年实小,书香一脉。2020年孟夏,记者走进校园,实地探寻该校“四生”文化建设的生长密码。
生态校园:打造学生的成长乐园和智慧家园
走进学校,风格独特的教学大楼、精致典雅的校园景观、高大的树木、盛开的鲜花、多彩的艺术橱窗……一个五彩斑斓的生态校园一下子展现在记者眼前。“行知”“仁爱”“尚美”等彰显学校文化的石刻矗立在醒目的位置;梦想小舞台、仁爱广场、亲亲小农场、行知礼堂等功能区划分合理,坐落有序。这些环境设置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追求自然而然地传递给了师生。
“校园环境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集团总校长唐广泉对记者解释道,“在我看来,所谓环境,不只是几朵鲜花、几片竹林、几栋建筑,更要注重营造自然、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得到健康、自然的生长。”在唐校长的带领下,记者重点参观了几处学生活动功能区:“梦想小舞台”以葱翠的竹林为天然背景,让孩子们在这个校园露天舞台上发挥特长,展现自我,培养自信;“亲亲小农场”把操场周边的土地一块块隔开,虽不开阔,却也阡陌纵横,学生在这片“小小责任田”上既可以种植,也可以放飞心灵,体验劳动、收获、分享的乐趣;“钢琴展示台”俨然成为了孩子们钢琴演奏的大舞台,他们用手指弹奏出优美的旋律,童年的欢乐在美丽的校园中回荡。
“我们相信,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成长都应当从自然中来,和自然完美契合,学校应当成为孩子的成长乐园和智慧家园。”唐校长进一步作了深入的阐述,“因此,‘生态校园’不是硬件设施的堆砌,而是提供一个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之间融洽共处的环境。在这里,师生与校园融为一体,校园真正成为了孩子们自由生长的土壤。”
生态校园不仅是自然的、绿色的,还是安全的、有序的。学校在营造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上做足了功夫,派出所、社区、医院、教育四部门一体化的校园防护机制,为学校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还建有生命安全健康教育体验馆,通过生命安全知识讲解、实景互动平台体验、应急救护技能演练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引导孩子认知生命、感悟生命,学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学校因此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
现代教育理念浸润的生态校园还应体现对智慧的追求。学校积极创建“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校园,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了校园管理平台、教师研训平台、学生学习平台、家校共享平台,各校区都建成了具有图像定位系统、计算机采集系统、智能导播系统、微课录制系统等先进功能的录播体系,可实现网上直播,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学校开辟了第二学习课堂,学生可通过手机、电脑观看名师在线授课,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满足了学生课外学习的需求。在课堂之外,学校成立社团,将科学、数学、美术和信息技术等学科进行整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也因此成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STEM试点学校、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学校。
生长课堂:引领师生的自主生长和互助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唐校长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自古以来,‘教学相长’指的就是师生间的双向成长,现代的课堂应是师生共同生长的课堂,生长的课堂必然是注重启发和探究的课堂。”
记者随机旁听了五(3)班的一堂语文课,发现一节课下来,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的时间则达到20分钟。授课的嵇老师告诉记者,“生长课堂”是“活”的课堂,教师温润灵动,学生飞扬悦动。教师在不着痕迹的教育教学中“涵化”学生,充分调动学生汲取知识的本能和力量,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自主生长。
分管语文教学工作的张主任介绍说,“生长课堂”让学生实现了“三生长”: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把疑问带进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加强劲,这是“自助长”;课中展示的过程,既是学生相互学习、展示自我的过程,也是教师全面了解学情,调整教学起点,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的过程,这是“互助长”;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生发、创新,这是“师助长”。
“我们所期望的‘生长课堂’,是激发并促进师生不断成长的课堂。”唐广泉校长说。为了确保“生长课堂”取得更好的效果,学校从多方面創造条件,为师生共同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名师引航,充分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科学引领教师专业能力的快速成长;二是帮助教师围绕“让学引思”的理念,追求“让”与“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生长;三是开展家长助教活动,每周四社团活动时间,各社团邀请一些家长走进课堂给学生授课,形成具有“生态、生动、生长”特质的家校共育模式;四是活动助推,推进“三课联动”(“师徒听课”“同伴听课”“随堂听课”)和“三格并举”(新进教师“入格课堂”、青年教师“升格课堂”、骨干教师“风格课堂”),鼓励教师不断对“生长课堂”产生新的认识,不断超越自我。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生长课堂”收获满满,两位教师分获江苏省小学数学和科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八位教师获省“杏坛杯”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十多位教师获省“蓝天杯”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二十多位教师获盐城市优质课、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生命践旅:启迪学生的生命体验和品格养成
“现在的孩子与我们小时候不同,个个都是‘家中宝’。如何让孩子们养成勇敢、包容、感恩等美好的品质,一直是我们学校教育的重点。”唐校长意味深长地说,“‘生命践旅’最初的本意,是围绕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去主动实践,其实质是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学生通过‘生命践旅’综合实践活动磨炼意志,提升综合素质。” 这些年,建湖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依托周边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组织孩子们走出校园,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农活、农乐、农俗、农情”活动,孩子们体会到农家的辛劳和乐趣,认识了各种农作物;摘棉花、刨山芋、野炊、举行篝火晚会、看露天电影等丰富的实践体验,孩子们互帮互助,收获了无穷的欢乐;参观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故居、南宋名相陆秀夫纪念馆等,孩子们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心灵,家乡名人的感人事迹使他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更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学校还组织学生走进建湖高新产业园区,参观“航天航空”“节能灯具”“石油机械”“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企业,触摸时代发展的脉搏,孩子们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科学思想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生命践旅”重在实践与体验,不仅是学生走出校园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是家长走进校园的互动体验。学校精心策划的一年级入学仪式、三年级成长仪式、六年级毕业典礼等,成为家长和孩子们感受亲情、友情,抒发美好愿望的生动课堂。记者在采访中偶遇六(4)班的一位学生家长,当谈起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长时,他由衷地赞叹道:“孩子在实小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做人和做事。”
生活作文:激发学生的生活实践和读写积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句话道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长期以来,建湖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坚持开展“生活作文”教学改革,提倡“我手写我心”,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动笔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体验是“生活作文”的重要特征,强调的不仅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用嘴巴说,还要亲自去操作、去实验、去探究,从而在实践中获得感悟,提高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作文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与此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指导,三(7)班的朱老师告诉记者,阅读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情感,积累写作材料,还能学习到优秀的写作方法。为了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学校鼓励学生用相机记录生活,捕捉生活,为学生打开“生活作文”的另一扇窗口,引导学生有创意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并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记者走进了“生活作文”陈列馆,只见一排排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历届学生的生活作文集,这些凝聚着孩子们情感与智慧的文字,映射着他们所收获的成长。“‘生活作文’注重引領学生走进生活,从而获取、储存丰富的素材,提倡先‘生活’,后‘作文’。”唐校长欣喜地对记者说,“作文是一个人的涵养与能力的外化表现,‘生活作文’正是‘涵化’教育理念最直接的体现。”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内涵。建湖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推进教育理念的历史传承与实践创新中,积极倡导“四生”文化,逐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非凡的影响力。“四生”文化为学校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活泼、自由、丰富的成长空间。在“四生”文化浸润下的实小孩子,就像一棵棵茁壮的幼苗,正沐浴着爱的阳光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