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在我国当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渠道的学校,应当有效利用“红色文化”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途径包括:敞开校门,把“红色文化”引入校园;深入宣传,把“红色文化”融入生活。学校利用“红色文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高度统一认识;其次广大教职员工做好学习“红色文化”的榜样;再次要传播“红色文化”精品;最后要持之以恒、形式多样,贴近未成年人。
关键词:红色文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2
学校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摇篮,是孕育希望的园地,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学校任责无旁贷、任重道远。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八)条也明确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渠道的学校,应如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探索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我们赣南老区实际,认为应当有效利用“红色文化”,以“红色文化”教育、熏陶学生,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
近几年来,就如何有效利用“红色文化”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我们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这一问题试从研究角度谈一点思考和认识。
一、充分认识“红色文化”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我国特有的政治思想文化形态,她所包含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精神、延安精神、抗日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主体精神,对于人们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指导和规范功能,对人们继承和发扬一切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比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因此,“红色文化”是一个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全体社会成员最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先进文化,它通过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通过体验、评价、交流等方式,指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可见,“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她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其它类型文化无法比拟的作用。近几年来,在党和人民大力倡导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精神,强调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主题之下,全校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利用“红色文化”教育、熏陶学生。
二、关于有效利用“红色文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途径的研究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四种途径来进行的。
(一)敞开校门,把“红色文化”引入校园
因地制宜地经常邀请当地部队干部、党史工作者特别是健在的老红军、老苏区干部、老党员、老文艺工作者,到学校开展“红色文化”讲学、报告,包括讲述地方革命英雄志士事迹和亲身革命经历,宣讲国难史,国耻史,革命斗争史,宣讲革命优良传统和人民军队的建军史等。在这一方面,我们赣南各县作为革命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尚有众多的长征老干部健在,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我区这一宝贵“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敞开校门将他们引入校园。
就近邀请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到学校进行各种“红色”表演,如军事训练、军营生活、红色歌舞晚会、军民同乐。2006年邀请赣南籍北京国旗班的班长到我校进行了一次升国旗仪式表演和军事讲座,同学们反响强烈,受到一次很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重要革命节日邀请市、县党史办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部门到学校进行党史资料和革命烈士遗物等展览,邀请当地电影公司到学校进行经典“红色”革命影片展播,将大量经典“红色”革命书籍引入校园,特别是当地“红色”乡土教材,如《赣南人民革命史》;《宁都起义》,《翠岗红旗》;《平川撷萃》、《将星璀璨》、《兴国英烈》;《毛泽东在瑞金》、《可爱的瑞金》、《瑞金人民革命史》、《爱我中华、知我瑞金》、《红都瑞金》、《瑞金人民革命斗争史》、《从瑞金走出的共和国元勋》等等。
(二)深入宣传,把“红色文化”植入人心
学校应努力发挥学工处、团委、宣传部、班主任等主要思想教育团体的作用,利用校园主题班会课、宣传橱窗、墙报、校报、广播、电视、朗诵、演出、展览、条幅、升国旗等媒介和形式,在校园内广泛、深入宣传“红色文化”,特别是在特殊重要的革命纪念日,要把握时机扩大宣传,比如在每年十月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朗诵会或晚会,九月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的电视、电影专题展播,七月进行纪念建党书画展,五月开展纪念“五四”运动的板报比赛活动;又如在教室张挂国旗,在校内恰当处张挂革命导师、革命英雄模范的名言或画像,或塑造典型烈士雕像。通过以上各种途径创设浓厚的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使未成年学生在浓厚的“红色”氛围中得到熏陶,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从而把“红色文化”植入学生心底。
(三)大胆课改,把“红色文化”切入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其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各科教师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教学的各环节进行品德培养,其一就是要把珍贵的“红色文化”切入思想道德的教育教学中。
一方面,我们要特别重视历史课和政治课在教学中对“红色文化”知识的传授、渗透,尤其像五四运动、八一南昌起义、红军长征、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要讲清讲透。其它学科也应在教学中把握时机恰当切入相关“红色文化”,如音乐学科中的《十送红军》、《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国歌等及其创作背景,介绍聂耳、冼星海等革命艺术家。
另一方面,我们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革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方法,把“红色文化”知识教学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中,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品格结合起来。并结合学校实际,自编红色“乡土教材”,开设“红色课程”。
(四)步入社会,把“红色文化”融入生活
《意见》第(十五)条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时任团中央负责人周强说道德的养成、信念的确立仅靠知识的灌输和理念的教授是不能完成的,没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环节,没有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实践活动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因此,“红色文化”教育必须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校外活动之中,把“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这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就近参观当地革命遗址、革命历史博物馆。我们赣南作为红军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中央红军的诞生地、中华苏维埃首都所在地,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伟大革命家曾长期生活工作之所,有数不清的宝贵红色遗址可供学生学习体验。条件允许的可以跨地区甚至跨省参观效果当然更佳,如“瑞金——于都——兴国——井冈山——延安”红色专线旅游。访问当地老革命老红军及其后人,访问党史研究工作者,可模仿体验革命前辈的战斗经历,如重走长征路,红色冬、夏令营。每年清明前后组织学生为革命先烈扫墓等。
三、有效利用“红色文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高度统一认识。全校上下应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紧迫性;认识到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最重要组织,她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认识到“红色文化”的价值及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大意义。因此要求学校和教师扭转固有的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观念,把传播“红色文化”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有具体、详细、可操作的计划或实施方案,部门分工要明确,职责清楚,要充分发挥党、团员及其组织和各级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同时,要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当地文化部、宣传部、民政部、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旅行社等。
其次,广大教职员工做好学习“红色文化”的榜样。对教师的信任,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基本心理前提。教师在言教的同时更要注重身教,要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能严于律已,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我们只有自己言行先行,才有资格理直气壮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为学生所接受。所以,要给学生传授“红色文化”知识首先我们自己要有丰富的“红色文化”知识,“学富”方能“为师”。可是现实中确有不少教师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员的革命斗争史知之甚少,理解肤浅,不足以为师。所以教师们要自觉地学习“红色文化”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精晓“红色文化”。
再次,要传播“红色文化精品”。“红色文化”浩如烟海,可是学校教育教学时间十分有限,不可能完全放弃其它教学任务而专讲“红色文化”。因此,为了能在不影响完成其它教育教学任务情况下,又能有效实施“红色教育”,就必须有选择地重点传播红色文化精品。2004年5月,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就指出:“要实施精品战略,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事实证明,也只有创造符合先进文化和崇高美学之要求的文化善举和文化精品,才能把崇高、美奂、智慧、良知和道义带给受众,并得到受众的自觉接受与由衷赞赏。”
最后,要持之以恒、形式多样,贴近未成年人。实施“红色文化工程”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决不可能一朝一夕完全,所以学校的这项“红色文化工程”必须长期坚持贯彻,虎头蛇尾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参考文献:
[1]程东旺.红色文化与心灵洗礼[J].继续教育研究,2006,(3):167.
[2]马海玲.贴近孩子们的心灵[J].求是,2004,(15):36.
[3]蔡红梅,龙迎伟.论“红色文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J].湖南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4.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第(六)条.2004,(2).
关键词:红色文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2
学校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摇篮,是孕育希望的园地,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学校任责无旁贷、任重道远。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八)条也明确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渠道的学校,应如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探索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我们赣南老区实际,认为应当有效利用“红色文化”,以“红色文化”教育、熏陶学生,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
近几年来,就如何有效利用“红色文化”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我们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这一问题试从研究角度谈一点思考和认识。
一、充分认识“红色文化”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我国特有的政治思想文化形态,她所包含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精神、延安精神、抗日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主体精神,对于人们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指导和规范功能,对人们继承和发扬一切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比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因此,“红色文化”是一个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全体社会成员最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先进文化,它通过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通过体验、评价、交流等方式,指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可见,“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她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其它类型文化无法比拟的作用。近几年来,在党和人民大力倡导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精神,强调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主题之下,全校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利用“红色文化”教育、熏陶学生。
二、关于有效利用“红色文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途径的研究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四种途径来进行的。
(一)敞开校门,把“红色文化”引入校园
因地制宜地经常邀请当地部队干部、党史工作者特别是健在的老红军、老苏区干部、老党员、老文艺工作者,到学校开展“红色文化”讲学、报告,包括讲述地方革命英雄志士事迹和亲身革命经历,宣讲国难史,国耻史,革命斗争史,宣讲革命优良传统和人民军队的建军史等。在这一方面,我们赣南各县作为革命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尚有众多的长征老干部健在,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我区这一宝贵“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敞开校门将他们引入校园。
就近邀请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到学校进行各种“红色”表演,如军事训练、军营生活、红色歌舞晚会、军民同乐。2006年邀请赣南籍北京国旗班的班长到我校进行了一次升国旗仪式表演和军事讲座,同学们反响强烈,受到一次很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重要革命节日邀请市、县党史办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部门到学校进行党史资料和革命烈士遗物等展览,邀请当地电影公司到学校进行经典“红色”革命影片展播,将大量经典“红色”革命书籍引入校园,特别是当地“红色”乡土教材,如《赣南人民革命史》;《宁都起义》,《翠岗红旗》;《平川撷萃》、《将星璀璨》、《兴国英烈》;《毛泽东在瑞金》、《可爱的瑞金》、《瑞金人民革命史》、《爱我中华、知我瑞金》、《红都瑞金》、《瑞金人民革命斗争史》、《从瑞金走出的共和国元勋》等等。
(二)深入宣传,把“红色文化”植入人心
学校应努力发挥学工处、团委、宣传部、班主任等主要思想教育团体的作用,利用校园主题班会课、宣传橱窗、墙报、校报、广播、电视、朗诵、演出、展览、条幅、升国旗等媒介和形式,在校园内广泛、深入宣传“红色文化”,特别是在特殊重要的革命纪念日,要把握时机扩大宣传,比如在每年十月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朗诵会或晚会,九月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的电视、电影专题展播,七月进行纪念建党书画展,五月开展纪念“五四”运动的板报比赛活动;又如在教室张挂国旗,在校内恰当处张挂革命导师、革命英雄模范的名言或画像,或塑造典型烈士雕像。通过以上各种途径创设浓厚的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使未成年学生在浓厚的“红色”氛围中得到熏陶,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从而把“红色文化”植入学生心底。
(三)大胆课改,把“红色文化”切入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其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各科教师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教学的各环节进行品德培养,其一就是要把珍贵的“红色文化”切入思想道德的教育教学中。
一方面,我们要特别重视历史课和政治课在教学中对“红色文化”知识的传授、渗透,尤其像五四运动、八一南昌起义、红军长征、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要讲清讲透。其它学科也应在教学中把握时机恰当切入相关“红色文化”,如音乐学科中的《十送红军》、《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国歌等及其创作背景,介绍聂耳、冼星海等革命艺术家。
另一方面,我们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革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方法,把“红色文化”知识教学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中,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品格结合起来。并结合学校实际,自编红色“乡土教材”,开设“红色课程”。
(四)步入社会,把“红色文化”融入生活
《意见》第(十五)条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时任团中央负责人周强说道德的养成、信念的确立仅靠知识的灌输和理念的教授是不能完成的,没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环节,没有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实践活动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因此,“红色文化”教育必须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校外活动之中,把“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这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就近参观当地革命遗址、革命历史博物馆。我们赣南作为红军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中央红军的诞生地、中华苏维埃首都所在地,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伟大革命家曾长期生活工作之所,有数不清的宝贵红色遗址可供学生学习体验。条件允许的可以跨地区甚至跨省参观效果当然更佳,如“瑞金——于都——兴国——井冈山——延安”红色专线旅游。访问当地老革命老红军及其后人,访问党史研究工作者,可模仿体验革命前辈的战斗经历,如重走长征路,红色冬、夏令营。每年清明前后组织学生为革命先烈扫墓等。
三、有效利用“红色文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高度统一认识。全校上下应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紧迫性;认识到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最重要组织,她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认识到“红色文化”的价值及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大意义。因此要求学校和教师扭转固有的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观念,把传播“红色文化”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有具体、详细、可操作的计划或实施方案,部门分工要明确,职责清楚,要充分发挥党、团员及其组织和各级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同时,要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当地文化部、宣传部、民政部、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旅行社等。
其次,广大教职员工做好学习“红色文化”的榜样。对教师的信任,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基本心理前提。教师在言教的同时更要注重身教,要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能严于律已,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我们只有自己言行先行,才有资格理直气壮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为学生所接受。所以,要给学生传授“红色文化”知识首先我们自己要有丰富的“红色文化”知识,“学富”方能“为师”。可是现实中确有不少教师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员的革命斗争史知之甚少,理解肤浅,不足以为师。所以教师们要自觉地学习“红色文化”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精晓“红色文化”。
再次,要传播“红色文化精品”。“红色文化”浩如烟海,可是学校教育教学时间十分有限,不可能完全放弃其它教学任务而专讲“红色文化”。因此,为了能在不影响完成其它教育教学任务情况下,又能有效实施“红色教育”,就必须有选择地重点传播红色文化精品。2004年5月,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就指出:“要实施精品战略,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事实证明,也只有创造符合先进文化和崇高美学之要求的文化善举和文化精品,才能把崇高、美奂、智慧、良知和道义带给受众,并得到受众的自觉接受与由衷赞赏。”
最后,要持之以恒、形式多样,贴近未成年人。实施“红色文化工程”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决不可能一朝一夕完全,所以学校的这项“红色文化工程”必须长期坚持贯彻,虎头蛇尾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参考文献:
[1]程东旺.红色文化与心灵洗礼[J].继续教育研究,2006,(3):167.
[2]马海玲.贴近孩子们的心灵[J].求是,2004,(15):36.
[3]蔡红梅,龙迎伟.论“红色文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J].湖南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4.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第(六)条.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