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记叙文闪耀理性的光芒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t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冈察洛夫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的和我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常在一起的东西。”看来,只有自己切身体会过的东西,才能产生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感受。
  请大家来看下面几个例子——
  1.对自己的生活加以反思
  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讲述了“我”小时候体弱多病,和伙伴们爬山时,由于害怕,不敢上也不敢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晚上,父亲找到“我”时,“我”才按照他的指导慢慢地爬了下来的故事。作者是这样写的:“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实际上,我们每天都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你能深入思考,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启迪。
  2.对自然万物加以审视
  同样是写冬,不同作者的笔下自然就有着不同的思考。如朱自清的《冬天》,就回忆了一家人的生活片段。他是这样写的:“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而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也有这样的写法,因为带上了感情,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在他心中也温暖如春。茅盾笔下的冬天,则写了孩提时不喜欢冬天穿得厚重,却喜欢冬天能“放野火”;二十几岁后,喜欢冬日躺在被窝里遐思;后来,一年比一年冷,作者就对冬产生了厌烦。不过,他也理智地认识了“冬”,知道冬“摧残了许多嫩芽,在地面上造成恐怖”。相反的,冬天的寒冷愈甚,冬的命运就快要告终,“春”已在叩门。在这里,茅盾通过自己不同年龄段对“冬”的印象,提炼出“无论怎样,冬天终会过去,春天总要来临”的主旨。这里的冬天,已经不单单是自然界的冬天了,也象征着人生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
  看了上面这么多例子,相信大家受益匪浅。那么,这些闪耀着理性光芒的句子,一般会出现在哪些地方呢?请继续往下看——
  1.结尾处。如某同学《这很有意思》一文,他从日复一日的平淡日子里选取了周六早晨为家人买早餐的事情。在我们的印象中,往往是父母为孩子准备早餐,他家却很有意思:轮流买早餐,很有生活情趣。作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生活虽然只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但即便如此,也有无穷的趣味。把你的手放在心上,让你的心安静下来,你会发现,这很有意思!”
  2.精彩的描寫后。描写可以给人留下直观的印象。如姑娘“身穿白底花布小褂和蓝士林裤子,裤腿卷到膝盖,赤脚穿着一双白色塑料凉鞋。她大约只有十一二岁,身架很瘦,正是准备拔个儿的年纪。黑油油的头发编成两根紧紧的小辫。她模样普通,不是那种如烟如柳的倩妮儿,但她身上透露着美丽。她像春天田野上的麦苗,蓬勃、清新、朴实、纯真。”(陶建军《卖鹅妮》)作者在对“卖鹅妮”的外貌进行描写后,又用精妙的比喻句对她作了评价。这样,作者的感情倾向便体现出来了。
  3.边叙边议。一位同学在写“面对”这个话题作文时,以“一棵向阳树”为题,写了在阴暗的角落里,向阳树从刚种下时的瘦弱、萧瑟,到有一天看到它“圆圆的绿叶下藏着几颗瘦弱的果子”。小作者先是叙述了自己所看到的树的变化过程;而后,结合自己考试失败的经历进行议论,“一切的自怨自艾都被抛到脑后,我明白,这是我必须要面对的黑暗,唯有不断努力,才是唯一的出路。”结尾,她又引用了泰戈尔的名言“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升华了作文的主题。而我们读到的,不仅是向阳树的成长过程,更是人应该像向阳树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的哲理。
  文题设计
  生而为人,都是用自己的行动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不同的戏。但与戏台上的戏大大不同的是,人生之戏只有一次,无法重来。因此,要慎重对待,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请以“人生如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抓住引导语中“人生”一词与话题“戏”拟题。如写“人生如戏,幕幕精彩”,从“戏”这个词来联想,把人生比作舞台上的一幕幕戏。将人生的三个阶段——青少年、中年、晚年想象成三幕戏,用描写的方法描述“舞台”和三幕戏的内容。在描述人生的场景后,要点题“人生如戏,幕幕精彩”,再用几个富有哲理的句子做结尾,以此深化主题。
其他文献
【文题亮相】   礼物是社会交往中,有时为了表达祝福、心意或以示友好,人与人之间互赠的物品,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种载体。一本书,一首歌,一句话……我们的生活因为这些礼物而变得丰富多彩。每件礼物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都隐匿着一段别样的情感。   请以“礼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角度自选,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做到文从字顺;(4)不
期刊
这是一节作文课,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解写作技巧。课程过半,老师想找个同学读一下自己的作文,然后让大家点评,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许是从小就不善于表达,不敢表现自己,我不自觉地低下了头。   “哪位同学愿意来试试呢?”老师的话换来的却是全班同学躲闪的目光。   “来,周慧鑫,你来读一下吧!”被叫到名字的我身体突然一抖,呆滞了两秒钟后,才慢腾腾地站起来。同学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我,所有的灯光似乎都打到我的
期刊
【化蝶之作】  要说我们班上的活宝,那可真是数不胜数啊!   首屈一指的便是响当当的申兆辉申大活宝。晚自习,大家都在低头写作业,只聽得到笔尖擦过作业本发出的沙沙声。“谁要是再在晚自习上说话、打闹,就让他在走廊上站三天,班长陪着!”老师讲这话的时候,可把我吓了一跳:真是冤枉死了,别人闹和我有什么关系啊(我就是班长)。我瞅了瞅旁边的“申活宝”,意思是说:别人好说,就你,千万别给我惹事啊!她冲我做了个鬼
期刊
对中国人来说,每逢过节,餐桌上永远少不了的就是那盘饺子。尽管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供选择的美食也更加广泛,但饺子的地位却是任何山珍海味也无法替代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的不仅仅是饺子,更是对家人团聚的一种喜悦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前世溯源】   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传说,在张仲景准备辞官回乡的时候,正赶上冬
期刊
【文题亮相】   “醒”是清醒,是醒悟,更是觉醒。人需要清醒且勇敢地活着,不为俗世所困,自得一份睥睨万物的傲气。苏格拉底说:“世上有两种生物,一种糊涂且快乐的猪,一种清醒且痛苦的人,而我,要成为那个清醒且痛苦的人。”   是的,我们若是要清醒明白地活着,势必要面对一种可能,一种被现实刺痛、伤害的可能。可是,那又怎样,清醒且苦痛地活着,可使我们由愚昧走向聪慧,由幼稚走向成熟。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
期刊
。。眼若铜铃头顶天,纵是男儿亦胆寒。妇好木兰安能挡,尉迟秦琼拱手软。。。。。。。。。。。。  。。声名远播乡里间,武力威压四百县。最是暴躁霹雳火,此为性急念芊芊。。。。。。。。。。。。  。。。。。。。。。。题记①。。  。。话说,念芊芊乃班内一女子,吾早就有所聽闻,此人非寻常人也面黑若包公,心傲比仲谋,声若洪钟聋亦避,拳似武松虎难逃,然而其常自喻易安。余闻之,暗自哂笑有何能耐,敢嚣张至此?②。。
期刊
【文题亮相】  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间的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   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不得套写、抄袭;(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導引】  一、明确观点。写作前
期刊
蒲松龄“晒书”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家乡有一个乡绅,为附庸风雅,家中藏书万卷,却从来不读。某年夏天,他怕书霉烂,便在场院里晒起书来。蒲松龄恰巧经过那里,他感慨万千,于是就在书旁躺下,晒起太阳来。乡绅不解地问他干什么,蒲松龄笑着说:“我也在晒书呢!”乡绅听了有些莫名其妙。“你的书在哪里?”蒲松龄连眼也不睁,摸着肚皮说:“我的书都装在这里面。”乡绅听后,知道蒲松龄在嘲笑他,羞愧地走开了。  
期刊
【课文导入】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
期刊
在《中国新歌声》这档节目中,我们曾邂逅了不少“好声音”,主持人华少,更是凭借着快速的语调在众人面前惊艳了一把。可见,拥有一把好声音,的确让人有“不虚生此耳”之感。不信,且看——  【左读名家经典】  一   忽听得远处传来铮铮几声,似乎有人弹琴。令狐冲和仪琳对望了一眼,都是大感奇怪:“怎地这荒山野岭之中有人弹琴?”琴声不断传来,甚是优雅。过得片刻,有几下柔和的箫声夹入琴韵之中。七弦琴的琴音和平中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