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象”的呈现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uanj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穆时英的小说充满了速度感。本文将穆时英小说置于20世纪30年代上海特定环境中,把其小说与美术等其他艺术形式相对照,从速度的角度来剖析他的小说是怎样给读者带来巨大阅读享受的。
  关键词:未来主义 速度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罗马尼亚雕塑家布朗古西的系列雕塑《空中的飞鸟》把一个具体的鸟形变为一个抽象的流线形。这个雕塑虽然没有眼睛、喙、翅、爪,只是一个抽象的形体,然而却把鸟飞向空中的那一刹那的力象(穿云拨雾、青云直上)表达得极为传神、到位。正如每一座雕塑都会传达一种力象一样,每部小说也有一个力象存在。这个力象可以是一种情绪,一种精神,一个人物形象……如果把穆时英的小说比作一个雕塑,那么充满动感的展示现代工业文明上升时期的未来主义的速度便是它的力象。
  说到速度,不得不提到西方19世纪早期流行一时的未来主义。未来主义(Futurism)首先是一场文学运动,它最初由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1878—1944)一手炮制。在1909年2月20日的《费加罗日报》上,马里内蒂以浮夸煽情的文辞推出了“未来主义宣言”,号召扫荡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未来主义自此诞生,并迅速由文学界蔓延渗透至美术、音乐、戏剧、电影、摄影等各个领域。在一连串形形色色的宣言、声明的强力扶持下,它一度声势喧赫、影响深广。
  未来主义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它热情讴歌现代机器、科技甚至战争和暴力。而速度,正是未来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在未来主义者看来,伴随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今生活的节奏大大地加快了。速度这个因素在当代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愈发突出的重要作用。速度,改变着时间和空间,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的美,从而变得丰富多彩。他们迷恋运动和速度,要求“摧毁所有的博物馆、图书馆和科学院”,割断历史以白手起家,创造全新的艺术。未来主义在文学技巧上力主解放语言,主张毁弃句法,将名词以不固定的方式任意排列;使用动词的不定式,使之灵活地与名词搭配;消灭形容词和副词,消灭标点符号,消灭文学中的“我”……总之他们要制造的就是速度、速度、速度。
  未来主义在上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与30年代上海工业文明的发展程度契合。穆时英的小说显然也受到它的影响,这些从其笔下人物的口中便可清楚地看出。如:
  我喜欢刘呐鸥的新的话术,郭建英的漫画,和你那种粗暴的文字犷野的气息。你真是在刺激和速度上生存着的姑娘哪,蓉子!Jazz、机械速度、都市文化、美国味、时代美……的产物集合体。——《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
  穆时英不仅借笔下人物的口表达了对现代工业文明高度发展所带来的速率的迷恋,他的文字本身也充满了一种未来主义的速度。他力图在笔下表现“现代生活的旋涡——一种钢铁的、狂热的、骄傲的、疾驰的生活”(1910年,未来主义绘画宣言),他努力在纸上阐释运动、速度、喧嚣、骚乱和变化过程。在他的笔下,都市被切割成一个个相互交错的版块,空间不再存在,物体不再静止,它们永不停歇地运动并相互穿插,一如那些未来主义画家们所描述的,“我们的身体穿透我们所坐的沙发,沙发也穿透我们的身体”。读他的小说,不像读沈从文的小说,你的思维可以“慢”下来,可以慢慢读细细品,你得一刻不停,思维犹如急行列车般缓不下来被迫急速前行。那么,他的文字的速率感又是由什么手段造成的呢?
  
  一 快速的剪辑、切换
  
  剪辑在英文中是editing,在俄文中是mohtax,是从法文中借用来的一个建筑学上的名词,原意为装配、组合,音译成中文,就是“蒙太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并置。
  剪辑是有速度有节奏的,然而并非所有的剪辑都能创造速度。例如一连串的近景镜头(或称短镜头)便有助于创造出快节奏,而全景镜头则可以使节奏慢下来。在小说创作中,穆时英可以说是一位极出色的剪辑师,他极善于创造近景镜头,从而来加快行文速率。
  他的代表作《上海的狐步舞》中的开头几段便极具速度感。小说的追光灯一开始是打在沪西,大月亮爬在天边,照着大原野。然后迅速切换到林肯路,一场黑社会凶杀案正在上演。接着镜头又切换到了郊外,然后是街景→庞有德先生的私人别墅→街景→跑马厅→舞厅→街景→工地→鱼龙混杂的华东饭店。这些场景单从时间上看没有任何的因果关联,其实用的便是上面所提到的“剪辑”。这种分镜头剧本在文中到处都是,比如在夜总会里把刘颜蓉珠的眼珠子置换到不同的场景里,一句便是一个短镜头,场景不断被快速切换,阅读时的速度感非常强烈。再看他的另一篇代表作《白金的女体塑像》里面的一段:
  六点五十五分:谢医师醒了。
  七点:谢医师跳下床来。
  七点十分到七点三十分:谢医师在房里做着柔软运动。
  八点十分:一位下巴刮得很光滑的,中年的独身汉从楼上走下来。
  时间。生就是时间,死就是没有时间。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大上海,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金钱。没有什么比时间更适合来描写速度了。单是上面罗列的时间刻度已显示了一种时间流动的紧迫感和跳跃感,还有那些被大量运用的数字、量词、动词,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快速切换、句与句之间没有承接没有过渡,这些都带给我们速度感。
  我们再来看一组穆式独特句式:
  上了白漆的街树的腿,电杆木的腿,一切静物的腿……revue似地,把擦满了粉的大腿交叉地伸出来的姑娘们……白漆的腿的行列。
  蔚蓝的黄昏笼罩着全场,一只Saxophone正伸长了脖子,张着大嘴,呜呜地冲着他们嚷,当中那片光滑的地板上,飘动的裙子,飘动的袍角……——《上海的狐步舞》
  上面那无数的腿以及鞋跟被作家处理成一连串的组合,留下了它们在空间行进时的连续性记忆。众多不同时间的瞬间形象被同时凝结在同一个画面上,象快放电影,又象同一底片的连续性拍摄,这种多物体多侧面的同时并置能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作者为解决运动问题所作的努力。
  
  二 无标点句式
  
  此外,除了并置、色彩等,他的文字的速度感还通过无标点句式来体现(消灭标点符号,这正是未来主义为体现“速度的美”在文学主张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穆时英的小说行文中时不时会插入这样文不加点的长句:
  屋子里没第三个人那么瑰艳的白金的塑像啊“倒不十分清楚留意”很随便的人性欲的过度亢进朦胧的语音淡淡的眼光诡秘地没有感觉似的放射着升发了的热情那么失去了一切障碍物一切抵抗能力地躺在那儿呢——
  主救我白金的塑像啊主救我白金的塑像啊主救我白金的塑像啊主救我白金的塑像啊主救我白金的塑像啊主救我……——《白金的女体塑像》
  这些长句消灭了标点符号,自然形成的连贯串通具有特别生动活泼的风格。这些长句你得一口气读完,中间不能断句不能换气否则便不知所云只好重新读起,这些充分印证了“穆时英是不能被读的,他只能被重读”的论断。这种句式有点类似古人作文时的“文不加点,一气呵成”。这些无标点句式并非通篇都是,只是在文中主人公私秘的意识缓慢流动直至出现紧张却又找不到突破口在原地拉据时才出现。典型的是《白金的女体塑像》中那个有着一张禁欲者的脸的谢医师,面对充满诱惑的女病人白金般的女体塑像时意识到“屋子里没第三个人那么瑰艳的白金的塑像啊倒不十分清楚留意很随便的人性欲的过度亢进朦胧的语音淡淡的眼光诡秘地没有感觉似的放射着升发了的热情那么失去了一切障碍物一切抵抗能力地躺在那儿呢——”的时候,于是“谢医师觉得这屋子里气闷得厉害,差一点喘不过气来。他听见自己的心脏要跳到喉咙外面来似的震荡着,一股原始的热从下面煎上来。白漆的玻璃橱发着闪光,解剖床发着闪光,解剖刀也发着闪光,他的脑神经纤维组织也发着闪光。脑袋涨得厉害”,显然他心理受到极大震憾、思想处于激烈的交锋,却不知所措只好在心中不断发出“主救我白金的塑像啊主救我白金的塑像啊主救我白金的塑像啊主救我白金的塑像啊主救我白金的塑像啊主救我……”的低喊。
  无标点句式正是意识流大师乔伊斯尝试意识流实验的操作手段。在他的代表作《尤利西斯》中,最后部分近40页无标点的奇特行文使人目不暇接。这些无标点句式加快了句式的节奏感,思维仿佛停顿不下来,强迫你无时无刻地在往前运动而中间无法换气,令人陡然有种呼吸困难之感。
  顺便说一下,这种句式在中国80年代中后期的文坛亦曾风靡一时,但主要是作为意识流手法加以运用的。至于意识流对穆时英小说创作的影响,这里不再详述。
  
   参考文献:
   [1] 辛华泉:《形态构成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
   [2] 柳鸣九主编:《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作者简介:杨方芳,女,1979—,广东梅州人,文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现代当文学,工作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品,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边城独特的乡土气息,也为我们奏响了一曲人性美的赞歌。作品通过抒写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来表现人情与人性美,突出了人性与人情的美好与纯净,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  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人性美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京派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中篇小说《
期刊
摘要 40年代的上海以大家之态,在动荡的时局中呈现出独特的都市生存状貌。张爱玲、苏青的小说选择了市民的角度描写都市女性的生存。从小说中外在的生活环境、女性的自我社会身份定位、内在的世俗价值追求等方面可以看到,作家以非主流的边缘化抒写,完成了对时代的关注和反映。  关键词:上海 都市 女性生存 世俗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能真正称得上都市的城市不多
期刊
他是当代北美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影响了村上春树、斯皮尔伯格等大家,被誉为美国的“金庸”,但他生前却难圆纯文学之梦,穷困潦倒。  他预言了基因技术、克隆技术、记忆移植,写下最具科学性的科幻。但当年他却被怀疑精神失常,被送进戒毒中心。  他的《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催生了好莱坞的票房新高,吸引了汤姆·克鲁斯、施瓦辛格等巨星,成为科幻电影的里程碑、电子游戏的常青树,但他当年痛恨好莱坞。  他一度
期刊
摘要 贾平凹始终关注生活现实,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其作品体现出深广的社会学价值。本文从记述中国农村、农民的生存状态,记录在城市化不断加速的当代乡村现实与城市互动的悖论,以及表现农村中的贫困和城市中的富裕的对比三个方面,分析贾平凹几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的社会学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文学作品 现实生活 社会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在社会急速发展、人们唯恐跟不上潮流
期刊
摘要 贾平凹在小说《高兴》中大量运用反讽艺术,人物形象的反讽性描写、情节结构的反讽性构思和情景反讽的运用,共同构成此篇小说的反讽特色。  关键词:贾平凹 反讽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在新世纪小说潮流中,“底层叙事”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景观。所谓“底层叙事”,主要指一种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创作意识,以及由此体现的叙事状况。它涉及到题材、主题和价值评判等具体问题。在
期刊
摘要 细节在文学创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最细微、最本质、鲜活生动的细节,对于文学创作具有不可取代的审美价值。学者作家钱钟书在《围城》这本书里,以一种超凡的眼光,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里感知周围,发现人性的那些病态的、丑陋的东西。因此,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推动情节、体现作品的审美特征,不仅是这部学者小说卓然不群的艺术风格之一,也是我们解读《围城》的一个新的角度和尝试性品位。  关键词:细节
期刊
摘要 秦腔作为陕西乡土文化的重要代表,在经济大潮中日渐式微,这一现象进入了作家的视野,引起了对秦腔这一乡土情感载体的思考。贾平凹的小说《秦腔》通过文学的加工,在浓缩的一年里再现了秦腔走向没落的宿命,传达了作家无助的情感。对照二十年前的散文《秦腔》,时过境迁后物是人非的悲剧,昭示了作家心目中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寄托,随着秦腔的没落而落空。  关键词:贾平凹 乡土文化 小说 秦腔  中图分类号:I206
期刊
摘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再别康桥》描景与抒情的完美结合:1、悄悄别离凝聚浓厚的康桥情结;2、优美意境凸现诗人美好的人生追求;3、寻梦与沉默映现深幽的失意感伤;4、徐行缓步的韵律展现潮起潮落的情感轨迹。  关键词:再别康桥 物我合一 抒情手法  中图分类号:I227 文献标识码:A    《再别康桥》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0号上,后收录《猛虎集》,是徐志摩在192
期刊
摘要 苏伟贞是台湾新女性作家的代表之一,她的小说多关注社会变迁中的女性生活和命运,以情欲来透视台湾现代社会的女性观。本文主要对《世间女子》这一文本进行分析解读,研究“苏氏”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内心独特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女性 平淡 情感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台湾文学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当时政治上正处在解严时期,文学呈解放态势。另外,随着女性经济上的独立,
期刊
摘要 以市井作为叙事和审美对象的市民文学创作在我国源远流长。汪曾祺继承和发扬了市井风情小说的传统,构成了他小说独有的叙述特征、价值取向。其小说以市井生态景观和市俗文化为主要叙事内容,为人类的生命过程提供了形象化的叙事。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 市井文化 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丹尼尔·贝尔曾对“文化”做过这样的界定:“文化本身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帮助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