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乡土文化没落符号的《秦腔》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you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秦腔作为陕西乡土文化的重要代表,在经济大潮中日渐式微,这一现象进入了作家的视野,引起了对秦腔这一乡土情感载体的思考。贾平凹的小说《秦腔》通过文学的加工,在浓缩的一年里再现了秦腔走向没落的宿命,传达了作家无助的情感。对照二十年前的散文《秦腔》,时过境迁后物是人非的悲剧,昭示了作家心目中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寄托,随着秦腔的没落而落空。
  关键词:贾平凹 乡土文化 小说 秦腔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秦腔》是贾平凹近年来创作的有关乡土文化题材的一部重要作品,写了清风街“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小说直接以陕西乡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秦腔”命名,凸显了作家对乡土文化及其代表的传统文化的观照。
  小说再现了现代化、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新一代农村正不可避免地面临古老的农耕文化地解体。秦腔是一种民间文化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表征,即使清风街上有那么多的人曾经热爱生命般地热爱它,但它仍然宿命般地走向衰败。
  当秦腔不再背负沉重的历史文化的重担,不再寄托淳朴的乡土情感的慰藉,它便可有可无地从乡村生活中黯然退场,乡间的演出不再是精神的盛宴,而仅仅成为了证明自身尚且存在的形式。于是,演出时只有几个人在看,甚至没人看。演出过程中,观众不再为了体验从观赏秦腔中感受到精神愉悦,他们出现的唯一目的是确保自身的物质利益。于是,秦腔在这场尴尬的冲突中,从形而上的精神符号退变为形而下的物质利益的对立面,以至于后来村民竟然和演员们打起来了。戏台作为秦腔的表征,是秦腔这盘精神盛宴必需的盛器,但其作用被客观化地占用而让位于麦草,让位于现实生活的琐碎。
  基于现实,作家在作品中为秦腔的没落设置了经济大潮开始席卷乡村这样一个大背景,这其中,秦腔在短短的一年里便上演了从风光一时到势微颓败的悲剧。
  夏中星被任命为剧团团长的时候,剧团居然一分为二成为两个演出队了。当他带领剧团到全县各乡镇巡回演出想重振秦腔雄风时,却发现几乎没有了观众。剧团的分裂,观众的离弃却成就了夏中星的平坦仕途。白雪作为县秦腔剧团的普通演员,她为秦腔倾注了无限的热情。出于发自内心的对秦腔的热爱,她15岁就进入剧团,不但得过汇演一等奖,更是把秦腔作为生命地寄托,面对剧团解体的无奈,她宁可选择在乡间跑场子,也不愿意放弃秦腔,可以说她就是秦腔文化的实体性符号,是民间文化的精灵。剧团的分裂隐喻了秦腔事实上的末路,却造就了两个人截然相反的命运,分裂剧团的夏中星走上了个人的仕途高位,坚守理想的白雪却沦落为草台班子中的乐人,这是无奈、无助、无情的反讽。
  在小说叙述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秦腔衰落的现实已变的不可逆转,曾经让乡亲们精神狂欢的文化表征,不经意间从乡土记忆中退场了,取而代之的是流行的城市文化符号。秦腔不再是新一代农民的生命体验,在现代化进程中它所孕育的文化精神被抽空了,没了魂魄。
  新一代与老一代之间的观念发生了冲突,秦腔赖以生存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老一辈的人正在走向死亡,新一代中没有了听众。哀怨,悲伤的秦腔,这方土地培育出来的特有的文化标志和精神象征,从高雅的艺术到底层的吹拉弹唱,沦落成了一个小丑。前后的反差正反映了传统文明在现代文明冲击下发生的变化和萎缩。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只能残存在记忆中,这是传统文明的一种悲哀。随着夏天智的死亡,秦腔作为一种高度集体仪式的象征开始走向衰落。
  秦腔作为陕西地域文化的代表剧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如同羊肉泡馍、兵马俑一样,成了陕西的象征。“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在很长的历史时间中,秦腔已然与秦人的精神生命联系在一起,而它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连通感应着秦人的生命脉搏。高亢苍凉的唱腔中流动着生命地悲怆与放肆。因此,秦腔在秦地的普及程度,在过去是其他地方戏剧难以比拟的。
  早在1983年,贾平凹就写了一篇名为《秦腔》的散文,字里行间充满了欣赏与自豪。他说:“几百年来,秦腔没有被淘汰,被沉沦。”他为秦腔这一古老的剧种在秦地上的重要地位而津津乐道。他认为:“秦腔是秦川农民大苦中的大乐”,“广袤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这秦腔,能使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喜怒哀乐。”秦腔以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力量,在乡村的日常生活、文化娱乐、精神需要等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无可替代,并成为一种具有地域色彩的民俗风情,它已经和秦人的精神生命联系在一起。
  作家细述着自己对于秦腔的乡土记忆,每一次的演出都是一次乡民的“集体欢腾”,都是去赴一场精神的盛宴。不管春夏秋冬,季节轮替,秦腔的魅力是不变的。“听了秦腔,酒肉不香”的说法表达了乡亲们对自己精神世界的看重,和对秦腔代表的乡土文化精神的肯定。作者认为:“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可以看出,在这样一种对待秦腔表现出来的悠闲从容,甚至有些自得的心境下,作家笔下的《秦腔》饱含了一种对文化的拥有而独具的自信,自豪和满足溢于言表。
  然而时过境迁,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作为秦地上风俗的千年载体,秦腔的现实处境已经到了“曲终人散”,难以为继的凄凉境地。同样是写秦腔,可此时的作者在一种巨大的文化落差中心情沉重地表达着他的茫然和辛酸。
  秦腔是贯穿《秦腔》的一条主线,随着《秦腔》的结束,似乎暗含着以秦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走向衰落。作者不仅仅是对秦腔这一传统民间文化的没落感到惋惜,更有着对中国民族文化心理,人类文明前景地思考。以当代的思想意识和忧患精神注视着民族命运的走向。
  
   参考文献:
   [1] 贾平凹:《秦腔》,《人民文学》,1984年第5期。
   [2] 贾平凹:《秦腔》,作家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薛永刚,男,1976—,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汉语陕西文化,工作单位: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叙述者和隐指作者的概念;第二部分从张爱玲的小说出发,分析小说中叙述者和隐指作者不同的态度,指出其中的不可靠叙述;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小说叙述者的冷漠旁观及隐指作者的苍凉意识。  关键词:叙述者 冷漠旁观 隐指作者 苍凉意识 不可靠叙述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一    谁是叙述者?根据一般的常识,叙述者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叙述者不是“
期刊
摘要 《新潮》白话诗人共同摸索和开拓着白话新诗的道路,有意识地进行诗体解放的尝试,表现新的思想感情,在新文学发展的初期,完成了筚路蓝缕的开荒者形象塑造。  关键词:白话诗 诗体解放 内容  中图分类号:I227 文献标识码:A    1918年11月,由傅斯年、罗家伦、顾颉刚等北京大学学生发起的新潮社在北京大学成立。1919年1月1日,《新潮》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出版发行,1922年3月,《新潮》出完
期刊
摘要 《围城》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作品通过幽默、滑稽、精妙、机智等灵活多样的讽刺手法,描摹人物事态,体现社会人生。本文主要从比喻及外语词汇的夹杂使用方面来论述《围城》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围城》 讽刺 比喻 外语词汇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钱钟书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名家,被称为“文化昆仑”,其作品《围城》是一部以旧中国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幽默讽刺小说,
期刊
摘要 《玫瑰门》是一部反映女性心理与生存状态的精神分析小说。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庄家几代女人的命运。在《玫瑰门》里,铁凝笔下的男性形象,在女性顽强的生命韧性与超然的智慧面前黯然失色。作者在“上帝死了”的情境里,为这些女性的生存安排了广阔的空间,让她们在束缚与超越中,向读者展示了自己复杂的生命状态。  关键词:《玫瑰门》 菲勒斯 男性形象 女性自我奴役 反抗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7
期刊
摘要 《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品,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边城独特的乡土气息,也为我们奏响了一曲人性美的赞歌。作品通过抒写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来表现人情与人性美,突出了人性与人情的美好与纯净,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  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人性美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京派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中篇小说《
期刊
摘要 40年代的上海以大家之态,在动荡的时局中呈现出独特的都市生存状貌。张爱玲、苏青的小说选择了市民的角度描写都市女性的生存。从小说中外在的生活环境、女性的自我社会身份定位、内在的世俗价值追求等方面可以看到,作家以非主流的边缘化抒写,完成了对时代的关注和反映。  关键词:上海 都市 女性生存 世俗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能真正称得上都市的城市不多
期刊
他是当代北美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影响了村上春树、斯皮尔伯格等大家,被誉为美国的“金庸”,但他生前却难圆纯文学之梦,穷困潦倒。  他预言了基因技术、克隆技术、记忆移植,写下最具科学性的科幻。但当年他却被怀疑精神失常,被送进戒毒中心。  他的《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催生了好莱坞的票房新高,吸引了汤姆·克鲁斯、施瓦辛格等巨星,成为科幻电影的里程碑、电子游戏的常青树,但他当年痛恨好莱坞。  他一度
期刊
摘要 贾平凹始终关注生活现实,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其作品体现出深广的社会学价值。本文从记述中国农村、农民的生存状态,记录在城市化不断加速的当代乡村现实与城市互动的悖论,以及表现农村中的贫困和城市中的富裕的对比三个方面,分析贾平凹几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的社会学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文学作品 现实生活 社会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在社会急速发展、人们唯恐跟不上潮流
期刊
摘要 贾平凹在小说《高兴》中大量运用反讽艺术,人物形象的反讽性描写、情节结构的反讽性构思和情景反讽的运用,共同构成此篇小说的反讽特色。  关键词:贾平凹 反讽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在新世纪小说潮流中,“底层叙事”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景观。所谓“底层叙事”,主要指一种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创作意识,以及由此体现的叙事状况。它涉及到题材、主题和价值评判等具体问题。在
期刊
摘要 细节在文学创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最细微、最本质、鲜活生动的细节,对于文学创作具有不可取代的审美价值。学者作家钱钟书在《围城》这本书里,以一种超凡的眼光,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里感知周围,发现人性的那些病态的、丑陋的东西。因此,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推动情节、体现作品的审美特征,不仅是这部学者小说卓然不群的艺术风格之一,也是我们解读《围城》的一个新的角度和尝试性品位。  关键词:细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