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当代艺术的盛宴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ww1980ww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当代艺术的盛宴
  英国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前卫艺术中心,均与20世纪80年代英国崛起的新一代艺术家——“青年英国艺术家”(Young British Artists,简称YBA)有关。1988年,达明安·赫斯特、翠西·艾敏(TraceyEmin)和克里斯·奥菲利(Chris Ofili)等一群年轻的英国艺术家在伦敦东部的个仓库里面展示了他们的作品。他们创造出的作品大多无视艺术定义下的传统惯例,充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挑战性。在接下来9年的时间里,他们精彩的、富有创造力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股热潮。20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因经济衰退几近崩溃,很多商业画廊倒闭,羽翼已经丰满的“青年英国艺术家”们成为艺术品市场的救星,开始在英国艺术界呼风唤雨。他们同时也是角逐特纳奖(该奖于1984年设立,是对英国最佳当代艺术进行的奖励)的主角,对媒体和公众有了重要的影响。此时,所有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英国当代艺术前所未有地拥有了大量观众,这些观众之前对视觉艺术并无体验或了解。换句话说,当代艺术不再仅限于少数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变得平易亲切,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主流活动。而今英国新代的艺术家们带来了与“青年英国艺术家”不一样的表现,他们不在对喧闹轰动的表面感兴趣,相反在主题上强调多样性,从浮华更趋于朴实和节制。
  对于远洋之外的中国观众而言,并不是很多人都能留意到英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及变化,大部分人对其了解甚至都知之甚少。去年12月开始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与国内多家美术馆、博物馆及艺术馆合作举办了“英国制造——英国文化协会当代艺术展1980-2010”的巡回展览,则为我们打开了了解英国当代艺术的一扇窗户。英国文化协会收藏了超过1650名英国艺术家的8500余件绘画、雕塑、素描、水彩、版画、摄影、装置以及摄像作品,它们反映了20世纪初至今英国艺术的成就和发展。藏品大都是现在享誉世界,成绩斐然的艺术家。此次展出的艺术作品是英国文化协会从近20多年收藏的当代艺术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包括了50位英国艺术家的100多件绘画、装置、摄影、影像作品。其中,有相当多的艺术家都曾经获得或者被提名过特纳奖,如道格拉斯·戈登(Douglas Gordon)、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和吉莉安·威尔金(Gillian Wearing)等。
  
  达米恩·赫斯特:奇思怪想的天才
  
  1965年,赫斯特出生于英国布里斯托,从小在英格兰北部的利兹长大。他是YBA里面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主导了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艺术发展并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赫斯特在1986年9月就读于伦敦哥德史密斯学院,1995年获得英国当代艺术大奖特纳奖。他的艺术一大特点,就是对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联系很感兴趣。他常常往自己的作品中注入医学的元素,比如药品、药橱和药片等。
  
  加里·休姆:二维概括的演绎者
  
  加里·休姆是英国青年艺术家群体的成员之
  ,因他简洁率真又雅致独特的艺术作品而享誉英国。他的作品研究色块和形式之间的关系,研究材质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作品来源于生活,提炼出对生活的热爱态度,赋予作品以艺术的思想和姿态。
  
  查普曼兄弟:一对恶搞大王
  
  杰克·查普曼和迪诺斯·查普曼,分别于1966年和1962年出生。1990年,这对兄弟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获得硕土学位后开始共同创作。1993年,查普曼兄弟创作了《战争的灾难》,他们将西班牙艺术大师戈雅的系列铜版画进行改造,将原本表现战争残酷恐怖的、充满人体残肢的画面变成了塑料人的装置,这改造受到了不少非议,却也令他们炮而红。从此,查普曼兄弟致力于“篡改”名人作品,他们希望通过艺术的手法对现实进行嘲讽和揭露。查普曼兄弟还将希特勒当年创作的水彩画添加了彩虹、笑脸、星星,并命名为《假如希特勒是个嬉皮,我们是否会更快乐》。
  
  彼得·多伊格:忧郁的追忆者
  
  弗洛伊德的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童年的经历会影响他/她的生。这个理论放在彼得·多伊格的身上,再正确不过。他的艺术主题就是不断地用画笔追忆自己的童年,尤其是童年里停留过的那些地方。20世纪70年代末,彼得·多伊格到伦敦求学,先后就读于温布尔登艺术学院、圣马丁中央艺术学院和切尔西艺术学院。2007年,他的《白色独木舟》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130万美元成交,使得多伊格成为英国绘画作品价格最高昂的在世艺术家之一,引起艺术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博伊德·韦布:关注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摄影师
  
  韦布的风格极具神秘色彩,制作精美的摄影作品是利用他在工作室里的布景完成的。在他早期作品中,他更多关注的是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常以寓意的方式暗示人类对人性的漠视必将招致大自然的报复。韦布活跃于国内外的众多艺术展,他参加过的展览以及和个展包括:伦敦白教堂美术馆,伦敦,1987年;赫希霍恩博物馆,华盛顿,1990年;奥克兰美术馆巡回展,1997年;还包括弗里德里希阿鲁门Toi Toi Toi博物馆,卡塞尔,1999年;以及奥克兰美术馆,2010年;Comma 24,布隆伯格空间,伦敦,2010。1995年,他曾代表新西兰参加了悉尼双年展。
  
  约翰·伍德和保罗·哈里森:作品的真正主角
  
  约翰·伍德(1969生于香港)和保罗·哈里森(1966年生于英格兰伍尔弗汉普顿),均毕业于巴斯高等教育学院。从1993年起,两人便直开始合作。伍德和哈里森创作的作品多属极简主义的录像作品,所涉及的主题既有悲剧,又有喜剧还有讽刺剧。他们在作品中对人体的物理极限、程度和行为的试验,与他们所创造出的特定环境息息相关。《3D桶》(2001),《桌椅》(2001)和《洒水壶》(2001),均属于伍德和哈里森名为《26图画和下坠物体》系列作品,首次展出是在2002年伦敦的Chisenhale美术馆。该系列作品借助了26个电视屏幕,向观众展示了26个相似短篇,每短篇均不超过三分钟,循环播出,但每短篇并非独立地存在,而是与另外的作品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在创作此作品时,通常从个固定位置开始拍摄,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各种运动方式(包括人物静止不动),向观众展现了作品中的空问位置关系。此外,正如作品题目所示,此作品探讨了某种环境和行为,在何种情况或是表演者做出何种运动或行为时,能发挥最大作用。这些短篇中,出现的人物就是伍德和哈里森,有时两个会起出镜,有时则是一个,但无例外,他们才是作品真正的主角。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看出这两位艺术家不仅试图探索被环境限制的一些细小的,荒唐的举动,同时想探索那些几乎不存在的极其复杂的运动机制。
  (鸣谢: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
其他文献
“敏求精舍”是1960年成立的香港文物鉴赏团体,创立至今50年。会员主要以收藏家为主,他们来自社会不同界别,包括企业家、银行家、会计师、医生及律师等专业人士。直至2010年6月为止,“敏求精舍”有本地基本舍员40人,海外舍员10人,荣誉舍员19人。他们继续秉承弘扬中国文化艺术的宗旨,以提升普罗大众对文物的认识及兴趣。  “敏求精舍”的命名由创会主席胡惠春先生(1911-1995)所拟。“敏求精舍”
期刊
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亚洲艺术市场尽管未尽成熟,但全球艺术品市场正在持续地向东方扩张已经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依仗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和自由贸易的政策扶持,香港迅速成为世界上紧跟在纽约、伦敦和巴黎之后的第四大艺术品拍卖市场,拍卖场上的标价往往可与纽约市场价相比。在中国的拍卖市场上,哪些西方艺术家最受欢迎?最近Artprice市场观察发布的数据给出了答案。    近期,全球艺术市场观察网站Artprice发布
期刊
8月至9月的台北,是当代艺术正当时的饕餮季节。从2010年8月20日至24日第17届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ART TAIPEI)的帷幕拉开到9月初开场的2010台北双年展,仿佛与南国初秋的节气相应,台北当代艺术的各色“风景”在这个没有明确中心的多元化的城市,以一种稠密的节奏和轻盈的身姿展开在我们面前。在华语世界,包括内地的文艺青年和艺术爱好者,对于影响绵长深远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剧场文化,文学出版和独
期刊
在过去的20年里,当代艺术不仅成为一项全球的活动,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全球文化景观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亚洲当代艺术的快速发展和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使其成为当今世界新的当代艺术中心。随着经济增长,亚洲艺术市场成为全球艺术经济的理想地,部分亚洲艺术家的艺术品价格不断刷新纪录。在过去的10年里,不论是在亚洲或其他地区,收藏亚洲艺术的新锐收藏家纷纷崛起。然而至今为止,只有极少数公共美术馆具备系统性建立亚洲当代艺
期刊
《琅馆修史图》是1950年玉清先生请著名画家吴湖帆所绘的手卷,琅馆又名“碧琅馆”,位于岭南大学东北区三十二号,是一别致的红砖小楼,玉清先生终身未婚,时人尊称“姑”,在此潜心著述,陪伴她的是一个老保姆。琅馆周边种有修竹几丛,“琅”之名亦由此而来,堂上悬有诗人陈三立所题“碧琅 馆”额,一旁悬挂杜甫的诗句:潇洒送日月,寂向时人。此联颇能道出姑的心声。琅馆中修史的岁月是清寂的,然而姑艺文圈中师友颇多,所以
期刊
2010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觅得小幅兰草乌石图立轴。画面水墨淋漓,清新恬静,幽谷间,山石秀峭,苔青沥沥,幽兰迎风摇曳,亭亭玉立,绰约多姿,顽石立乌,仰首对兰,张嘴似鸣,活泼可爱。好一幅笔简意赅的大自然景象,置身其间,令人怡然自得,心旷神怡。  画右题:“有纸一张长二尺,叶公画兰芷公石。书旃立乌庆育苔,昭瀛得之同拱璧。戊子冬日影婆娑室雅集黄祖耀敬题”。“黄祖耀”钤印(白)。题画书写俊秀雅致,钤印意
期刊
日本人把中国文物唤作唐物,把中国人称做唐人,世界各地中国人及文化聚集的地方都叫唐人街正是缘于日本人古老的称谓。  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深远,至今处处可见其痕迹。日本的和服袭唐代服装,由于我们自己一变再变,反倒对唐风生疏,有时已辩不清古今中日之差别,说来惭愧。  在大唐王朝建立的第十二年(630年),日本就开始派遣国家级外交使团漂洋过海,来中国参拜和学习,史称遣唐使,这一制度几近贯穿大唐王朝。日本人在大
期刊
以前,我不理解蔡元培为什么会请鲁迅来设计北京大学校徽,鲁迅并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后来得知,早在1912年鲁迅就有过设计民国国徽的经历,也就不感到奇怪了。1912年8月28日鲁迅在日记中写道“与稻孙、季市同拟国徽告成,以交范总长,一为十二章,一为旗鉴,并简章二,共四图”。当时,鲁迅正在教育部任职,与钱稻孙、许寿裳共拟了十二章国徽图案,这个袁世凯时期的国徽似乎流传不广。由于袁世凯称帝,背叛民国,国
期刊
“内廷恭造之式”风格的形成确立了清代御窑瓷器的审美取向    在清官旧藏的古代艺术品中,雍正对宋人创制的细洁净润、色调单纯的瓷器最为倾心,因为它代表了宋代含蓄而优美的趣味和高雅而清新的格调。雍正制定的文雅精细的审美标准显然从士大夫文化中汲取了精神营养,从宋瓷的制作中吸取了具体元素。(林姝《从造办处档案看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六期)在艺术创造上,雍正帝追求文雅精细,有
期刊
北京荣宝2011年春季拍卖会将于5月18日20日预展,21日22日拍卖举行。荣宝2011年春季拍卖会最大的亮点是古画部分顾氏过云楼藏明四家精品《吴门雅集》册页,24开,含沈周作品1件,文徵明作品6件,唐伯虎作品8件,仇英作品4件,吴宽作品2件,王宠作品l件,祝允明作品l件。此外,近现代书画精品云集,当代书画亦有名家力作。    荣宝2011年春季拍卖会将推出中国书画和油画两大板块。书画部分以近现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