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苗老耆年释题画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in_c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觅得小幅兰草乌石图立轴。画面水墨淋漓,清新恬静,幽谷间,山石秀峭,苔青沥沥,幽兰迎风摇曳,亭亭玉立,绰约多姿,顽石立乌,仰首对兰,张嘴似鸣,活泼可爱。好一幅笔简意赅的大自然景象,置身其间,令人怡然自得,心旷神怡。
  画右题:“有纸一张长二尺,叶公画兰芷公石。书旃立乌庆育苔,昭瀛得之同拱璧。戊子冬日影婆娑室雅集黄祖耀敬题”。“黄祖耀”钤印(白)。题画书写俊秀雅致,钤印意趣古朴,与画相得益彰。
  题画者黄祖耀,笔名黄苗子,广东中山人,著名漫画家、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书法家、画家、作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等。
  为了解画题原委,乃不揣冒昧地两函北京求教于原题者黄苗老,第二封由请中国美术馆范迪安馆长转交。黄老年高九十七岁,虽在医院疗养,但仍热情地来示释之:
  承询“兰草鸟石图”照片,细看题字,确系本人亲笔(应系35岁,任职南京中央银行时作)。大约系叶恭绰之侄公超(任外交部工作不久),约至其家(影婆娑室)雅集,被邀题词。胡庆育与时昭瀛均系外交官,当系较有意义者,当时曾约公超起义,惜被犹疑未决耳!
  弟今97龄,长期住院,但仍偶作书画自遣耳。匆此先复……
  黄老年近百龄,行笔流畅,思维敏锐,记忆力尤强,字里行间热情洋溢,叙事如数家珍。愿老人健康长寿,为后世多留墨宝。
  “画兰”叶公超(1904-1981)名崇智,字公超,广东番禺人,生于江西九江。1924年获英国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曾先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大学教授。1949年5月任民国外交部部长。去台湾后,曾任“外交部长”、驻美国“大使”,台北故宫、“中央”两博物院常务理事等。
  叶公超出身于书香门第,世代以诗书相传。其小由叔父叶恭绰带大。叶恭绰诗文书画、文物鉴赏均为精湛。1968年叶恭绰病逝于北京后,叶公超花三年的时间收集其书画作品,编撰成《叶遐庵先生书画选集》。
  1927年,二十三岁的叶公超出任北京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1928年,叶公超应聘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教授,在其清华北院住所栽毛竹于南窗前,赋名其书房“竹影婆娑室”,并请诗人、文学家黄晦闻题写成横额。“竹影婆娑室”之名即源于此。“影婆娑斋”、“友多闻斋”、“之友斋”都曾为他书房雅名。
  1930年代,叶公超和胡适、徐志摩、梁实秋、潘光旦、罗隆基等叱咤文坛,是“新月派”的重要代表之一,曾主编《新月》、《学文》两个文学期刊。
  在十多年的教授生涯中,叶公超培养了废名、梁遇春、钱钟书、季羡林、常风、杨振宁等济济英才。
  叶公超自小就学画兰,稍长画竹,写兰颇得赵子固笔法,其笔下的兰竹也是以书入画,将褚的笔法带入画中。
  叶公超晚年醉心于诗词和书画艺术。1962年,叶公超在台北与高逸鸿、黄君璧、陈子和、姚梦谷等画家组成“壬寅画会”,共同切磋,时相雅集。1966、1977年,叶公超两度在香港举办书画作品展,轰动香江。黎心斋评介:“写竹至难,公超之兰竹得梅道人、顾定之、夏昶风规。下笔时又果胸有成竹,故竹叶兰香,清气逼人眉宇。至其书法沉厚中有静致,结体严谨中而灵活。”他撰有《六十年来中国绘画》,著《叶公超散文集》。
  1981年11月20日,叶公超在台北逝世,张大干挽词中有“喜则画兰,怒乃画竹,长留健笔见纵横”之评介。台湾史学界誉其为“文写叶公超”之盛名。
  “写石”陈方(1897-1962)字芷町,号大荒,江西石城人。1920年代先后为上海《申报》、《商报》、《北平大同晚报》等撰写论述,因其文采而获名声。1930年代,进入民国政界,曾任民国政务局长、总统府第二局局长,为蒋介石四大贴身秘书之一。时称“江西才子”、“民国才子”、“天下第一刀笔吏”。
  陈方幼时攻读古诗文辞,喜绘画。广阅宋、元、明、清各名家真迹,于山水花鸟均有涉猎。在公余时专习写竹,于各地品味风、晴、雨、露、雪下的竹子意态,并与傅抱石、齐白石、郑曼青等多位名画家交往切磋。1953年,陈方由香港赴台湾,曾先后举办三次个人画展,均极一时之盛。1954年在台北与郑曼青、马寿华、陶芸楼、刘延涛、张觳年、高鸿逸组成七友画会。
  陈方其竹画、诗文、书法被誉为“三绝”。他将其一生画竹的笔法心得,以荒斋写竹八法及亲笔所作42幅竹谱,撰编为《芷町竹谱》。张大干誉他为“元代以后写竹第一人”。黄君璧称道:“芷町先生,文学大师,画竹专家,早已名满大江南北,其画竹法度严谨而潇洒,其章法尤多奇趣,而用墨则深得明僧清湘道人(石涛)遗法,近百年来无与匹比。”
  “立乌”张书旃(1900-1957)原名世忠,字书旃,浙江浦江人。1929年应徐悲鸿之邀,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2年与诸闻韵、潘天寿、吴葬之、张振铎结成“白社”,切磋画艺。绘有《雄鹰》、《百鸽图》等名作,其作品先后在法国、德国、原苏联、比利时等国展出,为不少国家博物馆收藏,视作东方瑰宝。1949年3月赴美定居旧金山,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1957年,周恩来总理曾请其到日内瓦办画展,由此回国,但因患癌症,未能如愿。
  张书旃先学西画,后转攻国画花鸟,得吕凤子亲授。花鸟取法于任伯年,素有“任伯年第二”之美誉。吕凤子赞他“画花似闻香,画乌若欲语,技法卓绝,当代无与抗衡者”。徐悲鸿称其“自得家法,其气雄健,其笔超脱,欲与古人争一席地,而蔚为当代代表作家之一”。时与徐悲鸿、柳子谷有“金陵三杰”之称。
  “点苔”胡庆育(1904-1970)广东佛山人,生于北京。1930年获燕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曾任民国外交部条约司司长、常务次长。去台湾后,曾任“外交部”政务次长、驻阿根廷兼乌拉圭“大使”等。
  胡庆育日常以诗词自遣,尤好倚声。著有《庆育吟草》、《庆育词稿》。
  “得之”时昭瀛(1901-1956)湖北枝江人。曾留学美国,任武汉大学、中央大学教授,民国外交部参事、驻外总领事。去台湾后,曾任“外交部”常务次长等职。
  时昭瀛曾与梁实秋、张心一、潘光旦、徐宗涑等五人组成“厚薄社”,反对社交中的虚伪之风,主张实事求是,敢于直面批评的耿直作风。1960年,台湾远东图书公司将时昭瀛编译成的梁实秋《雅舍小品》中英文本出版,使梁实秋散文的影响遍及北美和东南亚,其译作被称为“与梁实秋文笔相互辉映”。
其他文献
翰海2010秋拍落下帷幕,2800余件拍品总成交超过19亿元,32件拍品成交过千万。徐悲鸿写实巨制《巴人汲水图》以1.71亿元成交,刷新徐悲鸿作品拍卖最高价,打破近现代书画作品拍卖纪录,同时创下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最受关注的专场之一“北京市文物公司五十周年庆典夜场”以4.38亿元总成交额收槌,成交率达100%,15件拍品成交过千万。成交结果显示,市场行情在资金流动性和精珍资源流通有限的双重推
期刊
有很多词汇可以用来形容维克多·平丘克(Victor Pinchuk),比如说“乌克兰第二富豪”、 “乌克兰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公司创始人”、 “6家电视台和乌克兰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的拥有者”,再比如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以及英国摇滚明星艾尔顿·约翰(Elton John)的朋友”以及“乌克兰前总统的女婿”等。但近年来,人们却是在艺术领域频频看到他的身影。7年前,维克多‘平丘克开始对当代艺术产生浓厚的兴
期刊
北京匡时五同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收槌,1633件拍品成交率为86.83%,总成交额高达15.6亿元,相较今年春拍10.85亿元上涨44%,较去年秋拍的7亿元上涨123%,创历年最高单季成交纪录。推出的15个专场中,7个专场成交率达到百分之百,创历史新高,再一次彰显了北京匡时“量少而精”的一贯方针。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古董珍玩、油画雕塑等艺术门类高价拍品层出不穷,屡屡打破各项成
期刊
香水醉人的幽香随着时间沉淀、挥发、然后于空中消散,而香水瓶则经过时代的变迁及岁月的洗礼,成为了记载着不同时代地域独有的文化珍品。它不但印证了每位香瓶设计者的创意及超凡工艺,亦盛载着香水拥有者的浪漫事迹,世代流传,予人无穷的幻想空间。带有历史印记的造型精巧、华美的香水瓶也是博物馆、美术馆以及藏家喜悦的收藏。美国的纽奥良艺术博物馆(noma)从即日起到10月24日举办了名为“香水与感性:从古至今的香水
期刊
香港佳士得2010秋拍以32.3亿港元总成交额完美收槌,成为香港地区秋拍成交总额最高的拍卖行,较2010年舂拍增长了41%,较2009年秋拍增长了95%。珠宝、中国书画、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秋拍专场再创新高,35件精品创下世界拍卖纪录,秋季拍卖中共计69件拍品的成交价超过7000万港元。香港佳士得2010年全年成交额高达58.1亿港元,较2009年全年成交额翻一番(2009年全年成交额为27.2
期刊
“敏求精舍”是1960年成立的香港文物鉴赏团体,创立至今50年。会员主要以收藏家为主,他们来自社会不同界别,包括企业家、银行家、会计师、医生及律师等专业人士。直至2010年6月为止,“敏求精舍”有本地基本舍员40人,海外舍员10人,荣誉舍员19人。他们继续秉承弘扬中国文化艺术的宗旨,以提升普罗大众对文物的认识及兴趣。  “敏求精舍”的命名由创会主席胡惠春先生(1911-1995)所拟。“敏求精舍”
期刊
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亚洲艺术市场尽管未尽成熟,但全球艺术品市场正在持续地向东方扩张已经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依仗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和自由贸易的政策扶持,香港迅速成为世界上紧跟在纽约、伦敦和巴黎之后的第四大艺术品拍卖市场,拍卖场上的标价往往可与纽约市场价相比。在中国的拍卖市场上,哪些西方艺术家最受欢迎?最近Artprice市场观察发布的数据给出了答案。    近期,全球艺术市场观察网站Artprice发布
期刊
8月至9月的台北,是当代艺术正当时的饕餮季节。从2010年8月20日至24日第17届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ART TAIPEI)的帷幕拉开到9月初开场的2010台北双年展,仿佛与南国初秋的节气相应,台北当代艺术的各色“风景”在这个没有明确中心的多元化的城市,以一种稠密的节奏和轻盈的身姿展开在我们面前。在华语世界,包括内地的文艺青年和艺术爱好者,对于影响绵长深远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剧场文化,文学出版和独
期刊
在过去的20年里,当代艺术不仅成为一项全球的活动,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全球文化景观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亚洲当代艺术的快速发展和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使其成为当今世界新的当代艺术中心。随着经济增长,亚洲艺术市场成为全球艺术经济的理想地,部分亚洲艺术家的艺术品价格不断刷新纪录。在过去的10年里,不论是在亚洲或其他地区,收藏亚洲艺术的新锐收藏家纷纷崛起。然而至今为止,只有极少数公共美术馆具备系统性建立亚洲当代艺
期刊
《琅馆修史图》是1950年玉清先生请著名画家吴湖帆所绘的手卷,琅馆又名“碧琅馆”,位于岭南大学东北区三十二号,是一别致的红砖小楼,玉清先生终身未婚,时人尊称“姑”,在此潜心著述,陪伴她的是一个老保姆。琅馆周边种有修竹几丛,“琅”之名亦由此而来,堂上悬有诗人陈三立所题“碧琅 馆”额,一旁悬挂杜甫的诗句:潇洒送日月,寂向时人。此联颇能道出姑的心声。琅馆中修史的岁月是清寂的,然而姑艺文圈中师友颇多,所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