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设置禁区是荒谬的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io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只有一种所谓“正统”思想的教育,培养不出精神健全的人。这正象吃一种食物的人,决不会有健康的身体一样。
  试想,如果只许一种口味的书出版,所有的学者,讲演则异口同声,著书则千篇一律,历史会怎么发展?人类怎能进步?
  吴越同志说:“该禁锢的,就坚决禁锢,”有些书,“作为反面教材有限制地开放”。“模棱两可一时难于判明它是非好坏的作品,无法决定它是禁是放,”那就“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认真加以鉴定甄别”,“分期分批地作出结论”,“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想避免也是避免不了的”。
  这里且不说目前世界上出书数量之多,单以我国现尚封存的书籍言,我们既没门也没路的小百姓,如想看到的话,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因为审查它是“一代人”的“历史”任务呀!
  吴越同志在“开放”与“禁锢”之间选择的“折衷”方案,只不过是要定出“新”的审查条例,仍是“有禁区”理论。
  吴越同志还主张“科学”一点,把书分成少年阅读、青年阅读和成人阅读等多种。这是荒唐的。我们知道,在正常教育下,青少年在经过中学阶段的基础启蒙教育之后,为了满足精神上的要求,往往超越那些自称“导师”的人所划定的范围,去看那些成年人或老年人常看的书。如果照吴越同志的说法,科技大学少年班应当解散,因为他们竟敢攻读青年人读的书。要知道,马克思在办《莱茵报》时,年仅二十三。毛主席博览群书,使他的老师们都由衷钦佩。他们当时没有谁给他们定出什么书目来。把书分成三六九等,因年龄而异,不到年龄不能读,是个办法么?
  白先才同志认为:秦始皇和国民党都禁书,我们也不应例外,张守白同志鼓吹借阅书籍必须“有审查批准手续”,其实,秦始皇和国民党禁了书,我们就该照办么?靠禁书究竟是不是巩固政权的方法?它又巩固了哪家政权?以禁书为巩固专政的手段,这种作法除了在历史上留下臭哄哄的名声外,什么也没有。
  我看,“坏”书的反革命作用被大大地夸大了,而禁书的危害又被掩饰得太小了。试问,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时代,能靠禁书培养出大学问家、大思想家?说得不客气点,这种愚蠢的作法,连得力的仆从都培养不出来。
  象德热拉斯的《新阶级》,赫鲁晓夫的《回忆录》,托洛斯基的《被背叛的革命》,文学书籍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画像》,我国的《金瓶梅》,放出来没什么了不起,天塌不了,地陷不了。青年人误入歧途,从看书上找原因,是舍本逐末,应当从根本上,也就是从社会原因上去找寻根源。
  不要怕“坏”书。要知道,为什么有的流传下来,有的却如过眼云烟呢?因为人民和发展的历史在给予取舍。任何给书下结论的人,不管他有多大的权威和力量,在历史无情的法官面前,都会表现出自己的局限性。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去干那种劳而无功、贻笑大方的蠢事呢?在这一点上,我非常赞同鲁迅的说法:
  “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
  我以为,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解放全部书籍,批判地对待一切。
  编者按:关于读书应否设置禁区的问题,我们收到了不少来稿来信,大多数是赞成无禁区的,个别是反对的。因本刊篇幅有限,仅选刊以上三篇。
其他文献
回忆一套标志中美文化交流的丛书    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金桥在太平洋上架起以后,在介绍和研究现代美国文学方面,已出现了冬尽春来,百花争艳的新气象。这自然而然地唤起了我在三十一年前经手出版的一套标志着中美文化交流的文学丛书的回忆。这套书共十八种,二十卷,一九四九年一次出齐。出版时正值上海解放前夕;出书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迎接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这套在当时确实有些不合时宜的丛书,便默默无闻地被人们
期刊
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旧文四篇》一书,这是钱钟书先生从自己发表过的文章里,选了四篇,合成的一个集子。这个集子总共还不到一百页,可是,你读完之后,就会觉得它的分量是很重很重的,因为它蕴含着作者渊博的知识、精深的学问和学术上的真知灼见。  第一篇《中国诗和中国画》,澄清了中国文艺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事实,即中国旧诗和旧画有标准上的分歧。过去盛行一种看法,认为中国旧诗和中国旧画有同样的风格,表现同样
期刊
粉碎“四人帮”以后,不论是理论界,还是文艺界,还是科学技术领域,争鸣的空气日渐浓厚,确实让人高兴。  但是,也许是林彪、“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的流毒还未清除,也许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子太深,总之人们还不习惯于民主生活,在争鸣中常常出现一些不协调、不正常的东西。那就是名曰争鸣,实际上仍是一股风,一个调,甚至形成一面倒的“批判”。  批判本来也应是争鸣的一种形式,那就是批驳对方的论点,阐述自己的观点
期刊
读了上一期邬华翔同志的文章,深深感到现代迷信不破除,几乎无法前进。  邬文说,“现在,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一点错误大肆渲染,妄图以此否定毛泽东同志毕生的功绩”;“针对这种倾向,李剑同志提出要大力歌颂毛主席,何罪之有!这怎么算是‘搞个人崇拜’、‘宣扬个人迷信’呢?”;“严秀同志为什么对歌颂毛主席如此反感呢?”看来,严秀同志大概是属于“别有用心的人”之群的了。  从严秀同志的《论“歌德派”》文中,不存
期刊
法国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思想家欧文,是十九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著名的代表。他们的学说,总的说来是空想的、无法实现的,但是其中却包含着十分可贵的无数真理的天才预测,他们堪称为自己时代的“真正的文化英雄”(列宁)。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的导师们尽管对他们的空想总是严格地批判,但始终对他们怀着极大的敬意,并且教育进步人类特别是工人阶级,要对这份历史遗产,对这些“文化英雄”们的著作“给以特别的注意”。  
期刊
正确评价唯心主义,之二    唯心主义作为唯心主义,一般说来是反动阶级的世界观,是维护反动阶级利益的理论工具,是精致的宗教,是醉熏熏的哲学,“发疯的”哲学。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要求对唯心主义从本质上进行深入的彻底的批判。但是这并不是说可以对唯心主义不进行具体分析而一概否定。唯心主义的具体情况是很不一样的,有各种各样的唯心主义。在这方面经典作家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方法上的指针
期刊
明史杂谈之二    廷杖、廉耻、气节,这三个名词,看起来它们之间毫无关系,却形成了明朝一代的风气。三者之中,廷杖作用最大,引起了后面两个问题。  我国封建社会的每个朝代,都有自己一套刑法,犯了罪的被剥去衣裳,鞭打一顿,叫鞭刑或笞刑,这在封建刑法中是很普通的。但是廷杖,就是臣子触犯了皇帝,在朝廷上当众扒掉裤子,打一顿屁股,轻则血肉横飞,重则毙于杖下,这却是明朝独特的创造。在它之前那么多的封建王朝,没
期刊
笑话和漫画,我看颇象一对孪生兄弟。所不同的是表现手段。一是以文笔,一是画笔。当然前者还可以用口头传播。“四人帮”垮台以后,我们对文学艺术各方面的问题,似乎都有较明确的理解了。于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接下来,那怕余悸未能全消,漫画毕竟也从四方八面陆续出现了。唯独幽默文学还少见。笑话更是绝无仅有。看到的,无非是外国来的政治笑话。  说到笑话,我国本来就有很好的传统。史记里提到的淳于、优旃、东方
期刊
一曲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赞歌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首都演出的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著、丁扬忠译的《伽利略传》,引起了观众的广泛注意和热烈赞扬。这是一出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为题材的优秀剧作,又是一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赞歌。  伽利略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的伟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幕布一拉开把观众带到三百七十多年以前的意大利。那
期刊
读书应不应该有禁区?我以为读什么,不读什么,应该有点限制,这个限制的范围有多大,界限划在哪里,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具体分析对待,不能什么书都一律开放。“读书无禁区”这个提法是不那么恰当的。  书是人类知识的结晶。人类的文明是靠书籍来传播的,所以把书称为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是很恰当的。但是正象人类物质的食粮有美恶的不同,精神的食粮也有良莠之分。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当今出版的书,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书,累计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