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学案的一点儿体会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67716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学校,要求课课有学案,尤其每逢讲公开课、示范课或领导来听课,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先弄一份学案。不然就显得没有准备,会失掉不少分,结果是课堂程序像设计好似的,流水线作业,我想学案目的是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围绕着学案,课前预习,课上展示学习效果。但这样一来,使本来时间就很紧的学生更繁忙,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对于语文老师,也跟在学案后面亦步亦趋,无法自主发挥,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影响了课堂效果。
  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在用学案的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变动
  1.让学生动起来。不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说话,不回答问题,节节课沉默,甚至提问他,就三个字:不知道,而学案做得好的就敢大声说,可毕竟这样的学生少,课堂是大家的,课堂也是平等的,为了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的平台,可先让学生讨论学案中的问题,提出自己不懂的,在小组内交流,进行解答,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基本能够主动发言,还课堂以生机与活力。
  2.要大胆取舍。学案是老师精心设计的,凝聚了老师很多心血。所以大家都很看重它,使用过程中,尽管有好的想法,或者使用不顺手,也都舍不得增删,几乎都是照单全收。我觉得,对待学案,应该套用一句话:要勇于舍弃,有舍才有得。舍得删去不适用的,舍得增加有价值的。这样不仅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同时在取舍间,让学案多了一份创意,多了一份个性。这样运用学案,应该才是合理的,科学的。
  3.回归课文。课堂上多数情况是我们跟着学案走,学案成了课堂的中心,成了课堂的主角,以至于学生丢掉了课文,我觉得可以通过学案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文本,深入理解课文,解读课文。而且以学案为中心的课堂,常常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临场的辩论。
  因此,我认为学案是为课堂服务的,如果它束缚了课堂,还不如不用呢。如果我们都做了学案的主人,用自己的思考和个性,对学案进行改变,也许会更好!
其他文献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困生司空见惯。一般来讲,他们的存在,对班级管理和发展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可是,绝大多数学困生,并不是本身的智力问题,也不是基础很差,主要原因在于自我要求低,日常行为习惯差。他们是潜力股,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一旦他们觉醒,将会爆发出无穷的能量。  班级中有个叫高镇的学生,脑瓜聪明,多才多艺。但自制力很差,小毛病多多,甚至出现几次顶撞老师的情况。几经批评教育,不见成效。怎么办
期刊
现在时常听一些老师抱怨,我怎样怎样做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他怎么就不理解呢,还觉得我是故意找事……其实,在我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矛盾,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一种真心的交流。高中生不是小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感情,他们渴望别人的关爱、理解和肯定,而不是批评和责备。我一直坚信,人心可以换人心,只要我是真心爱他们,孩子们就会理解,就会明白,就会回报我以真心。  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聪明、活泼、上
期刊
时下的高中校园流行一句话:“一切为了高考,为了高考的一切。”就在老师、家长努力“践行”这句话的同时,多少求知少年是“未进课堂头先痛”。这也难怪孩子们,整天带着镣铐在题山题海中跋涉,哪有快乐可言?哪有求知的欲望?中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是“知”的前提,没有“乐”也就谈不上“知”了。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了教师“讲”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
期刊
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时常会有些理想主义,总希望口干舌燥的上完一节课,学生们能够把所讲的知识牢牢地记在脑子里。但是事实却总是事与愿违:部分学生说不懂,有的学生懂了也常常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两三天以后便全都忘记了。每每这时,我便会火冒三丈,严厉的批评他们:“上课在干什么?下课为什么不复习?”几次三番之后,班级的成绩不但没有提高,上课时气氛也沉闷了。  其实,发生这样的尴尬情境不但老师生气上火,受害的更是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目标有明确的表述:一作文的生命力来自于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因而必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二是“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的理性精神”。针对学生提出写作的个性化要求时,又明确书面表达的基本目标是: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而感情的真实健康是写作的灵魂。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是作文教育的核心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每个学生都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但C层次的学生的自尊心更像是“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需要我们教师更为用心去呵护这脆弱的东西。  C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自制力较差,但他们渴望着进步,渴望着获得别人的赞赏。他们有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他们的进取心也许比A、B层次的学生更为强烈。他们在
期刊
十多年来,我从来没向任何人说起过,我有一个叫小娃的朋友,这些日子却老是想起,晚上莫名其妙的睡不好。想得心里悲伤了,还是不愿说。  心里一直念着。她死了也快十年了吧!哪一年死的我还不清楚。只知道留下一个小女孩,还有她的一身衣服,也许还有一封信,都是听另外一个叫霞的朋友说的,我和霞也失去联系很多年了。当时和霞在车站见过一面,我忙着赶车,匆匆地分别了。霞只说了几句话,说小娃嫁了一个司机,开大车的,但挣不
期刊
高一作文写作中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写一次作文就伤亡了一大批人。每次写作不少学生生编硬造、强拉牵扯编造父母离异、车祸、爷爷奶奶死亡的情节。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很多同学写出的文章几乎都是同一事例、同一模式,毫无新意可言。到底是什么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是什么抹杀了学生自由写作的天性?我们的学生是怎么了,还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出了问题?  考试大纲中对作文思想内容的基本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感情真挚”是
期刊
每天的语文课,除了基础字词,课文内容的讲解,很少有其他的东西。学生们学得很乏味,老师也觉得没情绪。如何才能让课堂生动起来呢?我做了一些尝试,觉得效果还不错。  生动的语文课要有生动的语言。这一点对老师的要求很高。生动的语言既能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有一次进行周练习讲评,是讲陈平的一篇文言文阅读。其中,我提问了一个问题:“陈平是谁?”学生说:“陈平是刘邦的一个谋士。”
期刊
高考语文六十年来一直与时代的脉搏共起伏,是时代风雨的晴雨表。每年高考作文的面世,都会令世人吐糟狂欢。2008年6月7日高考语文试题直击5.12汶川大地震,让师生猝不及防。2011年谈中国政济、经济、科技方面成就,以极强的时政色彩令世人瞋目,但也被人诟病,指责为政治色彩太强。但文贵曲,最巧妙的是2012年高考题,以故事的形式,记叙了一件小事,让学生从小事中发现蕴含的美好人性以及蕴含的人生价值,暗合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