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书法创作的取法与风格锻造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226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法创作作为一项传统艺术创作在近几年的发展尤为突出,大量书法爱好者的加入推动了书法创作的发展。文章从书法创作的构成要素角度展开分析,根据对当前书法创作取法特征的总结,提出了书法创作法源确立的原则和路径,对书法创作风格锻造的现状进行了探究,并就历代书法大家锤炼自身书法质感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书法创作;取法;风格
  书法艺术传承了上千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项传统艺术的美,并愿意加入书法创作的队伍中。但由于书法领域近年来发展过于迅速,当代书法创作在取法和个人风格锻造方面难免存在一些混乱状况,这一点很令人担忧。多元化的书法创作取法有利有弊,虽不能予以全盘否定,但也应对其中一些不可取的形式、方法予以修正,以规范后世的书法传承;而书法创作中个人风格的锻造也非由某一项因素单独决定的,其往往考查的是创作者自身的综合素养,因此书法创作者应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并积极借鉴前人的创作风格以为自身的风格锻造带来灵感[1]。
  一、书法创作要素分析
  在书法创作中,书写风格被看作是书法作品艺术性体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法风格到底如何形成也是书法爱好者一向关注的问题。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曾在其著作《文心雕龙》中对文学作品的风格做了“体”与“性”的比喻,用在书法创作当中也极为合适。刘勰将文学作品的风格比作文学的“体”,而称创作者性格在作品中的呈现为“性”,以“体”与“性”之间的关系来看待文学作品的风格,从而明确了作品风格与作者个性的内在联系。而将这一观点迁移成书法创作中个人风格的形成原理也毫不违和,书法创作风格的形成必然与创作者个性、修养有着巨大的联系。
  如果说书法风格是作品艺术性呈现的重要载体,那么书法的取法便可谓是书法创作的本体。《易经》中素来有“取法乎上”的说法,运用在书法的取法中,便是指对不同水平的书法作品进行临摹取法,都只能取走其中一部分,临摹对象水平越高,取法吸收的内容也便越丰富,反之则越拙劣。可见取法是指书法学习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临摹环节,而且在创作者书法创作过程中,其作品美感和艺术性的体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书法的取法[2]。
  二、当代书法创作的取法特征与规范路径
  (一)多元化的书法创作取法
  书法艺术发展至今已然是百花齐放。书法艺术风格的多元化少不了多元书法取法的推动,换言之,当前书法艺术多元的发展正是书法取法多元化的体现。正如没有一片叶子是相同的,不同书法创作者在书法取法上也会根据个人不同的喜好来进行选择。传统书法在字体上分为真、行、草、隶、篆五种,每一种又包含着不同的风格,如楷书就有唐楷、魏楷、晋楷之分,草书有大草、小草和章草之别,行书、隶书、篆书也有多种经典风格流传下来,为当前的书法创作者取法提供了多样的素材基础。然而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乱象。随着各种书法展的举办,有些书法创作者对于入展、参加比赛和获奖等名利上的追逐越发明显。而那些迎合评委喜好的作品也成了书法创作领域的风向标,如不对如此风气展开及时的规范,则书法这门传统艺术的发展方向便会迷失,进而令书法领域的活动开展逐渐紊乱[3]。当下唯有重新建立起传统经典在书法创作领域中的地位,扭转书法创作者淡化书法创作素养转而追名逐利的局面,才有可能令书法艺术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书法创作法源的确立路径
  书法创作者在取法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白法源的选择原则。大多数书法创作者的取法都是根据自己的审美来判定的,每个人在审美方面都具有唯一性,这使得不同的书法创作者可以拥有个性化的取法和风格,且不论他们选择了怎样的书法体,都会在他们的审美定势之下确立法源。因而可以说法源的确定与他人的喜好无关,所以书法创作者大可不必去迎合谁的喜好,遵循自己的本心,才是取法的确立前提。其次,书法创作者要在取法过程中多借鉴经典。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已有几千年历史,几种书法字体已然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发展成熟,因而依照《易经》中“取法乎上”的说法,书法学习的取法应在这些成熟的作品中确立法源,而不是一味追捧那些“风头正劲”却缺乏底蕴的现代作品[4]。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法源一旦确立便应保持始终如一,但这不表示法源就是不变的。仅仅围绕一种或两种法帖展开取法无法为书法创作者提供长久的启示与灵感,因此法源的确立应该成为一个可以持续延伸的体系,这样书法的取法才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最后,书法学习的取法既要取经典书法作品的形,也要借助经典书法作品传达出的意境再吸收它的“神”。
  三、当代书法创作风格与历代书法大家的质感锤炼
  (一)当代书法创作风格锻造的现状
  当代书法创作虽然较为兴盛,但创作者的作品之中不乏跟风、迎合时下主流审美的内容,风格上缺乏创作者自身素养、审美的体现,很不利于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5]。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做了一些对应的分析,发现当代的书法创作者主要是在风格锻造中遇到了以下三种问题:第一,能够确立取法,但过于执着于一家。这樣的创作没有拓展自我风格的空间,容易流于对取法作品的模仿、复制,不但技法上无法得到新的提升,风格方面也会因缺乏灵性而日渐退化。第二,取法于一家多年后求变。由于长久以来创作者都从一家取法,其在技法上的变通性已然非常小,多年后再图转变则不仅原有风格会有所退化,新的风格也无法顺利形成。第三,没有确立取法,作品风格随流行而转变。这样的书法创作者往往书法创作素养不高,也不重视确立固定的法源体系,而是持投机的心态追逐市场的“行情”,取法随展风而变,只为谋求赞誉和利益。相较于当前书法创作者的这些问题,古代成功的书法家在取法的确立和风格的发展方面却显示出很好的掌握和拿捏。他们不会在取法过程中拘泥于一家或同时参考几家,他们大多走“如蜂采花”的路数,采取众家之长以为己用,建立自己的取法体系,根据自己的取法体系再不断发展锻造自身的书法风格。
  (二)历代大师锤炼书法质感的方法总结
  书法的风格锻造在于技法的选择和修习,也在于自成一派的法源体系的建立。古代书法名家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广泛吸纳,纷纷总结出塑造个人书法风格、质感的方式,从他们的作品中,也不难概括出其风格、取法的规律。综合经典书法作品的取法、风格,或可为当代的书法创作取法与风格锻造带来借鉴。首先,很多书法家会以强而用之的方式突破中规中矩的书法创作,以区间性的笔触强化突出书法作品直击人心的特点,如邓石如的篆书作品(图1),其线条雄浑壮阔、气象万千,又蕴含于内,可见其对“强用”的体味与提炼之精纯,给人一种“厚重”之感。其次,开而发之的书法质感锻造方式也广泛出现在经典作品当中,如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图2)字体竖长,却给人一种“温润”之感,这也是一种字体质感的锻造。最后,大而化之也是较为经典的书法风格锻造方式,它贵在融合,有容乃成其大,亦贵在化生,即将生硬的笔触转为浑融,也是很好地彰显创作者心境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焦红乐.笔势、形态与风格:论书法中的身体意蕴[J].中国书法,2019(20):165-167.
  [2]马青原.书法创作的离合之道[J].中国书法,2019(1):156.
  [3]刘柱.当代书法创作的取法与风格锻造现象分析[J].艺术品鉴,2018(5):297-298.
  [4]付贵才.质朴风格书法审美视阈下的楷书创作实践研究[J].长江丛刊,2020(5):5-6.
  [5]曹梦博.论曾熙书法的取法及艺术风格[J].美与时代(中),2020(1):92-93.
  作者简介:
   王志平,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副教授,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学前教育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中国书画艺术理论、创作与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广播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受众数量多、受众要求低、传播范围广、表现力生动等特点。广播播音主持的表现力对广播收听率、广播播音质量以及受众感受具有重要影响。可见,在媒介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提升,对广播节目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播音主持语言表现的特征,并提出了几点提高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策略。  关键词: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  广
期刊
摘 要:优秀的民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动漫是当代视觉文化的潮流代表。利用动漫将民间文学所具有的历史文化、道德伦理、艺术美学等多方面的融合价值最大化地呈现出来,能够实现文化遗产与动漫产业的互利共赢。  关键词:民间文学;动漫;文化传承  注: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非遗’文化的动漫化传播研究”(17DWYJ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民间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一)民间文学
期刊
摘 要:数字化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发生转变。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果,成为当前相关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忽视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面临困境、数字化保护技术应用不足等。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数字化技术,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保护并传承我国非物
期刊
摘 要:武夷山,是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其独特而又深厚的茶文化也成为武夷山民宿的一大特色。文章主要对在武夷山民宿的茶文化意境营造展开研究探讨,根据当前武夷山民宿茶文化意境营造的实际情况与优势,提出武夷山民宿茶文化意境营造的具体方法,以提升武夷山民宿的精神意蕴和空间体验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关键词:武夷山;民宿;茶文化;精神意蕴  
期刊
摘 要:创业是开辟与成就事业,创新是创造和实现价值。文明与进步的社会,必须有大批的创新者;富强与兴盛的国家,必须有大批的创业者。在高校书法教学中,培养创业者需要在其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塑造创新者需要在其发展过程中提供实践的平台。  关键词:高校;书法教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2019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中书法教学创新创业多元化培养的研究与
期刊
摘 要:汤显祖的《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创作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都是经典的爱情悲剧剧作,两部剧目分别在中西方有着几百年的深远影响,至今也仍然活跃在现代舞台上。汤显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然而这两部剧目的现状和境遇却大不相同。文章从两部剧目的21世纪新版本分析中西方古代经典剧目与现代艺术的不同结合,寻找中国传统剧目更多的创新方向。  关键词:《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
期刊
摘 要:随着AI主播以及AI播音的迅速发展,作为新闻信息传达载体之一的新闻播音似乎很容易被取代。究其原因,许多人认为新闻播音技术性强但对于情感的依托表现的要求并不是很高,那么新闻播音真的日落西山且无需再着重使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投入训练了吗?其实不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从艺术学习的角度而言,新闻播音的训练正在散发着与从前不同但是却依旧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新闻播音与播音艺术的关系以及新闻播音的重要性
期刊
摘 要:目前,利用数字化技术反映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一是因为艺术创作的需要,二是因为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列举闽南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手段,展示了新时期文化遗产重塑的形式,并通过一些现实中可利用的条件来探讨闽南文化遗产记录、传承和发展的策略,从而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发掘和再创造。  关键词: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闽南文化  注:本文系2020年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泉州非
期刊
摘 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科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密切,科学有艺术化的趋势,艺术也有科学化的趋势。教师需要对美术学科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创新,深入挖掘各种教学资源,巧妙地将科学知识融入美术教学中,进行多样性的教学探究,这对学生个体的发展、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课程体系合理化构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知识;美术学科;综合课程;探究式;创新意识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2019年度教育规划课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要重视文化自身内涵的挖掘,还要关注其在当下传承与传播方式的选择。文章围绕大学生美育,以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荷塘纱龙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为例,探讨如何使用创新性的思维和新技术发掘和继承具有深厚底蕴的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生中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美育;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荷塘纱龙;云技术  注:本文系2019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攀登计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