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玩中塑·塑中学”特色社团是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按照艺术学科领域组成的课外活动团体。开展“玩中塑·塑中学”特色活动,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玩中塑·塑中学”;泥塑社团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21-1
“玩中塑·塑中学”特色社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灵活性、可塑性,学生非常乐意参加。要办好这样的社团,教师必须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社团活动,重视教学质量,使社团活动成为学生学习泥塑的乐园。
一、概念界定
泥塑,俗称“彩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在民间俗称“彩塑”。
“玩中塑·塑中学”特色社团,是学校组织的以泥塑制作为主要活动内容的课外学习团体,旨在使学生通过对泥塑制作的触觉体验、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特色社团的活动充分体现“玩”的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二、研究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最近几年,社团活动蓬勃兴起,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日趋显现出来,它已经成为当前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和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的关键途径。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全面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以生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以生为本,主张学生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主张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活动为了学生,学习依靠学生,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生为本的完整内容。
(二)理论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本身,就是在人的先天禀赋的基础上,促进人身心结构的健全、智慧才能的开发、人格的完善,“素质教育实质是个性教育,最终目的是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美。”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不断成长。这正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1)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泥塑活动,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加强与其他社团的联系,根据活动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建全“玩中塑·塑中学”泥塑特色社团的组织建设研究。
2.“玩中塑·塑中学”泥塑社团的组织方式与指导策略的研究。
3.“玩中塑·塑中学”泥塑社团课程资源开发和活动方案开发研究。
(三)研究重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组建“玩中塑·塑中学”特色泥塑社团,开发学生喜爱的泥塑社团教材,实现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化,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
2.通过优化泥塑的教学过程,发展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思路
1.首先是在各个班级成立泥塑小组,我们学校泥塑教学作为特色教学安排在日常的教学中,同时由课题组成员分别负责各年段的泥塑小组。
2.在泥塑社团的教学设计上,我们社团的负责教师精心安排泥塑教学内容,如:低年级学生(7~8岁)主要是学习用团、捏、压等技能,使手腕与手指动作逐步灵活。而中年级(9~10岁),则是掌握挖、折边、粘接、收光(使手指动作灵活)等泥塑技巧,在低年级的基础上明显地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到了高年级(11~12岁)则要求整块泥的塑造,运用剪刀、梳子、小棍、和塑料小刀等泥塑工具的配合,以提高造型的整体感,运用多种方法表现特征与某些细节。
(二)本课题实施计划用时三年,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策略等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证。撰写课题实施的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策略,明确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分工。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
课题研究教师的社团活动具体实践与探索。在课题组内对课题方案中所确立的研究内容进行实践,探索社团活动的各个环节,及时总结活动实施策略,以提高教师活动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三阶段:中期评估阶段
总结前阶段研究情况,收集活动资料及部分成果,填写中期评估表,参加中期评估。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
2.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开展结题鉴定活动。
六、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如下:
1.組织学生泥塑作品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大赛并获奖。
2建成学生泥塑社团泥塑体验馆并定期开展泥塑社团活动。
3.社团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泥塑展示课活动。
关键词:“玩中塑·塑中学”;泥塑社团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21-1
“玩中塑·塑中学”特色社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灵活性、可塑性,学生非常乐意参加。要办好这样的社团,教师必须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社团活动,重视教学质量,使社团活动成为学生学习泥塑的乐园。
一、概念界定
泥塑,俗称“彩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在民间俗称“彩塑”。
“玩中塑·塑中学”特色社团,是学校组织的以泥塑制作为主要活动内容的课外学习团体,旨在使学生通过对泥塑制作的触觉体验、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特色社团的活动充分体现“玩”的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二、研究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最近几年,社团活动蓬勃兴起,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日趋显现出来,它已经成为当前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和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的关键途径。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全面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以生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以生为本,主张学生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主张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活动为了学生,学习依靠学生,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生为本的完整内容。
(二)理论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本身,就是在人的先天禀赋的基础上,促进人身心结构的健全、智慧才能的开发、人格的完善,“素质教育实质是个性教育,最终目的是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美。”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不断成长。这正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1)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泥塑活动,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加强与其他社团的联系,根据活动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建全“玩中塑·塑中学”泥塑特色社团的组织建设研究。
2.“玩中塑·塑中学”泥塑社团的组织方式与指导策略的研究。
3.“玩中塑·塑中学”泥塑社团课程资源开发和活动方案开发研究。
(三)研究重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组建“玩中塑·塑中学”特色泥塑社团,开发学生喜爱的泥塑社团教材,实现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化,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
2.通过优化泥塑的教学过程,发展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思路
1.首先是在各个班级成立泥塑小组,我们学校泥塑教学作为特色教学安排在日常的教学中,同时由课题组成员分别负责各年段的泥塑小组。
2.在泥塑社团的教学设计上,我们社团的负责教师精心安排泥塑教学内容,如:低年级学生(7~8岁)主要是学习用团、捏、压等技能,使手腕与手指动作逐步灵活。而中年级(9~10岁),则是掌握挖、折边、粘接、收光(使手指动作灵活)等泥塑技巧,在低年级的基础上明显地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到了高年级(11~12岁)则要求整块泥的塑造,运用剪刀、梳子、小棍、和塑料小刀等泥塑工具的配合,以提高造型的整体感,运用多种方法表现特征与某些细节。
(二)本课题实施计划用时三年,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策略等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证。撰写课题实施的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策略,明确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分工。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
课题研究教师的社团活动具体实践与探索。在课题组内对课题方案中所确立的研究内容进行实践,探索社团活动的各个环节,及时总结活动实施策略,以提高教师活动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三阶段:中期评估阶段
总结前阶段研究情况,收集活动资料及部分成果,填写中期评估表,参加中期评估。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
2.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开展结题鉴定活动。
六、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如下:
1.組织学生泥塑作品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大赛并获奖。
2建成学生泥塑社团泥塑体验馆并定期开展泥塑社团活动。
3.社团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泥塑展示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