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教师读、注、写的示范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lh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许许多多的年轻教师一样,自参加工作起,一直把于永正老师当做自己小语教学的偶像,我买于老的专著、教学光盘,读于老的文章、教学设计,看于老的教学视频、专题讲座,仿于老的课堂、修炼,每次总感觉只得其形,不得其神,有时甚至出现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窘境。前不久,本人有幸现场聆听了于老执教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除了看到70高龄的于老课堂风采依旧外,更感受到了老人对小语教学的深深思考。
   一、看我读,读出味道和门道
   近几年,小学语文一直呼吁要以读为本,一线教师对读的重视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往往只把读当做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而没把读当做教学目标来对待,如此教学必然会大大降低在课堂上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效率。于老对读的目标意识十分明确,对读的重视简直到了“过分”的程度,说“过分”是有根据的:
   师:下面,老师把课文念一遍,注意听老师读的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师范读,生听读)
   师:再听一遍,看老师的脸,听老师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师范读,生听读)
   师:你觉得于老师的朗读和你的朗读有什么不同?
   生:于老师读得很投入。
   生:您读书有感情。
   生:您读出了爸爸对儿子的爱,脸上有丰富的表情。
   生:您在适当的时候都要停顿一下。
   师:在哪儿停顿的时间比较长?
   生:读到每个句号的时候都要停顿一下。
   师:停顿最重要。题目读完、一段读完都要停顿。
   生:老师读的语气很自然。
   生:从你的朗读里我明白了什么叫“抑扬顿挫”。
   师:还有一大特点你们没有听出来,我读第一段与读最后一段有什么不同?
   生:最后一段读得很轻很轻。
   师:是呀,因为那是一封信,信是不会讲话的,我是在替高尔基念。
   师:你们的优点加上我的优点,请大家再把课文认认真真地读一遍。
   于老的范读极具感染力,文本中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一听就理解了。于老的范读把朗读的方法无声地告诉给学生,这样的语文课堂还愁提不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任何讲解在朗读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于永正语),于老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学生初读课文,于老强调“读通读顺就是目标”。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下面请大家把课文读一遍。(生自由读,师巡视)
   师:再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再读,师巡视)
   师:两遍了吧,再读。(生继续读,师巡视)
   师:很棒,读书很投入,很专心……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课文是怎样读的。(指名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真好听,很流畅。接着往下读。(随即又指名一生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一字不差。
   (生继续读第四自然段)
   于老师纠正“姹紫嫣红的花儿”的读法。又指名一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正确流利。(指名一生读剩下的部分)
   师:目前为止,我非常欣赏你的语气,你比他们自然。
   于老在课堂上指名学生读课文,读不通顺时会让他读两遍、三遍,甚至多遍,这就是对读通读顺的较真呀!这也是学生读懂读好课文的坚实基础!当然,这样高效的朗读指导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玄机。课后在听于老专题讲座时了解到,于老无论上熟悉的课文还是不熟悉的课文,课前都要认真地进行课文朗读,每次至少有声地朗读八遍以上,直至自己满意为止,这就是于老所追求的“课堂上,老师读的、说的、写的、讲的要高于学生”的理念吧。
   二、看我注,注出深度和广度
   批注式阅读是常用的阅读方法,语文课上,一线教师也经常训练学生如此阅读,学生也能在此训练中渐得其妙。但看了于老课堂上所呈现的批注,并投入地与学生交流批注的由来,这种师生共读的场景却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你在旁边写了什么?
   生:我画了“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
   师:读自己画下来的这句话。
   生:我从中感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生:我们应该把帮助别人当做一种快乐。
   生:给:给予;取:索取。
   师:高尔基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会永远记住他。(师简介高尔基的情况,并展示自己课前写的批注)
   生:我画的是“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把花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表达了高尔基对儿子的思念。
   师:于老师看到这两句话,想到两个词,你们猜猜看。
   (学生猜后,教师投影展示自己的批注:触景生情 睹物思人)
   师:读到这,老师又要送给你们一句话:书是读出来的。——于永正
   看了于老的下水批注后,“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于永正语)的思想已让我触手可摸。“看我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这也是教师在用行动告诉学生读文章如何做到深入思考,读出语言背后的意思。
   三、看我写,写出态度和方法
   写下水文有利于作文教学,这一道理认同的教师很多,但真正践行的却很少,而于老不论练字、练笔,都亲自参与,教师的这一做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肯定是深远的。如写字教学:
   师:三个字要写——“妻”“庞”“紫”,先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书空。然后拿出钢笔,端端正正地写。(生描红,师巡视)
   (教师指名一生推荐三位书法家。然后请这三位学生上台分别写,其他同学在下边写一遍,写完后对照。师拿出一学生的字展示,评讲板演这三个字,画圈,修改,指出优缺点,接着让学生观看老师怎么写,师展示自己课前练写的字。)
   师:写字就应该认真,现在老师再送大家一句话:字是练出来的。——于永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写字教学像这样有说有练,有导有赏,课堂上学生对写字就来劲了,这不就是我们对教育的追求吗?看了这一片段,可能有教师会想,我的字没有于老写得那么漂亮,拿不出手呀,但看看于老自己练字的较真劲(每个需要写给学生看的字都至少练八遍以上)和他送学生的那句话,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再来看看于老怎样教孩子写作吧!
   师:还有一道题:请你替他的儿子写一封回信。
   (师引领学生了解高尔基信的内容:①花开了很漂亮②思念儿子③多助人。提醒学生注意信的格式,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写回信。师巡视,从中发现学生的佳作)
   教师指名学生上台读自己写的信,并加以点评,评出其中写得精彩之处。
   师:于老师也展示自己写的回信(投影出示),说说最喜欢老师写的哪一段?(学生读出于老师引用排比的句子)
   师:还喜欢于老师什么?
   学生纷纷抢着说:您会分段;善于引用名言;符号也打在恰当的地方。
   师:会欣赏的人就会有发现,有进步。
   看着于老“字迹清秀、行款规范、标点正确、用词准确、文辞优美”的范文,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语文教学完全可以把教师读书学文的过程呈现给学生,教给学生怎样读书,语文课的名字应该可以叫以身示范。
  (浙江省常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324200)
其他文献
有魅力的课堂,应呈现出简约之美。它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和简便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进复杂丰富的语文,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  一、 教学目标预设透着简明美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在对课文进行解读和对学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会读课文的生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说明文,在小学阶段也称常识  性课文,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  式,解说事物,说明事理,给人知识  的文章。“怎么写”决定”怎么教”,说  明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较其  他文体的作品而言理应有所不同。  但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对说明文依  “文”而教给予的思考不多,教学中  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问题一:专有名词避而不教    “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  功。”(叶圣陶语)为了让读
这个话题我曾经和很多校长、老师提起过,讨论过。不过大家都觉得:没有家庭作业怎么可能?没有家庭作业家长不会答应!没有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干什么?没有家庭作业学生成绩下降了怎么办?  其实,不要家庭作业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记忆中,我读小学的时候好像是没有家庭作业的。即使有,也很少。那时候我每天放学回家就要去割猪草,捡柴火,或者帮助家里做家务,干活都来不及,根本没有时间做作业。晚上家里连电灯都没有
有这样一个故事:妈妈在厨房里准备晚餐,听到儿子在后院蹦蹦跳跳,弄出很大的动静,便问:“你在干什么?”孩子兴奋地回答:“我要跳到月亮上去呢。”她没有给儿子泼冷水,而是说:“好呀,但是,可别忘记回来喔!”  这个孩子后来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故事中的妈妈对孩子异想天开的回答作了巧妙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竟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在课堂上,我们也会碰到学生出人意料的回答,其中不乏打岔
小学启蒙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语文作为主课程,是渗透审美教育的主要载体。在低段语文教材中充分发掘美育素材,将其渗透到学生美育素养的培育中去,对于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也是实现美育目标,促进学校、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从教材中挖掘美育的素材    低年级学生处于学习识字的初始阶段,一方面,受识字断文和理解水平的限制,学生接受新鲜事
随手翻开即被开头几张原始洞窟壁画所震撼——奔腾的生命创造力,无拘无束的想象力,粗犷豪放,气势磅礴。难以想象是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还附有几张儿童画,生命之初的孩童用稚嫩的画笔表现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用色大胆,浑然天成。而这些,是作者的暗示——童年时代,人的生命力是富丽多姿的。人的自然性呈现出人的本来面目。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曾拥有过这样肆意翻腾的力量。尽管这力量常常是混沌的,不明晰,但它真实地存在过。  
听贾志敏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就像品陈年佳酿一样,静静地、细细地品,就能品出语文的味儿来。贾老师几十年沉浸在语文里,用一生在教语文,用全部的生命在培育儿童,他就是语文坛里醇美的佳酿!  一、化繁为简,简简单单  “现在是两点二十分,三点准时下课。”  “我们今天做一件事,把一篇三十七个字的古文改成一篇现代文,古文与我们现代人说话的方式不一样……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个故事,然后扩成一篇四百字的白话文。” 
现行各类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编选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几乎每一册都有安排,由于这类教材具有浓厚的历史味,所叙述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难以理解,不少教师不知如何去把握。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来把握这类教材呢?  一、教什么  教学这类课文我们必须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知历史。这类课文是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作为叙述对象的文学作品,不仅叙述了一件或几件历史事件,还呈现了一个或几个历史人物。
年终岁末,揖别即将逝去的一年,那种回望与盘点,必将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深沉思考。   2010年,语文课程改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文界在2009年对三十年语文教学改革的得失进行总结回顾的基础上,直面语文教育的现状,着力反思语文学科的功能、任务和目标,助力课改胜利前行;二是本年度语文课程改革正处于一种寻求新的突破而又难于突破的所谓“胶着”状态;三是一线语文教师正期待修正的《课程标准》早日
摘 要:2018年1月10~12日,铜山区举办了“纪念中央7号文件颁布10周年暨铜山区阳光体育实践探索研讨会”,多家媒体深度走访铜山,现场观摩了教师基本教学技能汇展,实地考察了11所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领略了10年来铜山学校体育坚守初心、与时俱进、砥砺前行的风范,见证了铜山学校体育理论与践行成功的运作体系和累累硕果。  关键词:铜山;中央7号文件;10周年;阳光体育;活动综述  中图分类号:G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