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问 问中学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b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大都只有教师问学生,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因此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淡薄,没有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其实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从寻找萌发问题的种子,使学生又问可问;觅问题生长的土壤,让学生敢于提问;探有效问题的催化剂,助学生有深度地问三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及能力,从而养成想问、敢问、善问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问题提出能力;创新;思维
  一、寻萌发问题的种子,使学生有问可问
  (一)开创“问题本”,助力“问题种子”萌发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如先退后一步:用心“呵护”儿童好问的天性。教师在教学中可开展“问题本”实验,让学生在问题本上随时记下问题,教师定期批阅,再分类处理。通过对学生的问题不设限,无论难易深浅,也不要求必须是“数学”问题,唯一的标准是“提出你真心想问的”。
  然而,对已接受过数年教育的学生而言,即使教师再强调,他们还是会受一些无形的条条框框的约束。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各种例子带领学生展开讨论,解放思想,转变认识。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真心提出的问题都应该是受欢迎的,也是有价值的,如此他们才能慢慢地解放自己,让“问题种子”尽情地萌发。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提问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这些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境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缺少明确的数学任务或数学问题的“数学情境”,要求学生根据其中的信息提示来发现和提出问题。但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最终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就有一副主题图,其实这就是一个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情境”。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学校要组织一个参观博物馆的活动,我们二年级同学的参与情况如下”来引入,由此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寻找相关数学信息,并找出从表面看没有关系的一些信息之间的联系,加以提炼,最后鼓励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或符号等以“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觅问题生长的土壤,让学生敢于提问
  (一)创编“学习单”,引导学生无声表达
  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同学不是没有问题或者不想提问,而是因为胆怯、含羞和不自信等原因,有问题不敢提,致使他们在以口头表达为主要交流途径的课堂中沦为旁观者。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提问“学习单”,指引孩子无声地表达自己的问题。
  (二)提倡平等对话,累计积分鼓励提问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许多宝贵的想法和问题,但是在教师、课本这样的“权威”面前,这些想法和问题往往会自动萎缩、消逝。因此,消解权威、促进平等对话才能提供滋养问题的土壤。以最平常的阅读课本来说,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不仅做解读,还要讨论和质疑。“我看懂了吗?”“别人说得对吗?”“教材这么编好不好?”让他们在学生、教师和编者这三种角色之间来回切换,和同伴、教师、教材平等对话。
  三、探有效问题的催化剂,助学生有深度地问
  (一)创建“数学角”,引领同伴互问互学
  这里的“数学角”是指在班级中创建一个供学生共同讨论、研究、解决数学问题的区域。教师在教学完一个新内容或解决了一个新问题后,让学生提出想进一步解决、研究的问题,再由教师选择合适的问题在“数学角”中展示,供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直至问题解决。这样既可以在课堂学习之余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提供了学生展示自己所发现的数学问题的平台。
  例如在教學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中的乘法分配律时,可以根据教材提示学生:如果不是(a+b)×c=a×c+b×c,而是a×(b+ c)那会怎样?学生可能还会想到:如果不是(a+b)×c=a×c+b×c,而是(a-b)×c呢?如果不是(a+b)×c=a×c+b×c,而是(a+b)÷c又会怎样?……这些数学问题,教师一个个地在班级的“数学角”里进行展示,供学生在课余餐后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或教师指导等方法解决问题。
  相信这一个个问题在“数学角”的展示,能让学生在不断反复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已学知识进一步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还能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识,让学习成为思维训练、思维提升的重要途径。
  (二)试创“未学先问”,让思考伴随着学习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定期选择某个单元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未学先问”。师生共同对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选择有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形成“知识链”。教师再根据这些“知识链”来展开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方法。当然,对于个别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则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研究。
  可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能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扎实、更深入。但是,要使学生学会提问并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启发。让我们在课堂中用学生的问题来指引教学研究的方向,让“有问题”的数学课堂,赋予学生智慧生长的力量,激发思维,引领真学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施银燕.呵护儿童好问的天性[J].小学数学教师,2019(07).
  [2]邱学华.学问,学问,又学又问——怎样鼓励学生提问[J].小学数学教师,2019(10).
  [3]吴文娟,俞昭英.好问题,成就好课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平移》一课的研究与实践[J].教学月刊,20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对我国社会化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其教学定位是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额人才。高职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也需符合高职教学的总目标,开展具有多样性和实用性的体育教学,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设符合其专業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高职体育教学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高职;契合应用性;体育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只局限于学历方面
期刊
◆摘 要:语文教育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学会用汉语言文字准确流畅地与他人交流。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语文教师要重视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其形成思维能力,构建思维体系,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教学方法角度探索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训练;问题教学;单元教学;对比教学;合作探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组织思维训练活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促使学生更
期刊
◆摘 要:当前,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环节在数学课程中愈发重要,而正确合理的教学手段则要求了教师需不断地改革、创新并加以优化,借此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对此,将学生活动手册融入其中,一方面教师能够理性、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与主张,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实践,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方式去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活动手册;应用  目前,小学数学“综合
期刊
◆摘 要:作为小学课程体系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此时抓住课程教学时机,有效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理念,那么可以助力学生学科能力与必备品质的协同发展。本文立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现状,就如何有效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理念进行了重点探讨,旨在可以助力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升。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
期刊
◆摘 要:“3+2”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已成为中高职融合发展的主要渠道,通过“3+2”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模式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德艺双修的栋梁之才。实践证明,“3+2”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在实现中高职衔接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结合各地的办学经验及成功做法,在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学生能力方面可取的路径主要有教融
期刊
◆摘 要:字母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础,要想使小学英语教学取得突出的效果就必须注重字母的基础。如果小学英语的学习是一幢高楼,那么字母的教学就是大楼的基石,只有基础打得好高楼才能够迎风而立。那么,在小学英语字母的教学中如何教授,才能够让学生把字母学的又快又好呢?这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不断进行研究和谈的问题,只有用对英语字母教学的方法才能为学生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取得傲人的英语成绩。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教育的改革,学语文教学工作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影响较大,积极探究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的方式方法,并采取合理有效的行动切实落实相应的方式方法,是新时期新教学要求下全面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活动切实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职业学校来讲,中职生的成长教育不仅仅靠在校老师的管束,更重要的与家长和社会接轨,来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这就是所谓的家校共建的基本模式,由于面对的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因此也面对新的挑战和冲突,加上现在媒体下环境中,手机微信群等多手段的家校合作方式,以及网站视频监控等的多种手段,由于家长与学校的共同管理,才有可能对于现代的学生有着新
期刊
◆摘 要:历史学科是学生人文素养、道德素养及价值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科,新高考渗透家国情怀,是对历史素质教学、人文教学的重要考察标准,可借助高考评价体系,引导发挥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价值引导”教学效用,实现新高考体系对德才兼备、观念端正的人才选拔。本文将基于新高考渗透家国情怀展开分析探究,以供广大历史老师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渗透;家国情怀;研究  新高考不仅注重核心价值、文化知识、素养能力的
期刊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将动漫等文化传播类专业与以意识形态传播等相关内容为主题的赛事相结合并产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从而达到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与动漫等相关专业教育教学的联动实践平台有机融合,是当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联动的具体量化体现,也是达到大专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1+1>2”的实践效果体现,本文作为2018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动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