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节奏,游戏音乐课堂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_w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岁月在歌唱,节奏是四季在轮回。有人形象的比喻说:“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也有人说:“如果旋律是音乐生命的血液,节奏则是心脏的跳动或是脉搏,它推动着血液的运转。”
  可见,在音乐课中节奏的训练至关重要,尤其是低年级音乐课,小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对新鲜事物表现为好奇,喜欢讨论和探索,节奏训练便可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敲敲打打的生活化教学中愉快地学习音乐,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一、每一节课都是孩子们的游戏
  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主张“让孩子在玩中学习音乐,运用游戏方式,通过语言、动作、表演与音乐的全面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去学会音乐、掌握音乐。”当然,这里所说的“游戏”并不是单纯地玩,而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在音乐课堂里所进行的游戏都是具有音乐性的,是和音乐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只有这样,游戏才能成为音乐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例如,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抢板凳”的节奏游戏。先准备五只小凳子,六个写有四分音符或八分音符节奏的头饰。参与游戏的六个学生分别戴上头饰,在音乐伴奏下绕凳子外围走。但音乐停止时,立即抢位坐下。没抢到者,要求指挥全班同学一次拍打出另五个人头上的节奏,然后退出游戏,换人继续进行。这样,学生在不自觉中,感受并形成了相应的节奏感。像“摘苹果”、“采蘑菇”等都是学生喜欢的充满童趣的游戏活动。游戏的内容与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根据教学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必须带有一定的目的性、音乐性、知识性。让学生游戏中相互团结协作,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音乐。学生越是感觉到心情愉悦,越是不清楚教师的目的,却越能在行为表现中处处达到了教师的目的,这就是教师的成功之处了。
  二、从生活中寻找,“敲”出自己的音乐
  儿童与生俱来就有敲敲打打的本能,每个孩子都有节奏感,只是强弱有异。每个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交给他,他绝对给你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这是他的潜能,他在探索,他要表现。卡尔·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但不能只让学生进行单一的模仿,模仿是创造的基 础,但是长期的单一模仿只会产生扼杀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使学生产生盲从的惰性与依赖性。刚开始,我在课堂上的创编活动中,经常听到的是学生手足无措的声音“老师,应该怎么做呀?”“老师,我不会……”有时候,这样的叫喊声甚至让创编活动无法进行,最后还是我在指挥学生操作。经过课后的反思与分析后我发现,低段小学生接触的事物還比较少,有很多东西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的,又如何让他们展开想象,或者去模仿动作或者声音呢? 于是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记得有一次,在上欣赏《鸭子拌嘴》时,我先找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视频,在课堂上先给学生听,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听到叮叮咚咚的旋律,七嘴八舌的猜了好几种乐器,猜是钢琴啦、三角铁啦、碰钟啦等等,还有学生叫不出乐器名字,用手拼命比画了一番……我都摇头说不是,孩子们急了,那是什么呀?我把视频打开,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街头艺人用双手在敲打一口倒扣的铁锅子,敲出了清脆好听的旋律。这一下子启发了孩子们的灵感,一个小男孩马上从课桌里摸出了铅笔盒,用铅笔开心的敲了起来,其他孩子见状也纷纷摸出了不少的“乐器”,保温水壶、旺仔牛奶……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快乐的交响乐。我给了每个发现“新乐器”的孩子鼓励与赞扬,并引导他们敲击节奏, 鼓励他们想象声音像什么?孩子们的思维渐渐开阔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节奏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如:启发同学听钟摆声:嘀答、嘀答节奏型是××、××;还有小鸡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 、××××;汽车喇叭×××、×××嘀嘀嘀、嘀嘀嘀;马蹄声××、××嗒嗒、嗒嗒。让学生充分地想象随时都会发现生动有趣的节奏。节奏源于生活, 音乐源于生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结合教材,结合生活,结合学生实际,重组教材内容,将生活融入教材,让音乐体现生活,从生活中充分开发,挖掘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得到满足感和自信感!
  在小学音乐课堂节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留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尽情地表现,多角度挖掘他们的潜能。让学生轻轻推开节奏世界的大门,在生活中去感知节奏,在课堂上创造节奏;让节奏通过各种各样的充满童趣的学习形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积极引导他们运用听觉、视觉等器官自主参与活动,尽情享受节奏带来的愉悦,自由翱翔于音乐王国之中。
其他文献
摘要:班级之中的学科后进生并不是天生就是后进的。他们的后进,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学习习惯的差异,也有先天素质的制约。在我们任课教师的工作中,若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单帮助同学提高本学科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有自信心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就高中数学任课教师如何转化后进生作了一些探索。  随着高中招生量的增加,许多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进入了高中,学困生的增多,严重制约着高中教学质量的提
期刊
摘要:实际上,學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教师应该利用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充分的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活动,逐渐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学生英语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初中英语  初中整体教程中英语所占的比重极大,对初中生的整体学习生活都有着很大影响。初中英语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能力,包括英语阅读能力,英语
期刊
现在很多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比较低下,为了能够让我国未来的接班人能够全面的发展或者进步,所以我们的相关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就对小学生的语文课程中的相关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及分析,希望通过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对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所帮助。我们的母语就是汉语,但是为什么很多小朋友的语文水平还是那么差呢?这个问题一直是存在于社会以及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同时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曾经提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
期刊
在詩歌鉴赏中,最让学生头疼的就是手法分析题。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缺乏手法知识储备,鉴于此,有了细讲诗歌手法的念头。本篇主要讲讲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之一—虚实相生。  一、什么是“虚”与“实”  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二、古诗中的“虚”“实”运用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以《
期刊
不知不觉工作已经十年,班主任工作也做了十年,曾静下心来思考,在面对刚刚走过叛逆期的初中生,班主任应该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在学校和家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如何给自己定位?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让学生是先让学生做好人,还是先让学生学好习,大家也许会说当然是兼而有之最好,如果非要排出个先后顺序,大家也都会说当然是先做好人,可是,在现实的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候并非如此,所以现在的学校都在强调德育教育,
期刊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没有统一的认知,老师们往往只重视学生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学生自读领悟的过程。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课本文章的的理解,会因为老师的引导,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
期刊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 具有最高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实 质上也漠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权交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 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把诸如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作业交给学生自检瓦评,取长补 短
期刊
《新标准英语》中明确指出:现在使用的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及张口说英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扩大以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已成为社会的需要。因此,加强英语口语教学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要求,也反映了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但由于应试教育等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仍是一个常被忽略的环节,现从以下方面就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谈谈个人的
期刊
听说读写的学好英語的四大要义,而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说英语,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对于初中同学来说,能否有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英语口头训练尤为重要。  一、创设丰富的语言情境,增强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很多老师的课堂语言训练方式比较单一,就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往往产生陌生感,距离感,甚至还有恐惧感。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一、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因素  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