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人性故事 精巧的浓缩艺术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ch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湖北作家赵丽的小说《寿宴》突出的艺术特征有二。一是故事奇特:前来为寿星祝寿的各色人等,并非抱有淳朴的真诚之意,而是怀着不可告人的功利之心。与其说寿宴是一场城市化背景的乡村盛典,不如说是一出商业化时代的人性活剧;二是构思精巧:作者将各种人物安置于农家场院,让其进行着各自的人性表演,构成一幅城市化、商业化时代背景下的城乡浮世绘,浓缩了光怪陆离的世间病象,折射出令人唏嘘的人情冷暖,并据此展开深刻的道德拷问和人性批判。
  关键词:赵丽 《寿宴》 人性故事 浓缩艺术
  一、赵丽及其小说创作
  赵丽是近年来在湖北文坛崭露头角并逐渐在全国产生影响的青年乡土小说家。她对文学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意义有着深刻领悟。在她看来,文学“是一种照亮,是一种寄托”,能让人内心丰盈,“能够温暖我们的灵魂”。她深知创作“是一条孤独、艰辛的道路”。然而,为了能“在文字世界里构筑自己的精神大厦”,“当很多人为了生存的利益而削尖脑袋、煞费苦心时”,她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与金钱、利益、官场、世俗等等一切与欲望相关联的世界相隔”“与作品中的人物同悲喜共呼吸”。正是凭着对文学的挚爱、坚守和勤奋,她最终圆了自己的作家梦,成为中国文学天空里也许并不耀眼却发出了自己光亮的一颗星。
  不管是作为读者欣赏赵丽的小说,还是作为评论者审视并试图用学术眼光对赵丽小说作出理性评价和审美判断,笔者总会想起诗论家谢冕先生评价诗人贺敬之所说的那段话:“贺敬之每写一首诗,大致上总是代表他实际水平的一首诗,而且往往总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一首诗。贺敬之相当稳定地保持了他的创造水平线。”如果用谢老的话来评价写小说的赵丽,笔者觉得也是合适的:赵丽是一位倾心于文学,具有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较高艺术追求,并努力使自己奉献给读者的每一篇作品尽可能保持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家。
  与贺敬之诗歌创作数量不多、质量较高“很少败笔”的特点相似,从2010年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至今,赵丽奉献给读者的作品屈指可数,却以较大的思想容量和较高的审美品位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也得到了省市政府和文艺机构的褒奖。如中篇小说《寿宴》先后获得襄阳市文学大赛一等奖、襄阳市“孟浩然文艺创作奖”;短篇小说《乳香》先后获得襄阳市文学大赛一等奖、第六届“湖北文学奖”。
  赵丽小说小说语言清丽、随形赋象,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自然山水、田园乡村的醉人诗意;她的小说行云流水、技法娴熟,善于通过细节勾勒与心理刻画表现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与精神世界;赵丽小说故事精彩,构思精巧,意蕴丰富,善于通过乡村日常生活的叙事反映时代变迁、人情冷暖,彰显批判精神与人文关怀。这些特点在中篇小说《寿宴》里都有出色表现,尤其是她讲述的奇特故事,以及演绎故事的精巧构思艺术,令人称道。
  二、奇特的人性故事
  《寿宴》以新世纪商业化浪潮下城乡融合为背景,讲述了地处偏远的鸦雀岭村农民董豁子在自家场院举办五十五岁生日寿宴的故事。
  为上年纪的老人过生日、祝寿,是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一种常见习俗。作为极富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现象,寿宴彰显的是和睦友好的邻里关系,真诚善良的淳朴民风,承载着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孝老爱亲的优良道德风尚。然而,与习见的农村寿宴相比,小说讲述的村民董豁子五十五岁生日寿宴故事却有着太多的“不寻常”。
  第一个不寻常,是这场寿宴是与董豁子的大女儿甜甜有着特殊关系的男人郝遂愿安排的(董甜甜名为郝之“爱人”,实则是其小三)。围绕着这个重要的寿宴关系人,小说引出了一个畸形孽恋故事,也引出了商界与官场的奇妙交集。第二个不寻常,是前来参加寿宴的不仅有鸦雀岭村的全体村民,还有县委的秦副书记。一个县委领导,“给一个平头老百姓做寿,这是鸦雀岭村百年没遇过的盛事”。然而,在出人意料的高规格农家寿宴背后,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秘密交易。第三个不寻常,是秦副书记来董家,不仅仅是喝酒祝寿、谈笑打牌,还以官方名义召集镇长、村长等人开会,“商量怎样为企业排忧解难”。最后他现场拍板、一锤定音,以出人意料的政府买单的方式,圆满解决了久拖未决的董家的六亩田地的归还问题。秦副书记给郝遂愿卖了个人情,郝遂愿在“岳父”面前挣足了面子,董豁子要回了责任田,老贾家得到了违约赔偿款,马村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可谓一举多赢,皆大欢喜。第四个不寻常,是“常日里,鸦雀岭的红白喜事一般只有两个灶台”,但董家却搭起了四个灶台,可见寿宴的盛大和铺排。请厨子通常是要付工钱的,但让董豁子没想到的是四个师傅主动找上了门,还都说是自愿免费帮忙。他们充当义工的理由都一样:老董家的亲戚,其实有两个老董压根儿就不认识。第五个不寻常是,前来参加寿宴的村民,都想借此机会亲近攀附董家人,以谋取某种利益。他们在寿宴上各展其能,卖力表现,同时又被那些不知能否如愿的想法“捣鼓得心里难受”。
  小说写的是一场农家寿宴,但其重点或曰看点,并不在于寿宴本身,而在于前来参加寿宴的形形色色人的表现。它让读者身临其境地观赏到了农家场院里的一场精彩的人性表演。或许我们也可将小说可视为一幅城市化、商业化时代背景下的城乡浮世绘:作家通过对前来参加寿宴的各色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以及对人物之间的关系和背后发生的故事的冷静讲述,浓缩了光怪陆离的世间万象,折射出令人唏嘘的人情冷暖。
  《寿宴》故事的确精彩。这是小说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成功之处。但对作者而言,故事并非重点:“作者写小说并不只是为了让读者喜欢他讲的故事,或接受他所写的人物,同时还是为了让读者接受他这个人,接受他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或基本的价值观念。”这里所说的作家要通过作品向读者传达的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或基本的价值观念,简言之,就是主题。
  《寿宴》借助一场农家寿宴上的人性表演所表达的主题严肃深刻。它揭示了时代变革对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极大冲击,尤其表现出经济大潮语境下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对淳朴乡村民风的腐蚀,对正常人际关系的浸染,对承载民族传统和现代文明的公序良俗的败坏,对人们美丑认知判断的扭曲,隐含了作者对当下诸多不良现象的社会批判意味。批判从三个向度展开:一是对异化的官商关系、人际关系的政治批判,二是对男女不伦关系的道德批判,三是对当下人们畸形价值观念和趋利心理的文化批判。多向度的社会批判,赋予了小说较高的认识价值和思想深度。   三、精巧的浓缩艺术
  《寿宴》的艺术结构,与老舍先生的经典剧作《茶馆》颇有相似之处。
  《茶馆》以三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为背景,通过描写“裕泰”茶馆的兴衰变迁和形形色色茶客的命运沉浮,浓缩了五十年间中国的风云变幻和社会变迁,再现了那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埋葬旧时代”的深刻主题。
  出于表达深刻主题的需要,老舍舍弃了传统戏剧“一人一事,一线到底”的结构方式,采用了具有创新意义的“人像展览式”结构。所谓的人像展览,按照作家自己的话说,就是把众多的人物“集合起来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这种结构的特点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是茶馆,地点不变,场景集中;人物众多,没有特别突出的主人公;没有贯穿全剧的中心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与一般剧本追求剧情的紧张曲折不同,《茶馆》是以人物带故事:上场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独特经历和生活小故事,剧作把众多人物的故事整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世道演变的“大故事”。
  《寿宴》以参加董豁子的生日宴会为叙事驱动力,以前半天的生日准备为序,以正式宴客的那一天为集中的叙事时间单元,将众多的人物集中到董家门前的场院里,对他们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展开对他们相互关系及其背后故事的讲述。从而浓缩了光怪陆离的世间病象,折射出令人唏嘘的人情冷暖,并据此展开深刻的道德拷问和人性批判。
  借助人物刻意伪装的表演来展示世事“表象”,又通过人物关系的呈现和背后故事的讲述揭示世事“真相”,是《寿宴》叙事上的精彩之处,也是小说巧妙艺术结构的生动体现。例如小说关于秦副书记及其与郝遂愿关系的描写,关于郝遂愿、董甜甜以及两人关系的描写等等,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
  不请自到的秦副书记是寿宴上出现的级别最高的政府官员,被村民们引为鸦雀岭村百年未遇的“盛事”荣光。然而,“祝寿”这个原本只体现尊老敬老人情世故的平常之举,却被秦副书记赋予了崇高的政治意义。他在席间向寿星董豁子敬酒时声称,自己此番前来,是体现县委、县政府对投资商的重视与尊敬,表达“为本县的招商引资工作立下汗马功劳”的寿星夫妇的感谢,营造“重商、亲商、安商”良好氛围。然而,在这冠冕堂皇的言辞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个人交易。这从他与董豁子的“女婿”郝遂愿的关系可以见出。秦副书记与郝遂愿,是官商关系。从表面看,两者是为投资商提供服务、排忧解难的政府官员与创造就业机会、繁荣县域经济的企业家的正常工作关系,但从小说末尾所写的郝遂愿接听的那个神秘电话——内容是郝向省委要好的某个领导讲述秦副书记在县里各方面关照自己的“义气”,转达秦欲调动工作的意愿——来看,两者则是一种利益输送的权钱交易关系:郝遂愿到县里投资办厂,为秦副书记带来了“招商引资”的政绩,秦则投桃报李,“很够意思地”关照郝在县里的一切事务,还把他们县最大的度假村项目交给郝来做,让郝遂愿赚了个盆满钵满;作为回报,郝则很聪明地利用自己在省城官场建立的人脉,为秦的工作调动充当政治掮客。至于秦副书记慷国家慨,用公款替违约的董家向贾家支付了四万八的补偿金,为董家赎回了六亩责任田,则是典型的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这个“私”,既是帮郝遂愿消除老丈人心病的“私”,也是为他自己的“私”,是他与郝遂愿进行利益交换的筹码。
  郝遂愿以有妇之夫之身与董甜甜同居生子,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一夫二妻的滋润生活,“还光明正大地带着领导来过门”,携董甜甜母子回乡祝寿,认爹叫妈。郝遂愿在寿宴上的表现,可谓彬彬有礼、优雅得体,尽显儒商风范。面对人们敬慕的目光和恭维的话语,他显得谦逊低调。但他却不吝在众人面前表达他对董甜甜的忠心和恩爱,也不嫌肉麻地向董甜甜的父母表达“女婿”的谦卑与孝心,让众人既艳羡他的多金,又钦佩他的人品。但事实并非如此。为表达自己的“真爱”,他给董甜甜购买了豪宅、名车,雇请了专职保姆,还在甜甜的家乡兴建了他和董甜甜所谓爱情的象征“好甜果汁加工厂”——诚然,他能够在金钱与物质上给予董甜甜最大满足,但“碍着有家室,把甜甜藏着掖着不见天日”,完全能够却不愿给予甜甜合法的妻子名分;他因妻子与女儿的牵绊,只能一两个月才前往董甜甜的别墅作秘密探视,让董甜甜备感没有正常家庭生活的孤独与凄凉,也给董甜甜的父母造成了极大的精神痛苦,以至于母女相见,母亲“眼泪从深陷进去的眼窝里溢出到了眼下的皱纹里”,女儿“伏在妈妈的肩上抽泣起来”。这些让读者看到了郝遂愿在尊德守礼、儒雅温情之下掩藏的极端自私虚伪、冷酷无情的真实面目。
  董甜甜在寿宴上一现身,就引来了乡邻们的艳羡的目光。她光鲜亮丽的衣着打扮、保养很好的白嫩皮肤、举止得体的优雅气质,无不显示出生活的富足优越。然而,从她“散乱”的眼神“浓重的黑眼圈和隐隐的鱼尾纹”“双眸深处”的“忧郁”“憔悴不堪”的面容上,人们却读出了她看似光鲜的背后所隐藏的无人倾诉的委屈和精神苦痛。
  从以上两对人物关系中可见,正常的官商关系异化为权力寻租与利益输送,两情相悦的爱情扭曲成金钱交易。而作者对人物异化、扭曲的关系描述,不仅是一种客观呈现,也隐含着深刻的人性批判和道德拷问。
  小说中的人物,除了上述政府官员秦副书记,著名企业家郝遂愿,傍大款的二奶董甜甜,还有村干部马村长、妇女主任夏继翠,进城当保姆的清儿,董豁子的小女儿,自尊自强的城市打工妹董珍珍,以及鸦雀岭村的男女老少。尽管在人物数量和人物职业身份的涵纳性上《寿宴》的确无法与《茶馆》相比,但人物之间所存在的复杂关系:如血缘关系、两性关系、邻里关系、干群关系、官商关系等等,却为作者从多个层面展示新世纪商业化时代的面貌,解剖、探寻城乡融合背景下社会生活的诸多病象、怪象与症结,提供了多元化视角,同时也为作者据此展开多向度社会批判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 赵丽.文学,慰藉我们的灵魂[EB/OL].http://wxxj.xysww.com/user/view.asp?uid=1321&wid=8619/2011-12-21/2016-08-17.
  [2] 谢冕.共和国的星光[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85.
  [3] 赵丽.寿宴[J].芳草,2012(5).
  [4] 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0.
  [5] 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27.
  作 者:张治国,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国产电影经过十几年的产业化改革,成就斐然。总票房的显著增长及过亿票房影片数量的增多是产业化改革的直接成果。但是,在高票房、快速发展的产业化背后国产电影凸显了故事苍白、无精神内涵等问题。在推进国产电影产业化过程中并没有很好解决叙事伦理的问题是症结所在。本文以贾樟柯作品《天注定》为考察对象,通过梳理作品对真实新闻事件的改编,指出作品陷入叙事伦理困境乃是因为作品建构的多个价值序列存在矛盾冲突。《
期刊
摘 要: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都有刻骨铭心的物象追求,这是作家艺术生命的载体。生长于水乡的汪曾祺的创作离不开水。“水”已融入他的血肉和精神,亦如汪曾祺所言,对水的描写甚至超越背景功能而成为整篇小说结构的中心。那么“水”也就构成了汪曾祺创作的“物象”,也就是人文象。本文通过汪曾祺的人文象——水所对应的气质特征加以阐述,了解这种水象映出的淡泊、超脱、随和的个性气质,进而从其作品的审视上认识到汪曾祺把平淡的
期刊
摘 要:《妻妾成群》是苏童独具艺术魅力的小说作品,以其浓郁的悲剧氛围感染了无数读者。本文试图围绕人性异化来探讨该作品所折射的悲剧意识。  关键词:《妻妾成群》 人性异化 悲剧意识  《妻妾成群》以陈家为大背景,围绕老爷陈佐仟娶的四房妻妾间的明争暗斗展开了一系列悲欢离合的故事。其中,以陈佐仟、陈飞浦为代表的男性与以毓如、卓云为代表的女性构成了两个对应的话语群体。本应象征着力量、勇气的男性群体却表现出
期刊
摘 要:作家的社会使命感决定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而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能够揭示人性的丑恶与美好,有利于人性的改造和人类的自我审视,有利于社会进步,创设和谐、文明的社会生活环境。《鬼狗》作为一部动物小说,通过鬼狗生活环境的变迁与成长经历,揭示了人性的丑恶与美好,对于生态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与动物 人性 和谐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曾经这样定义文学:“文学的根本意义在
期刊
摘 要:《肖申克的救赎》以“救赎”为主题,以获得“自由”为终极目的,在二十年光影浓缩中诠释了诸多的“生死”谜题,更完成了对人性、人生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深层解读,正像该片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所言:这是一部似乎可以把勇气借给需要勇气的人的电影。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 救赎 自由 生死  弗兰克·达拉邦特(Frank Darabont)导演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
期刊
摘 要:赵树理是时代转折中的一个特殊人物,他在作品中向我们展示了农民这一群体在20世纪奔向现代的旅程中步履是如何的艰难,他拒绝拔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始终扎根农村,立足现实,在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关键词:赵树理 邪不压正 农民 现实主义  赵树理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特殊的人物,人们对他的作品的评价历来众口不一,像他这样一个“文摊”作家,在任何版本的文学史上都是重笔书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许多通俗作
期刊
摘 要:托妮·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直击美国蓄奴制废除前后一百年间黑人心灵深处痛得不可言说的历史创伤;鼓励黑人勇敢透视创伤性记忆,再现黑人历史,从而走出历史的阴霾;重新赋予黑人话语权,激励黑人大声叙说,因为黑人只有学会倾诉才能消解创伤,重构非裔历史并让这段被疏离的历史跨过黑人被钳制的灵魂来到广场中央,从而重构起非裔历史身份,获得非洲黑人和美国公民完整的身份。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 三部曲 非裔美
期刊
摘 要:一曲《采桑子》道尽词人内心之焦虑和茫然,词中意象“谢桥”意蕴为何?历来的解释是暗指“词人所恋之人”。然而联系词人纳兰性德的家族背景和人生经历,笔者认为这首《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中的“谢桥”意象还应别指一种“功业抱负”和“词作艺术表达的更高追求”。  关键词:纳兰性德 谢桥 意蕴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期刊
摘 要:林亨泰诗作《二倍距离》打破了汉语诗学的修辞与音韵和谐,造就了特型的诗歌表达形式。全诗营造了生死、无奈、距离的悲凉氤氲,然而挚读之下却是表述着对人生存在、时空转换的突围,充满了对人生通透、积极的预设,勾勒出一幅人类今日与明日的存在图景;同时阅读诗歌,也是对自我静默的省思和心灵的归属的探寻,给予人无限的启示。  关键词:林亨泰 生死 存在 诗性阅读  自现代社会以来,似乎对周遭世界真正思索的人
期刊
摘 要:2013年2月,上海东方卫视启动《舞林争霸》节目,一方面学院舞者与草根舞者通过赛事相互对抗,草根舞者的崛起实为为一场夺权运动,蚕食着原本属于学院派的东西,舞林争霸,与其说争的是生存权不如说争的是话语权;另一方面草根与学院舞者也存在着合谋,草根并不一定就完全是草根,他们同时也在吸收着学院派的东西,学院也并不就仅仅是学院,他们也在吸收着草根的东西,类似中国传统文化的雅俗互动。同时通过草根与学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