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pgre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如“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句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无不于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打下基础。
  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发现美,学会体验美。这样的教学是在美的环境之中展开的,通过师生间美的语言交流体验美的内涵,在体验中发现美,从而创造美。从上可见审美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发现美、学会体验美。
  但是在通常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告诉”的手法推进教学的过程。老师只是负责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任务则是被动地把教师灌注的知识听清记牢。历史中一个个栩栩如生、胆见卓识的人物形象不见了;一个个惊心动魄、发人深醒的社会大变革没影了;一曲曲悲壮宏伟、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无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万马奔腾的战争场面消失了;一本本蕴藏哲理,充满智慧结晶的篇章失真了。课堂上,字里行间少了情感的交流,言谈举止没了心灵的沟通,圈点勾画不再是心智的交融。学生就象学习的机器,在枯燥、呆板、陈旧的教学环境中听啊、记啊、写啊、背啊,一张张本该充满青春活力的脸上变得神情茫然,一双双本该闪烁智慧光芒的眸子暗淡无光。对学习完全是种强忍和无耐,渐渐对学习少了兴趣,多了厌恶,对美的反映也迟钝了,那么,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笔者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创造美的环境
  
  优美清新的教育环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但初中学生很难体会。在他们眼里,只有原始的野蛮、贫穷、落后,遗址是乱草丛生的废墟,文物是灰色,无光彩的。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美的实际的意境可发掘。例如:在讲中国古代史时,可把平时收集的古代文物遗址的彩图展示给学生,那棱角分明的石器充满智慧;那精工雕琢的玉器光亮剔透;那光彩耀眼的银器气度不凡;那古朴典雅的瓷器如冰如玉;那紫里透红的铜器折射着韧气;那红砖金瓦的建筑神圣壮观。美的光环在这里闪烁,美的意境由此产生。教师还可将自己到古代遗址旅游参观时拍摄的彩色照片给学生观赏,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看看原始本色美,观察地理地势,体验生态环境自然美,动手敲敲打打感觉劳动创造美。学生从这拓开的广阔空间里,增加了学习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学科浸透贯穿其中,能力得到培养。从课本外,学生看到了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美丽的补品,学习环境有了五颜六色,多了花草树木、河流山谷,让学生有了赏心悦目的感觉,早已逝去的历史又充满了生气、活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阅读着教材,心灵接受着雨露的润泽,品尝着历史留下的美餐。在这样优美清新的环境下,实施教学是十分怡人的。
  
  二、使用美的语言
  
  优美的语言是初中历史老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任务大多要用语言的描述来完成,优美的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新鲜有趣的导入,发人深思的提问,天衣无缝的衔接,动静交错的起伏,耐人寻味的结束语,是教学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是历史教学最后的落脚点。在中国古代文化部分,教师可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一步步诱导学生步入艺术化的殿堂。可选有代表性,优美的古诗词让学生合着音乐吟诵。有准备地精编一些有趣的寓言神话故事讲给学生听,讲述中不时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让学生用美的语言来完善故事,看谁回答得最精彩。教师语言生动得体,就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跃学生思维能力,激起学生表现欲望,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授课中教师还可以用些精彩的录音片段。例如:《长征的胜利》一课,用录音机播放长征主歌,那发自肺腑、开启心扉、优美动听的解说词让学生感动,长征的经过历历在目,铭刻在学生心里。教师用美的语言开启智慧,学生在美的语言中激发情绪接受熏陶,领悟爱憎,培养能力,创造美感。
  
  三、萌发美的创意
  
  据中国少先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当代青少年喜欢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方式。虽然少年儿童对书本仍然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许多青少年儿童已不满足,他们接受了经常为他们安排的学习内容和采用的学习方式,但他们更有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做实验,用电脑和读课外书籍,使用现代电子读物,所以现在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教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要有美的创意。学生喜欢什么就讲什么,学生爱玩什么就用什么,学生感到美在哪里,就从哪里下手导学。现在青年人非常喜欢谈论“星”,教师教学就应从现代青年崇拜的青春偶像、形象大使中提炼出美的素材、纳入教学。在设计课件时尽量留有机会让学生上台习作练习。同时,还可从生活实践,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宣染,表演体验,语言描绘等入手,创设教材美感情境,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去具体感受人格美、感情美、形象美,去享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去领悟浸透在学习中的美味,去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美的创意糅合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它使学生思想、品德、情趣都得到陶冶和感悟,课堂上让学生能较客观辨证地对历史人物做出评价,对著名的中外名画也能进行简单点评。美真正成为一种内在动力,驱使学生去追求、去创造、去实践。
  素质教育的大目标驱动我们去追求教育的完美境界,教学改革的大背景迫使我们去寻找教学的最佳方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爱美的天性帮助我拓开了思路。教育需要美,美就象块磁铁,吸引住了学生,牵动着学生的学习情绪,美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之健康成长。那么除此之外,美育还能达到什么效果呢?
  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审美因素极为广泛:讲述红军长征时一首《七律·长征》的吟诵;讲述文艺复兴时一幅《蒙娜丽莎》的赏鉴;讲述巴黎公社时一曲《国际歌》的播放;讲述鸦片战争时一部《林则徐》的放映……这些众多的审美因素,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和体现,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这一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崇高的、美的形象对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的培养非常重要。历史教材中,从“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赤诚,到谭嗣同“甘愿为变法而喋血”的壮美情怀;尤其是“五四”以来的千万革命者,历尽困苦、艰辛和磨难,为中国人民留下的惊天动地的不朽诗篇。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美的品质、智慧和思想,对培养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人民之利益”而学习的高尚学习动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一种心理过程。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完善个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达到人生目标有很大的帮助。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历史教材中,具备坚强意志的美的形象比比皆是:从手执汉节十九年不降的苏武,到出生入死六次东渡的鉴真;从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虽被宗教裁判所监禁七年而毫不动摇,到司马迁踏遍全国各地,历尽十年艰辛,虽受腐刑却矢志不渝,最终写成《史记》。他们闪光的心灵,不朽的人生,不仅使学生受到强烈的美的陶冶,而且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畏困难去争取成功的坚强的意志品质。
  4、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所持态度的体验。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是推动一个人走上成才之路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高尚的情感的培养,决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的教育。语言要和艺术相结合“感人者莫先乎情”。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美能感人,美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可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的情感;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的美的规律,可增强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和振兴中华的崇高责任感;历史上风云人物、民族英雄的惊天伟绩,可激发学生刻苦学习、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情感。
  总之,美是人们追求向往的动力、源泉,美的教育能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和其他各项素质。相信以美为切入口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学生一定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历史教学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265800山东省长岛第一实验学校教务处)
其他文献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中仅高一上册关于撔聰的内容就不下15处,这其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教师进行提炼和总结,无论从横向看,还是从纵向看,对这些撔聰的涵义和特点进行总结,不仅可以增大学生的知识容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现将其汇总如下: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关于“新”的内容,它们有着与以往不同的意义,还有其实质性的含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将这些内容逐个进行了总结,并打印成表格,发给学
期刊
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要有法,但无定法,这一点众所周知,用统一的模式去要求不同的学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与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不相符的。  当今的语文教学现状,大都有以下相同的形式: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由课题谈自己的想法;3、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学习;4、总结学法后自学。首次见到这样的课觉得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然而见多了便感到迷惑: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环境采取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不断更新,政治课很难适应他们的口味,这是摆在政治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如何上好一堂政治课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巧用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每一节课的开头,教师要认真备课,采用恰当的方法,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我讲“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时,讲述了一个故事,说一位壮士外出执行任务,临行时,主人请一位女子弹琴为他送行,那
期刊
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三大污染。防治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为此,化学教学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
期刊
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以全新的姿态面向21世纪的战略行动,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由之路。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活动。在培养跨世纪高
期刊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要抢占21世纪的制高点,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实施创新型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那么,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是教育观念的转变。首先,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留给学生
期刊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背,通过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谨此以求抛砖引玉。    一、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    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点”
期刊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规范性、逻辑性、针对性、启发性、情感性、激励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是教师最基本的语言行为标准。由于幼儿心理和生理尚不成熟,特别在认知和语言发展水平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使用的语言除了需要符合以上标准外,更多的是要语言生活化、体态化、艺术化、结构简化。    一、幼儿教师语言的生活化    幼儿在园学习的内容既包括认识周围世界和发展心智的认知经验和方
期刊
为了实现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导”?“导”什么?本人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加以浅谈。    一、设置情景——导趣    导趣,即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培养幼儿的节奏能力,要牢牢抓住节奏感的培养。节奏比音高更容易被幼儿感觉。节奏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它充满生命、感情和意义,决不仅仅是一种数学关系,所以,应鼓励幼儿从实际的音乐中获得对节奏的印象、经验,逐步形成节奏的内心感觉,使节奏活在身体、思维里。节奏活动也是幼儿音乐创造能力培养的起点、突破点。   节奏能力的培养应该遵循节奏自身发展的阶段特点:体验稳定律动——发现、感知节奏——多声部节奏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