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江南没有雨

来源 :读写月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bb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寂寥雨夜,抿过几口乡愁,透过被雨点打湿的毛玻璃,窗外的景色朦胧得恰到好处,如同身处江南烟雨中的故乡一样,模糊得虚幻,又无比真实。
  每每提及故乡,总是第一个想到雨。确实,几尺长空,是容不下江南的,唯有一线雨,才能晕开江南的一角,窥得几许柔情。
  淫雨霏霏,潮了人心,总要生出几多愁思来的。于是人们总是借一壶老酒,将这几缕苦愁溶在枯黄的酒葫芦里,一饮而尽,才能换得几许快意。
  黑瓦灰墙的小楼,门上挂了几串潮湿的葫芦,门口几口陶缸,用红布封了口,褪了色的红纸上写着“酒”字,贴于缸上。门口屋檐下坐着一位皓首老者。这样的场景,在故乡是常见的。酒香悠悠,醉了江南。
  小镇有条古河,缓缓流淌的河水把小镇分作南北两个部分。河两岸,是凹凸不平的青石河堤,每过十几米,便有一段石阶下到河中。那里从不寂寥,妇女浣衣,老媪洗菜,孩提戏水……这条河上常有扁舟穿梭,顽皮的少年便不能在水中尽情地游泳。下水后,往往才扑腾几下,就有一叶扁舟驶到,于是只得游往岸边避开,可这叶木舟才走,一叶扁舟又到,扫了大家的兴趣,往往只好作罢。再往前走,河面稍阔一些,河堤便骤然矮了一截,只修几步台阶,便与河岸齐平。放眼望去,五六艘木舟并排,都泊在这生了青苔的石砖旁,在雨中波动,在风中轻摇。
  有河就有桥,一座老木桥默默地站在古河上,该有几十个春秋了吧。几缕风吹过,发出声响,是风在跟老桥打招呼吧。几丝雨洒下,给老桥洗了把脸。老桥老了,每每有人走过,它总要用沙哑的嗓子弄出点声响;若是有人推车过桥,它就要吼上几声,让人都怕了它,不再往它身上走了。罢,它也落得个清静,在雨中养老了,反正镇上新修了石桥。
  江南水乡,水多雨多,它在蒙蒙细雨中静默着,任那哀怨、绵长、妩媚多情的雨线,浸润着它,笼罩着它。轻柔的袅袅炊烟升起来了,它模糊了江南轻盈的身姿,稀疏了雨打芭蕉的孤寂,淡了无名的愁思,携着几缕幽怨的凄美,飘入记忆深处。
  然而,有人嫌这样的江南小镇过于老旧,他们打着开发江南古镇的名头,带着人流踩在小镇绵软的骨架上。破旧的木栏被拆了,换了仿木质的铁护栏;老旧的木屋被拆了,换成了漂亮的仿古建筑……小镇这个江南女子年轻貌美之时,锁于深闺,风烛残年之时却又摆出来供人欣赏,怕是要折腾一阵,让她彻底远走吧。
  自从人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来,小镇尽力配合着,很久不曾下雨,骄阳高悬,方便人们来往。只是,没有雨的江南,还叫江南吗?(指导老师:刘剑)
  【简评】贴上“酒”字的陶缸,缓缓流淌的古河,河边洗衣洗菜的人们,往来不绝的扁舟……作者选取典型风物,勾勒了江南小镇宁静宜人的画卷,展现了小镇人质朴祥和的生活,更直接抒发了对雨中江南幽怨凄美独特风情的沉醉,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文末,写到小镇被开发,作者的惋惜与痛惜既由来有自,又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他山之玉】
  最爱江南的春。細雨一落数日,便缠缠绵绵地把春的慵懒挥洒到了极致。那一川烟雨,几乎贯穿了我对故乡的所有记忆。是杨柳吹绿了江南岸,还是细雨唤醒了春天?仿佛就在一夜之间,江畔、山川已是绿茵一片。细雨和故乡有着未了的情缘,它把春日的江南涂抹得红绿鲜明,把流浪者的心装扮得湿润柔软。雨赋予了江南灵动的美,所以,苏轼有诗云:“山色空蒙雨亦奇。”走在细雨缭绕的山林里,看雨雾沁醒一株株竹笋,听雨声淅沥,涤洗心中的躁动。全身心沉浸在“山色有无中”的意境中,你会感觉到自己已成为一株雨中清秀之竹,披一身婆娑的枝叶,融入细雨中如黛的山。
  江南的雨汇成江南的水,江南的水总是酽酽厚厚地流着,流过山,淌过断桥,注入江南人的梦境。于是江南人的心里总也是一帘春雨,或是一帘幽梦。心灵随橹声飘然徘徊于落英夹岸的绿水上,看两岸的烟雨断桥,在细雨中洋溢着她那似水的轻愁。“水是眼波横”,江南的水永远是多情而清纯的,而江南的雨又增添了她眼中的忧郁,在那“眉眼盈盈处”,若隐若现,亦真亦幻,一汪柔情;她缓缓挥舞着细流般的纤纤玉手,抚拨出一江弦歌,迎着岸边的绛唇玉笛,在浩渺烟波里润湿一曲悠扬而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黄明达《烟雨江南》
其他文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19-nCoV肆虐期间,2020年1月24日,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非法销售野生动物的摊位上分离到了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来自野生动物证据确凿。  2017年,《中国青年报》曾对2001人进行了一项调查,55.4%的受访者认为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常见。22.3%的受访者曾食用过以野
期刊
“豪家多婢仆,门内颇骄奢。”(白居易《续古》)“富豪役千奴,贫老无寸帛。”(陆游《岁暮感怀》)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一直存在着役使奴仆的现象。奴仆主要从事杂役,也侍奉主人的日常生活,聽其任意驱使。奴仆阶层身份卑微,地位低下,无人身自由,是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古代奴仆的名称较多,主要有“奴、仆、婢、僮(童)”等。这几个词既作为奴仆的主要名称,又引申用于其他相关方面,在古诗文中频频涉及。它们在来源
期刊
(一)  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  王蒙  这是一件旧而弥新的细绸女罩服。说旧,因为不但式样陈旧,而且已在箱底压了二十六年。说新,因为它还没有被当真穿过。  可喜的是它仍然保持着新鲜和姣好的姿容,和二十六年前刚出厂时来到女主人身边的时候一样。  “老不穿,它自己也就慢慢氧化了。”它听到女主人——一位化学老师自言自语地说。  但它至今还没感觉到氧化的危险。它仍是紫色的,既柔和,又耀目;既富丽大方,又平易
期刊
(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题目。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①  王维  天官动将星②,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②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
期刊
2020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试题要求考生就春秋时期与齐桓公、管仲、鲍叔相关的一则史料写一篇讨论发言稿,说说自己对哪个人“感触最深”,在班级读书会上和同学交流。这是一道人人有话可写,但要写好又很难的题目。如何才能写好这篇作文?笔者觉得需架好三级阶梯,拾级而上,方可成就佳作。  第一级阶梯:关注写作的形式和内容,明晰讨论发言稿的格式与要求。  发言稿最基本的要素有:题目(标题)、称呼、问候语、正文、致谢
期刊
(一)  习鲍叔精神,成自我价值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阅读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我感触颇深。齐桓公的不计前嫌,管仲的贤能辅佐,鲍叔的知人善任都让我受益良多,但我对鲍叔所具有的精神感触最深。  【夹评1】文章开篇抓住“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个提纲挈领性的问题,结合材料对三人最突出的品格特征进行概括,并开门见山,用“鲍叔精神”作为文章的“立骨之语
期刊
人类认识世界——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是一个漫长而无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知识,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观念和理论。稍有哲学常识的人都明白,这些知识、观念和理论绝不是完美无缺的,其中一部分本身就是谬误,有的是建立在谬误的基础上的。即使至今仍被认为是无瑕可击的,至多也只是相对真理,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保持其正确性。如果没有人对它们提出怀疑和挑战,是不会进步和完善的。  怀疑不一定正确,
期刊
《金蔷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年冬天,我都要到圣彼得堡那边的芬兰湾去,那里有全俄国最美的霜。”  我倾心那属于他的远方,便不免怅恨于自己每天三点一线的拘囿。唯有找到或是创造出心灵的远方,方能逃出生活的逼仄,迈入精神的高蹈世界。  如今人们热衷于追求“诗与远方”,动不动就想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有人错误地将远方定义为遥远的地方。殊不知,真正的远方存于细腻而有趣的心灵,它是少女李清照提鞋疾走笑容腼
期刊
生命中有这样一刻到来——时间追上我们。  我想说的是,从某个年纪开始,我们会发现自己被时间牢牢制伏。我们必须考虑它,仿佛有个暴躁的幻象持一柄闪光的剑把我们赶出最初的天堂——所有人都曾经在那里活过,不受死亡的刺激。  那不存在时间的童年!一天、几小时就是永远。一个孩子的几小时里包含了多少个世纪?  我记得老家房子庭院里的那个角落,我一个人坐在大理石楼梯的第一级台阶上。遮阳篷被撑开来,周遭沉浸在昏暗的
期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即便是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国人,对《论语》开篇的这句话也是再熟悉不过。这句话的基本意思不难明白,但此中“学”“习”二字的真正意思,读懂的人未必很多。即便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其理解也存在偏差。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者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说,喜意也。既学而又时习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