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好作文的三级阶梯

来源 :读写月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试题要求考生就春秋时期与齐桓公、管仲、鲍叔相关的一则史料写一篇讨论发言稿,说说自己对哪个人“感触最深”,在班级读书会上和同学交流。这是一道人人有话可写,但要写好又很难的题目。如何才能写好这篇作文?笔者觉得需架好三级阶梯,拾级而上,方可成就佳作。
  第一级阶梯:关注写作的形式和内容,明晰讨论发言稿的格式与要求。
  发言稿最基本的要素有:题目(标题)、称呼、问候语、正文、致谢语。有时还需要祝福语、落款和日期,这是发言稿最基本的格式。在把握基本格式后,其“正文”内容的写作很有讲究。
  讲究一:语境的现场感。即席发言属于口语交际,有特定的情境,在现场要与听众有双向交流。这种双向交流不是平常一般的言语交流,而是要求发言者的发言能引发听众的心灵震撼和情感共鸣。就这道作文题而言,考生一定要注意情境,清楚自己进入的是班级读书会的“交际语境”,要明白自己的角色是读书会上的分享者,交流的对象是老师和同学,与老师特别是与同学要有互动。互动中的言语要符合口语交际的要求,多用呼告语、设问句,适当采用人称代词的转换;语言要明晰流畅,还要注意表达的分寸感。此外,言辞不能过于激烈,不可把其他同学的观点视为“异端”来批判。
  讲究二:内容的集中与新意。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永远是王道。首先,发言稿的内容要集中,要紧扣被评述的对象、选择的理由以及这样选择的价值和意义去阐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才能让听众抓住重点,领会要旨。其次,所讲内容要有新意,“唯陈言之务去”,力求表达最能代表自己个性的思想和情感。如果最有感触的是鲍叔,考生只是说到鲍叔善于识人、唯才是举、无私等品质,这不算高明,因为大多数同学都想得到。如果考生能说明鲍叔的无私是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力量,让齐桓公不但没对管仲痛下杀手,还重用了他,既保护了强权者的人性,又保护了弱势者的生命;而且,从“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结果来看,更是护佑了天下苍生,维护了社会的和平安宁。这样的分析便道出了鲍叔“无私”背后无与伦比的人性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这就表达出了与众不同的思想,听众也一定会拍案叫好。
  第二级阶梯:找准角度,明确标准,让文章在思辨中走向深刻。
  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作为建立在思维和语言基础之上的写作活动,借助思维的力量让文章深刻起来很重要。
  从这道作文题来看,齐桓公、管仲、鲍叔都有各自的“过人之处”,可写的内容是多元的。正因为如此,考生更切忌泛泛而谈,失却重点;宜找准角度,明确标准,加强对题目的思辨性解读。
  就角度而言,要能尊重多元性,在联系中比较,在比较后选择。齐桓公的雅量,管仲的贤能,鲍叔的无私,三人的过人之处都可以是写作的角度。写作时要联系起来作理性思辨、权衡比较,以确定你最想写的角度,即你“感触最深”的品质。在这个比较中,又可以联系自我,思考自己在阅读材料时受到的最大启发是什么。比如,我们最需要培养像管仲一样的才干,最需要具备像鲍叔一样的无私;还可以联系时代与社会,想想这样的故事对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启发最大的是什么。比如,我们最需要像齐桓公那样的雅量和眼光,最需要像鲍叔那样知人善荐……从三个待评述对象的过人之处找角度,从自我的渴望找角度,从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找角度,多角度进行理性思辨。倘若如此,一旦确定好角度,你的选择会更坚定,选择的理由也将更充分,选择的价值和意义也会更明晰。
  就标准而言,站位要高一些。不能以本能或情绪为标准,不能以个人的利益为立场,必须摒弃非主即次、非黑即白的简单判定方法,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站在全局之上,用系统思维思辨性地看问题,才能走向深刻。比如,从本能或情绪来看,考生可能觉得管仲怎么可以到敌人那里去俯首称臣?当考生认定他是投敌分子,从情绪上就不能接受了;但若站在社会和时代的全局来看,管仲的选择又多么高明。从鲍叔的利益出发想问题,考生会觉得鲍叔简直太傻太不值;但是,当考生以全局的眼光看问题,又会对鲍叔佩服有加。选择的标准高一些,思考才会有深度,行文也才能有高度。
  第三级阶梯:对接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展示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目标”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因此,面对这道取材于传统文化的作文题,考生既要立足優秀传统文化,又要将其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放在当下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中去追问,用当代价值、世界意义去追问为什么“感触最深”的是“他”,其核心人格品质于我、于我们、于我们这个时代,于追求“中国梦”的当下,于世界大同有何意义和价值。
  比如,站在当下思考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如果我们能拥有像齐桓公一样的雅量,或者像管仲一样的贤能、像鲍叔一样的无私,就可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有更大的帮助。但这三者的价值哪个最大,则允许考生见仁见智。最欣赏鲍叔的考生可能会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最需要像鲍叔一样无私的品格,因而会去挖掘鲍叔之无私背后的识人之才、荐人之略和甘居人下的胸怀,这样就把落脚点放在了鲍叔的品质、自己的思考以及时代与社会的需求上。所以,与其说是谈“感触最深”的这个人,不如说是谈这个人的品质,以及这种品质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展示出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建议”指出:要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2020年高考全国I卷的作文题,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命题建议,这样的命题建议也是学生需要关注和了解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考生才能精准备考,高效迎考,考出自己的水平和素养。
其他文献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尾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时光流逝,但总有些东西躲在黑夜里,不会消逝。我装了一列车的遗憾,一不小心就浸湿了眼眶。  我坐在旋转木马上,视线起起落落。有人说,旋转木马是最残忍的游戏,彼此追逐却保持永恒的距离。我追不上过往的遗憾,更填补不了大片的空白。  如今,我的生活太拥挤,笑容太刻意。岁月教我习惯物是人非。我开始学着大人装深沉,学着有苦
期刊
真、善、美是保证人类文化活动,并不断促进文化活动的价值观念。如果一个人获得了幸福、健康、才能、财富、快乐、权势等一切,但放弃了对真、善、美的追求,那么他就会堕落成为动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幸福和健康以及上面所列举的一切,虽然它们的具体状态千差万别,但它们只不过是许多高级动物所共有的特征。  当然,在动物中也存在着自然的真(如准确无误的信息传达)、自然的善(动物母亲对小动物的爱及为了哺育它们的牺牲
期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间观塑造中国古代语言和思维  陈天琦  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好奇与关注以及所形成的时间观和空间观,古已有之并不断推进,对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语言使用上更是表现为丰富而独特的构词规律和话语表达,形成了系统化的空间域和时间域的语言表达系统。  中国古代的时间观源于人们对白昼与
期刊
一、破折号的主要用法  1.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1)带工的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打印子簿子”,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像火车站轧票处一般的木栅子的前面。  (2)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2.表示话题的转换、跳跃或语意的转折。  (1)“今天的饭菜好香啊!——妹妹还没有回来吗?”我一边换鞋一边问。  (2)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
期刊
【原题呈现】  最近,考古界“团宠”钟芳蓉引发多方关注。这位湖南耒阳留守女孩在2020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76分的好成绩,获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她受樊锦诗先生的影响,热爱考古,所以她选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她的专业选择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说:“到就业时就哭了,分分钟教你做人。”还有人说:“这种家庭应该选择毕业后可以赚更多钱的专业,比如北大经管。”  樊锦诗先生得知此事后为钟芳蓉送去《我心归处是
期刊
去年,华中科大一韩姓教授发表了一篇题为《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的论文。原本小众的论文因标题中的“很烂”一词而出圈,被广大网友热议。面对公众的批评,韩教授辩护说:“‘很烂’不是脏话而是口语化的评价词,意思类似于‘很差’‘稀烂’‘纰漏百出’‘太不像话’之类,但又比后者更加准确、传神,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乍一看,韩教授所言似乎有理,可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正如市井气息不是
期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19-nCoV肆虐期间,2020年1月24日,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非法销售野生动物的摊位上分离到了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来自野生动物证据确凿。  2017年,《中国青年报》曾对2001人进行了一项调查,55.4%的受访者认为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常见。22.3%的受访者曾食用过以野
期刊
“豪家多婢仆,门内颇骄奢。”(白居易《续古》)“富豪役千奴,贫老无寸帛。”(陆游《岁暮感怀》)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一直存在着役使奴仆的现象。奴仆主要从事杂役,也侍奉主人的日常生活,聽其任意驱使。奴仆阶层身份卑微,地位低下,无人身自由,是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古代奴仆的名称较多,主要有“奴、仆、婢、僮(童)”等。这几个词既作为奴仆的主要名称,又引申用于其他相关方面,在古诗文中频频涉及。它们在来源
期刊
(一)  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  王蒙  这是一件旧而弥新的细绸女罩服。说旧,因为不但式样陈旧,而且已在箱底压了二十六年。说新,因为它还没有被当真穿过。  可喜的是它仍然保持着新鲜和姣好的姿容,和二十六年前刚出厂时来到女主人身边的时候一样。  “老不穿,它自己也就慢慢氧化了。”它听到女主人——一位化学老师自言自语地说。  但它至今还没感觉到氧化的危险。它仍是紫色的,既柔和,又耀目;既富丽大方,又平易
期刊
(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题目。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①  王维  天官动将星②,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②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