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援外交”蓄势东盟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y63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中国—东盟关系进入第三个十年,新的考验和新的契机同时显现。
   过去20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增长了37倍。中国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11年东盟上升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达3628.5亿美元,仅次于欧盟与美国,成为中国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2011年中国对东盟出口总额达1700.8亿美元,同比增长23.1%。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新年之际表示,2012年外贸工作要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下大力气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
   随着东盟市场对中国经济战略意义日益增强,中国对东盟经济援助亦不断增长,以地区合作与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的对外援助资金,正在成为中国对东盟投资的先导。
   、
  发力基础设施
   温家宝总理2011年曾表示,互联互通建设将成为中国—东盟今后的合作重点,并多次强调中国支持东盟改善基础设施,实施互联互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研究室研究员宋颖慧对《财经》记者表示,过去20年中,中国—东盟合作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下一个十年,为进一步推动贸易投资增长,需要在自由化的基础上实现便利化。
   东盟于2010年10月提出发展内部联通的具体方案,即《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其后,中国在东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寻求共同合作项目,推进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
   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中资金来源分为四部分,分别为本国政府投资、外国政府援助、世界银行、亚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投资以及私人资本。由于基础设施投资收回的周期相当长,因此东盟国家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民营资本投入有限。目前中国已援助东盟国家建设昆曼公路老挝段、缅甸大湄公河次区域信息高速公路、柬埔寨7号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
   东盟历来是中国对外经济援助的重点地区。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其中2009年当年投向亚洲国家资金占32.8%。
   据商务部有关人士介绍,中国对东盟的经济援助,主要通过“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优惠贷款”三种途径,目前优惠贷款已成为重要援助形式。优惠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产性项目和大中型基础设施。本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通过市场筹措,贷款利率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由此产生的利息差额由国家财政补贴。目前,中国提供的优惠贷款年利率一般为2%至3%,期限一般为15年至20年(含5年至7年宽限期)。
   与建国初期实行的物资援助等无偿援助不同,通过优惠贷款国家财政只需承担小额利息补贴,却能撬动大量市场资金进行对外经济援助。自1995年起,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具有政府援助性质的中长期低息优惠贷款,截至2009年底,优惠贷款在中国对外援助资金总量中的比例已升至28.7%。
   2009年,中国政府宣布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信贷,其中包括67亿美元优惠信贷,重点支持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在公路、铁路、水路、能源管道、信息通信、电网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这在当年中国的对外优惠贷款中为单笔数额最大。
   随着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的深入,中国对东盟国家资金支持近年来大幅增加。2011年11月18日在第十四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中方将追加100亿美元信贷,其中包括4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
   除了传统途径外,中国针对东盟还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融资投资方式。《财经》记者向商务部和相关研究部门求证,尚无确切的中国对东盟多渠道经济援助总量,但研究东盟问题的专家们估算认为,这一数字应在数百亿美元以上。
   2010年4月,中国成立总规模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用于支持双方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信息通信等领域的重大投资合作项目。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投资人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中投、中国银行投资部、中交建以及世界银行下属金融公司等。
   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投资副总监钟志铨日前表示,基金运营一年半以来,已参与四项投资,投资金额近4亿美元。这四个项目包括菲律宾最大的航运物流公司ATS、泰国最主要的港口林查班港(Laemchabang Port)、柬埔寨最主要的光纤通信网络项目,以及老挝钾盐矿项目。2012年计划将一期10亿美元投资基金全部投完,并募集第二批10亿美元资金。
  
  “走出去”新契机
   事实证明,中国援助东盟国家互联互通建设,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契机。
   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研究院研究员朱振明对《财经》记者表示,东盟国家中城市化相对较高的国家,如新加坡,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已经结束。而老挝、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很大,但缺乏资金、技术,希望中国扩大对它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朱振明分析指出,东盟国家对中国企业建设基础设施工程技术非常肯定,但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回收周期较长的原因,对中国企业来说,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如果不是经济实力非常强,一般也不会选择对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因此国家投资是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
   而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依托点。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表示,近年来,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承揽和实施了包括电站、大坝、桥梁等在内的许多工程项目,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承包工程领域的合作快速发展,业务规模逐年扩大。
   “东盟国家为实施《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正在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许多新商机。”许宁宁对《财经》记者说。
   许宁宁指出,2011年1月-10月,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较上年同期增长8.8%,而对东盟国家工程承包合同额达181.2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7%,在以下三国增速最快:马来西亚,较上年同期增长428%;老挝,较上年同期增长313.5%;泰国,较上年同期增长181.5%。
   在承建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中国提供的优惠贷款资金事实上部分回流到中国企业。此外,据老挝外交部官员表示,老挝“七五”期间(2011年-2015年)由中国提供的经济援助项目,其承办企业是在中国国内通过招标确定的。
  
  凸显国际责任
   对外援助在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接下来如何平衡其经济导向是一个新的课题。
   2011年11月30日,世界开发援助大会召开期间,有国际声音批评中国对外援助80%集中在非洲和亚洲资源丰富的国家,有人不点名地批评说:“有的国家为了确保资源而进行对外援助,这不值得提倡。”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对《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现阶段应更突出对外援助在国际义务层面的意义。
  “这方面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朱振明指出,上世纪70年代日本曾受到东盟国家民众的强烈批评,认为日本只关注掠夺东南亚国家资源,被称为“经济动物”,东盟的几个国家甚至掀起抵制日货、反对日本领导人来访的反日示威。此后,日本调整政策,“福田主义”出笼,强调日本要与东盟国家建立“心心相印”的互信关系,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加强对东盟国家的援助,逐渐缓和了与东盟国家的矛盾。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思维方式也要相应发生变化。”何茂春表示,对外援助是经济外交的重要手段,中国不要太计较眼前利益得失,应树立大国远谋的长远战略。
   同时亦有声音指出,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内仍然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应将有限资金首先用于国内发展。2011年11月16日,甘肃庆阳发生校车事故,数日之后,中国宣布无偿援助马其顿校车并在马总理府举行交接仪式,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原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此前曾表示,中国自身的发展任务还那么艰巨,“为什么还要对外提供援助,这也是我很长一段时间在思考的问题”。傅自应指出,中国要解决现在发展中的问题,消除那些贫困人口,唯一的选择就是要加快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而中国要继续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个稳定的、和平的周边和世界环境对于中国来说十分重要。“我以为中国适当的对外援助,也是加快中国自身发展,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何茂春看来,比起日本、美国等国际援助大国,中国对外援助金额不足日本对外援助的三分之一、美国的六分之一,以中国的经济总量而言,还应适度扩大对外援助。
   过去十年,日本经济衰退,仍然有大量对外援助支出。在研究者看来,日本通过经济外交在世界上不仅获得了大量资源,同时还获得了信任,扩大了日本企业海外市场,对日本文化走向世界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日本利用对华援助对中国贫困地区进行产业扶持,培育了市场。此外,对华经济合作还非常注意市场的调查研究,对中国科研机构有很多援助。
   “在经济外交上日本体现出一个大国的责任感、缜密性和战略眼光。日本保持世界经济总量第二近半个世纪,这与其经济外交的成功有很直接的关系。”何茂春表示,随着中国的发展,世界对中国的期望越来越大,这恰恰是中国发展经济外交的一个难得机遇,“只有帮助世界,我们才能从世界获得更多的机会”。
其他文献
“中国给世界的最大挑战,很可能是在经济和理念领域,而非军事领域。中国对世界的负面影响很可能并非来自于中国的恶意,而是来自于中国过分偏重经济增长带给全球超出预期的巨大溢出效应。”  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教务长兰普顿(David Lampton)教授在接受《财经》特派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兰普顿曾多年担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在奥巴马竞选总统期间担任其竞选团队的外交
期刊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成为摄影史上的神话很久了,我和许多摄影师一样,曾经迷信过他,又质疑和反叛过他。但无可否认的是,他的魅力一直存在,他的作品百看不厌,简单的构图与光影、未必重大的历史内容,却被一种神秘加持着,在诗意与现实之间维持着非常巧妙的平衡,不知言语如何名状之。  2004年他和我敬慕的另一位欧洲人——诗人米沃什差不多同时离开这个世界,我写过一首诗《凉风左右至》纪念他们俩。  卡蒂埃·布列松是
期刊
“二战”结束以来,实际上所有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都消失了,主要原因就是低效和低增长。如今来看,市场、价格信号、分散管理、刺激措施以及回报驱动的投资几乎是各国经济的普遍特征。这并非因为市场经济在道德上更胜一筹。而是因为,与其他工具相比,市场工具在刺激措施、效率和创新方面拥有巨大优势。   但市场并不完美,它时常表现不佳,而且有着根本性的弱点。具体来说,大多数的国家都有其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在当今
期刊
胡德夫一直在寻找回家的路。  原住民歌手胡德夫是台湾民歌运动的先行者。在上世纪70年代初,台湾刚从阴冷窒息的黑暗年代中看到几丝黎明的微光;1974年,胡德夫举办了台湾第一场民歌演唱会“美丽的稻穗”,此后他和好友李双泽推动年轻人“唱自己的歌”。1977年李双泽意外过世,他孤独地前行,并且把主要精力投入原住民运动。  此后30年,胡德夫一直在歌唱原住民的命运,积极参与各种社会行动。他是歌曲《美丽岛》的
期刊
欧美债务危机将国家和区域竞争力问题再次推到聚光灯下。美国能通过“再实业化”重构自身竞争力吗?“制造业回归”前景如何?抑或美国的增长需要另辟蹊径?提升可贸易的服务业会成为新的潮流吗?   为此,《财经》记者专访了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的迈克尔·波尔被视为当今世界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的权威。他曾在1983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
期刊
去年以来,民间借贷一直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一系列的事件,不仅引起了人们对相关风险的关注,更是引发了有关民间金融改革的大讨论。  如何看待民间借贷问题的再次升温?其风险如何?应如何加以应对?一系列的问题,亟待我们做更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民间借贷升温背景   应该说,作为一种自发、内生的便利融资方式,民间借贷早已有之且具相当的合理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表现出过高的风险,同时也对
期刊
从债务的角度看美国经济,结论总是近乎悲观的。政府未来50年的财政收支路线图前景暗淡。因为“二战”后婴儿潮一代人的退休于2011年正式启动,政府的医保和退休金计划开支预计进入大幅上升期。由此产生的未拨备的隐性负债高达114万亿美元。这些潜在的债务在未来50年中会逐步演变成现实的债务。    “实心化”路径   自牙买加体系确立后至2007年之前, 美国虽然绝大部分时间都搞财政赤字,但是其财政收入和
期刊
弗雷德·伯格斯坦 (Fred Bergsten),被誉为世界上被引用率最高的经济学家,如同他创立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他一直致力于影响自由贸易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伯格斯坦作为美国唯一国际经济智库的创始人,他主编的《中国崛起:机会与挑战》一书断言,中国的崛起可能会对美国以及世界稳定造成威胁,这不仅因为其经济影响力,而且还因为它正在向那些为战后体制奠定基础的关键性规则和公约发出挑战。  伯格斯坦
期刊
2012年的中国经济是否滑落至8%甚至以下的水平?   我们不必过度悲观。在结构性减税、货币政策相对宽松以及新政治周期开启的推动下,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在9%的水平上,整体经济走势将呈现“前低后高”的特性。   过去五年,中国消费对GDP平均贡献率达GDP的40%以上,与2001年后五年约35%的平均贡献率相比,已明显上升。综合进口连续数年大幅上升等数据,中国的国内需求已经明显上升,表明结构性调整
期刊
去年最后几个月,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和物价回落的势头均出乎意料地快,以至于国内外对于2012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心再次浮现。仔细分析,这种担心略显多余。    机遇大于风险   人们“看空”中国经济的理由无外乎:投资下滑、消费不振、出口萎缩导致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熄火,和欧美一样陷入“二次探底”泥潭的可能性加大;房地产市场在调控高压下面临崩盘和泡沫破灭风险,海外热钱大量逃离;地方政府债务平台大范围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