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升华——读《神曲·地狱》的感悟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63951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果生命是由死入生,那经历痛苦就成了必然,涅槃的代价就是身心俱疲,连带着精神的缺失将你带入另一个没有希望却始终追寻安逸的天堂。人常说痛感,是生命的本能;精神痛苦,更是人的文化本能。当真正的地狱重现时,我们能做的就是敢于正视这个地狱,敢于穿越这个地狱,敢于摧毁这个地狱,之后再去选择不一样的生存方式。
  【关键词】:《神曲》;地狱;痛苦;重生
  每一句诗歌都是一个寓言,体现着每个作者对于现世生活的感悟,《神曲·地獄篇》就是但丁对于那个时代的真实反映,而在残酷与冷漠的现世面前,诗人产生了他的光明理想,他渴望的是一个没有黑暗和罪恶的世界。
  一、走进地狱
  《神曲》的开篇就注明,在地狱之门上写着这样一段话:“由我进入愁苦之城,由我进入永劫之苦,由我进入万劫不复的人群中,正义推动了崇高的造物主,神圣的力量,最高的智慧,本原的爱创造了我,在我以前,从未造物,除了永久存在的意外,而我也将永存。进来的人们,你们必须把怯懦抛开。”[1]这是一条将所有的希望全都毁灭,而选择更高的生存方式的道路。正如我们原文中说道:“在这里你必须丢掉一些游移,在这里,一些怯懦都无济于事。”
  在作品第三章中,在地狱之门的门口,但丁看到了一些畏畏缩缩的,灰色的,像软体动物一样的人,他把疑问抛给了导师,“什么使他们这样痛苦,致使他们悲鸣哀叹而如此沉痛呢?”导师维吉尔说道:“我简单的告诉你,他们没有死的希望。他们盲目地度过一生,如此微不足道,以至于对于任何别种命运,他们都嫉妒,世人不容许他们的名字留下来,慈悲和正义都鄙弃他们,我们不要理他们,你看一看就走吧。”如此看来,这种没有生活过的卑怯之徒,在地狱之门来回徘徊,被牛虻和黄蜂叮咬得鲜血直流,流下来的血,只有蛆虫才肯去吸吮。这些人不可能上天堂,下地狱也没可能,因为连地狱都不要他们,他们比起那些作恶的人来讲都是微不足道的,那些作恶的人都可以光明正大的鄙弃他们,他们是没有生活过的人,在人一生追求向上的满足时,这些人躲在地狱的背后。如果说,这是重生的第一步,那么这些怯懦的人还没进入地狱就直接被宣判死刑。
  二、经历地狱
  当我们冲破心底的牢笼,冲入地狱时,地狱之行就真正的开始了。我们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但丁描写的地狱是惩罚罪恶的象征。但丁设想的地狱是具象化的,其形状有点象漏斗,里面可分三部分。[2]越往漏斗底部,鬼魂的罪孽就越深重,所受的刑罚就越严酷。所以,但丁笔下的地狱是分层次的,不同的层次对鬼魂的施刑是不尽相同的,惩罚的方式与鬼魂生前所犯的罪恶之间常有着一种因果式的象泛关系,可以看出作者是经过了一番精心构思和艺术处理的。地狱的第一部分是在冥府首都狄斯城之外,共分五层。第一层收容的是一些异教徒的鬼魂,没有痛楚。第二层里,均是一些好色之徒,生前忘情于肉欲,所以遭受的刑罚是皮肉不断地受折磨。这种刑罚与鬼魂的罪孽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富于象征性。第三层里的鬼魂,活着时犯有餐碧罪,所以在地狱里身陷泥坑,饱受风吹雨淋之苦。看守这些幽灵的是生着三个喉咙的怪兽塞比秽。他两眼发红,胡须油腻而发黑,抓住了幽灵就把他们剥皮、撕裂。第四层收容的是些吝音者和浪费者的鬼魂。他们分为两组,各用胸膛推着重物,面对面地挺进撞击,互相撕打不休,彼此还不停地叫骂,这种刑罚用在这些鬼魂身上正是恰到好处,象征关系非常明显。第五层居住的是动辄发怒的鬼魂。那里是一潭污泥浊水,鬼魂们赤身裸体,你撕我咬,打得一个个皮开肉绽,这是忿怒者应得的刑罚。
  第二部分在狄斯城内,可分三层,收容的均是些罪恶深重的幽灵。第一层里居住着相信灵魂与肉体同时消亡的邪教徒、希腊大哲学家伊璧鸿鲁及其门徒。火刑,在这里不仅有象征性,而且具有现实意义,这些残酷的刑罚是与鬼魂们生前的罪孽相呼应的,确实罪有应得。第五沟里的贪官污吏,被浸泡在沥青油里受难;第六沟里的伪君子,身披架装,里面燕满着错,遭受重压之苦;第十沟里是伪造者所居,他们从头到脚生着恶疮。以上种种,细绷推敲,那些惩罚的方式与鬼魂所作的罪恶之间,作者极力寻求它们的因果关系,因而或隐或塑地存在首一种象征性。
  地狱的第三部分是个分为四层的巨大深评,其底部是个冰湖。冰,这个使人冷得刺骨的东西,正象征着背信弃义者的冷酷绝情。所以,凡是生前犯有残杀亲人或各种背叛罪行的鬼魂都被冻结在湖里,而这种刑罚正好说明鬼魂们生前的冷酷。地狱最底层,靠近井底居住的是地狱之王琉西斐。他是地狱撒旦,有三副面孔,一张嘴里咬嚼着出卖耶稣的犹大,另一张嘴里咀嚼着谋杀凯撒的卡西何,还有一张嘴里啃啮着一名凶手柏吕笃。但丁的观念里,这些均是罪大恶极的人,必须施于极刑。
  地狱里种种经历都让我毛骨悚然,我们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而诗人将他们类化,在肉体折磨与精神折磨中间找寻最残忍的方式一网打尽,我们经历过的或者正在经历的都是自己心灵的救赎行为,在爱与被爱的边缘选择释放。这个过程中我们听见无数个灵魂相互撕扯,哀鸣恸哭相互纠缠,我们在一往直前的进行超越,却在无数次彳亍的步伐中沉稳思索,寻求答案。在人生的旅途中导师就是风向标,而维吉尔就是但丁的宝藏,当但丁迷茫,停滞,倦怠时,维吉尔就适时的用富有哲理的话语开导他,让其与天堂的距离更近一步。
  三、涅磐重生
  我们从初入地狱,到经历层层磨难,都是对于精神境界更高层次的追求,当恶劣的世俗要吞没人的精神之际,人便到地狱中去寻求发展;当人的精神在地狱中呆久了逐渐苍白之时,人又到世俗中去获取新鲜血液。因为精神的本质就是对人的同情和爱,我们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并且经常站在矛盾的对立面互相汲取,在这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里,意志的坚韧和心中的信念都使人经过彻骨的斗争后取得成功,通往天堂。地狱就是世俗的生活,而沉迷在世俗中的个人是无法主宰自己的欲望的,已有的那一点脆弱的理智在同猛兽一般的肉欲的搏斗中注定要失败。要想精神不死,惟一的出路就是进行超脱性的创造,在创造中让欲望释放。但人的超脱一点也不是远离现实的,它是以世欲情绪的痛苦折磨为底色的,只不过这种体验在地狱中已完全摒弃了功利的性质而已。
  在这场灵魂的变故中,“死而后生”是其规律。幽灵们所做的,是让怜悯心死灭,亲手彻底毁掉已无价值可言的肉体,然后再“从蚂蚁的卵里重新生长出来”,以更强盛的生命力来再一次重新清算肉体在人间的罪孽。也许他们清算的时候内心并不那么自觉,但可以感到有种强力在迫使他们采取决绝的态度。因为重生的决然在一次次的磨难中变得急不可耐,最后的质变成了重生的所有寄托。
  中国古代的诗词中常常体现出苦痛的重要性,不是苦中哀叹,而是苦中行乐,在痛苦的经历中体会心灵的救赎。而真正意义上的对精神的、心灵的内在痛苦的承受和咀嚼。是一个长期斗争的过程,是一个细腻审读的过程更是一个改变命运的过程。
  注释:
  [1] [意]但丁.神曲·地狱篇[M].田德望译.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中秋.梦幻与现实[N].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2.
  参考文献:
  [1][意]但丁.神曲·地狱篇[M].田德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汪介之,杨莉馨.欧美文学评论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中秋.梦幻与现实[N].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2.
  [4]李樱.地域观念,理性之光的闪烁[J].广东.学院撷英,2010.11.
  [5]残雪.两界之间的表演之神曲·地狱篇[J]北京.橄榄绿,2007.
  [6]尤红娟.论《神曲·地狱篇》中的象征意蕴[N]陕西.西安文理学院院报,2014.
  [7][意]但丁.新的生命[M].沈默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印第安文化、玛雅文明,曾经一度是如此接近自然的智慧,既不远离动物本能,又似乎能够听到神的声音。这些未知的有关文明的字眼一直吸引着我们,所以我们痴迷于去寻找一个个也许并非正确的答案。在影片《启示》中,梅尔·吉布森用一种极其野蛮的方式祭祀了那个已经逝去的玛雅文明,又以一种更为温情的态度祭奠那个野蛮的时代。  说到梅尔·吉布森,就会想到那部具有深刻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影片——《勇敢的心》,和为自由而战的
期刊
【摘要】:舍伍德·安德森被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誉为“美国当代作家之父”,而安德森的代表作品《小镇畸人》被称赞为“一流的心理学文献”。通过15个短小的故事,安德森栩栩如生的刻画了在美国社会工业化背景下,一群渴望爱与沟通却又疏于交流,处于美国转型时期的行为怪异的“畸人”的内心世界。这篇文章以《小镇畸人》中一篇短篇小说“我是一个傻瓜”为例,探究以主人公为代表的畸人,他们畸形的原因何在?总体上可以概括为自卑
期刊
【摘要】:古典女性诗词不仅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渊源。古典女性诗词在传统文化的观照下,从前期的“闺怨”题材到后期明清时期的表现女性意识和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理想,直接或间接影响或促成了“五四”时期和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古典女性诗词;女性文学  古典诗词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文学之经典,女性创作的诗词虽然被记载的比较少,但还是给世人留下了宝贵
期刊
【摘要】:赋是中国所独有的古典而雕琢的文学体式,代表着中国古典文学的成就,因其文体特征的独特性,造成了翻译上的困难,因此对其英译进行翻译策略探究便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赋”的文体特征,以及因此造成的翻译困难。据此,借鉴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说”,对《采莲赋》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从而探究“赋”的翻译策略。最后对“赋”的翻译策略进行总结并提出对译者的要求。  【关键词】:赋;翻译策略;三美说  我国
期刊
【摘要】:风声是自由,勇敢的化身,倾听风雨声是倾听自我的呼声。  【关键词】:风声;雨声  喜欢听风声雨声的人应该有吧,或许不喜欢的人会更多,我,只是无所谓的,不过有时不经意,听了些去,便随意做些感想。  风雨吗,本是无声的,只是打在了地面上,打进了水塘里,打搅了人的心绪,才有了那些所谓的诗情。但这样的以为未免太雕琢,失却了自然感,也许撇开了那些定义,才会看得真切。  且说风声。不是晚风划过芦荡时
期刊
【摘要】: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一方面记叙着人生的苦难,一方面又展现着“温情的受难”。本文从重复叙事与苦难人生的关系以及“血”的意象来分析小说中生命意识的具体体现,进而探索生命意识的内涵。  【关键词】:生命意识;重复;生存  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作者用许三观展示着这样一种人,用代表着“自身生命本身的力量”的“血”来应对生存的挑战,来完成对苦难的超越,来实现自我救赎,然而在默默的承受的过程中也
期刊
【摘要】:贾谊其人,世称贾生、贾长沙,乃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辞赋家,其政论作品如《过秦论》、《陈政事疏》等,评论时政,朴实峻拔,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而其辞赋如《吊屈原赋》、《鵩鸟赋》等则清丽流畅,开汉代骚体赋先河,形成近似楚辞风格的赋体。贾谊存世作品不多,且政论辞赋成就皆十分突出,本文便着眼于贾谊的散文与辞赋,将二者进行比较,更为清晰的讨论贾谊其人的文学风格。  【关键词】:贾谊;政论;辞赋
期刊
【摘要】:周紫芝是两宋交替之际的一位重要文人,他既工诗,亦善词,文学成就相当突出,但因时人对其品质道德的争议,致使其作品很少受人们关注,作品对后世的影响甚少。周紫芝的作品中反映出了普遍而又特殊的个体生命意识,本文主要从他的主要词集《竹坡词》出发,结合本人的生平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潮流以及文坛情况来解读。  【关键词】:周紫芝;竹坡词;个体生命意识  周紫芝,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字少隐,号竹坡
期刊
【Abstract】: Emily Dickinson is a famous poet, who was parallel with Walt Whitman. She wrote more than eighteen hundred poems all her life, among which over six hundred poems concerning about death the
期刊
人如果可以永远像照片上那么活着,该有多好?  只想看到你的笑脸,努力的做一个滑稽的小丑,却发现并未令你笑,而自己早已热泪盈眶。努力的避免成为一只刺猬,而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将你刺得遍体鳞伤。  大树为什么那般坚强?细细的树干哪能保护庞杂的枝条?是什么给了它如此强大的力量?竟然厚重的积雪也为它流下羞愧的泪水……  或许不是不愿折腰,而是不能折腰,因为如果它倒下,一切都就爬不起来了。  不知从哪里射来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