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非农就业和农村养老问题的实证分析

来源 :财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er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财经大学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随着我国农业经济改革的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青壮年却不能顺利转变为城镇居民,不仅在就业和收入方面遭遇排斥或歧视,而且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也难以实现与城市居民同权同利,甚至家中年迈父母的养老问题也成为了农村青壮年的压力和负担。基于上述现象,本文通过对某市周边地区农村的访谈调研,收集到第一手调研数据,综合整理过后真实反映当前我国农民非农就业和农村养老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数据参考。
  非农就业 农村养老 三农问题
  研究背景
  自1978年经济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变主题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体向以工商业为主的现代经济转型。截至2015年,我国的农业总产值已经下降到GDP的9.2%,但是农村户籍人口仍维持在总人数的60%以上,农业从业劳动力仍占总劳动力的40%以上,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在近十年中持续升高,并维持在三比一以上。随着我国农业经济改革的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和非农产业的融合不断地加强,为数众多的农村非农务工人员,大规模农民兼业化现象的出现正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显著特征。
  然而农村人口在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或流动过程中,却受到了较多的政策干预,绝大多数青壮年不能顺利转变为城镇居民,不仅在就业和收入方面遭遇排斥或歧视,而且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也难以实现与城市居民同权同利,甚至家中年迈父母的养老问题也成为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压力和负担。学术界普遍认为,如果不稳定的务工模式不能被稳定的市民化所取代,不仅城市化水平难以得到真正提升,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也将无从实现。
  调研设计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希望通过乡野实地对农民的调研与考察,收集到第一手真实资料,了解农民工务工决策的决定因素和赡养父母的未来计划,一方面为推动政府加快市民化进程,彻底解决非农就业人口的身份认同问题提供政策思路或建议;另一方面还可为政府解决由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而引发的农村养老问题提供基础数据和重要参考信息。
  (1)调研方法
  调查主要以问卷为主,结合一对一访谈和小型座谈会的形式展开。为具体了解农户家庭的非农就业和土地流转情况,前期特地设计出一套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口、家庭年收入等;二是關于农民非农就业的情况,包括初次进程务工时间、目前从事的非农就业工作类型、工作地点、工作收入、子女受教育情况、未来的购房打算等等。处理数据时将调研问卷的信息一一录入到电脑中,然后进行整理归类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分析原因。
  (2)样本特征
  本次调研选址为某市某区A县A镇和B县B镇,在A镇、B镇各抽两个村进行访谈调查,数据涵盖84户农村家庭。
  A镇处于某市近郊,距市区仅5公里,地处平原腹心地带。区域优势十分突出,随着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的建成,更缩短了A镇与市区的时空距离,交通十分便利。A镇大力发展绿色大蒜基地化建设,已建成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
  B镇距市区18公里,境内缓丘起伏,年平均气温约16°C,平均降水量900毫米左右,物产丰富,特色农业发展快速,大力发展以城郊农业和小家禽养殖业为主的新型农业之路。城郊农业产业化基地已形成规模,年产优质水果将近200万公斤,农业产值丰厚。
  调查分析
  (1)样本概况
  在本次实地调研的A、B两镇的有效问卷中(见图1),五口之家占比最多,为29%,其次是四口之家占比21%,三口之家占比19%,六口之家占比16%,两口之家占比14%,而家庭人数为1的占比仅为1%。
  根据被访农户的基本资料显示,每户都至少有一位老年人仍在从事农业劳作,说明农业生产趋于老龄化;全职农民占比26%,兼职农民为16%,可见某县非农工作者具有数量优势。
  (2)非农就业
  农民工作为一种身份标签,在实际的农户家庭中并不少见。据调查结果显示,某市周边地区农民非农就业主要以在本县打工为主,非农就业样本约占整体样本的74%。值得注意的是,某市周边地区农民非农就业大多以零工为主,样本中仅有约42%的人签订合约,46.5%未签订合约,11.5%不了解需要签订合约,说明某县存在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福利保障不到位的问题。
  据调查数据显示(如图2),非农工作者在外务工每月的工资水平在1000至2000之间约有29%,2000至3000的有33%,3000以上的有27%。A镇与B镇相比平均工资水平略高,A镇农户平均月工资为3003.0,B镇农户家庭月工资为2593.3,这可能与A镇大力发展绿色大蒜基地化建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于B镇有关。
  在抽样的农户家庭中,90%的户主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其子女最高受教育程度多为初中毕业,占总数的57.1%。数据显示,家庭成员与户主的关系对家庭成员是否选择非农就业有一定影响(见图3)。户主、配偶、父母、子女、其他亲属中,参与非农就业占比最多是子女,占比分别为37.6%,这可能与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思想观念有关。
  年龄和性别对非农就业都有一定影响。(见表1)从年龄方面来看,40岁以上从事非农工作者,初次从事非农工作年龄普遍较大,平均年龄为36.1岁,工资也相对较低,平均工资为2371元;40岁以下从事非农工作者,初次从事非农工作年龄为22.1岁,平均工资为3229元。从性别方面来看,相同年龄条件下,女性工资普遍低于男性工资,40岁以下男性平均工资为3718元,女性平均工资为2700元,40岁以上男性平均工资为2627.5云,女性平均工资为1857元。由此看来,青壮年男性农民工的非农就业收入较高。   某市周边农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以非农收入为主(如图4),但农户非农收入和储蓄大都不足以支撑农户进城生活。回答“如果有成员在外地务工,为何不到该城镇定居?”这一问题的农户中,60%的农户回答“房子太贵”或“生活费太高”。据调查数据显示(见表2),在城镇内拥有住房的农户只占农户总数20%,92%以上的被采访者声称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买房,而且表示未来会回乡继续耕作进行养老,未来五年内有购房意愿的农户仅占8%。可见在农民市民化身份转变的过程中,收入仍然是很大的障碍。
  (3)农村养老
  在农村众多的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后,家中年迈父母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承担起耕作土地的重任。在本次实地调研的A、B两镇中(见图1),家庭人口在3~6人的一共占比85%,其中每户都至少有一位老年人,而且户主年龄都普遍偏大,平均年龄67岁。
  在调查中,有一对70岁左右的老年人夫妇家庭情况极为困难,两位老人都是残疾,但因为没有残疾证拿不到低保。丈夫左眼残疾,右眼无法正常看东西,间接性失明;妻子患有癌症,没钱做手术,只能靠吃药控制病情。土地面积小,依靠耕地根本无法保障生活,老人只能每天出去捡废品。实际上,农村老人能够拿到政府和社会的财政补贴微乎其微。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受访者反映的现实情况和分析获取的调研信息数据,本文总结出关乎农民非农就业和农村养老背后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其原因。
  (1)非农就业
  户籍管理制度限制农民工转变身份。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民没有城市户口,不能被纳入城市的正式就业体系中,除了基本工资以外,无法享受任何的福利保障;甚至雇主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导致拒付工资的现象频繁发生。
  外出的农村务工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农民工在和城镇居民竞争同样岗位时处于劣势,缺少专门的职业技能,只能从事环境差、待遇低的简单体力劳动;部分农民工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生活保障,其收入勉强维持生计,不足以支撑农户家庭进城生活。
  (2)农村养老
  农村老年生活欠保障。农村老年人通常由子女轮流负责照料,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和帮助。部分子女外出打工,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贫瘠,在生活和情感上常常沒有得到足够的关心照顾;而且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养老保障政策向城市倾斜,国家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保障城市居民的养老问题,养老保障体系未完全覆盖至农村。
  农业耕作力不从心。农村“空心化”使留守老人承受沉重的劳动负担,由于年龄、体力和身体状况的限制,加之土地耕作周期长,甚至还要肩负抚养孙辈的压力,所以仅仅依靠耕地无法满足基本的养老需求,部分老人只能通过做小生意、当清洁工、甚至捡废品勉强度日。
  问题解决对策
  (1)非农就业
  加快户籍改革制度,打破城乡二元局面。应取消城乡户口在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区别对待,消除一切对农民工从事行业、工资和福利待遇方面的歧视,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扩大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保障覆盖面,积极推动进城务工农民住房公积金和购房补贴的实施,加速居民身份的转变。
  提高农民工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国家应加强对农民再就业培训力度,根据农村劳动者不同群体和不同需求实施差异化技能培训,包括就业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多层次的劳动技能培训,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同时还要向农民工推广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维权意识,避免因劳动合同引起的利益纠纷。
  (2)农村养老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探索建设新型农民社区。尽快实施城乡统一的身份体系,把农村居民全部纳入到养老保障体系中,切实从保险、医疗、救济等方面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必要的补贴,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搭建基本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村民互助幸福模式,使农村老人统一就餐和活动,方便交流沟通,切实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加强农业投入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供财政支持,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业规模生产;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鼓励农业大户推进土地集约经营模式,加快推进农村机械化及自动化生产;优化农民创业环境,扶持农民创业工程,树立创业典型模范,带领其他农民学习经验和提供发展机会,降低青壮年劳动力向外转移的意愿。
  结语
  本文的调研数据来自于西南财经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非农就业的调研》,笔者作为项目负责人和其余11名同学一起对某市周边地区农民进行访谈采访,要大力感谢彭伟、王三、朱爱香等人对样本地获得的调研数据以及听取的现实问题进行记录总结。
  围绕“农民非农就业与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目的,一是了解农民工非农就业情况及市民化进程,为农民工完成从农村人到城市人身份的转变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二是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农村老年人的赡养情况,探索未来农村福利保障的发展方向。通过采用实地入户调研的方式,亲身实地到农户家中获取调研数据,与农户的一对一访问,听取农户最真实的心声,以期反映最真实的现状和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样本地存在问题的研究分析,能够为其他地方解决同样的问题提供些许指导经验,并为相关的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帮助。
其他文献
长治医学院科技处  长治医学院图书馆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因此利用图书馆非纸质资源进行管理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针对目前图书馆非纸质资源管理与利用,提出几点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图书馆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图书馆 非纸质资源 管理利用 有效策略  对于图书馆非纸质资源进行管理和利用,能够对图书馆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分类,从而优化整个图书馆管理的效果,满
期刊
江西服装学院  纵观我国大学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可以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生本”观念已经在高校教育中被普遍得以认可,但是这一重要理念最终融入实践当中却也展现出来多种困境。因此探索如何完善高校学生工作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人为本 高校 学生工作 路径  确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理念  首先,确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就需要确认学生才是
期刊
山西省永济市职业中专学校  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的精神。电子电器实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言传身教,严把规范操作关,才能促使学生快速成才。  电器实训 工匠精神 造才之魂  电子电器实训教学目的:使学生将电器材料规范安装检查无误、通电调试并试机,或者仔细观察询问被修电器的故障现象,产生时各种环境条件,据此分析可能故障部位,然后用仪器测量并加以修复或更换排除,到修
期刊
四川大学法学院  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权人的音乐作品著作权的案件屡见不鲜。网络环境下的音乐作品就是我们习惯所称的通过网络形式传播的音乐作品,网络音乐作品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及以易传播性的特点。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对网络音乐作品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会出现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立法上的缺陷、政府行政扶持力不够、网络环境下对音乐作品的使用情况不
期刊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现存在筹资困难、组织管理机制不完善、资金监管、人才和财务等方面问题。为促进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笔者提出在政府方面,要争取政府的支持、政府适当放权,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自身而言,应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与监管机制、积极扩大融资渠道以及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  民间非营利组织 困境 对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确立了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趋势的渐进改革策略,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形
期刊
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马某,系我院2014级法学专业学生,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维族。该生由预科升入本科。  入校后,马某与同班汉族同学张某某,张某,岳某住一起,大一下学期马某与张某某吵架,马某拿出水果刀,后来被岳某和张某制止住,马某与张某某为此冷战一个多月,张某因寝室氛围差,后私下跟同班杨某换寝。  寝室矛盾 民族友谊  案例简介  相处几个月后,马某与张某某关系渐渐缓和,两人经常不上早自习
期刊
云南师范大学  西蒙娜·德·波伏娃以其非凡的经历和大量的学术及文学著作成为二十世纪一位备受瞩目的人物。在《第二性》中,她对女性的生存处境进行了深刻研究,形成了女性存在主义的思想。她分析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他者”地位,呼吁女性必须成为一个主体,主动地选择并构筑自己的未来,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女权运动的“圣经”,除了天生的生理性别,女性的所有“女性”特征都是社会造成的。①  西蒙娜·德·波伏娃 《第二性》 
期刊
云南师范大学  民粹主义,具有理想主义色彩和人民至上的内核,在一定时期具有积极意义帮助人民树立积极的乌托邦式的理想,但在中国民粹主义有其自身的特点,除了具有的本质特点民粹主义中极端民主思想和民族主义思想相结合并不断会衍化成为一种极端的行为。  民粹主义 民族民粹主义  网络传播背景 网络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的起源概念  民粹主义亦称平民主义,历史上曾有多种表现形态,其基本精神是以维护平民的利益为由
期刊
东北财经大学  网络造谣传谣是指当事人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在社会上造成重大影响,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具有盲目性、互动性、蛊惑性和破坏性的特征,其危害表现在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上,法律基于伤害原则、法律道德主义、冒犯原则、法律家长主义等原则,用对网络言论内容的限制以及对造谣传谣者的法律追责
期刊
《经济法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可以灵活运用。但法律理论比较枯燥,中职学生有的是缺乏学习兴趣,有的甚至是排斥。本文从我个人中职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分析讨论的运用尽力让自己的课堂生动起来,作一些个人的经验分享。  经济法教学 中职 案例讨论  经济法是一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关法律法规的科学,是国家调整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