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体育的个性化教育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g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职技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关于体育个性化教育在我国能否得到真正落实的问题日益浮出水面,成为国人特别是每一个体育教师极度关注的焦点。这种传统体育教育积累的种种弊端,促使今天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去全力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路子。
  一、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马斯洛认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则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因此,发展健康的个性十分必要。
  二、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他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
  (二)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稳定的心理特征。
  (三)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个性化教育离开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正如苏联学者科恩指出的,“自主的人能够认识并且善于确定自己的目标,它不仅能够成功的控制外部环境,而且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同样《学会生存》中也指出: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
  四、注重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其思想基础是个性的差异。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课堂组织应依据课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形式,教师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要有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建议多采用以下组织形式:1.兴趣分组。按照学生的兴趣选择,组织成多种班组或组别。由于整体的成员,都是因为喜欢某一项运动才自愿参加的,所以他们的学习动机无疑是积极的。这样教师在课上的组织与安排,都会得到学生的全力配合,易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也能够尽情地运动、享受,心情格外开朗;2.性格分组。这种方法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进行技术学习和练习时,按照两种性格类型(内、外向型),结合他们的运动能力,分组教学。这种分组教学方法,是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做到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让全体学生在心理、身体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3.友伴型分组。在教学班内让学生自愿组合分组。教师注意宏观调整,保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有利于组内的互帮互学以及组间的公平竞争。分组时,要设立组长、副组长,平时注重对组长的能力的培养,使之能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五、注意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师生关系问题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要把传统的、被动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接受过程变为主动的、双向的、交流式的认识过程。切实确立学生在整个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作用,体现学生在评价教育效果中的主人权利。在尊重个性中发现个性,在发挥个性中发展个性,在发展个性中完善个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六、处理好全面性培养和个性全面发展的关系
  在重视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明确社会性培养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将二者统一起来,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前,在一些地方的教育实践中,人们只肯定活跃的课堂气氛,否定严格的课堂纪律;不分场合地肯定学生个性极度张扬;教学中有章不循,有纲不依,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放弃对学生意志的培养;取消学生以为枯燥无味的队列队形与中长跑练习;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不作全面地分析,简单的以学生喜欢不喜欢,主动不主动来肯定或否定一堂课,甚至提出要为“放羊式”教学正名。这些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七、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与共性的矛盾
  现在新课改建议打乱行政班,按学生的兴趣选项编班,教师在这种前提下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及时给学生个别指导和提出不同要求,逐渐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规定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方面,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发展必然受社会需要的限制,而不能任其自由发展,不能在强调发展学生个性时,忘记了共同前提是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人。
  八、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与共性的矛盾
  现在新课改建议打乱行政班,按学生的兴趣选项编班,教师在这种前提下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及时给学生个别指导和提出不同要求,逐渐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规定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方面,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发展必然受社会需要的限制,而不能任其自由发展,不能在强调发展学生个性时,忘记了共同前提是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人。
其他文献
一、当前中学骨干教师发展瓶颈  有项对特级教师的调查表明,从走上工作岗位,到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大约需要16-25年的时间和积累。如何突破专业发展的“高原期”,跨过“停止和退缩阶段”,顺利进入持续发展阶段,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实现专业的持续发展,成为骨干教师成长的瓶颈,表现在:  (一)在职培训缺乏针对性,实效差。
期刊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教学,适应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人类进入21世纪后,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信息化特征明显。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更加注重开发人类自身的资源、潜力与价值的时代。21世纪对中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
期刊
目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一般都是采用“学校、院(系)、教研室(组)”三级管理体制,且以校、院(系)为主的管理模式,管理权力主要集中在校级层面。所以民办高校如何解决好教学管理权让渡,将教学管理延伸到课程管理层面,是一个事关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热奌问题。  一、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民办高校目前的教学管理总的说来,机构健全,人员配套,但在管理机制上确没有体现出民办应有的“灵活性”,而且存在下列的弊端:
期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伴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高速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和日常生活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大学生
期刊
理论上讲,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集合,现在也有人把心理健康归为德育。但在实践中,这种全方位的德育常常变调,基本上已经演化为以政治为核心的德育。德育理所当然地担负培养全面的、完善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重任,而且应当作为主要任务。随着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现代公民意识与品德的养成将成为学校德育的当然之责,而且是德育工作为社会所负担重要之责。  本文将通过对初中学生特点和体育教学特点
期刊
曾国藩(1811—1872),清朝大臣,道光18年进士,出生于湖南湘乡山村一户以农耕为主的勤劳人家,有同胞弟弟4名。大弟曾国潢,号“澄侯”,排行第四,国子监生,在家协助父亲、叔父管理家务,教育子侄。二弟曾国华,“温甫”,排行第六,太学生,先到永丰办团练,作战立功,被江西巡抚奏保以同知选用、赏戴蓝翎统带湖南兵勇,后战死杀场,追赠道员、太常寺卿、通议与资政大夫,赏骑都尉世职。三弟曾国荃,字沅浦(甫),
期刊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T3SS分泌蛋白SINC与宿主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关系以及MAPK/ER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有助于进一步阐明Cps致病机制。方法:构建pET-30a(+)/SINC重组质粒,并转化E.coli BL21菌株,0.1mM 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获得SINC蛋白。BCA法测定SINC重组蛋白浓度,并经多粘菌素B去内毒素处理。we
普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一种教学活动,它以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强调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为特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参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通过社会生活的参与和体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磨练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以优化的过程”。  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
期刊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培养独立能力的时期,然而人事部调查数据显示:六成大学生毕业即将失业,大学毕业后不会发传真、仅一个月就被公司炒鱿鱼的比比皆是,大学生不想毕业,甚至逃避就业,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恐惧,是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当今教育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在学校学的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注重培养的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实践能力的基础,通过实践能力获得创新能力,最终提高的是综合素质。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是一个多层次、多种类的复杂体系,要提高这个系统的整体效益,就要保证它的各个组成质量优良,并且相互之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协调运转,同时也保证它与环境之间保持良好的动态平衡,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解决许多实践问题与理论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反思。然而很多体育教师都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后反思,教学能力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学经验不能得到很好地总结。理论探索方面也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