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权让渡的思考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y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一般都是采用“学校、院(系)、教研室(组)”三级管理体制,且以校、院(系)为主的管理模式,管理权力主要集中在校级层面。所以民办高校如何解决好教学管理权让渡,将教学管理延伸到课程管理层面,是一个事关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热奌问题。
  一、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民办高校目前的教学管理总的说来,机构健全,人员配套,但在管理机制上确没有体现出民办应有的“灵活性”,而且存在下列的弊端:
  (一)集权机制因素多,管理重心相对偏上。
  由于民办高校管理重心更为偏上,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在校级层面,且主要是集中在办学者身上,校长受办学者(理事长)制约过多,理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难以落实。因此校长对院(系)组织管理也就存在着一种“隐性约束”,所以,院(系)组织在这种约束环境下,只有教学管理的责任、而无自主管理的权力。
  (二)人员配置不合理,管理水平相对薄弱。
  从校级管理层面看,民办高校校级高层领导都是一些原公办大学校长、专家、教授,而作为校级层面教学管理职能机构的教务处一般只有处长是专家、教授,其他人员的学历、职称偏低;从院(系)的二级管理层面看,院(系)主要领导一般都是专家、教授,但教务人员的学历、职称偏低,且多数是留校的毕业生,在教学管理上存在“高强基弱”的弊端。
  二、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权让渡的意义
  如上所述,目前民办高校在实施三级管理时,管理权在学校,而教学管理重任又主要落在院(系)层面;因此,实施校、院(系)间的教学管理权让渡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
  如何将教学管理延伸到专业、课程,形成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提升协调统一的教学基层组织,并将教学管理延伸到课程管理层面,这是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院(系)作为按学科、专业、课程或专业方向设置的教学基层组织,其主要职能是直接承担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学生管理的任务。因此,实施教学管理权让渡,充分发挥院(系)教学管理职能作用,是推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教学管理效益的必然要求。
  (二)有利于激发院(系)教学管理的积极性。
  “三级管理模式”的三个不同层面是一个目标统一、分工协作、各有侧重、各司其职的教学管理共同体,其中,院(系)作为承上启下的纽带,其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实施校、院(系)间的教学管理权让渡,使院(系)在学校宏观管理框架下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自主管理,既能够调动院(系)管理的积极性,又能激发教师们参与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
  三、实施教学管理权让渡的应有措施
  实现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规范管理。民办高校要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并不断上水平,就要降低管理重心,下放管理权力限,调整管理跨度,规范管理行为,真正建立起学校宏观调控、院(系)自主管理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一)理顺关系,实现教学管理权的有效让渡。
  民办高校“家长制”管理模式的存在与高等教育应注重专业学科的特点及知识的权威性的管理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民办高校要发展,必须调整管理思路,理顺管理权限的关系,实施校、院间的管理权让渡;具体讲就是:充分体现办学者(理事长)对校长权力的有效让渡,把教学、科研管理权、干部的任免权、教学经费预算审批权、教师调配权等既放手又放心的交给校长,由校长按照教学的需要负责任的去行使管理权力,并根据教学管理的需要,实施对院长(主任)的权力让渡。
  (二)加强指导,实现教学管理权的合理让渡。
  实施教学管理权让渡后,校级管理的重心是突出目标管理、重在决策监督,而院(系)管理工作重点是突出教学组织实施和过程的管理。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学组织实施和教学过程管理方面的指导,使院(系)在学校的教学改革的总体框架下,立足于本学科、本专业的建设,进行专业教学与组织的具体管理;在“计划修订、教材选用、课程安排、教师选配、课程考核等常规管理方面有自主权”;在“设置什么专业、开设哪些专业课程、开到什么程度”等方面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使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能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
  (三)规范管理,确保教学管理权的合理让渡。
  教学管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循序渐进的过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任务繁重,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有效实现。因此,在实施教学管理权让渡时,学校要为实施院(系)自主管理提供有效保障和支撑。如在教学管理权让渡的同时,对人事调配、教学经费支配、教育资源配置权的适当让渡,使院(系)有权根据专业教学需要配备师资和教学管理人员,根据教学质量建设的需要实行津贴分配与效益挂钩的权力,全方位的调动起各类人员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激活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整体效应。
其他文献
一、中等烹饪教育研究型课程教学的研究范围  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向旅游餐饮业输送能熟练应用成熟技术和传播、推广新技术,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旅游和餐饮业发展的新形势,中等烹饪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目前还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研究与发展项目将中等烹饪专业列入重点建设专
期刊
学校图书馆同师资、设施一起被认为是学校的三大支柱,但实际上图书馆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却差强人意。目前的状况是各地的高职院校为了评上等级学校或是为了吸引优秀生源,不断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包括图书馆的各项硬件建设。但是,学校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却忽略了软件的建设。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整体素质和学历偏低,与当前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业的迅猛发展相比明显滞后。  学校图书馆如何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最为
期刊
前几年,李阳的“疯狂英语”红遍大江南北,响彻中华神州。他为中国人学英语开辟了一条既简单又实用的道路:把英语大声地说出来!疯狂,本意发疯,属贬义词,但在这里却贬词褒用,用来形容一个人放声朗读,达到陶醉、忘我,甚至痴狂的地步。疯狂英语其核心思想是用高声朗读的方式,促使自我以一种专心致志的状态来全心投入,强化记忆,进而加深理解,层层品味,吸取精华,化为我用。他打破了以往只会写不会说的哑巴英语的学习模式,
期刊
为促进校际间开展技能教学交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纷纷搭建起专业技能比赛的平台。这种比赛成为专业技能教学的推进剂,既锻炼了专业教师队伍,又促进了专业的发展,使专业教学更好地与地方经济建设接轨。  一、推广专业技能竞赛具有显著的意义  (一)有利于专业技能教学的优化。  竞赛担负着校际交流平台的作用,它有效激发了技能教师的活力,极大地推动了专业技能教学的优化;成为一个有力的抓手,引领师生深入思考,形成一
期刊
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依据  (一)完善《职业教育法》。  《职业教育法》并没有赋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明确的法律地位。其中,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重要参与主体——企业,当前的法律并没有赋予其明确的法律主体地位。企业并没有必须接受学生实习的法律义务,往往仅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接收学生来本单位实习,往往成为企业对学校、学生的一种“恩惠”行为。因此,建议尽快展开《职业教育法》的修订
期刊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
期刊
高中英语课堂个性化教学应该是在一个轻松环境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和老师之间以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为中介的沟通的过程。个性化教学应该是开放的,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学,个性化要学应该主要体现出以下几点:  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一直是英语授课中秉承的原则,首先,在高中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不相同,每个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不相同,所以我们针对每类学生都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期刊
通过举办体育节,为学校注入生气和活力,改变学生精神面貌,给学生一个精神品格的培养环境。去年体育节中,我校一共开展了八项体育活动,大部分学生都有参与,活动气氛很浓,而且,学生的体育精神在活动中充分表现了出来,特别是校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的那种集体荣誉感、顽强拼搏、团结一心的合作精神,不畏艰难、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展现给了每一个学生和老师,他们运动场上精彩的表现,给同学和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很多同学
期刊
一、当前中学骨干教师发展瓶颈  有项对特级教师的调查表明,从走上工作岗位,到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大约需要16-25年的时间和积累。如何突破专业发展的“高原期”,跨过“停止和退缩阶段”,顺利进入持续发展阶段,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实现专业的持续发展,成为骨干教师成长的瓶颈,表现在:  (一)在职培训缺乏针对性,实效差。
期刊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教学,适应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人类进入21世纪后,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信息化特征明显。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更加注重开发人类自身的资源、潜力与价值的时代。21世纪对中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