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案到课堂设计:谈语文教学理念的革新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tx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我们都将备课的主要目标定为写好一份完整、甚至完美的教案,现在,我们已经用一个新名词来代替它,那就是“课堂设计”。从字面上理解,教案和课堂设计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在于,教案更加重视的是将课堂所要讲授的知识谱系的准备,以及教师对自己课程展开中的预先设计。这种理念是从50年代引进前苏联的教育理念就开始的,并且由于很多人在操作中默守陈规,导致教案的编写及其运用都陷入“重教轻学”的窠臼。所以,目前基本上从理念上来讲,都已经用“课题设计”来代替教案了。这种代替是否真的能实现教育理念的真正革新,本文从高中语文的教学理念在教案和教学设计上的变化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全面反思教案,但并不是否定教案,而是要从教学的平衡关系来实现语文教学理念的革新
  我们都知道,教案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教师课前对于即将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准备,以备在上课中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所以,以前很多学校都给教师配备教案书。某种层面上说,这能为教师提供非常丰富的参考资料,从而帮助老师们更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和相关材料,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但是恰恰相反的是,很多老师借助参考书之便利,完全不备课或者草草备课,照搬套用已有材料,根本没有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需要。这是我们反思教案的第一層意思。
  反思教案更重要的是那种认真备课,资料丰富,而且对课堂教学的环节等进行了完整设计的教案,这种教案更有它的弊端。比如,很多老师为了引出某个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就设计一些师生的对话,在教案上写好一问一答的问题和答案。这些对话看似一种比较好的导课方式,但是,基本上这些问题都是属于开放性不强、僵化而无心意的问题。这种教案就是单一而无意义的。讲课应该是一种生产过程,语文老师的课程更是如此,备课中产生的教案是教师根据上课的内容,对即将展开的教学的一次预演,而且通过这种预演发现需要补充哪些材料、需要采用哪些方法、需要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情况做哪些前期工作。但是这并不能让老师就可以一劳永逸地开始走上讲台,更为重要的,我们常说对课堂的驾驭,这个能力说的就是能够在充满变化和未知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能根据讲授内容和所准备的材料,应对讲课教学中学生可能“不按套路出牌”,老师如果僵化于教案的既定设计路线,那么整个课堂将会了无生趣。比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的时候,关于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的理解,一般来讲都是采用的历史分析法,结合写作文章时的时事与作者对社会历史的关心来谈。但是,万一有学生并不这样理解,而是有其他想象呢?老师该怎么办?这就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如何理解教和学的关系与平衡。我们常说要从以老师为中心转入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改变过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和需要。
  二、教学设计对教案的超越不在于概念,而在于理念和实践,其核心在于教学设计要以课题的生成性为目标
  所谓的课题生成性,乃在于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按部就班地将教案的内容讲完就算完成,而在于你的课堂生成了什么,也就是学生获得了什么?教师和学生从课堂获得了什么共同的东西?有没有共鸣和争论?有没有留下问题?有没有给学生开启新的思维方向?这些才是教学设计需要完成的目标。所以,以高中课程鲁迅的《<呐喊>自序》为例,一个中规中矩的教案无非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是把这篇文章的背景、文章内容、意义等告诉学生。这个与给学生一堆资料让他们自己看看没有太多分别,无非是老师适当的做了一些解释,帮助他们理解而已。教学设计则不一样,比如,《呐喊》中包括哪些文章,我们的教材中有没有学过一些?把一些文章的重要段落截取出来,以对应于《呐喊》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表达,对照着理解。或者,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某些观点、情感表达,去小说集中找相应的小说来映照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课堂既有一定的知识谱系的讲授,也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材料阅读和理解之中。特别是要留给学生思维和探究的空间,这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关键。
  这就是理念和实践的革新,或者说是对过往僵化的教案式教学的超越。强调课堂应该有生成性,是对教学设计最根本的要求。那么这个生成性如何达成呢?
  三、教学设计如何让课堂具有生成性
  生成课堂现在成为一个时髦概念,但对于课程设计如何让课堂具有生成性,这却是一个还需要努力探索的问题。就高中语文来讲,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课堂需要生成什么?知识?情感?方法?事实上,从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来讲,语文课给予学生的东西是非常丰富的,不仅仅是一定的知识就能涵盖,它是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综合的效果呈现。从这个角度来讲,课堂的生成性就是多元化的。比如,在一首诗歌大教学中,课堂的生成体现在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审美愉悦、乃至于对同类的、相近的诗歌的对比赏析和审美过程。在一篇散文中,学生可能会获得情感的共鸣、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分析与把握等等。这里所强调的生成性,一定是动态的教学结果,以及教学之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有效延伸。比如,在戴望舒的《雨巷》这首诗歌的教学中,诗歌的每一个意象都需要读者去认真体味,丁香花是什么样的花?那个结着仇怨的姑娘是什么样的仇怨?诗歌中的姑娘在你脑海中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些都是基于诗歌本身,读者需要的阅读联想。每一个人的阅读体验都是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就是要鼓励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的阅读体验。戴望舒作为现代诗歌的主要代表,他的诗歌除了《雨巷》之外,还有其他的优秀作品,学生在课堂中学完了《雨巷》之后,能否被激发起再去阅读戴望舒其他作品的激情呢?这些就是生成性课堂的体现。
  高中语文教学,在从教案向教学设计转变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革新,走向生成性课堂,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我的语文教学,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积极剖析学困生的学困原因,不断发现学困生的闪光之处,推行赏识教育,采取赏识评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学困生 信心 赏识教育 评价 合作学习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每班学生的语文成绩都参差不齐。学困生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干扰。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因材施教,采取恰如其分的策略,为了转化学困生,近来我进行了一系列尝试,现归纳总结如
【摘 要】  网络带来了作文教学模式、写作方法的新革命,教师要充分借助网络环境,广泛选取适合学生写作的素材,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初中 作文 教学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纵观整体作文教学形式不容乐观,教师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学的也是作文。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中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在白血病发病及化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78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3例,急性非淋巴细
我从小喜爱阅读。喜欢与尼摩船长漫步海底两万里,与孙悟空一起大闹天宫,与黛玉一起感叹落花之殇,与杜甫一起忧国忧民……进入九年级,我仍保持这一兴趣爱好,但我的月考成绩下滑了……  随后,爸妈找我谈话,老师找我谈话。他们都说:“放弃课外阅读吧,专心学习!”看着他们满脸愁容,我勉强点头答应了,把心爱的课外书藏了起来。  之后,我潜心学习,钻研数理化,研读政史英语,成绩有了喜人的进步。久而久之,我却在写作上
以波纹巴非蛤为原料,通过风味蛋白酶酶解制备小分子肽,并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波纹巴非蛤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确定酶解波纹巴非蛤制备小分子肽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酶解温度50
一块抹布的奇效  海尔公司创立之初,一个名叫张远的员工去给客户装空调。那天,张远装好空调准备走,回头发现客户正拿着抹布擦地上安装空调过程中产生的污渍。他很想帮忙,又觉得这不是分内工作,就回到了公司。回公司后,张远突然愧疚起来,于是写了一封反馈信投入公司信箱。但这封信躺在信箱里,久久没人动。  一年后,海尔公司内部重新装修,人们才注意到这个信箱。董事长张瑞敏看到张远的这封信后,腾地一下站了起来,要求
报导苏皖种子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种9个、属3个(全部标本存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标本室)。
其实安乐的生活并不好,它会磨灭人的意志,让人日渐消沉,最终被社会淘汰。而充满竞争的忧患生活,会让人日渐强大,成为生活的强者。
期刊
以通豆7号的种子为材料,在常规花盆土壤中种植发芽,待子叶刚破土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置于常规和水淹环境下,分别在0、24、48、72、96 h时取根尖组织,并提取RNA,用
一、为什么一定要点题: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下面一篇题为《凝望》的例文,思考这篇例文最大问题是什么。凝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在的春节,已全然没有了以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