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语法框架下的“把”字句的研究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最常见、同时也是最具特点的句式之一。历来受到各位学者专家的青睐和研究,其成果也可谓是相当丰富。以往的研究多是从“把”字句的宾语及“把”字句在语用、对外教学等方面研究,对“把”字句法结构的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此,本文拟从生成语法角度,通过对比“被”字句和“把”字句异同点,探讨“把”字句的词性及句法结构特征,以期推动“把”字研究新进程。
  【关键词】: 生成语法 “把”字句 “被”字句 词性 句法结构
  一、“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比较
  长久以来,很多人都把“被”字当做“把”字句的互逆句式,来探讨它们句式的相似和不同,讨论它们的转换关系。从句式角度来看,两者的确存在一定相似之处,然而深其结构,还是有很多不同的。
  (一)相似点
  首先,两种句式都是SVO结构语序的变体。“被”字句的主语一般对应着“把”字句的宾语。“被”句式表达“O被S VP了”,“把”句式表达“S把O VP了”。
  第二,“把”和“被”为句子提供额外的论元位置。“被”的主语和“把”的宾语通常可容纳一个在常规句子中因位置不够而无法出现的论元。然而,句子新论元的论元角色却是由“把”或“被”之后的复杂谓语给予。
  第三,非影响义的静态词汇不被允许出现在“把”字句及“被”字句中。无论是“把”字句,还是“被”字句,都具有“强受事性”和“弱施动性”特点(张伯江 2001)。强受事性要求事物完全被影响,受事一定要经历明顯的状态变化,而动作性强的及物动词则具有影响受事的能力,而一些非影响意义的动词,例如“认识、喜爱、记忆”等心理认知活动的“静态”类词汇,不会对受事产生影响,因而不可用在“把”字句或者“被”字句中。例如,
  *这个小猫被我爱
  *我把这个小猫爱。
  第四,两种句式的谓语动词不能是光杆形式。“把”和“被”谓语部分要包含某种终结点或结果,而“光杆动词”本身没有结果意义,所以后面需要补足成分提供终结性(杨素英,1998),也就是说“光杆动词”本身往往表示一种“无界行为”,它不会产生某种结果影响,不被允许单独出现在句中。但也有例外,比如短被动句中可以出现“光杆动词”,“被”与“光杆”动词组成一个韵律单位(冯胜利,1995)。同样,当“光杆动词”多于一个音节且具有动作行为及结果时(娜吉达.啊合买提汗,2015),或者该光杆动词是动补类或者状中类的词时(张鑫,2018),比如说“把花屏打碎”、“为了考个好成绩,把书看的很透彻”,也可以出现在“把”字句中。
  (二)不同点
  第一,常规的“把”字句可以有两种解读方式,而“被”字句只有一层含义。“把”字句的结果补足语的主语或者领属者既可以是句子的施事,又可以是“受影响者” 而在“被”字句中只能是“受影响者”。句式结构可表达为:“把”字句:或无论长被动还是短被动,都涉及空算子的移位和控制。因而,只能跟“被”字句的主语相关,表达为:
  第二,在补语指向的“把”字句中,当“把”后名词不是动词的宾语时,不能转换成“被”字句(张鑫 2018)。
  例(1)这本书把我看的眼晕。
  例(2)*我被这本书看的眼晕。
  在这类致使“把”字句中,句子主语(“这本书”)是“致使者”,“把”后的“我”是受影响者,“这本书”使“我”处于眼晕的状态,表达一种“致使”的主动句式。而“被”字句中,无生命事物“这本书”不满足做“致使者”或“施事者”的要求。
  第三,“把”字句和“被字句”在直接受影响与间接受影响、直接使因与间接使因存在差异。首先,“把”字句要求其后名词短语直接受到动作的影响,而“被”字句则可以表达动作的非直接的影响,真正受影响的论元可以未在句中出现。比如说,当“被”的主语是“非生命体”或者“动物”时,句子就可被理解为一个对该非生命体或动物的所有者的不幸事件,这时所有者是非直接受影响的“外部受影响者”。其次,“把”字句允许“直接受动者”,“直接使因成分”或“间接使因成分”,而“被”动句允许只能允许“间接受动者”和“直接使因成分”。用公式可表达为:NP直接/间接使因成分+ 把NP直接受动者+VP NP直接/间接受动者+ 被NP直接使因成分+VP。
  第四,与“被”字句不同,“把”字句不与“所”共现,并且“把”后的名词短语解释为动词的宾语时,也不允许在动词宾语位置上出现“接应代词”。
  例如,他们把这些苹果(*所)吃了
  张三把李四踩了(*他)一下。
  第五,“被”字句中,“被”给其主语“受事”的论元角色,而“把”则没有给予论元角色的能力。
  上述事实表明,“把”字结构和“被”字结构,尽管负载特殊意义和提供额外论元等方面非常相似,但他们在指派论元角色、句法派生等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因而,使用“被”子句的理解方式解读“把”字句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为了更好的了解“把”字句,我们首先看一下它的句法词性。
  二、“把”字句法特性
  关于“把”的句法词性,历来有学者将其分析为介词,动词,致使短语的中心语或者轻动词等。我们看一下“把”字语法词类的演化过程。“把”最早的词性是动词,具有“执、握”的意思,可与宾语直接结合。
  例,“无把铫推耨之劳,而有积粟之实。”《战国策·秦策四》
  唐五代开始,“把”逐渐虚化为介词。用来引进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相当于“拿”、“用”等。
  例,生来不读半行书,只把黄金买身贵。—唐·李贺《嘲少年》
  现代汉语中,“把”作为介词的用法也广而使用。“把”作为介词可以表示“处置、致使”或者“动作行为的结果”。
  例,她把头一扭,就再也不说话了。
   把她惊的说不出话来。    他把我的心都伤透了。
  Sybesma(1992,1999)提出“把”字是个“致使”词,这已经被包含在介词所表达的含义之中,因而不能归为新的一类词性。然而,“把”并不完全像其他介词一样,具有介词的所有属性。例如,致使“把”字句中,“把”就不能作为介词与其后的名词短语构成一个成分前置。
  例,这瓶酒把张三醉倒了。
  *把张三,这瓶酒醉倒了。
  这说明“把”字“介词说”不能覆盖所有事实。基于此,黄正德(1997)提出应该将“把”归为轻动词,“把”类似于实意动词之上的轻动词,这种解说似乎提供了一种更为合理的解释。接下来,我们会探讨下生成语法角度下对“把”字句结构的分析
  三、生成语法下“把”句法结构分析
  黄正德(1997)将“把”分析为轻动词,其句法結构也类似于他的vP-壳,但又有些许不同。主要通过“方式副词”在“把”字句及非“把”字句测试所知,“把”字句法位置高于轻动词,方式副词修饰轻动词。“把”字句中,“把”后的“受影响”的名词短语位于“把”后,并从“把”得到宾格 非“把”字句中,“受影响”名词短语位于轻动词之后,由轻动词赋予其格。句法结构表示为:
  “把”字句:[baP[DP1[ba’[ba[vP[DP2[v’[v[VP[VXP]]]]]]]]]]
  非“把”字句:[IP[DP1[I’[I[vP[v[VP[DP2[V’[VXP]]]]]]]]]]
  结论:“把”字句和“被”字句都负载“致使”含义和提供特殊论元的能力,但两者在生成句法派生上却有很大的不同。“被”字句涉及空算子移动,其本身可被分析为动词,并能够给主语论元角色 而“把”字句语法化后失去了动词词性,也失去了指派论元的能力,只能予格,这完全符合“轻动词”类的要求,因此,将其分析为“轻动词”不失为一种更为合理的解释。
  【参考文献】:
  【1】Huang,C.-T.James. On lexical structure and syntactic projection.Chinese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3:45-89
  【2】Sybesma, Rint (1992) Causatives and Accomplishments:The Case of Chinese ba, PhD Dissertation, Leiden University.
  【3】冯胜利. “管约”理论与汉语的被动句[J].中国语言学论丛, 1995(1):1-28
  【4】娜吉达·啊合买提汗.现代汉语“把”字句的特点[J].学周刊,2015(36):24-25.
  【5】杨素英.从情状类型来看“把”字句(上)[J].汉语学习,1998(02):10-13.
  【6】张伯江.“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对称与不对称[J].中国语文,2001,(6).
  【7】张鑫.“把”的话题标记性考察[J].学术交流,2018,(10)
  作者简介:邢雪(1993-),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语障儿童语言习得。
其他文献
【摘要】:“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 “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 的重要指示。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习主席更指出了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
期刊
【摘要】:本文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高校中羽毛球文化建设的策略进行探讨,研究显示:国家层面要建立管理政策文件、管理机制、评价体系主导羽毛球文化建设 社会层面要善于利用网络环境、课堂环境和校园环境,将高校学生围绕于羽毛球文化环境之中 个人层面要激发个人兴趣,利用考核机制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管理好课堂为个人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关键词】:高校 羽毛球 文化建设 策略研究  文化是对世界、国家或
期刊
【摘要】:目前,语文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愈发重要,教育者不但要教会学生们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们的朗读能力,着对培养学生们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想要切实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就必须要才用科学的表演性朗读策略,但就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情况而言,很少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这种表演性朗读策略。所以在本文中将对表演性朗读策略进行详细的解读,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表演性朗读应用策略,以便
期刊
【摘要】:情感作为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教学中起着先导、启发、陶冶等作用,是影响英语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显性情感课程资源因其直观易感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凝聚在教学因素中的隐性情感课程资源没有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失去了其应有的育人价值。本文对英语隐性情感课程资源的内涵及价值进行阐述,并提出教师教学中活化“死教材”、善用“活教材”、巧用“隐教材”三个途径,以期推动英语教学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力学又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所涉及的内容和概念众多,学生在学习中如若教学不当极易产生混淆,结果难以学好该课程。通过实践和微信问卷调查均得出一个结论:物理教学中经常进行实验的比很少进行实验的班级成绩要好。所以,初中物理力学应建立实验课堂,并通过实验引入生活事例、采取小组合作、引申课外实践,才能提高初中物理力学实验课堂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 力学
期刊
【摘要】:沟通是高校教育和管理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本文结合了当下的时代发展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上的变化,以学生的切身情感和高校管理两方面出发,针对性地从转换立场,建立有效沟通,塑造引导者角色,多种沟通模式并行多方面提出对新型师生沟通模式的思考,对新形势下进一步稳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均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个性特征 新型沟通模式  高校是培养社会
期刊
【摘要】:三角函数部分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在三角函数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对近五年全国Ⅰ卷理科数学高考试卷中关于三角函数部分的试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考题不只限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数学核心素养也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从而对部分三角函数试题所考查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 三角函数 内容分析 考題 建议  一、引言  2018年,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山东省
期刊
【摘要】:当代社会各方面都飞速发展,人们学习工作紧张而繁忙,很容易产生心理疲劳,而作为用脑大户的主体——学生,更是如此,在学习任务过重与长辈期望的压力下,心理疲劳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关键词】:心理疲劳 学习心理疲劳  高考是压在每个高中生身上的一座大山,高中生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体力,这可能使他们产生心理疲劳,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降低、思维迟钝、烦躁
期刊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基于观察和实验的科学,实验在物理学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高考的实验题更是我们得分的重要阵地,高三的学生们在解实验题的时候会觉得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学生习惯了依靠由老师提出问题,再由问题带动思维,而缺失了自己提问题的能力,其实对于高三的学生,经过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头脑里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存储量,因此在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有序地让学生调动头脑中存储的信息来解题。
期刊
【摘要】:现阶段,国家愈发的重视初中阶段的美术课程,因为在这个阶段开展美术课程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和培养其综合艺术素养的重要时期,并对其以后的发展有着直观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教育背景,本文以闽南地区的民俗文化为根本,并对该文化进行研究分析,以便找出将闽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应用在初中生的美术课程中的方法。这就要求相关的教育学者要对学生的民俗文化传承意识进行提升且还要对初中美术课程进行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