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诵读教学浅议

来源 :教育大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nipishiwo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重新审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课堂的诵读准备工作包括介绍作者和背景,划分结构层次等,但要视需要而定,不要搞成固定不变的程式,切不可因为它是旧式私塾的教法就简单否定它,许多语言大师所以具有深厚的文化、语言功底,莫不因诵读而得益匪浅。我们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在诵读中加深理解,在反复吟咏中获得感悟。
  【关键词】阅读兴趣;培养语感;诵读准备;诵读方式
  
  The text speech text cantillate to read the teaching shallow argument
  Zhang yi
  【Abstract】Development student reading elementary text speech text of the ability be one of the target of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high school and re- examine to cantillate to read in the text the speech the culture and education learn of function, cantillate to read is study text speech text of importance method, cantillate of classroom read preparation work to include introduction author and background, divide the line structure layer etc., but want to see demand but settle, don't make fix constant program, slice can't because it b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old type home school simple negation it, many language master so have deep culture, language achievement bottom, might it not be read because of cantillate but receive benefit bandit shallow.We promote to cantillate to read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mprehension, deepen comprehension in cantillate read, acquire feeling Wu in again and again the intonation.
  【Key words】Reading interest;Development language;Cantillate to read preparation;Cantillate to read a way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在课堂上,教师常常包办一切,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缺少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情感不能与作者直接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对文言文产生厌倦情绪,更谈不上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我国传统教学是重视诵读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等说的都是诵读的功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1.诵读的重要性
  
  1.1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须说明一些问题:第一,介绍写作背景,讲明:不管此文是王勃何时所作,肯定能够反映出王勃的非凡才气,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我们学它,大有裨益。第二,学语文就要积累词语、名句。此文借骈俪之体,采集名言于一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渔舟唱晚,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如果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能用王勃的十之一二,那么,文章必将增色不少。第三,写文章贵在动情,王勃身处盛宴,胸系不遇,心在流血,情到深处,方文思泉涌,使人感慨万千。
  1.2诵读方式诵读有教师的范读、引读、导读,学生的轻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方式。高文言文的教学,都可以坚持范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读准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潜心学习,定会有较好的收获。文言文采用朗读法教学也正是符合学生这种心理。高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涵泳朗读,逐渐品味文中独特情味,激发美感从而引发对文本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项脊轩志》这篇文言散文,当读到“余泣,妪亦泣”的时候,同学们深深地为那种洋溢着的亲情所感动,整堂课都紧紧跟随作者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复杂感情。
  1.3有利于培养想象力朗读是言志传神、负载思想的一种语言表达艺术,是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教师有表情的朗读,必然使学生对作品“临其境,闻其声,睹其貌,见其行”,醉心痴情,进入角色,进而针对作品的有关描写,充分调动记忆仓库中的表象积累与生活经验储备,广阔地展开相似、相近联想,创造出活灵活现新的形象。现代接受美学也告诉我们,读者不仅是艺术作品的被动、消极的欣赏者,而且也应该成为作品艺术形象的主动参与者及积极的再创造者。师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必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文言文作品中的人物情态进行想象和再创造。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高。教师讲授《促织》中成名捕蟋蟀一节,用轻声朗读“侧听徐行”,“如寻草芥”,“冥搜未已”,用急促声朗读“逐而得之”,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轻重缓急、高低长短地朗读,结合自己捕捉蝈蝈儿的情景产生联想,再现出成名捕虫难,失虫心焦,复得而喜的人物形象。
  1.4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语感。文言文朗读教学是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的途径。用高低、强弱、长短、缓急的语调,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使学生如临其境,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比如用昂扬急促的语调朗读《鸿门宴》中樊哙闯帐对项王说的一番话,读出樊哙的愤怒,使学生感受樊哙的忠诚与耿直,坚毅与勇敢。同时,学生朗读过程也是广泛汲取语言营养的过程。诵读的积累达到一定的“量”的时候,学生的语感自然有了一个“质”的变化。反复朗读,含英咀华之后,说千道万难以讲清的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语感难题便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潜移默化的效果随之逐渐显露出来,学生不但可以在写作时模仿,还可以在说话时运用,出口成章。
  
  2.诵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1诵读准备一般应在课前预习中完成。在特殊情况下,也要尽量少占用课堂时间,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课前预习在诵读教学中十分重要,因为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要用于诵读练习(含教师领读、学生试读和背诵的检查),准备得不充分就会影响进度和教学效果。课前诵读准备主要是完成常规性的准备工作,包括试读课文,看注释及有关提示,划难疑点和关键语句等。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和记诵的需要布置思考性的作业题。课堂的诵读准备工作包括介绍作者和背景,划分结构层次等,但要视需要而定,不要搞成固定不变的程式。以王勃的《滕王阁序》为例。这篇文言文一是背景复杂,二是词藻华丽,三是篇幅较长,四是注释成堆,五是用典繁多。高一学生初学这样一篇看似难懂的文章,又加上要求背诵,可能会产生恐惧的心理。所以我认为讲课前必字音、读准句读,读出语气。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并参照工具书初读课文,等到师生一起疏通完字句后(这种疏通不是老师串讲,而是学生初读基础上的“解惑”),再让他们反复朗读,体会语气,直到读得准确、流畅。最后再进行朗读比赛。高一第二学期,可以减少范读,让学生来朗读,读后让其他同学从字词的读音、句读和感情的表达上进行评点。长期这样做,学生既提高了诵读水平,又提高了独立学习、提前学习的积极性。因为不提前读,课堂上就读不好;不提前对照注释并利用工具书对译课文做初步理解,有些句子的句读(特别是句中停顿)也读不准。而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对照注释已口译了一遍,不懂的地方已画出,并把课文反复诵读,就为老师节省授课时间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打下了基础。
  2.2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要根据句子结构,正确处理词语连续,音节划分。把两个单音节词错误连续成一个现代双音节词来读,以致读破句造成岐义。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圆千里”,“地方”不是一个词,“地”是一个单音词,“方圆”是一个双音词。读的时候要在“地”之后断开。朗读时还要要求学生分析句子的类型,正确读出句子语气。文言文中语气复杂而多变,不仅要读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而且要读得强弱缓急分明,这就要求学生正确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虚词在表达语气上的作用。因为句型的区别和语气的表达很大程度上是靠虚词来判断的。例如,《师说》中“其皆出于此乎?”“其”表的是推测语气,配合句末语气词“乎”传达的疑问语气,全句朗读时语调要逐渐升高上扬。
  4.课后巩固这主要依靠学生的自觉,要提倡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自查(含默写),也可以让语文课代表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互查,然后向教师汇报互查的结果。每学完一个单元都要将学过的课文统查一遍。统查的方式要灵活。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切不可因为它是旧式私塾的教法就简单否定它,许多语言大师所以具有深厚的文化、语言功底,莫不因诵读而得益匪浅。我们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在诵读中加深理解,在反复吟咏中获得感悟。
  
  收稿日期:2009-02-16
其他文献
第十中学建校于1965年,在48年的办学历程中,有过辉煌也经历过低谷;2003年的合并搬迁,使十中又经历一次生存考验。八年前,初任校长时,面对被几择后,无论是品行还是学习都处于末流的学生;面对抱着“让孩子混毕业”的态度的家长;面对缺乏信心的老师,我就知道,这里不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校长,这里需要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后勤,一个尽心尽力的当家人。  怎样当好这个家?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满意的
期刊
“搞职业教育是真辛苦,我每天都在思考各种各样的‘如何’命题,尤其是学校的内涵建设来不得半点马虎”,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张建林的语气中透露着些许无奈。时至今日,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在他的手上已经渐成气候,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成为当务之急。  健康教育化戾气  “社会需要不同层次、不同专长的人才,但无一例外都需要健康、阳光、自信的人才”,认识到这一点,张建林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健康教育”。教师在
期刊
本刊记者:戴校长,据我们所知,目前在长春二中开展的“精致教育”理念,其实早在2001年,您还在其它学校任校长期间就提出了。而如今,“精致教育”在长春二中的飞速提升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产生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吉林省精神文明先进集体,长春市人民满意学校,吉林省教育系统优秀集体,长春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吉林省足球运动传统学校,中国中学生跆拳道分会常务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尽可能借助各种学习途径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纵横信息数字化教学就是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获取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新的学习途径。它是通过脑、眼、口、手和肢体的协调活动,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进而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健康教育作为课程领域之一已提升到很高的地位。3岁至6岁的幼儿处于人的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教育机构的良好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几年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家庭中对幼儿知识经验积累学习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幼儿户外锻炼的机会却非常的缺乏,再加上社会的迅猛发
期刊
一个人独具特色,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座城市有独具的风格,可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所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可以培养出各种个性化、多样化的高素质人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办出各自的特色”,那么,什么是办学特色呢?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和风格。它包括特色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管理模式、管理风格、教育教学组织运作形式、校园文
期刊
一天傍晚海边公园散步,公园路边时常见一些小摊,罢卖小玩艺。这时远远望去,一小男孩在地上打滚,哭闹着,走进一看,原来是看中了一架摇控电动飞机,非缠着妈妈买。男孩妈妈说:“家里各式玩具摆满了一屋子,摇控玩具也不少。”但小男孩听不进去,真有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男孩妈妈碍于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就买下了。男孩并不领情,一骨碌爬起来,抱过那飞机,还狠狠地说:“哼!如果不买,今天晚上回去就把家里那些玩具都扔
期刊
子昂遗风千年在,涪江河水古今流。诗酒之乡,子昂故里,历史悠久绵长,文化底蕴深厚,历来就有尊师重教之风尚,视子女教育为头等大事。近年来,为了让子女享受到优质教育,很多家长花高价选校,异地求学甚至到了“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的境地。  射洪县城西学校2008年建校时,不但没有校区,且背上整合积贫积弱的城南初中的包袱,直到2010年秋季才有了自己的学校。建校之初人们对她的极度不信任着实让人揪心。学生不
期刊
宁江六中,地处松原市文化中心,这里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美,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是办学理念先进,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的学校,这里是学生梦想的摇篮、学习的乐园、成功的基地,选择六中就是选择了成功!  底蕴丰厚 条件优越  六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有多彩的文化积淀,这里闻名遐迩,几度辉煌。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敬业乐群,自强不息”的校风和“严谨善教,育才培德”的校训这里是首批艺术教育特色
期刊
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其本质是一种美的情感体验。  艺术,既是学校教育很好的切人口,又是学校教育最终的归宿点。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一切工作都达到艺术化。课堂教学艺术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