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有所得 习有所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htyyu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注重课程的多元化练习形式,活化方式,使得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不断增强认知感悟,提高语言综合表达运用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要求,很多教师在实践中都注重了将练习融入课堂教学,通过当堂练习和现场批阅来了解学生的课程知识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运用,不仅能够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质疑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适时导练,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
  练习是学生掌握和消化语文知识必不可少的途径,也是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训练,不仅能够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训练运用的过程中丰富和开阔知识视野与思维。
  在预习环节,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背景知识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并布置一些与课程知识难点相关的习题。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将训练有机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质疑思考的同时感受语言的魅力所在。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可通过点题训练的方法来统筹设计一些练习题目,尤其是设计一些富有发展性的题目,可要求学生在搜集资料、谈感受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文本知识的认知感悟。教师在设计一些训练题目时,应注意把握时效性,在让学生知晓一定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对训练题目的质疑思考,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思维。
  在设计相应的训练题目时,可结合学生的思维情感来关注他们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中,可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描述曾经见过的一处美丽景色,然后布置这样的练习题目:用一句话来表述你所见到的最美丽的景色。在阅读学习第5自然段时,教师可就作者进洞时的感受,设计练习题目:进洞前和进洞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内洞的景色有哪些特点?这样的发散性题目的训练,更能帮助学生开阔知识视野。
  二、用本训练,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课堂练习需要一定的载体来支撑。教师应根据文本的特点来优化设计训练题目,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良好的学习意志和品质。
  练习应紧紧围绕课程文本的特点来深化运用。对一些语言表达情深意浓的课文,可要求学生运用朗读的形式来感知,并设计一些读后感悟等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能够有思考、表达的空间;对语句优美,修辞运用丰富的课文,则宜鼓励学生通过模拟运用的练习来增强认知感受;对一些想象思维空间较大的课文,则宜采用拓展延伸训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升华认知想象。围绕文本来设计训练题目,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语言知识,真正达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效果。
  利用好文本来设计相应的训练题目,更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学会合作》的教学中,教师可就“拉球离瓶口”的实验,设计一些训练题目:(1)假如你就是其中实验的学生,此时的心理活动怎样?(2)模拟演讲中提到的实验,可组成一个实验团队来完成上述任务。(3)通过这样的实验,你又有哪些收获?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目,不仅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达运用平台。在运用好文本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拓宽想象思维,尝试运用多元化的表达形式来完成练习任务。
  三、依生促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潜能
  学生是练习的主体,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的对象。从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情况来设计相应的训练题目,能够更好地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潜能和兴趣。教师设计差异性的训练题目,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语言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更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彼此之间学习的差异需求,找准学习的难点,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设计基础性训练,以此来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有缓冲的空间。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则可多设计富有选择性的训练题目,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运用知识。对于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则可采用拓展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兴趣特长,展开想象。学生可以是画画,可以是书面表达,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创新,设计出别人想不到的东西,以此来展示他们的语言学习才华。
  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多设计一些富有选择性的训练题目,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选择。在选择过程中,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训练内容,这不仅能够增强自信心,还能够培养他们不畏困难的良好学习品质,形成有效的学习思维方法。学生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知识技能。
  综上所述,基于学生语文学习认知需要和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的当堂练习,是教师发现问题和调整教学策略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教学中注重优化课程知识结构,设计富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训练题目,能够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可见,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即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我们在语文实践中,如何利用语文课堂的主阵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呢?  一、评析好词佳句,感悟语言真谛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本身的语言文字就各具特色,有的活泼生动,有的美妙绝伦,有的质朴纯真……许多课文都
低年级的写字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大多数刚刚入学的孩子而言,写字基本还是一片空白。那么,如何以最肯定、最优美的线条,在这片空白之上勾勒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呢?下面笔者想就自己的切身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观察方法“导”中求——得之于心,应之于笔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影响学生写字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是观察力。学生对于汉字的笔画顺序、间架结构,都需要专注地观察和自我建构。俗话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品读,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文本语言的神韵,让语文课堂散发“美味”。  一、体验式品读——感受文本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这些课文语言凝练含蓄,韵律优美,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素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课文进行体验式品读,让他们
话题作文不仅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形式,而且是中考作文改革的方向,究其原因,是其文体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的优势:学生围绕话题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符合学生的写作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性。曾有人作过比较,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小学生创新能力最高,初中、高中逐步退化。而高中生在作文教学、考试中已开始松绑,那小学生就更不应该给太多的束缚。如果说小学一、二年级是感
《家》是苏教版一年级的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孩子们通过朗读这首诗可以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与幸福。这首儿童诗内容简单,孩子们可以很快理解到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本文以《家》为例,具体分析怎样上好一堂小学低年级语文课。  一、情景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感  《家》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那这堂课笔者也要选择充满童趣的方式来开头,让学生在教学伊始就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幸福。因此,我选择出示图片的方法来导入课文的
十几年前,先师何以聪送我一本沈蘅仲先生的《知困录——中学文言文备课札记》,旋又蒙沈先生送我签名的另一本《知困录——中学古诗词备课札记》,何师嘱咐我:“沈老师是有学问的老辈语文教师,你搞语文教学的,要好好读他的书。”后来,我真的好好读了这两本书不止一遍。对沈老师那种秉承乾嘉学风的治学功夫很是敬佩。沈老师每备一课,“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真正做到竭泽而渔的地步。也许有人认为用那样功夫来备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如何才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参与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激情呢?在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课堂上,我和我的学生们体验了一次自主学习,一齐收获了惊喜、激动与创造。  片断一  生1:老牛突然说话了,为什么牛郎不感到惊讶?  生2:牛郎和老牛关系密切,不会感到惊讶。  生3:牛郎对老牛很好,他知道老牛会说话也不会伤害他。  生4:牛郎很孤独,正希望老牛能
某小学六年级毕业水平测试时,出了这样一道习作命题:  一个人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每一个精彩的活动留下的都是一粒珍珠。长大以后,岁月的丝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就成了人生珍贵的项链。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们老师一定组织过许多语文实践活动,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次写下来(题目自拟)。注意把活动的经过写清楚,把有意义或有情趣的地方写具体。  就是这道习作命题中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生活化正是小学习作指导最为有效的方法,下面笔者就以一位教师执教的《森林超市招聘会》这一习作指导课为例,谈谈生活化习作的指导策略。  一、想象,步入写作的殿堂  学生天生就是一个幻想家,只要给他们一个话题,他们的思绪就会向外扩展,就会创造出五光十色的虚拟空间。  在《森林超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老师,“书是读出来的”,“没有朗读或朗读不到位的课堂是冷冰冰的课堂,是没有味道的课堂,是没有灵性的课堂”。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爱读、乐读、会读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紧扣一个“情”字来进行指导,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重视示范朗读,激发兴趣,导生入情  目前的范读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录音示范,一种是教师范读。现在许多人特别喜欢运用录音示范这一先进的电教手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