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班昭》观后随感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老的昆曲艺术以其婉约细腻的舞台风格名闻遐迩,而新编历史剧《班昭》则在继承昆腔流丽清远的基础上,又加入现代舞美,给观众带来一场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的视听盛宴。
  关键词:昆曲;班昭;现代;舞台美术
  从宋元南戏到明清传奇,从《琵琶记》到《牡丹亭》,从“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十五贯》到上海昆剧团排演的《班昭》。在昆曲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历经种种困难坎坷,甚至遭遇过危机。但令人欣喜的是,2001年5月18日,有着600多年悠久历史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对它的传承与发展是大有裨益的,而这部新编历史剧《班昭》的问世,更是斩获多项大奖,赢得一致好评。
  昆曲在音调上有着“婉转流丽
  ”的特点,曲调“字少腔多”,往往一字延至数息,十分讲究声腔的细腻清远。在昆剧《班昭》中,年少的班昭在书房里偷偷念读父亲并未完成的《汉书》,一曲“【粉蝶儿】心旷神怡,卧书房醉人香气,每日乐此不疲,谁知我小小秘密”①,不但表现出班昭自小酷爱诗书,聪明灵慧的个人形象,而且这种一字延至数息的婉转唱腔和演员精湛的表演配合无间,深刻细致的描绘了剧中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在表演中,只有一段富有韵味的唱词并不能将人物的思想感情完全表达出来,昆剧《班昭》巧妙地通过舞台上的实景道具,将空间一分为二,又不失戏曲的虚拟特色,为演员的表演锦上添花。此外,设计者既注意到班昭喜爱清净的性格特征,又关注到东汉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其设计不仅将书房的幽暗和班昭忐忑的心情清晰地表达了出来,也把年少班昭所具有的聪明灵慧,喜爱诗书的形象有区分度的呈现在舞台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班固病危时,他要将书稿托付给曹寿,但曹寿已前往宫廷为太后寿诞作赋。班昭为不让父亲急火攻心,特将真相隐瞞,只得自己承担起编纂《汉书》的重担。一曲“【折桂令】一时间意乱如麻,泪如泉涌,心似刀扎”②,将班昭五味陈杂的心情表达了出来。这时灯光只聚集在班昭身上,舞台周围一片黑暗,这种舞台氛围的营造,将班昭内心的情感无限放大开来,也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一位女子面对如此窘迫的处境,其内心的焦灼与不安。如果只是单纯地唱,并不能将这种悲愤心情完全表达出来。现代舞美技术的进步,为强化人物的情感表达提供了可能。班昭的独唱与变换的灯光完美融合,不仅将她的内心感情外化出来,也为后续剧情的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铺垫,更将人物行动的心理变化做了和婉细致的描绘。这种聚焦性的设计,给观众带来了更为震撼的心灵体验。可以说,昆剧《班昭》合理地运用了现代舞美,无论是灯光还是布景,其设计完全围绕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展开,将剧中人物的内心感情外化出来。昆曲独有的抒情性唱腔搭配浓郁的舞美氛围,将情绪推向高潮。
  剧本与表演的有机结合,使这出戏无论在剧本文学上还是在演出形式上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在昆剧《班昭》中,导演以剧本为基础,但在排演中又不局限于剧本,而是积极构思和布局,通过演员及舞台美术工作者的交流,既以演员为中心,充分发挥昆曲载歌载舞的舞台特征,又通过现代舞台科技,创造文学和表演所不能表达的视觉效果。同时,在剧本文学上,班昭在其夫曹寿进宫后,一人扛起编纂《汉书》的重任。一人修史,无助凄凉。这种凄凉无助的情调虽在舞台布置上略有体现,但更重要的是在剧本所赋予班昭的唱词上。“【山坡羊】这夜儿无端惆怅,这夜儿无依无傍,这夜儿清冷生寒,这夜儿惹起愁万丈”③。这里,剧作家一连用了四个“这夜儿”,不仅表达了班昭作为女子却承担起编纂《汉书》担子的压力,也向观众清晰道明了寒风中她的无依无靠,却只得默默修书的事实。同时,婉转的唱腔配以演员细腻的身段动作,更使剧本的文学性在舞台上得以充分升华。又如班昭与马续离别时的唱段,“【五般宜】想着你此一去天高地远,想着你在旅途涉水跋山,想着你鞠躬在灯前”④。可谓把唱词的文学性、唱腔的婉转性、身段的细腻性完美结合,这不仅将二人离别之思绪表达的更为浓郁,也表现出两人之间愈发微妙的“友谊”。在这段表演中,舞美并没有什么特殊,布景和灯光也没有做任何设计。导演杨小青以戏曲特有的表现手法,将两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刻画的极为细致,戏曲表演与舞美衬托主次分明,以简胜繁。
  昆曲艺术与现代舞台美术的有机结合,使这出戏在情感表达上更加强烈。舞台美术的进步对于任何舞台艺术来说都至关重要,昆剧《班昭》以古老昆曲婉约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并与现代舞美两两相融,让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更加密切。无论是灯光、布景,还是道具的使用,都与这出戏所要表达的历史厚重感协调一致。这不仅没有一丝不适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昆剧《班昭》的演出与传统戏曲不同,除了布景在演员身上,合理的舞台设计也是这出戏的一个新亮点。实际上,舞台氛围感的创造,不仅对演员进入角色起到促进效用,也对观众怎样去深入剧中人物角色的内心,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起到重要价值。如班昭在担负起修补《汉书》的重任时,舞台上一片漆黑,只有班昭和班固两人在舞台上演唱,观众不会关注舞台上漆黑的区域。只会随着灯光的聚焦和变换,全神贯注的“凝视”班昭这一人物角色,关注此刻班昭这一角色的内心变化,去感受班昭这一奇女子身上所具有的历史担当感与责任感,从而产生一种期待剧情发展的心理。这种灯光上的设计,不仅帮助演员通过舞台氛围进行“三次体验”,进入班昭这一角色的内心,也将观众带进班昭这位奇女子的内心世界,让观众去体会她的人生经历与感情变化。
  实际上,现代舞美的好与不好,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它。但需要注意的是,戏曲首先是戏曲,而不是其它舞台艺术。只有立足戏曲艺术的本体特征,即在诗化原则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现代舞台技术,才能给观众带来新的美感享受。而就古老的昆曲艺术而言,它所独具的传统艺术特色惟有与现代舞美技术手段高度融合,才能使这一“启口清圆,气如烟火”的古老唱腔所特有的抒情感更加厚重,从而散发出青春的活力。可以说,昆剧《班昭》通过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不仅将剧中人物的情感更为有效的抒发出来,也让观众更为“轻易”地进入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在现代舞美所营造的氛围中去更深地体会剧中角色的感情变化与人生经历,从而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去思考这出剧目所赋予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①②③④罗怀臻.班昭[J].剧本,1998,(10):34-48.
其他文献
《石门颂》作为汉代隶书中摩崖石刻的代表作,历经一千九百多年至今,保存相对完整,全碑由碑额碑身两部分构成,《石门颂》是汉中太守王升表彰杨孟文等开凿汉中地区褒城镇东北褒斜谷古石门通道的功绩而刻的铭石,据记载文辞为王升撰写,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十一月由王戎刻写。《石门颂》字势开张,结体舒展,特点鲜明,用笔瘦硬悠长,是非常适合学习的汉代隶书碑刻。  作为摩崖石刻,《石门颂》是由书写者直接书写在崖壁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古代诗歌的审美与高中生对古代诗歌的认知水平,提出了三条途径帮助学生理解。  关键词:古代诗歌;人文精神;理解途径;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在古代诗歌教学中随处可见,好像很具体、触手可及,但这一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却难以落实,如云如雾,不可捉摸。我想,其主要原因是,师生对理解古代诗歌人文精神的途径缺乏思考,难以具体化。  综合多方认识,我认为古代诗歌中的人文精神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与认识
期刊
摘要:佛教作为一种非本土宗教形式,自传入中国以来,就与中国的本土文化实现了有机的结合,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将中国的艺术表现形式、生活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美好的期望融入中国佛教雕塑之中,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艺术特征的佛教雕塑,进一步实现了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与发展,同时也代表了人们心中美好的象征。为了进一步研究了解佛教对魏晋南北朝時期雕塑审美影响,本文展开了研究,以期更好地展现那个时代佛教雕塑文化发展与变迁
期刊
摘要:1841年,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41年2月25日出生在法国中部利摩日的一个工匠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工匠,母亲是裁缝。他的父母一共生了七个孩子,雷诺阿排第六,幼年时只有五个存活下来,这样贫困的家庭是不允许小雷诺阿接受良好的绘画教育的。当他13岁时,雷阿被送到一家作坊里绘制瓷瓶,这是他最早开始接触到绘画,就是这个时候画瓷器和屏风这项工作使他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雷诺阿的影响是非常大
期刊
摘要:明朝,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所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处于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变化转型的时代,不同于魏晋的飘逸,隋唐的活泼,宋代的清雅,而处于这种时代背景下的明朝的服饰特点鲜明、种类繁多、体系庞杂,并且,明朝的服饰制度与人们对于服饰的审美在明初与明中后期也具有十分巨大的变化,从明初期简单朴素却等级森严,逐步向着繁复、明丽、华贵而庞杂发展,而这种服饰的变化,则能生动而直观的体现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从而
期刊
摘要:《中法新约》签订后,邓承修作为勘界大臣与法方勘定中越边界。由于邓承修与法方对国际意义上的边界划分认识不同,所以造成两者在处理中越勘界问题上有较大差异。在清政府与法方的双重压力下,使得邓承修的勘界思想从传统的疆域观念转变为近代国际意义上的边界观念。  关键词:邓承修 中法勘界 划定瓯脱 界之一线  引言  邓承修(1841——1892),字铁香,号伯讷,广东惠阳县淡水人。作为清廷派往谈判一线的
期刊
摘要:史籍中有关王昭君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和《汉书·匈奴传》,但情节内容都较简单。在历经《后汉书》以及《琴操》等唐代前期的诗文、民间传说的逐渐加工演变之后,关于王昭君故事的主题亦愈加丰富。本文拟将《王昭君变文》的思想主旨作为研究重点,从《变文》中三个人物:昭君、汉王、单于的形象塑造出发,从而挖掘其背后隐藏的深刻的历史文化心理。  关键词:王昭君变文;主旨  在现存的敦煌文献中,有关王昭
期刊
那座山叫东山,手机信号不好,只有汽车可以从盘山公路颠簸着上去,但那是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一村的人都认识,有一户人家就住在这村里,这屋外有一棵桑葚树。四六月份,风吹过,熟了的桑葚就哗啦啦的往下掉,被小孩捡了,被鸟儿啄了,被人踩了,屋外的地面就变得这一块污那一块黑的了。  这户人家有个姑娘,她长得不漂亮,头发枯黄,面色蜡黄,还比同龄人要黑,眼眶陷进去,但是黑眼珠很有神,手背就像风干的橘子皮,整个身躯
期刊
摘要:朝鲜在建国伊始就意识到“历代盛际,雅重文籍”,李朝统治者将修史工作作为推行“儒化政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将此前的高丽王朝变为历史王朝而对高丽时期进行一系列整理活动,组织力量编撰前朝史,建国史,以证明推翻高丽王朝建立李氏王朝的正当性,除此之外还编撰了大量官修地理书。这一时期的史书大多由国家组织编撰,因此能使用大量史料而得出客观的史实。朝鲜前期的历史学具有通过历史来获得政治教训的实用性特点,但因其
期刊
摘要:群文活动是基于为群众服务而开展的趣味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大众性,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也比较轻松、开放。在组织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对国家优秀的文化内涵形成更加准确的思想认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建立起一定的责任感,从而为真正提高民族文化的整体自信心提供助力。也能够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让我国的青少年能够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素质品格。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问题;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