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汉代铜鼓背后有故事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m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民祭祖见铜鼓
  2016年9月15日,武宣县东乡镇新樟村村民韦新化、韦茂龄、韦汉斌三人到平岭村的山上祭祖时无意中发现地下埋藏有器物。
  武宣东乡镇近年来大力发展种植油茶,平岭村在山上开展排水沟作业,深度大约半米。几位村民发现的器物正处于开挖水沟的边缘,埋藏的土层较浅。于是三人合力挖出器物,发现是一面铜鼓。
  笔者听闻武宣县东乡镇新樟村群众挖得一面铜鼓,当即告知文物部门。于9月27日运至县博物馆收藏。该铜鼓高约0.75米,面径约0.71米,纹饰清晰精美,品相完好。
  笔者将该铜鼓图片发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专家潘汁(广西博物馆陈列研究二部主任,副研究馆员),潘汁主任看后初步判断:“这件是冷水冲型,铜鼓上的纹饰很精美,品相不错。沿黔江以下到西江多见,说明武宣是骆越人的故地,是古代铜鼓文化圈的核心区域之一。”后经文化部门组织自治区文物专家现场鉴定,认定此铜鼓为西汉末至东汉初期的文物。
  据1995年出版的《武宜县志》对“出土铜鼓”的记载:“东乡乡石崖村村民潘立章于1988年1月在村边挖塘泥打砖时,挖得铜鼓1个,高53厘米,面径73.5厘米,鼓面铸有立体青蛙4只和鹭鸶2个。主要纹饰有太阳纹、变形羽人纹、鹭鸟纹和眼状纹。属冷水冲型,东汉遗物。解放后,全县挖掘出土铜鼓14个,其中流往桂平县6个,贵县3个,柳州市博物馆3个,自治区博物馆1个,在县内保存1个。”由此算来,加上此次出土的铜鼓,武宣共出土铜鼓达15个之多。
  铜鼓在古代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南方古代民族把铜鼓当作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制作铜鼓以百越中的骆越为多。《隋书·地理志》中记载:"铸铜为大鼓,初成悬于庭中,置酒以招同类”,“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都老”是壮语“老者”的意思,意为“头人”。
  广西的铜鼓是壮族及其先民集冶金、铸造、美术、音乐等技艺成就于一身精心铸造的一种礼乐器。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中对铜鼓的描述为“广西土中铜鼓,耕者屡得之,其制正圓,而平其面,曲其腰,状若烘篮,又类宣座。面有五蟾,分踞其上。蟾皆累蹲,一大一小相负也。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纹如织簟,或为人形,或如琰壁,或尖如浮图,如玉林,或斜如豕牙,如鹿耳,各以其环成章,合其众纹,大类细画圆阵之形,工巧微密,可以玩好。铜鼓大者阔七尺,小者三尺,所在神祠佛寺皆有之,州县用以为更点。”
  铜鼓在古代常用于祭祀拜神、祈年求雨、节庆娱乐、发号集众和指挥作战,是社会财富和权威的集中体现,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和象征。
  马援所获铜鼓在武宣(武仙)
  《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出征交趾,得骆越铜鼓,铸为马。”这是史书中关于铜鼓的最早记载,它记录了东汉马援在征交趾时得骆越铜鼓这一史实。《岭外代答》亦云:“按“广州记”云:’俚獠铸铜为鼓,唯以高大为贵,面阔丈徐。’不知所铸果在何时。按,马援征交趾,得骆越铜鼓,铸为马。”马援何许人也?他又从岭南(骆越)何地而得铜鼓?
  马援(公元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新朝王莽末年,为新成大尹(汉中太守),曾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器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岭南交趾叛乱,《后汉书·马援列传》载“交趾女子征侧及女弟征贰反汉,攻没其郡,九真、日南、合浦蛮夷皆应之,寇略岭外六十余城,侧自立为王。”光武帝于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夏四月,光武帝拜马援为伏波将军,“遣伏波将军马援率楼船将军段志等击交趾贼征侧等。”(《后汉书·光武帝记》)翌年夏四月,“援破交趾,斩征侧、征贰等,于是领表悉平。”(《后汉书·南蛮西南蛮列传》)。马援因此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后在岭南地区多建有庙用以纪念,武宣县勒马东乡河口的大藤庙据说就是纪念马援的。
  关于马援获骆越铜鼓究竟在什么地点?现代学者们因找不到直接证据,莫衷一是,有多种论断。
  宋代祝穆编撰的地理类书籍《方舆胜览》卷四十记载:“铜鼓山,在武仙县西十里,下有铜鼓濑,昔马援南征获骆越铜鼓。广化志:狸獠铸铜为鼓,惟以高大为贵,面阔丈余。初成挂于庭,勉辰置酒招置同类,来者盈门。”明代《广西名胜记》也记载:“铜鼓濑,距县十里,昔马援南征得铜鼓于此……”由此可知,马援获骆越铜鼓地点为古代武仙县(今武宣县)铜鼓山至铜鼓濑一带。
  因此,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潘汁主任所推断“武宣是骆越人的故地,是古代铜鼓文化圈的核心区域之一”的说法毫不为过!武宣古老的铜鼓文化值得人们去深深探寻。
其他文献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地处广西、云南、贵州三省(自治区)的结合部,云贵高原东南麓,县境内群峰林立、千岭叠翠、万山连绵、沟壑纵横,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县面积355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万人,主要居住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较多,约10万人,主要集中在隆林的德峨镇,有偏苗、红头苗、清水苗、白苗、花苗、素苗等6个支系。  20世纪8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官员和专家到
期刊
基本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自治区体育局、崇左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2018年10月24日至31日在崇左市举行。  本届民运会设有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其中,竞赛项目包括花炮、珍珠球、蹴球、秋千、射弩、陀螺、投绣球、毽球、龙舟、高脚竞速、少数民族武术、板鞋竞速、独竹漂、民族健身操、蚂虫另捉害虫等15个大项93个小项;表演项目
期刊
党的光辉照南疆,  文代群英聚一堂。  盛会空前气象美,  各族代表志昂扬。  文艺创作为人民,  会议中心主题明。  正确方向多坚定,  深化改革锤定音。  不忘重托情满腔,  历史使命勇担当。  為了广西大发展,  谱写文艺新篇章。  邕江之水波连波,  我们唱新时代歌。  三大生态营造好,  两个建成不能拖。  政治生态谱华章,  风清气正国运昌。  社会生态得优化,  团结和谐能富强。  
期刊
朋友们常常给我发手机消息,第一句话就是:“在哪里?”我的回答常是:“在路上,去宝坛。几年来,去宝坛成了我的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件事。  宝坛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一个乡,成立于1984年,从原黄金乡划分出来的,距离县城60多公里,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最偏僻的一个乡,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兴镇、融水苗族自治县三防镇毗邻。九万山保护区就横跨于这几个乡镇。此地原始植被丰茂,山奇水秀,珍稀物种丰富。据村民介绍,
期刊
腊月初八:一碗腊八粥开启了年味  一大早打开微信  满是腊八粥的浓香  年就这么来了  过了腊八节  就把年来办  “过几天杀猪,你来不来呀”  乐业天坑边上的刷把村杨支书  也发来了年的信号  三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在那扶贫  亲历和见证了高山汉族群众的  杀年猪  喝活血  吃刨汤  尽管凤翔路还是天日深掩灰蒙一片  我还是把一碗红糖玉米粥  演绎成了一碗腊八粥  温暖岁末的湿冷  和初年的喜悦 
期刊
广西南宁市中心往西一百多里,有一个神奇的地方,那就是隆安县境内的龙虎山。龙虎山有几千只野生的猕猴相结成群,是中国旅游风景区的三大著名猴群之一。这猕猴通人性,平时能和人类友好相处,无论大人小孩,或男或女,都能在逗猴中得到乐趣。龙虎山能有此精灵,当然是得益于天地之造化了。龙虎山下是渌水江,渌水江多产金砂,四乡村民在江上打鱼摸虾,有时竟能淘到金砂呢。龙虎山山清水秀,有猴有金砂,还有甜香板栗和神奇的传说。
期刊
“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在民间,各地风俗各异。我从小生活在凌云县农村,对“过年”习俗记忆犹新。  大年三十,大人们从早上就开始准备年夜饭。在吃年夜饭前,每家都要先点上香烛把灶君、五谷神等外神接回堂屋归位,和列祖列宗一起祭拜。祭神是要讲究先后顺序的:先是外面的祖坟,再到社神、土地神,然后才到屋里的灶神及香火牌位,表示迎接诸神进屋供奉。而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祭祀时顺序则刚好相反,表示送诸神出门。
期刊
1955年,植物学家在龙胜三门花坪原始森林首次发现“植物活化石”——银杉,引起世界的瞩目。几十年来,无数来到花坪的观光者都禁不住对这里战胜冰川期漫长严酷浩劫、奇迹般存活下来的英雄树献上一份敬佩和礼赞。我到过著名的华南植物园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而作为一个龙胜人却偏偏错过了一次又一次造访花坪银杉的机会。有一次,我已经来到保护区边缘的花坪度假山庄,因为一场大雨淋湿了我的日程安排,只好心灰意冷地怅然离去
期刊
人生有很多回忆的闸门,过年就是其中一个。每逢年终岁末,这道闸门就会自动打开,小时候过年的情景便哗啦啦地流出来。大年三十,与几位亦师亦友的同学吃年夜饭,问老大一个问题:您过的年最难忘是哪一回?他脱口就说了出来,并告诉我一个道理:人们印象最深的年一定是那个最不好过的。  想想自己,真的没有印象很深刻的“年”,大概每次过年都如平地骑行,哧溜一下就过去了。从小大人谆谆教诲的是过年一定要高兴,欢天喜地过大年
期刊
运江古镇位于象州县北部,距离县城20多公里,处在一座江心孤岛,上,面积约1平方公里,四周环水,位置极佳,仿佛世外桃源。运江古镇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它是古镇,一点都不为过,而且它在中国古镇史上有着很厚重的一笔。  运江古镇虽为孤岛,处于汪洋之中,却千年不沉。据说它是块乌龟地,下面有个大乌龟背负着,水涨则升,水落则降。也有人说它是块葫芦地,会随水涨落。传闻终究无法考证,但古镇仍在,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