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新课改实施以来,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方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不断的学习、观摩和实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借此机会简单谈论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小学教育乃至整个长期教育过程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关系到学生在今后的教育质量,甚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课程实施是新教改的关键环节,所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整个课程改革的核心部分。语文作为基础的主要科目,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广大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拓创新,寻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教学。为了适应新课改教学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完善。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并不简单,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学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敢于大胆实践和探索,遵循教学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促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从多方面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出努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在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课题,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观察和反思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希望能逐渐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反思和对新课改的思考展开分析。
一、明确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特点。语文的人文性就决定了它与其他科目之间是有区别的。语文不仅仅是课程中的主要科目,更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将语文科目看成是简单的学科,将语文教材仅仅当作是一种知识,对课文进行肢体的分解与讲授,忽略了语文方面的真情实感。其实语文教学并不是这么简单,它的文学性非常强,绝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它关注的更多的是审美、感悟和体验的过程,侧重于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如果语文教师在把握教学目标上,离不开知识化的指导,认不清语文的本质,就可能走进教学的误区。因此,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帮助学生从情感和态度上都能有所改变,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更新教学观念,正确看待教与学的关系
俗话说:观念指导实践,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智力发展方面尚未成熟,语文教师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来更新教学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满足小学生的课堂需求,还要围绕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遵循教学规律,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确定好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是落实教改的首要措施,语文教师要充当好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建立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果的快乐,对语文学习更加充满信心;其次,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要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大胆提问,走合作、探究的学习道路。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新课程提倡学生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路线,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就放任学生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保证学生走正确的学习路线。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将转化为强大的内在动力,推动学生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其自身高超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教学智慧来将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唤醒学生对语文的求知语文,让学生迸发出对语文知识的强烈渴望。这也符合新课标的核心内容,表明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在于对学生的激励、鼓舞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为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每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巧设导语,创设丰富的情境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
语文学科虽然区别与其他学科,但是每个科目之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科与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课程中提倡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学习,从多方面促进其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具备专业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对相关科目进行学习,加强与各科教师之间的联系,相互配合。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个科目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教师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成才。
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区分出优劣而是通过评价,为教师和学生的反思提供参考,以此来改进教学计划。学生通过被评价,一方面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鼓励建立学习的信心。教师通过自我评价,可以认识到教学工作中的不足,这也是促进教师和学生成长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新课改中强调,要重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要公正、公平、公开,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
六、结语
小学语文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是最基础的科目,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语文教学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丽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语文建设. 2014(09) .
[2] 高贵忠,任京民.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3(01) .
[3] 张萍.立足语文工具 弘扬人文精神——浅谈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途径[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1(12).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小学教育乃至整个长期教育过程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关系到学生在今后的教育质量,甚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课程实施是新教改的关键环节,所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整个课程改革的核心部分。语文作为基础的主要科目,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广大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拓创新,寻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教学。为了适应新课改教学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完善。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并不简单,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学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敢于大胆实践和探索,遵循教学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促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从多方面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出努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在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课题,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观察和反思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希望能逐渐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反思和对新课改的思考展开分析。
一、明确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特点。语文的人文性就决定了它与其他科目之间是有区别的。语文不仅仅是课程中的主要科目,更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将语文科目看成是简单的学科,将语文教材仅仅当作是一种知识,对课文进行肢体的分解与讲授,忽略了语文方面的真情实感。其实语文教学并不是这么简单,它的文学性非常强,绝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它关注的更多的是审美、感悟和体验的过程,侧重于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如果语文教师在把握教学目标上,离不开知识化的指导,认不清语文的本质,就可能走进教学的误区。因此,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帮助学生从情感和态度上都能有所改变,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更新教学观念,正确看待教与学的关系
俗话说:观念指导实践,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智力发展方面尚未成熟,语文教师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来更新教学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满足小学生的课堂需求,还要围绕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遵循教学规律,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确定好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是落实教改的首要措施,语文教师要充当好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建立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果的快乐,对语文学习更加充满信心;其次,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要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大胆提问,走合作、探究的学习道路。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新课程提倡学生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路线,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就放任学生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保证学生走正确的学习路线。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将转化为强大的内在动力,推动学生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其自身高超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教学智慧来将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唤醒学生对语文的求知语文,让学生迸发出对语文知识的强烈渴望。这也符合新课标的核心内容,表明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在于对学生的激励、鼓舞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为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每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巧设导语,创设丰富的情境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
语文学科虽然区别与其他学科,但是每个科目之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科与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课程中提倡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学习,从多方面促进其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具备专业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对相关科目进行学习,加强与各科教师之间的联系,相互配合。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个科目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教师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成才。
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区分出优劣而是通过评价,为教师和学生的反思提供参考,以此来改进教学计划。学生通过被评价,一方面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鼓励建立学习的信心。教师通过自我评价,可以认识到教学工作中的不足,这也是促进教师和学生成长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新课改中强调,要重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要公正、公平、公开,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
六、结语
小学语文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是最基础的科目,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语文教学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丽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语文建设. 2014(09) .
[2] 高贵忠,任京民.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3(01) .
[3] 张萍.立足语文工具 弘扬人文精神——浅谈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途径[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