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沟通更有效果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l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与学生的沟通一定是双方共同参与的、共赢的。如果只是老师一方在使劲,学生没有回应,或者根本没有听到接收到。这只是“沟”了还没有“通”说得再有理,也是徒劳无功的。所以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的回应。只有把回应的环节处理好了,才会让我们与学生的沟通更有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沟通 效果
  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常常会遇见这样的学生,无论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视而不见,像一块木头似的立在那里一言不发。我们是越说越生气,他是岿然不动,而且转身依旧是屡教屡范,弄得我们是一筹莫展。然后很无奈地叹一口气说:“这样的学生是真没办法了。“”难道真是没有办法了吗?以前我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后来经过反复的思考和不断的实践,我终于发现了新的解决办法和思路。原来上述情景的发生是源于我们与学生的沟通没有达到双方共同参与,形成共赢的原则。那么,应该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通过多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与学生进行沟通。
  每天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是我们班主任必做之事,时常有这样的场景:某学生迟到了,一走到教室门口马上会被责问:“你为什么迟到了?”,又一学生没有完成作业,马上会被训斥:“你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这样的话语老师们都很耳熟吧?我也是说过无数次无数遍的,也从来没有觉得这样对学生进行质问存在什么问题,还一直觉得我是在了解清楚原因的情况下,再采取下一步的行动。但是这样的做法收效甚微,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认真反思后,觉得应该调整一下方法。与其去追究事情原因,让学生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开脱的理由,还不如与学生一起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为什么迟到?”“为什么不做作业?”这样的质问改变成“让我们一起想一想有些什么好办法可以让你更准时”。“怎样才能把作业完成呢?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这样的话语,相信学生一定会更加容易接受。让他体会到出现问题时,老师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设身处地的和他一起想办法,帮助他解决问题。有一次,我们班上有两位学生没有交作业本。我问:“作业本呢?”他们支支吾吾地回答说不见了。换作以前我早就一阵大发雷霆:“作业本都不见了,真是丢三落四,没有收拾,肯定是作业没有完成……”我深呼吸了一下,马上换了一种说话的方式。“你们说说作业本应该怎么放才不会丢呢?”他们俩抢着说:“把作业本放在书包的夹层里就不会丢了。”另一个说:“把作业本夹进语文书里面再放进书包里就不会丢了。”
  其實就是稍微改变了一下说话的方式,但是却达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
  二、通过寻找事件中的正能量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学生来到学校就在各种规章制度下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接受着来自老师、同学的监督。如果没有按要求去做,班主任会立马做出评判,如同体育赛场上的裁判。其实我们忽略了这些被裁定为错误行为后面的正面因素。例如某个学生没有完成抄写生字的作业,是因为那些生字他已经会写了,他把重复抄写生字的时间用来看一本有意义的书。那么在这时候老师就要不能光去指责学生没有完成作业。他把抄写生字的时间用来看书,进行新的学习,动机是没有错的。我们可以不接受他不完成作业的行为,但是我们要接纳他的动机。这样他才会因为有了我们的接纳,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改变。所以在与他进行沟通的时候一定首先肯定他的学习动机。有时候与孩子的沟通有效果远比有道理更重要。
  三、通过寻找最佳的空间位置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对立关系、伙伴关系和支持关系是班主任与学生谈心时,最常用的三种心理空间位置,它们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灵活运用于不同的谈话阶段,才能营造出舒适开放的心理氛围,促使谈话获得积极进展。我们和学生谈话时,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双方的眼睛都应该处在相对一致的高度。我们经常都喜欢自己坐着学生站着,或者自己站着学生坐着这样的一种位置关系。因为眼睛高度的不一致,就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这样一来谈话双方就难以建立亲和关系。所以我们最好选择一起坐着或者一起站着,想尽办法克服身高差异带来的影响。另外我们还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在与他谈话时,找一个靠背的椅子,让学生靠墙而坐,这样会给学生踏实、有所依靠的感觉。而且是安静的,没有他人干扰的场所。这时学生才能静下心来,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交流。
  总之,我们与学生的沟通一定是双方共同参与的、共赢的。如果只是老师一方在使劲,学生没有回应,或者根本没有听到接收到。这只是“沟”了还没有“通”说得再有理,也是徒劳无功的。所以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的回应。只有把回应的环节处理好了,才会让我们与学生的沟通更有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走进生命的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时代德育中的班主任工作面临着国家、社会尤其是家长的更高要求和挑战,需要班主任工作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去发掘学生的不足,并与之一对一的“过招”。同时运用制度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舆论。从而实现班主任工作以人格影响人格,灵魂塑造灵魂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德育 班主任工作 制度管理 班级舆论  新时代德育中的班主任工作面临着国家、社会尤其是家长的更高要求
期刊
摘 要:传统的学科教学将幼儿眼中的世界割裂开来,不利于幼儿对生活的整体认知,不利于他们高效地学习新知识。为此,笔者对于跨学科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本文所呈现的是幼儿园音乐与语言跨学科教学的研究,文中提到的相关策略有:借助故事记歌词,培养音樂欣赏能力;在律动活动中,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在音乐游戏中,培养语言综合素养。笔者期待这些探索成果能为教育同仁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故事 律动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写字教学,明确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目标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研究发现,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习字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字写得好坏与人一生的书写水平成正比。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好字的习惯呢?本文便是对写字教学一点粗浅的思考:  关键词:低段 有效性 策略 有趣 规范 评价  
期刊
摘 要:每个班级都会有问题学生,作为老师,要始终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特别关注教育他们是我们实际工作中的难题,而要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读懂孩子的心。  关键词:心灵教育 集体力量 班主任 尊重  去年我接任了二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学任务。我班有个男孩,脖子有点歪斜,平时总是低着头,课上无精打采,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老师提问,他也总是不说话,即使说话凑近竖起耳朵也听不清,每天的家庭作
期刊
摘 要:丰富多彩的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特色之一,这些画面鲜活、内容直观、色彩各异的图像能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且又因为图像具备直观形象、客观可视的特征,恰好符合他们采用视觉认识新事物的认知规律,因此运用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中切实存在积极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往往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合理利用插图展开教学可以直接呈现出课文的中心与重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以图索意,以图激曲,以图导思,丰富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画信的内涵,以及社团的实践探索两个不同层面,阐述了画信的功能定位和操作范式,为美术教育的课程改革架起了一座以理念走向实践的桥梁。  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一定要有一个宽容、欣赏、尊重、关怀的心理安全环境。画信是一个儿童沟通的好方法,好渠道,好形式。作者在艺术综合性教育的实践探索中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性,为艺术育人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关键词:画信社团 构建 实践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正处于从
期刊
摘 要: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充分了解认识学龄前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发展规律,给学龄前儿童创造一个自由健康的成长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游戏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活动形式,对幼儿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怎么给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是此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具代表性的游戏类型。研究者把研究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的表现情况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幼儿游戏性表现的不同,找出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诗词背诵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由于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背诵引导,使得诗词背诵成为一件让学生倍感痛苦的事情,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诗词的记忆,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学生对诗词的热爱。所以,为了正确引导学生背诵诗词,教师就要勇于创新,丰富背诵形式,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诗词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背诵形式 诗词素养  诗词语言精炼,深奥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的小学教育进入新课改时代以来,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是国内很多小学老师都在努力的方向。,然而我国当下一些小学在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却存在着教育效果不好、与生活接轨程度较差等问题。基于以上关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实际背景,本文先分析了我国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又从多个角度对如何实施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方面进行了探究,并且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 教
期刊
摘 要:“创造性戏剧”这个词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并且一直被沿用到了今日。跟美国相比,我国的创造性戏剧出现较晚,近些年才被广泛关注。随着对于创造性戏剧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创造性戏剧教育的价值也逐渐凸显。  关键词:幼儿园 繪本 创造性戏剧  戏剧是幼儿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是幼儿探索外部世界的重要方法,如模仿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都涵盖在幼儿戏剧活动之中,能够让幼儿发挥其潜能,帮助孩子了解并欣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