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学校和中小学课堂提问都应坚持重点突出、难易适度和启发性原则,注意把握提问时机、语言表达方式并做好答问点评。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法上的区别,使得高校课堂应强调师生对话。中小学课堂提问应着重强调启迪思维,高校课堂应以隐性提问为主;中小学课堂注重显性提问,高等学校的课堂提问应强调知识的拓展性,中小学的课堂提问应强调内容的趣味性。高等学校课堂提问与中小学课堂提问的区别只是相对意义上的主次之分,而非绝对意义上的完全不同。
   关键词:高等学校;中小学;课堂提问;共性;区别;教学效果
   中国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2-0273-03
  
   近年来,对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课堂提问的功能与作用、提问的方法与艺术、提问的数量和分类、教师的回答和反应方式等[1],很少有对高校和中小学教师不同的课堂提问策略的比较研究。或许有观点认为,高等教育本来和中小学教育就有根本区别,高等学校的课堂提问①和中小学本来就是不同的,这个问题不值得研究。然而事实上,同样作为教学过程,高等学校教师的课堂提问与中小学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区别的一面。高校教师的课堂提问与中小学到底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又有哪些区别呢?从现有对教师课堂提问研究的文献看,这一问题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一个事实是,随着我国人才流动性的提高,有相当数量的中学教师甚至小学教师走上了高校讲台。这部分教师的工作转变可能会让他们不自觉地把原来在中小学形成的课堂提问习惯带到高校课堂中。尽管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有些共同的规律,但其区别是更重要的。如果这部分教师不能清醒地认识到高校的课堂提问与中小学的共同点和区别,将对他们的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鉴此,笔者利用自身高等教育教学实践和对其他高校教师教学过程的观察,选取蚌埠市部分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一、高校和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共同点
   (一)共同的课堂提问原则
   1.重点突出原则。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每次教学都有重点、难点、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之分。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所提问题要突出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使问题击中要害。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力求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善于在学生疑惑不解、易于疏漏的地方设问,内容浅显但非常重要的,要注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笔者旁听了一位小学女老师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要求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知道那里有丰富的物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针对这个目标,该老师在授课时首先播放了一段关于小兴安岭的录像片,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然后问:你喜欢小兴安岭吗?为什么?那么文章如何描述小兴安岭呢?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又是如何描写的?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直入重点,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象有了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从课堂气氛和学生的表现看,该课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难易适度原则。高校和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一些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和较好理解的问题。因此,在课堂提问中,如何把握所提问题难易的尺度很重要。太难的问题,学生无法回答,失去问题的意义;过于浅显的问题,学生不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对知识的掌握没有任何意义,还会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的不良习惯。过难过易都不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深入思考之前无法回答的,但同时又应当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好的课堂提问就像枝头诱人的果实,既非伸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而是跳一跳就能得到。提问适宜的难度为第三个同学能全部回答出来,即第一个同学回答不出来正常,第二个同学能回答部分,第三个同学就应该全部答出来[2]。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积极的活动起来,并向纵深发展,思维才能得到训练。
   3.启发性原则。大学和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面临一些未知的知识领域,特别是高校的课堂教学中,这一问题更加突出。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人类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只能逐渐接近真理,而无法达到真理的终极状态。因此,课堂教学中如要培养学生探索真理的精神,启迪学生的智慧至关重要。例如,一位老师在讲授《放弃射门》时,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开始时学生一下子难以回答,课堂比较沉默。但该老师很快换了一个角度提问:足球比赛,射门意味着胜利,而福勒为什么放弃射门?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弃射门的,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他不放弃射门可以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提问角度新颖,不是直来直去,而是拐了个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思考、兴趣盎然,很快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共同的课堂提问技巧
   1.把握提问时机。无论是在高等学校课堂还是在中小学课堂,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释疑解惑,使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有正确、深入的理解。因此,课堂提问要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提问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提问于学生思维的转折处[3]。当学生有了冲动,急于解决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讲授《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这样设问:请同学们找出本文哪一点最能打动自己?为什么?老师的问题把学生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学生进一步思考,合作探究,欣赏了精彩片断,对情节和细节描写进一步赏析,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发问之后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让全班学生都思考,有充分的准备,再找学生回答。一般来说,提问之后,教师要以期待目光注视全班学生,观察学生思考的面部表情,待大部分学生脸上出现了自信而得意的神色举手时,提问的时机就成熟了。
   2.注意提问的语言表达方式。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都希望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尊重,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支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要讲究语言艺术。一般说来,用委婉商量的语气提问更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更能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幽默、风趣,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教师的心情直接影响着学生,当教师在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时,应注意调解自己,带着良好的心情进入课堂,把一切烦恼抛之云外,才能真正融入学生中间,拉进师生间的距离。
   3.注重答问点评。不管是在高校课堂还是在小学课堂,无论自己回答的正确与否,学生回答完问题后,都很看重老师的评价,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中肯的评论。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点评,才能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点评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但也要视学生回答的情况而定。学生理解透彻,回答完整的,教师不宜重复,只须适度的表扬;学生回答有疏漏的,教师应引导并补充,使之完整;学生回答凌乱的,教师要进行归纳梳理,使之条理化;学生回答错中有对的,尽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既要给予肯定,又要使之明确回答不正确的地方;但对于回答全错的,应给予纠正,教师要有具体意见,有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以此引导对问题的理解。
   二、高校和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区别
   (一)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在学习、求知方面的主要区别
   1.学习目的(动机)的不同。尽管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多年,但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和分配的不公平,以及教育招生考试等结构性因素,大多数中小学还是“应试教育”取向的。因此,目前多数中小学生还是以能上一所好中学或者好的大学为学习的目标。但大学生由于已经超越了升学导向的阶段,因此他们学习动机复杂多元,即学习活动常受多种动机支配,且不稳定;学习动机、目标多指向近景性、直接性方面;学习动机多功利性和实用性[4]。
   2.学习内容的区别。小学学习的内容一般都是已经有明确结论并已经被证明是正确和科学的知识。而高校的学习内容除了掌握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外,一般要涉及一些前沿性问题,探索一些未知领域的知识,以寻求知识的创新。总体而言,和中小学相比,高校的学习内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因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而大学生毕业后多半要在社会各个实践领域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活动。所以,高校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学习—职业活动,是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并在毕业后马上能在相关职业中投入运用。二是重视实践,强调动手。由于高校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强,因此在平时学习中,对实践知识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三是学习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因为高校不仅是一个传授专门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研究知识和发展知识的场所,大学生必然会接触到一些没有定论的学术问题。这些知识会拓宽大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与科研积极性[4]。
   3.学习方式、方法的区别。大学生学习方式与方法具有自主性,这是大学生与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区别。中学生甚至一些高校一年级学生,往往存在被动学习的现象。中学生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依赖老师,围绕书本,一切为了考试,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记忆死的知识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也逐步发生着变化。大学生在度过一定的适应期后,会发现正确答案不是唯一的,有的问题本来就是没有答案的,不再有绝对权威,也不必承受巨大的考试压力,能够自主地解释和选择学习内容,个性可以得到适度释放。大学生不再是单纯而又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丰富个性的行为主体。他们与知识的关系也不是机械被动的固定关系,他们不仅被视为知识的消费者,同时也是知识的解释者、生产者、传播者,甚至是创造者。因此,大学生会自主调整学习目标、自主思考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5]。
   (二)不同的课堂提问策略
   1.目的上,中小学课堂提问应着重启迪思维,高校课堂应强调师生对话
   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思维和认知都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启迪思维、开启智慧之门比单纯地死记硬背一些知识更重要。如果在小学阶段就能形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对于其未来探索科学之谜,甚至人生道路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相对而言,大学生一般是成年人,心智和思维发展都已经比较成熟,他们对知识的探求更加深入、多元。除了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外,大学生的学习具有知识的专业性、外延的开放性、运作的自主性、求解的探索性、运用的实践性等特点[5]。而且有的学生更多地会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探索一些前沿甚至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在这些前沿甚至是未知的知识领域中没有权威,师生之间只有平等地对话。因此,在高校课堂中,教师提问应该营造一种平等对话的氛围和机制,只有在平等的师生对话中,才能探寻科学的真理,也才能培养大学生追求知识与真理的人格和精神。
   2.方法上,中小学课堂应注重显性提问,高校课堂应以隐性提问为主
   所谓显性提问,就是提问的方式以直接的形式出现,提问的结果往往都能得到与答案一致或者不一致的明确结论。所谓隐性提问,就是施问者针对问题的启发性和深度,要求对方回答时需要经过多方面的思考、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才能比较准确回答的提问方式[6]。中小学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打好科学与人文基础,教学内容一般都是一些有明确结论的科学知识和人文常识,因此,中小学的课堂提问应以显性提问为主;与此不同的是,大学生不仅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与中小学生有较大的区别,而且学习内容也有实质性的不同。大学生除了学习一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外,他们探讨的多是一些前沿的,甚至暂时没有结论的知识领域。另外,采用隐性提问的方式,更适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辩证思维能力得到高度发展,思维的逻辑性、独立性与批判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品质逐步完善。因此,在高校课堂中,应该把隐性提问放在突出的位置。Barren把常用的问题分为五类:(1)字面意义的问题; (2)综合概括的问题; (3)推论理解的问题; (4)评价的问题; (5)欣赏的问题 。这种分类基于对学生认知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排序。如果在高校课堂上教师引入第三、第四和第五类问题,学生将更好地参与信息处理、交流,形成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类问题学生需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组织等思维过程的多个环节,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才能回答。
   3.内容上,中小学的课堂提问应强调趣味性,高校的课堂提问应强调拓展性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内发性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发性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思考。如一位老师在《将相和》一课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是真撞还是假撞呢?这说明了什么?这样一问,立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积极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该老师为何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呢?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比较感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愿望。因此,课堂提问要达到预期效果,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
   中小学的学习内容相对单一,都是一些具有定论性的现存知识。但有些问题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如果课堂提问单调,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而大学生由于已经超越了单一的升学压力,所学知识具有广泛性和多元化,有些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多方涉猎相关知识,因此,高校课堂提问应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强调拓展性,注重知识的系统整合,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结 论
   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一些共性和相似的地方,但由于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学习层次,更多地表现出区别和不同。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既要把握两类学生共性的方面,也要基于他们的区别和不同,实施不同的课堂提问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课堂教学规律,实施有效课堂提问,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当然,本文所探讨的针对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的不同课堂提问策略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完全不同,而是相对意义上的主次之分。比如前文所述,中小学课堂提问要注重内容的趣味性,高校课堂提问要注重知识的拓展性。这并不是说高校课堂提问不需要趣味性,中小学课堂提问不需要拓展性,只是说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趣味性更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拓展性更重要。如果在实际课堂提问中,中小学课堂提问在强调趣味性的同时能适当兼顾拓展性,高校课堂提问在强调拓展性的同时能兼顾趣味性,这样就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陈羚.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06,(9): 17-20.
  [2] 赵晷湘.大学课堂提问设计应注意的四个问题[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38-40.
  [3] 王德勋.课堂提问时机及提问方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8,(8): 50-53.
  [4] 肖欢.现今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与社会原因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6): 38-39.
  [5] 畅肇沁.大学生学习特点探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131-133.
  [6] 刘维民.大学课堂提问机制的运行与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09,(10): 229-230.
  
  From the Side a Whole Range,From the End a Single Peak,From Different Standpoints,No Two Sights Are Exactly Alike
  ——comparative teachers’ classroom questioning strategies of Universities and primary & secondary schools
  
  RUN Bing-jin
  Abstract: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r universities` teachers should adhere to ask questions in class and focused,the principles of moderate difficulty and inspiring principles,pay attention to the question time,questions of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do Q & Comment。learning objective,content and the ways mea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king the college classroom should be emphasized the teacher-student dialogue,emphasis 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lassroom should inspire thinking questions;Questions should be implicit in college classroom-based,but be explici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lassroom;Questions of university classroom should emphasize the expansion of knowledge,while tha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classroom should emphasize the interesting.The different questioning strategies in university and primary & high schools are only relative sense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oints rather than absolute sense of the difference.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igh & Primary schools;classroom Questioning strategies;Common; Difference; performance of teaching[责任编辑 王 佳]
其他文献
摘 要:由于行业特点不同,不同行业的收入必然会有差距。影响行业收入的因素主要由劳动强度、技术水平、劳动环境、职业风险、受教育程度等,因此,给出相应的等级系数和权重,使用云南省数据,以最低收入的住宿和餐饮业为基数,测算出各行业的合理差距倍数;并以2008年云南省分行业平均工资为个例,计算出云南省分行业实际收入与合理差距倍数偏离的指数。   关键词:行业收入;差距;测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F24
期刊
摘 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政府出资和补贴。福利经济学作为理论分析基础,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对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缺点进行评价,通过谋求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而进行各种政策的倾向性选择。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不断改革创新居民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一实践过程为我们提供了政府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宝贵的改革经验,从而为进一步完善黑龙江省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奠定基础。   关键词:福利
期刊
摘 要:《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是中国法史学研究的里程碑之作,在这部著作里,瞿同祖先生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国家制定法和诉讼案件来考察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基本精神,对于中国法史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然而,瞿著因看不到社会、法律及其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对于制定法和民间法之间的互动博弈存在失之专断的简单化倾向,因而其法律史解释也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关键词: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国家制定法;民间习惯法  
期刊
摘 要: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实践概念的内涵从利用理性对自然、对他物不断的研究、征服最终回归到其传统——通过实践使人过一种完满生活。实践概念向传统的回归,不仅仅确定了人生的意义,而且回归了哲学的传统——追究人生的终极意义。   关键词:实践;传统;回归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2-0179-03     在中国
期刊
摘 要:集聚-碎化态势分析对研究区域内经济、社会、政治与空间的变动特征和原因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方法。利用大都市碎化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匀度指数(面积)对陕西省关中地区1985—2009年的集聚 - 碎化态势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从1985年以来,关中地区还是以集聚为主要趋势的。   关键词:关中地区,集聚—碎化,碎化指数,均匀度指数   中图分类号:F06.5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在现今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课外阅读也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占一席之地。其作为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越发引起广泛的关注。依据南通大学文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商学院等三个学院的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并根据统计数据分门别类地对该校文科、工科、经管类学生课外阅读中涉及到的课外阅读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做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
期刊
摘 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要想搞好专题教学,必须从要求定位、设计方案、教学体系、团队素质、教学方式等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2-0241-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期刊
摘 要:由于中美两国在政治体制、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两国在创业教育的模式,尤其是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基于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经验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提出完善我国创业教育课程的途径与建议。   关键词: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比较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2-0265-02   
期刊
摘 要:《沙郡年记》是阿尔多·李奥帕德的代表作。作者以自然写作的方式描述了在乡村和美国各州的见闻,提出人与自然是“大地共生体”中的组成部分,生态平衡即是保持社群的完整性,使其在相互制约中寻找一种和谐。   关键词:大地共生体;完整;制约;和谐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2-0228-02     阿尔多·李奥帕德(Aldo L
期刊
摘 要:20世纪前半期,随着以铁路为中心的新式交通体系的初成,不仅使铁路成为河南各地与沿海各通商口岸间的纽带和桥梁,也使河南铁路沿线地区的城镇体系、城乡结构、农业种植模式等发生显著变动。然而,由于人口众多和现代经济基础薄弱,加之传统思想观念浓厚,河南的城镇化发展进程较为缓慢,日渐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铁路;河南;豫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K264 文献标志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