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人类走向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被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识。网络凭借其信息存储容量大,表现形式多样化、高度共享性与扩展性以及交流的实时性和便利性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打破了学生仅以教科书作为知识来源唯一渠道的局限。当前绝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还停留在传统教育中所谓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模式,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也很累,而且学习效果不佳,已不符合现代教育和学生的发展规律。教育信息化能创新教学模式,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提供一个双向的、平等的交流平台,使学生处于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打破“一切跟着老师转”的教学定势,特别是以多媒体课件广泛应用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更是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有效地化枯燥为趣味、化抽象為具体、化难为易,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和课改的初衷。
【关键词】信息技术辅 助高效课堂 教育公平
对于教育信息化,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我个人的理解,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方向,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逐年提高,在教育发达地区和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教育信息化工程已开展的如火如荼并日趋完善,而作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山区,教育信息化却步履蹒跚,进展缓慢,山区教师观念落后,安于现状,文化素质相比城区教师要低;山区教育投入不足,开展教育信息化的软硬件资源匮乏等等都是客观原因。当前,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大力扶智,要想改变山区贫困落后的现状,就必须先把山区基础教育发展起来,从小抓起,提高当地人们的文化素质,怎么提高?强化师资配备,提高教师待遇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广大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落实新课程标准和课改理念,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春风化雨、孜孜不倦的爱心和职业精神不断提高各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凭借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而,实施教育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信息技术在学校中迅速升级,前景广阔,另一方面学校资金相对不足,这对矛盾在我县尤为突出。由于我镇基本没有产业支撑,地方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因而资金投入少之可怜,在此建议在学校教育信息化投资和建设过程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做好小型学校的兼并工作。各级政府和镇中心校要广泛宣传,做好民意调查和走访工作,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对过于分散、规模小、交通极为不便的小型学校特别是教学点忍痛兼并,使资金投入更加合理优化;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积极向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另一方面要鼓励乡镇和学校筹措经费,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动社会捐资,以弥补县、镇、校资金不足;三是要提高现有技术设备的利用率。可改变以往一次到位的做法,改一次投资为多次投资,以适应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快、折旧率高的特点,避免重复投资。同时考虑大部分中小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的特点,学校完全没有必要把旧的机器淘汰,堆到仓库中锁起来,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例如让学生用来打字、进行简单播放等。由于信息化设备、资金非常有限,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不搞全面同步铺开,而是分层推进,主要是通过抓好上等级学校、中心学校等几类学校作示范,通过辐射和带动全镇学校逐步推进。只有保证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完备,信息化教育开展才不会纸上谈兵,草草收场。
第二个问题是加强山区教师培训,大面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能否使大批山区农村教师掌握并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推动山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所在。在推进山区教育信息化中,教师队伍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和技术水平低两个问题,能够制作教学软件的教师只有极少数。为此,我们要把山区教师培训作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来抓,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
1.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
可考虑建立县、镇、校三级培训基地,配备专职培训人员,县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基地,乡镇以中心校多媒体教室为培训基地,学校以中心计算机电脑室为学习交流基地。
2.抓好分层培训
首先是加强专业队伍培训。特别注重对信息技术教育专业队伍的培训,充实师资队伍。选派业务水平高、敬业精神强的教师组成信息技术小组,以学校为单位安排信息技术管理员,开设软件制作、资源应用、网络维护业务,指导其他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此外,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并使之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把信息技术培训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工程”,考虑和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分期分批对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进行培训,不断增强教师有效教学和教学创新的能力,刺激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网络学习能力的提升。
3.加强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
1.在推进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软硬件同抓,特别注重加强软件建设,解决“有车无货”难题。这一块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各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要积极开展课件设计等竞赛活动,输送优质资源课例,加快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建设步伐,丰富本地化、校本化的原创资源、特色资源,有效促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从“创建、配置向管理、应用”转变。
2.广泛开展送培下乡、送资源下乡活动,不断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推进“校校通”工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资源下乡铺路。调整教育网络费用,节约成本,统一使用局域网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日常办公,让全县学校享受快速、高效、实惠的互联网络。录制名师资源,将名优资源以网络传送下乡,组织力量向所有山区教师进行网上共享或光盘输送。
3.举办网络远程互动教研。偏远山区学校的教师,到市县区听一节公开课,往往要坐几个小时的车,为了解决山区学校的远程教研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举办名优课例现场直播,在各农村中小学设置接收点进行现场收看和互动教研,为教师的教学观摩和专业成长提供有力平台。通过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手段,让山区的中小学师生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信息技术高效优势,使山区教师安教,学生乐学,有效推动我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一定程度上彰显教育公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辅 助高效课堂 教育公平
对于教育信息化,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我个人的理解,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方向,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逐年提高,在教育发达地区和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教育信息化工程已开展的如火如荼并日趋完善,而作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山区,教育信息化却步履蹒跚,进展缓慢,山区教师观念落后,安于现状,文化素质相比城区教师要低;山区教育投入不足,开展教育信息化的软硬件资源匮乏等等都是客观原因。当前,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大力扶智,要想改变山区贫困落后的现状,就必须先把山区基础教育发展起来,从小抓起,提高当地人们的文化素质,怎么提高?强化师资配备,提高教师待遇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广大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落实新课程标准和课改理念,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春风化雨、孜孜不倦的爱心和职业精神不断提高各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凭借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而,实施教育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信息技术在学校中迅速升级,前景广阔,另一方面学校资金相对不足,这对矛盾在我县尤为突出。由于我镇基本没有产业支撑,地方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因而资金投入少之可怜,在此建议在学校教育信息化投资和建设过程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做好小型学校的兼并工作。各级政府和镇中心校要广泛宣传,做好民意调查和走访工作,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对过于分散、规模小、交通极为不便的小型学校特别是教学点忍痛兼并,使资金投入更加合理优化;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积极向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另一方面要鼓励乡镇和学校筹措经费,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动社会捐资,以弥补县、镇、校资金不足;三是要提高现有技术设备的利用率。可改变以往一次到位的做法,改一次投资为多次投资,以适应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快、折旧率高的特点,避免重复投资。同时考虑大部分中小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的特点,学校完全没有必要把旧的机器淘汰,堆到仓库中锁起来,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例如让学生用来打字、进行简单播放等。由于信息化设备、资金非常有限,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不搞全面同步铺开,而是分层推进,主要是通过抓好上等级学校、中心学校等几类学校作示范,通过辐射和带动全镇学校逐步推进。只有保证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完备,信息化教育开展才不会纸上谈兵,草草收场。
第二个问题是加强山区教师培训,大面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能否使大批山区农村教师掌握并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推动山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所在。在推进山区教育信息化中,教师队伍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和技术水平低两个问题,能够制作教学软件的教师只有极少数。为此,我们要把山区教师培训作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来抓,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
1.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
可考虑建立县、镇、校三级培训基地,配备专职培训人员,县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基地,乡镇以中心校多媒体教室为培训基地,学校以中心计算机电脑室为学习交流基地。
2.抓好分层培训
首先是加强专业队伍培训。特别注重对信息技术教育专业队伍的培训,充实师资队伍。选派业务水平高、敬业精神强的教师组成信息技术小组,以学校为单位安排信息技术管理员,开设软件制作、资源应用、网络维护业务,指导其他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此外,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并使之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把信息技术培训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工程”,考虑和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分期分批对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进行培训,不断增强教师有效教学和教学创新的能力,刺激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网络学习能力的提升。
3.加强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
1.在推进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软硬件同抓,特别注重加强软件建设,解决“有车无货”难题。这一块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各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要积极开展课件设计等竞赛活动,输送优质资源课例,加快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建设步伐,丰富本地化、校本化的原创资源、特色资源,有效促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从“创建、配置向管理、应用”转变。
2.广泛开展送培下乡、送资源下乡活动,不断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推进“校校通”工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资源下乡铺路。调整教育网络费用,节约成本,统一使用局域网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日常办公,让全县学校享受快速、高效、实惠的互联网络。录制名师资源,将名优资源以网络传送下乡,组织力量向所有山区教师进行网上共享或光盘输送。
3.举办网络远程互动教研。偏远山区学校的教师,到市县区听一节公开课,往往要坐几个小时的车,为了解决山区学校的远程教研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举办名优课例现场直播,在各农村中小学设置接收点进行现场收看和互动教研,为教师的教学观摩和专业成长提供有力平台。通过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手段,让山区的中小学师生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信息技术高效优势,使山区教师安教,学生乐学,有效推动我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一定程度上彰显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