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是啥好东西?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lcc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中,不论是君王还是草寇,都有一句口头禅:欲伸大义于天下。这大义究竟是啥好东西,引得各路英雄好汉与牛头马面们都津津乐道?
  实际上,所谓大义者,不过是利益二字的变相而已。《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以大义号召世人的,但仔细阅读,其所追求的与其所标榜的,恰好相反。
  曹操是三国里最有水平的人物,要文能文,要武能武,是个人杰。他不同于刘备,有皇家的血统、皇叔的头衔,也不像孙权,靠父兄给他留下了不小的江南基业,做个守成之主即大体可算是明君。曹操虽然起点不低,但相比于袁氏兄弟和刘表、刘璋、董卓等人,当时也并无多少本钱。在行刺董卓不成之后,只身逃回故乡,招兵买马,延揽人才,一点点扩大地盘,一点点积蓄力量,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终于消灭了地方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在大汉皇帝的旗帜下,成了丞相,名义上的二号,实际上的北方一号人物,可谓志得意满。但老曹的志向并不仅限于此,所以,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要汉帝封他为魏王,加九锡,打破了汉高祖刘邦“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成例。如果不是考虑到社会民心向背,他早就当上皇帝了。不是他对汉室忠贞不贰,而是因为他认为时机不成熟,只好让儿子去做皇帝。对老曹而言,他的志,他的大義,不过就是皇权罢了。
  孙权继父兄基业,成了割据南方、拥兵自重的大军阀。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江南,目的是抹平各地的割据势力,以保证国家统一,实现持久的和平。从皇权意义上说,这当然是大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但是孙权却不愿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是选择继续割据分裂。理由呢?当然是为了一己之私利:投降了,要过寄人篱下的日子,毕竟不如另立山头做君王更自在。
  刘备原来就在献帝和曹操手下的国家机关上班,又是皇叔,本来,以汉帝和曹操对他的重视,在政府为国家出力,难道不是大义?但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与曹操对抗。实际上,他的目标,他的义,在小时候就有了:他家里有一棵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说,此家必出贵人。所以,他从小就有了远大的理想抱负———当皇帝。
  再说《三国演义》的一号主人公诸葛亮,志存高远,自比管仲、乐毅,当然是有志青年。他本可以去能成事的曹操那边,以老曹的眼光和肚量,肯定不会埋没了他,但他根本就不打算这么做,依然躲在卧龙山沟里唱山歌。为什么?老曹身边早就人才济济了,你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能一下子取代那么多资历深、能力强的人吗?孙权那边他也不会去,理由同不去曹操那边一样。诸葛亮在等,他在等待刘备或者李备、张备、王备什么的人来,为的是实现自己做管仲、乐毅的理想。所以,在千呼万唤中出来,见到刘备之后,这位全中国最聪明的人,一没有劝刘备讲政治,认真执行献帝(其实是曹操)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没有要求刘备投靠孙权搞南北分裂,同中央分灶吃饭,搞二五分成,而是提出了走第三条道路:在曹孙之外,另起一炉灶,单独成家,另建一国,成鼎足之势,然后,不是由老曹也不是由小孙,而是由老刘来统一中国,在西汉、东汉之后,建立刘姓的第三帝国,刘皇叔自己当皇帝。这和刘备的远大理想不谋而合。
  大义也好,道德也罢,不管如何标榜,哪怕吹得天花乱坠,人的所有选择,只要是理性的,都是利益的选择。
  为了皇权的争夺,刘曹孙三家人马,无一不穷兵黩武。军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太高,必然的结果就是老百姓的负担加重,最后民不聊生。
  中国的皇权思想如此顽强,《三国演义》的推波助澜难辞其咎。三国的百来年历史,是所谓英雄们的舞台,是他们追逐皇权的战场。唯有小民百姓,无可选择,只能忍受君王们给予的一切。他们没有姓名,没有死生,只有无穷尽的兵役、赋税,是所谓天意的拥护者。他们当然没有大义。
  ———他们只是那些所谓“欲伸大义于天下”的英雄眼中的“大蚁”而已。
其他文献
2000多年前,古希腊街头,竖立起了一座座裸體雕塑;1000多年前,甘肃酒泉,裸体女性画像被绘在了墓壁上;500多年前,米开朗琪罗创造了裸体雕塑《大卫》,闻名于世;1914年,刘海粟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开设人体模特写生课……  然而前不久,“美术院校示范人体写生引争议”的话题,却上了热搜。  起因是,网友“@艺术物语”上传了一组大学美术课堂教学照片,配文称“川美院长亲自写生示范确实厉害”,评论区却热
期刊
人到中年,最常反思的一件事,即怎么才能树立良好的金钱观。思来想去,无非是摆正心态,视金钱如金钱,既不佯装清高,也不唯利是图。而且一定要深刻意识到,金钱不一定就比粪土高贵,可是一定比粪土重要。  金钱可以继承和流通,可保值,可升值。如果你坚持将金钱视为粪土,那你就不是一个真诚的人,不是一个负责任、实事求是的人。如果有人怂恿你视金钱如粪土,这人不是居心险恶,就是不想付出,或者就是想克扣你的血汗酬劳从中
期刊
头撞树、甩鞭子,或者一群人围在一起仰天大笑……一些老年朋友的健身野路子视频频繁登上网络热搜。这些野路子让人看得不明所以,被网友们戏称为搞笑的衍生物。这些健身方法基本分为三类,贴近自然派,即模仿动物,包括用头撞树、用手臂和后背摩擦树桩等;随地健身派,即花样玩器械;增进互动派,比如每天入夜张开双臂仰天大笑等。  目前,健身成为一种时尚,不仅年轻人在健身馆里挥洒汗水、在朋友圈里晒各种健身成效,而且老年人
期刊
26年前的1993年,在中央电视台35周年台庆晚会上,由郭达、赵丽蓉、蔡明、汪文华共同主演的小品《追星族》,因其独特、新颖的题材,成了整场晚会上最令人眼前一亮的节目之一。那时,热衷于“追星”的年轻人,哪怕在同龄人中也只能算是少数,而与从未追过星的长辈相比,更显得势单力薄,似乎是十足的异类。因此,当这个小品首次将“追星族”这个充满争议的新族群,以诙谐的方式呈现到全国观众面前之时,许多人的感受都是新鲜
期刊
名气这个东西,一经岁月的深究,常常捉襟见肘,破绽百出,所以大可不必当真。细想,人还是那个人,脸还是那张脸,腹中还是那些货,怎么可能因名气的骤然飙升而脱胎换骨?范晔在《后汉书·左周黄列传》感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可谓一语道破玄机。一个人,因某种机缘巧合有了光环,继而涟漪被扩展,形象被放大,若在适度范围,也并非不能接受,一旦“盛名”神乎其神,天花乱坠,不可理喻,人们就要警惕了。  现代资讯社会,在
期刊
若要问哪个词在人们口头使用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答案一定是“然后”。  无论在校大中小学生,还是各行各业从业人员;无论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还是去外国的中国人,相当一部分人张口闭口总会带出“然后”二字。就在近日的《百姓舞台》上,歌手嗓音嘹亮甜美,但讲起成长经历,一连冒出五六个“然后”,大伤情趣。有个低年级小朋友,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别看识字不多,也染上了说话带“然后”的毛病。问他“然后”是什么意思,摇
期刊
孙子不到3周岁,却对大人的言语、表情有悉心的领悟和揣摩。一旦表扬他、夸他真棒时,他完全是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情。有时做对了一件事,他会跑到你面前,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你,一副求表扬的样子,让人乐不可支。喜欢被夸赞,打小如此,这就是人的天性吧。  现在网络上有一个“夸夸群”挺红火,这样宣称:“现在无论各行各业,大家都处于焦虑、烦恼、郁闷的边缘,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希望大家在群里都能互相
期刊
井边  黄亨  这是山泉水井。凡是来打水的,除带着水桶外还得带上水勺和漏斗,很不方便,但长期来都这样,没人想要改变一下。  一天有人打水把水勺忘在了井边,后来的打水人中有人就“借用”了。再后来,有人觉得这样挺好,方便别人,自己也好,但少了“配套”,就把自己用的漏斗留了下来。第二天,那个遗忘了水勺的人来打水,发现自己的水勺好好地在那儿,还有一个漏斗“配套”,就没取走水勺。第三天,井边又多了个塑料盆,
期刊
有一些“鸡汤”文说,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不必讨好。这类帖子在网上相当走红,四处流转。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细一想,不对啊,这不是陌生人吗?陌生人之间才能够做到不在乎彼此的感受。这根本就不叫“最舒服的关系”,而是没有关系。  文章还举例说,有位很有名的画家,创作了一幅力作。放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让路人甲乙丙丁们“在画的欠佳之处做上记号”。结果,画上标满了记号。画家觉得很郁闷。几天后,他又把一幅一
期刊
有个词叫胡诌,《红楼梦》第八十一回:“虽懂得几句诗词也是胡诌乱道的。就是好了,也不过是风云月露,与一生的正事毫无关涉。”老家的长辈们说得更为形象,叫“胡诌八咧”,大概善于胡诌之人,嘴要咧成什么什么样了。  胡诌常见,胡奏又是何意呢?我认为,大臣在皇帝面前胡诌,就该算胡奏了。胡诌,人皆敢为。胡奏,亦有人敢为?有,有的是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北宋庆历年间,宫中擒获刺客。仁宗连日惊悸,虽已加严宫卫,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