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问题 有的放矢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3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题是高考语文学科的一道选考题,相对于文学类文本而言,难度低些,得分高些,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考场上选择的都是实用类文本。但是满分25分的大题,学生的平均分仅仅15、16分,得分有些低了。
  2014年贵州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题的考查角度仍然是以下三个方面:1.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3.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就学生的答题情况而言,主要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一、未读懂题
  不读懂题就盲目答题,导致答题范围错误,观点没有明确表达出来。
  以《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这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情况为例,如,简答题第一小题是“阅读第③~⑤段,概括饶宗颐先生在学术上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这道题考察学生能否正确解读文本,准确筛选、整合信息。答题的范围是③~⑤段,有学生答了其他段落的内容;答题的标准是艺术上的成就及影响,学生答题的时候居然把饶宗颐的一些非艺术成就的事迹写上去;甚至有的学生只写了成就,未写影响,遗漏了重要信息点。
  二、答题不规范
  因为答题不规范,导致阅卷老师无法明显看到得分点,虽然叙述内容很多,却得分不高。
  高考阅卷任务重,时间紧,平时考试阅卷也是如此。如果答题不规范,就会导致扣分。学生答题不规范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分点答题,观点、材料混为一谈,结构混乱。
  答案的内容很多,可是很杂乱,没有明确地把问题要求的信息点标示出来,需要阅卷老师自己去找。如果时间紧,阅卷老师不一定会花时间细致阅读。
  2.分点答题了,却只是观点式表述,未根据题的要求来答题,有的未结合文本,有的未联系实际。
  比如,很多实用类文本最后那道探究题,一般都会问“你从传主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学生答题的时候,很多都是这样回答的:“启示是:①……②……认识是:①……②……”或者是“启示是:①……②……③……④……”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第一种,学生没有读懂题,分为启示和认识两方面来回答,其实回答的是同一个内容。第二种,学生以为答的多又分了点,应该不会被扣分了,可是却没有结合文本,或者没有联系实际。
  3.没有对文章信息进行筛选,概括得不够全面、准确,不是遗漏了重要信息点,就是找得很多,重复赘述同一个观点,或者没有很好的整理概括,导致答偏了。
  以《葛浩文,帮莫言得奖的功臣》这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情况为例,第一个简答题是“葛浩文被誉为介绍当代中国小说的‘第一人’,具体表现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学生答题时,出现了很多重复赘述的现象。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学生筛选、概括文章的能力比较弱,不会整理概括信息。
  4.不会看分答题,答得比较片面,不够完整。
  实用类文本总共3道简答题,两道6分题,一道8分题。
  答题的时候,应该看分答题。比如,6分题要回答三点以上,8分题要回答四点以上。当然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8分启示类的题,明确要求谈出两点启示,那就不用回答四点,但可每一点又分两小点,这样容易得满分。
  三、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
  高考阅卷老师在电脑上阅卷给分是个眼力活,特别是一些老教师,眼力本来就不太好,长时间对着电脑,眼睛会很酸痛,看不清屏幕。如果考生字迹潦草,卷面一片混乱,那更是给改卷老师增加负担。老师也很难从学生答卷上,替学生一字一词地去找分。
  针对以上这三个方面的误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学生答题失误的问题:
  第一,训练学生审题,让学生吃透信息筛选的标准。让学生明确筛选的标准是什么,弄清楚应该筛选什么样的内容,对筛选标准一字一词地读,彻底弄清楚题义。
  第二,训练学生答题,让学生答题步骤规范化,不遗漏信息要点。针对学生答题不规范的问题,应该反复训练学生答题,让他们在做每一道题时,都有明确的思路,有效地组织答案。
  第三,训练学生写字,争取做到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干净。如果老师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监督、督促他们注意卷面整洁的问题,学生还是能够做到的。
其他文献
时事评论成了当今流行的一种写作方式,那么,中学生面对当今的时事,又该有怎样的感悟与体会,并把它们变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呢?  首先,是学生的道德取向。据网上调查结果表明,“负责任”在中学生“最看重的品质”中排第四位,和第五位“沟通”都没有超过0.40,也是排在同类积极品质的末尾。在中学生所持道德价值取向与其生活体验的关系分析中,研究者也发现,“负责任”与生活体验没有显著相关。这些都表明,责任感和责任意
期刊
在语文高考备考中,诗词鉴赏历来是重点和难点。其中,要求抓住诗词中某一字词进行分析、理解、拓展与联想而进行鉴赏的命题形式,在近几年的备考模拟试题与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种命题形式也越来越引起了高三备考师生的重视。至于在鉴赏中怎样去准确、明了、又快又准地做好这类题目,并从中总结出本身的规律,寻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却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根据近年的备考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本人认为以下五点是
期刊
教育这座大山,曾经让我“景行”且“仰止”,而今它的巍峨秀丽已经消磨殆尽,没有冈峦竞秀、茂林修竹,乏见鸟鸣溪唱、野芳清幽。原本的优游通衢变为逼仄羊肠,满眼灌木喧嚣着荒凉。我沉默着无奈,我坚忍着麻木,一觞教育的老酒,浇醉几多悲天悯人的情怀。  近几年的教育不仅形神匆忙,且疾言厉色,甚而拳棒相加,全无风流儒雅、温柔敦厚的长者之风。当前现代化的教育犹如一部高速运行的机器,教师是生产线旁或手忙脚乱、或汗流浃
期刊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补充,是学生语文能力获得的又一途径。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的扩展与丰富,更重要的是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内容去鉴赏母语文化,去发现语文的精髓,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语文创造力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开设选修课的初衷,就是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学好选修教材,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期刊
音调雄壮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是人所共知的: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也就是在音调上,无论是大学读本,还是中学课文,都不约而同地对“笼盖四野”的“野”的读音加注:念yǎ;而“野茫茫”的“野”,没有注释,自然仍读yě。这种临时改变读音的现象叫叶韵,目的在于协调声韵,让“下”“野”“羊”几个字押韵。不过,人为强行更动,至少说明汉语
期刊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和“末代”诗人,在中国现代诗坛上影响深远。他的诗歌是美的象征,“美”是其诗歌的精髓和生命。1928年一个夏天的夜晚,故地重游的诗人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归国途中,诗人用《再别康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诗中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
期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典文学中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就是这棵文化之树上丰硕的果实。它们像和煦的春风,沐浴着人们的肌肤;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形成了深厚的中华文化积淀;又像那丝丝缕缕的花香,浸染着人们的灵魂。  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入的52篇(其中必修17篇、选修35篇)文言文、74首(其中必修22首、选修52首)古诗
期刊
团体心理学认为,理论基础群体动力学是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一个良好运转的团体,具有吸引各个成员的凝聚力。而这种力量来自成员对团体内部建立起来的一定规范和价值的遵从,它使个体的动机需求与团体目标紧密相连,使得团体行为深深地影响个体行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于使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生内心世界丰富,精神生活充实,使学生潜能得到发挥,让学生的人生价值得到正确
期刊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自主欣赏篇目中有韦庄《菩萨蛮(其二)》一诗,在探究·讨论第三题:“参见相关链接试比较脍炙人口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三首的异同。”现将白词其一与韦词其二就意境的异同作如下探究与讨论。  韦庄《菩萨蛮》(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白居易《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  一、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首先,实施情感教育,教师要更新观念。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