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插花艺术公选课的选课学生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学生的选课目的和兴趣,并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特点,考虑选课学生专业差异大的特点,提出了插花艺术作为公选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改革方式,以期提高林业院校中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弘扬我国的插花艺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关键词林业院校;插花艺术;公选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8-373-02
插花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按照广义的范畴理解,插花艺术起源于民间习俗。早在公元前11世纪民间已有原始的插花形式出现,这在《诗经》和《楚辞》中可以得到证实。经过隋唐、五代的快速发展,宋朝进入鼎盛期,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基本形成,明朝进入成熟期,清代开始曾一度没落[1]。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插花艺术也开始再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传统插花艺术于2007年入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插花艺术是民众寄情花木、以花传情、借花明志、装点生活的重要载体。在综合性大学当中开设插花艺术课程非常必要,对弘扬我国传统插花技艺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南京林业大学作为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对园林、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盆景与插花艺术、插花艺术理论的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同时,于2009年面对全校本科生开设了插花艺术公选课程,每年选修学生都在200名以上。针对选修学生专业背景差异较大的情况,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选课学生的兴趣,在林业院校的大林学学科特色的背景下,分析插花艺术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提出了今后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期提高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弘扬我国的插花艺术,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
1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定位
1.1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教学思路
在综合性高等院校开设插花艺术课程,其目的主要在于弘扬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提高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2-4],有利于启发思维激发想象力[5]。但插花艺术作为一门公选课程,选课人数众多,学生专业背景差异大,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学校有很大差异。职业技能高等院校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插花技艺[5]。将插花艺术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设定为插花基础技能、插花作品制作能力和花店营销能力3大能力模块,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笔者对2015年选课学生(193人)的选课目的做了调查,结果表明,21.2%的学生希望通过插花艺术课程的学习,能够自己动手插花;233%学生认为选修插花艺术可以提高个人素质,但没想过动手插花;44.6%的学生表示对插花感兴趣,就是想听一听;57%的学生表示纯粹为了学分;其他个别学生表示出于对植物的喜爱,对插花并不了解。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对选修该课程抱有明确的目的。
1.2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针对全校学生开设,选课学生学科涵盖面广、专业差异大,专业多聚集在园林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除了农林类学生,其余学生大多缺乏树木学、花卉学、植物学及栽培学等学科基础知识,使得任课教师无法控制教学内容深度,增加了教学难度。此外,由于选课人数多、专业差异大,课时少(32学时),很难安排实践环节,作为公选课程,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不同于高等职业技校或园林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因此,在以提高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前提下,需充分考虑课程性质和学生专业差异大等因素,调整教学思路和方向。
2改革措施
2.1立足大林业背景,普及常见插花花材的基本知识笔者认为毕业于林业院校的学生应该比其他综合性院校学生多了解一些植物知识。南京林业大学新庄主校区占地1 257亩,校园内植物种类丰富,配置形式多样化,是很好的植物认知科普基地,校园内大量种植着海棠、桂花、腊梅、桃树、玉兰、紫荆、菊花、绣球、蝴蝶花、石蒜、蔓长春等观花植物,垂柳、红枫、鸡爪槭、棕榈、散尾葵、八角金盘、黄杨等观叶植物,南天竹、火棘、枇杷、无刺枸骨等观果植物,都是很好的插花材料。另外,学校周边分布数量众多的花店、花卉公司、苗圃基地,普通切花数量多、品种齐全、新品种层出不穷、销量大,为学生参观实习提供了便利。因此,在插花艺术课程中,除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花店常见的切花品种外,还要求学生能够识别校园中常见的优良切花材料,要求学生至少掌握50种以上花材,并了解这些花材分类、花材选购要点和基本保鲜方法等。稍高于部分非农林院校插花艺术公选课程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30种以上的花材,了解常见花材分类、花语及一般花材的选购和保养方法[6]。
2.2更新教学多媒体课件,尝试开通网络教学
插花艺术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艺术美感的领悟能力,优秀作品实例的展示和赏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5]。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应及时更新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古今中外的优秀插花作品、花型的插制步骤和一些名家点评,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围绕插花艺术作为公选课程的教学目标,尝试编写新的教材,在大学生当中普及和弘扬插花艺术。正如袁宏道所说“此虽小道,实为艺术之一种,有学问在焉”。并且插花艺术与多门古典艺术密切相关,涉及的内容相对广泛。在32学时的教学过程中,很难面面俱到。因此应该尝试开通网络课程,将增补内容和插花技艺视频放在网络上,也可以建立插花艺术网络论坛,定期更新有关插花艺术的帖子,并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回帖,同时建立插花艺术微信公共平台,张贴公众账号二维码,让学生随手扫描订阅,并利用微信公共平台可以群发文字、信息及语音等内容的特点,及时向学生发布课程、实践活动的最新动态、花材赏析、作品点评等内容,以供感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动手插制。
2.3理论教学为主,重视实践教学插花艺术是高等农林职业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实践教学[7]。实践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提倡在实践教学中点点滴滴地渗透理论知识。该校对园林、园艺2个专业的学生也开设了48学时的盆景与插花艺术,该专业学生有着较好的植物和造型艺术理论知识背景,在深入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详细讲解基本技艺,并相应增加实践环节。但插花艺术作为公选课程,学生专业背景差距大,同时选修学生人数较多,教学实践难度加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教学,详细讲解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中、西方式古典插花与现代插花的艺术特色,点评作品,让学生充分了解插花艺术,提高学生对插花艺术的鉴赏能力和艺术品位。同时,结合优秀作品,讲解插花艺术造型的三要素(形态、色彩和质感)及造型原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确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的美育教育基本内容都以“赏析”为主。但“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以理论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觉得内容空泛,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校园、花卉市场、花店等教学实习,增强学生对插花花材的认知能力,结合多媒体教学,在讲解花材修剪整理、弯曲造型与固定基本技艺的同时,介绍一些基本花型的插制方法,并安排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自由组合、自购花材,为减少学生上课成本,相应增加小组人数,8~10人一组。以学生插制、教师示范、学生互评,教师总结的形式进行实践和学生作品考核。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选课学生也是学校插花艺术社团的成员,对插花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可以考虑把插花实践环节与学校社团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加插花比赛、考插花员职业资格证书,让学生多一些实践和交流机会,提高他们对插花艺术的兴趣。 2.4调整教学模块,考核以理论为主
张虎等[5]把插花技能项目分成插花基础技能、插花作品制作和花店营销三大模块。目前笔者将插花艺术分成插花艺术作品赏析、花材基本知识和选购,插花技艺、日常保鲜技术及花店营销等主要教学模块,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研,学生可以单选和多选。调研结果表明,52%的学生对花材感兴趣,并且主要对如何选购花材感兴趣;47.2%的学生对插花技艺感兴趣;33.7%的学生想听教师讲解如何赏花,对优秀插花作品赏析感兴趣;32.1%的学生对花材保鲜感兴趣;8.2%的学生想了解花店营销;对花语、干花制作等感兴趣的学生分别有3~5人。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的教学定位,笔者认为插花艺术作为公选课,教学内容应重点放在切花花材(包括基本认知、分类、花材选购和日常保鲜)、优秀作品赏析和插花基本技艺等方面。借鉴吴丽君等[8]对插花艺术课程的考核方式,并考虑插花艺术作为全校公选课程的特殊性,理论考核采用课程报告的形式,为主要考核方式,并参照学生课堂实践作品进行综合考核。
3改革成效
公选课成为高校拓宽学生知识面,实现学科渗透、文理兼容的重要教学手段[9]。除插花艺术外,很多高校还开设了环境教育、中国乐理、影视赏析等公选课程。这类课程的选课人数众多。但高校的公选课程存在着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选课目标不明确等问题,这需要进一步地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改革[10]。与罗凯华[9]的分析相类似,笔者在多年教学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在实际选择课程时,关心的往往是如何更快地获取学分,而不是通过公选课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使公选课偏离教学初衷,失去了综合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插花艺术公选课通过上述改革探索,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插花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踊跃参加学校插花社团,在课下自己动手插花,在课堂上积极分享。
插花艺术看似简单,实际上融合了植物学、绘画、书法、室内装饰、建筑等多种元素,尤其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尤其重视“意境”,追求诗情画意,对插花艺术教育者有着很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的插花艺术师资明显不足,或理论缺乏,或实践不足,存在实践与理论脱节的现象,应重视插花艺术师资力量的培养,强化师资力量建设,综合提升插花艺术教学环境,有效促进我国插花艺术的有利传承,促进插花艺术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莲英.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J].中国园林,2006(11):44-48.
[2] 谢婕.浅谈在师范院校中开展《插花艺术》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208.
[3] 汪劲松.谈在大学生中开设《插花艺术》课程 [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3(5):55-57.
[4] 姚霆.综合性大学开设艺术赏析公选课程的重要性[J].课程新思路,2013(12):35-36.
[5] 张虎,孙莉,吴冬.《插花艺术》项目课程改革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301-18303,18318.
[6] 袁菊红.多科性大学中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39(20):12627-12628.
[7] 胡军,张淑梅,张咏新.《插花艺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12(1):55-56.
[8] 吴丽君.《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和实践改革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2(4):184-185.
[9] 吴钟鸣.高校公选课程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高教高职研究,2011(30):202-203.
[10] 罗凯华.确立公选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科学地位[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0(11):13-14.
关键词林业院校;插花艺术;公选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8-373-02
插花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按照广义的范畴理解,插花艺术起源于民间习俗。早在公元前11世纪民间已有原始的插花形式出现,这在《诗经》和《楚辞》中可以得到证实。经过隋唐、五代的快速发展,宋朝进入鼎盛期,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基本形成,明朝进入成熟期,清代开始曾一度没落[1]。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插花艺术也开始再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传统插花艺术于2007年入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插花艺术是民众寄情花木、以花传情、借花明志、装点生活的重要载体。在综合性大学当中开设插花艺术课程非常必要,对弘扬我国传统插花技艺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南京林业大学作为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对园林、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盆景与插花艺术、插花艺术理论的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同时,于2009年面对全校本科生开设了插花艺术公选课程,每年选修学生都在200名以上。针对选修学生专业背景差异较大的情况,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选课学生的兴趣,在林业院校的大林学学科特色的背景下,分析插花艺术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提出了今后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期提高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弘扬我国的插花艺术,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
1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定位
1.1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教学思路
在综合性高等院校开设插花艺术课程,其目的主要在于弘扬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提高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2-4],有利于启发思维激发想象力[5]。但插花艺术作为一门公选课程,选课人数众多,学生专业背景差异大,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学校有很大差异。职业技能高等院校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插花技艺[5]。将插花艺术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设定为插花基础技能、插花作品制作能力和花店营销能力3大能力模块,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笔者对2015年选课学生(193人)的选课目的做了调查,结果表明,21.2%的学生希望通过插花艺术课程的学习,能够自己动手插花;233%学生认为选修插花艺术可以提高个人素质,但没想过动手插花;44.6%的学生表示对插花感兴趣,就是想听一听;57%的学生表示纯粹为了学分;其他个别学生表示出于对植物的喜爱,对插花并不了解。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对选修该课程抱有明确的目的。
1.2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针对全校学生开设,选课学生学科涵盖面广、专业差异大,专业多聚集在园林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除了农林类学生,其余学生大多缺乏树木学、花卉学、植物学及栽培学等学科基础知识,使得任课教师无法控制教学内容深度,增加了教学难度。此外,由于选课人数多、专业差异大,课时少(32学时),很难安排实践环节,作为公选课程,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不同于高等职业技校或园林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因此,在以提高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前提下,需充分考虑课程性质和学生专业差异大等因素,调整教学思路和方向。
2改革措施
2.1立足大林业背景,普及常见插花花材的基本知识笔者认为毕业于林业院校的学生应该比其他综合性院校学生多了解一些植物知识。南京林业大学新庄主校区占地1 257亩,校园内植物种类丰富,配置形式多样化,是很好的植物认知科普基地,校园内大量种植着海棠、桂花、腊梅、桃树、玉兰、紫荆、菊花、绣球、蝴蝶花、石蒜、蔓长春等观花植物,垂柳、红枫、鸡爪槭、棕榈、散尾葵、八角金盘、黄杨等观叶植物,南天竹、火棘、枇杷、无刺枸骨等观果植物,都是很好的插花材料。另外,学校周边分布数量众多的花店、花卉公司、苗圃基地,普通切花数量多、品种齐全、新品种层出不穷、销量大,为学生参观实习提供了便利。因此,在插花艺术课程中,除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花店常见的切花品种外,还要求学生能够识别校园中常见的优良切花材料,要求学生至少掌握50种以上花材,并了解这些花材分类、花材选购要点和基本保鲜方法等。稍高于部分非农林院校插花艺术公选课程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30种以上的花材,了解常见花材分类、花语及一般花材的选购和保养方法[6]。
2.2更新教学多媒体课件,尝试开通网络教学
插花艺术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艺术美感的领悟能力,优秀作品实例的展示和赏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5]。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应及时更新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古今中外的优秀插花作品、花型的插制步骤和一些名家点评,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围绕插花艺术作为公选课程的教学目标,尝试编写新的教材,在大学生当中普及和弘扬插花艺术。正如袁宏道所说“此虽小道,实为艺术之一种,有学问在焉”。并且插花艺术与多门古典艺术密切相关,涉及的内容相对广泛。在32学时的教学过程中,很难面面俱到。因此应该尝试开通网络课程,将增补内容和插花技艺视频放在网络上,也可以建立插花艺术网络论坛,定期更新有关插花艺术的帖子,并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回帖,同时建立插花艺术微信公共平台,张贴公众账号二维码,让学生随手扫描订阅,并利用微信公共平台可以群发文字、信息及语音等内容的特点,及时向学生发布课程、实践活动的最新动态、花材赏析、作品点评等内容,以供感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动手插制。
2.3理论教学为主,重视实践教学插花艺术是高等农林职业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实践教学[7]。实践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提倡在实践教学中点点滴滴地渗透理论知识。该校对园林、园艺2个专业的学生也开设了48学时的盆景与插花艺术,该专业学生有着较好的植物和造型艺术理论知识背景,在深入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详细讲解基本技艺,并相应增加实践环节。但插花艺术作为公选课程,学生专业背景差距大,同时选修学生人数较多,教学实践难度加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教学,详细讲解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中、西方式古典插花与现代插花的艺术特色,点评作品,让学生充分了解插花艺术,提高学生对插花艺术的鉴赏能力和艺术品位。同时,结合优秀作品,讲解插花艺术造型的三要素(形态、色彩和质感)及造型原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确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的美育教育基本内容都以“赏析”为主。但“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以理论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觉得内容空泛,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校园、花卉市场、花店等教学实习,增强学生对插花花材的认知能力,结合多媒体教学,在讲解花材修剪整理、弯曲造型与固定基本技艺的同时,介绍一些基本花型的插制方法,并安排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自由组合、自购花材,为减少学生上课成本,相应增加小组人数,8~10人一组。以学生插制、教师示范、学生互评,教师总结的形式进行实践和学生作品考核。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选课学生也是学校插花艺术社团的成员,对插花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可以考虑把插花实践环节与学校社团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加插花比赛、考插花员职业资格证书,让学生多一些实践和交流机会,提高他们对插花艺术的兴趣。 2.4调整教学模块,考核以理论为主
张虎等[5]把插花技能项目分成插花基础技能、插花作品制作和花店营销三大模块。目前笔者将插花艺术分成插花艺术作品赏析、花材基本知识和选购,插花技艺、日常保鲜技术及花店营销等主要教学模块,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研,学生可以单选和多选。调研结果表明,52%的学生对花材感兴趣,并且主要对如何选购花材感兴趣;47.2%的学生对插花技艺感兴趣;33.7%的学生想听教师讲解如何赏花,对优秀插花作品赏析感兴趣;32.1%的学生对花材保鲜感兴趣;8.2%的学生想了解花店营销;对花语、干花制作等感兴趣的学生分别有3~5人。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的教学定位,笔者认为插花艺术作为公选课,教学内容应重点放在切花花材(包括基本认知、分类、花材选购和日常保鲜)、优秀作品赏析和插花基本技艺等方面。借鉴吴丽君等[8]对插花艺术课程的考核方式,并考虑插花艺术作为全校公选课程的特殊性,理论考核采用课程报告的形式,为主要考核方式,并参照学生课堂实践作品进行综合考核。
3改革成效
公选课成为高校拓宽学生知识面,实现学科渗透、文理兼容的重要教学手段[9]。除插花艺术外,很多高校还开设了环境教育、中国乐理、影视赏析等公选课程。这类课程的选课人数众多。但高校的公选课程存在着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选课目标不明确等问题,这需要进一步地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改革[10]。与罗凯华[9]的分析相类似,笔者在多年教学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在实际选择课程时,关心的往往是如何更快地获取学分,而不是通过公选课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使公选课偏离教学初衷,失去了综合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插花艺术公选课通过上述改革探索,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插花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踊跃参加学校插花社团,在课下自己动手插花,在课堂上积极分享。
插花艺术看似简单,实际上融合了植物学、绘画、书法、室内装饰、建筑等多种元素,尤其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尤其重视“意境”,追求诗情画意,对插花艺术教育者有着很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的插花艺术师资明显不足,或理论缺乏,或实践不足,存在实践与理论脱节的现象,应重视插花艺术师资力量的培养,强化师资力量建设,综合提升插花艺术教学环境,有效促进我国插花艺术的有利传承,促进插花艺术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莲英.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J].中国园林,2006(11):44-48.
[2] 谢婕.浅谈在师范院校中开展《插花艺术》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208.
[3] 汪劲松.谈在大学生中开设《插花艺术》课程 [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3(5):55-57.
[4] 姚霆.综合性大学开设艺术赏析公选课程的重要性[J].课程新思路,2013(12):35-36.
[5] 张虎,孙莉,吴冬.《插花艺术》项目课程改革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301-18303,18318.
[6] 袁菊红.多科性大学中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39(20):12627-12628.
[7] 胡军,张淑梅,张咏新.《插花艺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12(1):55-56.
[8] 吴丽君.《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和实践改革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2(4):184-185.
[9] 吴钟鸣.高校公选课程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高教高职研究,2011(30):202-203.
[10] 罗凯华.确立公选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科学地位[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0(1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