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现代大学英语〉学生辅导用书》中的参考译文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ing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短篇小说《说“是”》的英译文为例简要评析了《〈现代大学英语〉学生辅导用书》中的参考译文。文章认为,作为为学生提供参考的课文译文,应精益求精,力争在信达雅各方面都经得起推敲,耐得起考验。
  《〈现代大学英语〉学生辅导用书》 译文 质量
  《〈现代大学英语〉学生辅导用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的配套用书,主要编写者均为主编该套教材的原班人马,无论从资历、阅历抑或编书经验上,都堪称学界一流人士,所以教材和辅导用书的质量是毋庸置疑的,自初版至今,经受住了时间和历史的考验。
  《〈现代大学英语〉学生辅导用书》的亮点很多,不是本文要探究的。我们这里只想就其提供的参考译文略作讨论。总体上,译文基本译出了原文的意义、口吻,甚至风格也极贴近,可谓做到了“忠实”,也即“信”;表达通顺、连贯,做到了“达”,甚至也比较雅,正像译者在《使用说明》中所写的那样,是编写者的“精心翻译”,“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准确地理解原文,同时也使译文成为经得起推敲的、耐人寻味的精品。”既然译者这样自信,我们就真地来推敲推敲,当然这纯粹是学术上的争鸣,并非蓄意诋毁的煽情之作。我们的宗旨是希望为译者提供一种参考,以便将来该书再版时能“精益求精”,成就臻品,这样受益的便是我们的学生。
  限于篇幅,本文不打算过度阐发,而只就短篇小说《说“是”》(Say Yes)的英译文中的一些似可商榷的例句略作讨论。《说“是”》是美国当代作家托拜厄斯?沃尔夫(Tobias Wolff,1945—)发表于1985年的作品,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单,结构紧凑,表面上叙述了一对普通美国夫妇的一次小争吵,但主要是通过截取美国现代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来反映现代美国妇女在种族歧视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以及种族歧视在美国已变得更加微妙和不可捉摸的社会现实。小说同时也揭示了到处宣扬自由平等、实则奉行种族歧视的美国,要想实现真正的人人平等,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该文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尤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因为伴随着不同种族乃至不同信仰、社会地位、家庭背景、文化层次的人们的频繁交流,彼此的偏见和歧视无疑会成为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例1:Unlike most men he knew, he really pitched in on the housework. (para.1)
  原译:他和他认识的大多数男人不同,他真的努力帮忙做家务。
  改译:和大多数男人不一样,他实实在在地帮老婆做家务。
  原译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代词“他”在一个小句中重复三次,完全没有必要,有明显的欧化痕迹。另外,really直译为“真的”,有和“假的”相对立之嫌,好像别人家的男人是“假的”干家务。其实,这里的really应理解为“不折不扣、实实在在”,意思是他不像有的男人那样敷衍了事。
  例2:A few months earlier he’d overheard a friend of his wife’s congratulate her on having such a considerate husband. (para.1)
  原译:几个月前,他无意中听到妻子的一个朋友恭喜她找到了这么体贴的丈夫。
  改译:几个月前,他还无意中听到,妻子的一个朋友恭喜她有这么一位体贴的丈夫。
  虽然改译后的句子只比原译多了一个逗号和一个“还”字,但显得比原译通顺了不少,并且更能体现上下文的转承关系。而原译太拧、太长、拗口,这是过度受制于原文的英语句式结构所致。其实,汉语叙事文体若不是特殊风格或修辞所需,一般都是小句居多,不像英语那样习惯使用较长的表述,翻译时一定要考虑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进行合适的转换。再如下句,
  例3:“But it’s different. A person from their culture and a person from our culture could never really know each other.”(para.8)
  原译:“但结婚就不一样了。来自于他们文化背景的人和来自于我们文化背景的人不可能真正了解对方。”
  改译:“但结婚就不一样了。文化不同,根本就不可能了解对方。”
  这无疑又是一个欧化很重的句子,译文受原文结构所牵,斤斤于形似。再说,唇枪舌战中,任何一方也不至于说出这么又长又硬的话,它太不经济了,违反了基本的语用原则。而改译后的句子更符合当时情形和说话者的口吻。
  例4:“Like you know me?”his wife asked. (para.9)
  “Yes. Like I know you.”(para.10)
  原译:“就像你我那样真正了解?”妻子问道。
  “对,就像你我那样。”
  改译:“就像你了解我那样?”妻子问道。
  “对,就像我了解你那样。”
  这里,原译似乎误会了原文的意思。虽然“口舌战”刚刚拉开序幕,但妻子早已进入角色,开始用一种冷嘲热讽的口吻来挖苦丈夫了。所以,妻子的本意是:尽管我们文化相同,但你并不了解我。但她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心意,而只愿用迂回的方式旁敲侧击,而丈夫对此浑然不觉,看不见那是一个陷阱,纵身一跃,便跳进去了。原译不能忠实地反映舌战双方的心态,实为误译。
  例5:“These are dirty.”He said, and threw all the silverware back into the sink. (para.16)
  原译:“这些盘子是脏的。”他边说边把所有的碗碟都扔回水槽里。
  改译:“真脏。”他边说边把所有的碗碟都扔回水槽里。
  我们认为,丈夫的话中隐藏着一个语义双关:明指正在清洗的碗碟太油腻,却同时暗示妻子用学舌的方法进行反驳让人很不舒服,似乎在嘲讽这种伎俩太为人所不齿了。因为dirty在英语中本来既有“不洁净”(not clean)之意,也有“令人不爽”(unpleasant)之义。原文显然漏掉了这个双关,而直说“这些盘子是脏的”,就把一场本来充满“埋伏”,到处是“玄机”的口水战弄得一点烟火味儿都没有了,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改译后,“脏”字在汉语中恰好也是一语双关,可谓完美的翻译。   例6:He glanced over at her. She was watching him and her eyes were bright. (para.28)…“well?”she said. Her eyes were even brighter. (para.32)
  原译:他瞥了她一眼。她发亮的眼睛正注视着他。……“嗯?”她问道,双眼更加明亮了。
  改译:他没好气地扫了她一眼。她正愤恨地注视着她。……“嗯?她问道,双眼充满了怒火。
  原文是glanced over at,而非glanced at,所以译为“瞥了一眼”,漏掉了“over”,不符合当时的情形。“瞥”是一个很不经意的动作,在原文语境下,不如“扫了一眼”更能给妻子以刺激(或示威),更能透露丈夫不甘示弱的“战斗”心态,同时也为接下来矛盾的升级埋下伏笔。另外,此句的her eyes were (even) bright(er)的译文也似可再行改进。“发亮的眼睛”固然可以是强烈的情绪表达,但有时也可因其它原因所致,比如说某人双目炯炯有神,或是说篝火烘烤的人们满面通红、双眼发亮等,这样一考虑,不免觉得原译语义太模糊了,而作者要传达的显然是妻子因为愤怒而差不多两眼喷火的情势。原译采用直译,无法准确再现妻子的愤抑之情,所以不如直接用“愤恨地”和“充满了怒火”来转述句意。翻译中,适当的时候“按语义、修辞或句法的需要,增加一些词,以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这是完全必要的。(参见方梦之《译学词典》第113页。)
  例7:She was demonstrating her indifference to him. (para.40)
  原译:她在向他显示她对他的冷漠。
  改译:她在表明自己对他满不在乎。
  原译和改译比较起来,至少有两点欠缺。首先,原译太过啰嗦,不仅读起来担心要咬舌头,听起来害怕会伤耳筋,而且即便是理解起来,也先是稀里糊涂好一阵子之后,才冥冥乎似有所得。其次,“冷漠”一语让人生疑,何来“冷漠”?为何“冷漠”?其实,做妻子的是想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丈夫的不满,但又觉得舌战无益,徒费口水而已,便决心由“热战”转为“冷战”了。妻子好像在说:别以为我会在乎你对此事的态度,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关我什么事?!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认为改译更能迎合其时其地其人的矛盾心理。
  举了这么多的反例,并不是要把译文弄到一无是处的地步。而是本文作者本着学生至上、为学生负责的职业精神,要从鸡蛋里面挑骨头的。其实,《〈现代大学英语〉学生辅导用书》中的译文均出自有多年外语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之手,质量上乘,佳译颇多,这当然不是这篇小文能一一列举了的。如果做翻译非要做到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不可,只怕顶高明的翻译家也只能歇手了。偶尔的纰漏或不尽如人意之处,就像佳人脸上的小痣,玉石表面的细斑,大醇美味中的微疵,是不足诟病的。所以,《〈现代大学英语〉学生辅导用书》中的译文绝不会由于我们找的这点茬儿,就失去它本来的光辉。
其他文献
(山东菏泽市牡丹区安兴镇中心校)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素质教育 管理方法  一、提升自身素养,持有健康心态  当今的信息时代,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再仅限于学校和老师,而有了各种各样的途径,然而学生掌握的知识也鱼龙混杂,真假参半,加上小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较低,这就需要班主任有渊博的学识,横贯今古,博大精深,这样才能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引领学生,帮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作为班主任
期刊
(山东师大附中)  [摘要]择人任事——选择优秀的班干部有助于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释放班主任工作的压力。建立一支强大的班干部队伍,在选班干部之初,班主任需要做到细致观察和做好榜样,这样选出来的人才有说服力;而只有具备了大局意识、竞争意识和公正意识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干部。选举产生的班干部在班主任的精心调教下,应该会独当一面,事半功倍。  [关键词]择人任事 班干部 队伍建设  22
期刊
(河北省卢龙县刘田各庄镇山善庄小学)  一、案例产生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点明了“兴趣”对学生习作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作文几乎成了学生一种沉
期刊
(河北省承德县下板城学区乌龙矶中心小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个性化阅读 独立思维  在教学《伤仲永》这课即将结束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仲永最终成为普通人,谁应该负责,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讨论。(意图是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讨论完之后。一名学生回答:“我认为仲永最终成为普通人,他的父亲应该负责。因为他的父亲贪图小利,没有让仲永学习,仲永才成为普通
期刊
高校音乐专业的人数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但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本文主要对河北省的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对整个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和对策进行研究。  音乐专业 就业现状 就业前景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提高,音乐专业的学生群体不断增加,在毕业时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音乐专业就业不同于普通的专业,具有其
期刊
复合型高端文创人才的开发,是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通过前期的调研以及与国外高校在人才培养课程上的交流合作,以国际视野归纳总结了一些适合我国国情及浙江区域特点的文创人才开发培养经验。  国际合作平台 高端文创人才 人才开发  在文创产业大发展,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背景下,依托国际合作平台,推进商端文创人才的开发成了时代赋予高等教育复合型创意人产培养“政产学研”结合模式下的又一命题。  通过前期与
期刊
李煜作为一个“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给后代留下了无数千古传诵不衰的血泪文字。其中最能表现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降宋的悔恨之心,就是其不朽词作中最为人熟知的一篇——《浪淘沙》,在词人和着血泪的词章中,看到一颗真淳、锐敏而坦白的心灵,能毫无拘束地用切身的心灵创伤,直接抒写自己的深哀隐痛,突破了花间词人的藩篱。  词 《浪淘沙》 李煜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降宋后所作。李煜作为一个“不恤政
期刊
《日本侵华思想理论探源》较为全面、翔实地梳理、分析了近代以来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渊源。读后方知,从大陆政策的产生、大日本帝国理念的形成、皇国观念的激荡、大和民族优越感等诸多方面来看,日本侵华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更有深厚的思想文化支撑。了解日本侵华的思想渊源,有很多意义,也有利于廓清中日关系发展中的历史羁绊。发展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要从历史的角度,逐步解除侵略扩张的战争罪恶感。这需要日本社会的真诚。
期刊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一毕业便马上结婚,一手拿毕业证,一手拿结婚证。由此诞生出一个新鲜称谓——“毕婚族”。“毕婚”原本是社会个体的自我行为,但是随着参与这一现象成员数量增加与社会成员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来看这一社会现象具有其独特的社会意义。  社会学 大学生“毕婚”行为 理性选择理论  大学生的婚姻和恋爱观在21世纪初的几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
期刊
扎实的语言能力和独立提出见解的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21世纪的外语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也是新世纪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需求。语言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目标是本文提倡的表达主义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本文在从理论基础、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介绍了表达主义的英语写作教学法,提出英语写作课程应当引导学生冲破结构学习的限制,“通过完成写作任务发现自我,理清思路、吐露心声,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