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是一种美感享受,能给人带来愉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音乐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舒适、愉快、自由、和谐的环境。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面带笑容,和风细雨般地上好每堂音乐课,把这种美的学科,通过美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同时,还要在音乐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条经验,与大家共享!
  1.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意义 (1)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摇篮。因此,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应成为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
  (2)培养创新精神是音乐教学的内在要求。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音乐教育中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复调等音乐语言对丰富学生想象,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促进创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音乐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它独特的魅力。
  (3)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音乐教育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专门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我们绝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在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2. 创新精神培养的淡化,是当前音乐课程教学的突出问题 (1)培养创新精神的意识不强。 调查表明,作为音乐课,大家都是喜欢的。但是,好多人往往只是把音乐课当做一种娱乐课、欣赏课以及素质教育课,通过音乐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则显得淡薄。
  (2)培养创新精神的动力不强。 由于仅关注音乐课程的娱乐性和欣赏性,在音乐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动力便显得明显不足。
  (3)培养创新精神的思维能力不强。 创新是需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的,既要有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也要有良好的抽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
  3. 音乐课程教学中创新精神培养的对策
  3.1 营造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课堂活跃。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让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的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鮮感便会油然而生,也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2)平等交流,调节气氛,使课堂民主。 如果音乐教师能很好地利用音乐的民主性、愉悦性、可欣赏性的特点,用美好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与学生交流,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因为“施教者和受教者共同面对同一审美对象,处于同一审美情境,双方共同赏析、共同感受、共同受着教育。”因而,教师应善于与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参与音乐学习。
  3.2 鼓励学生勇于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激发创新的强烈动机。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而音乐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音乐,要鼓励学生表达由音乐引起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聆听音乐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如播放一些关于动物叫声的音乐来启发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引导学生倾听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形象;让学生在配音故事的音乐中随意模仿小动物的动作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富有创意,生动形象、活泼可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
  3.3 积极进行情感熏陶,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做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音乐活动显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教师要把活动设计得“多而不杂、繁而不乱”,有头有足,有重点、有中心。例如:在一节音乐欣赏课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听辨声音的强弱之外,还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动作、绘面的联想。接下去,教师便引导学生试着把他们的想象编成情景剧表演出来,看着他们带着头饰认真地表演和模仿,我更深地感受到了音乐是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的魅力所在。这说明,创造意识是学生在自我表现和自我想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达心中的情感以及对音乐的理解。通过音乐教学上的多样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3.4 学会不同领域学科的综合,在综合中培养创新能力。 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善于这种综合也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音乐也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也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非艺术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数学、体育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可能。
  3.5 提升音乐熏陶的境界,培养学生发扬创新精神的良好习惯。 创新精神的培养任务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初步的创造能力,提升音乐熏陶的境界,让对音乐的学习形成一种习惯,更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是语文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更新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所在。在新课改浪潮的推动下,语文教学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与学的结合。  1. 教师的教 新课标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间互相“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传统的教学表现为:(1)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阅读正是一种很好的培养能力的实践方式。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感;质疑探究;联想;思维  有人说: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这是非常有道理的,阅读是
期刊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注重的是个性的发展和扬长教育,传统教育的那种“一潭死水”似的课堂,成为桎梏学生个性发展的牢笼。所以,我认为,要激活死水,才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那么,怎样让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个性的发展呢?  1. 课前重自主学习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有许多,不只是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好有效资源,查资料,收集信息,能动思考,预习新课。学生有了对教学内容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学习过程中就
期刊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许多历经千百年仍脍炙人口的诗词。在这些诗词中,有很多描写了生物学现象,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知识。笔者广泛阅读前人诗词解析和诗词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的相关文献,认并将之自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诗词中体现的生物学现象或蕴含的生物学知识 我国古诗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诗人在对自然景观的观察、筛选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情感而创作出来的,所以,有大量的诗词描写了生物
期刊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高效率低消耗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师可以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变“讲堂”为“学堂”;多手段激发学习兴趣;积极恰当的教学评价四方面来着手实施。  【关键词】高效低碳;小组自主合作;多媒体;教学评价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
期刊
幼儿园教育过程包含着“教”和“学”两类活动。教师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调控者,控制着整个教育过程的走向。在备课或活动准备阶段,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经验等来计划活动,制订教案。在教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并根据幼儿的反馈主动调整教的内容、方式,控制活动的进程,引导幼儿向着目标的方向发展,使孩子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孩子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提高、学有
期刊
“情景教学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之一。在聋哑生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聋哑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適时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激发聋哑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激发聋哑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象力,帮助聋哑生认识、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聋哑生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原因造成的听力和语音障碍,严重影响其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而“情景教学法”能有效的弥补这一不足。下面,笔者结合教
期刊
统编初中地理课本中每一章节后边都有思考和练习题,其内容都抓住了每一章节的要点。通过认真地做思考和练习题,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全面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  (1)总观全书的思考和练习题,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用图读图方面的思考题;②分析特征方面的思考题;③分析条件和成因的思考题;④比较说明的思考题;⑤叙述性的思考题。  从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不应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应融入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之中,所以要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要让学生善于应用数学,会学数学和喜欢数学。”这意味着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要相互开放、相互作用、彼此关联。为此,让数学教学和语文元素有机融合,让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思维方式融入数学学习中,才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触须”向外延伸,从语文学科中汲取数学营养,进行“学科文化濡化”,从而让
期刊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道理懂得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因此,经常保持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内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某种学习感到兴趣的时候,他才能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