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美术史许多画家的写生作品,我们发现,一个个生动的场景,活灵活现的人物特征,无不让我们沉醉在这鲜活而感人的情景当中,深深地被这千变万化的物象和扑溯迷离的色彩所吸引。但同时却又让很多学习油画的人下意识的认为平时的油画写生仅是绘画技术的一种演绎,忽略了写生是对客观对象的研究和“真实再现”;认为油画创作必须是把素描稿经过精心构思甚至一丝不苟的大制作才能称得上创作,把创作敬畏于一切之上,割断了写生与创作的关系。究竟写生与创作之间是否可以划清界限呢?绘画事实上就是画者内心情感的流露,心灵轨迹的写照。所谓创作意识,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对象的感触及事情发展的经过,在自我头脑中形成的一种情感意识。
一、强化油画寫生过程中创作意识的重要性
写生是学习油画的主要训练方法,写生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真诚、生动、率真的表现客观对象,当然这是建立在存在有主观的创作意识为前提的。强化创作意识的写生练习,就是把写生当创作一样去画,画什么,怎么画,用什么材料,如何表达,其实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牢牢把握住内心深处对客观对象的原始触动,并且使它的鲜活度与感受引发的思考一直延续到最后。
保罗·高更曾经说“不要从自然临摹太多东西……,借着在自然面前沉溺于梦想而从自然中吸取出艺术,要多考虑创作而少想到结果。”1这就充分说明画家的强烈的主观思想在绘画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油画写生是以自然为主,反映自然之美,古人称之为“外师造化”,写生主要是训练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进而把握对象,升华为“意造”境界。中国现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将写生称为“对景创作”,他曾经说过:“写生,首先必须忠实于对象,但当画面进行到百分之七八十,笔下活起来了,画的本身往往提出要求,这时就要按照画面的需要加以补充,不再依对象作主,而是由画面本身作主了。”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认为“照相充满了惊人的不合理性”。美国画家斯契米德也指出“照片告诉您照相机看到什么,而画面则告诉人们艺术家看见了什么,这是不同的。”
尽显物态并非难事,但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自然的神采亦非易事,正如中国画论所言“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在我们观察对象的时候,总被什么所感动,或者人体扭动的姿态,或者整个场面的气氛,或者场景的光感,总有能让我们有急于表现的冲动。在这种“冲动”的状态下进行写生,并以最快的速度把这种“冲动”释放出来,让“失真”的笔墨线条打破空白画布的沉静,让意象在“冲动”的驱使下有了大概的方向。
二、艺术作品的创新性与重复性
享誉国内外的绘画大师吴冠中先生,在谈到艺术创作时,尤其强调了一个“创”字。他认为画家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思想和新的感受,重复自己的脚步只会自己把自己禁锢起来,断了前程,也埋没了才华。只有创新才是使艺术活力得以永恒的源动力。
其实,重复和创新同为我们取得成功的两个要素,是两个看似对立,却有着必然联系的两个过程。重复是走向成功的初级阶段,是量变和积累的过程。达芬奇画蛋的目的是练习技法和洞察力,而非幻想着画出一幅“世界名蛋”。在重复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巧,在创作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将灵感和新的思想表达出来,这正是重复之于创新的意义所在。
油画贵在创造,是艺术发展规律本身所决定的。油画作品作为视觉艺术范畴,它需要艺术作品不断给予人们新的想象和审美。艺术家要敢于打破已有的东西。除了超越客观对象,更重要的是要超越自身的思维,总有探索“新”的精神和心理准备。
许多大师都在不断地探索创造中,没有停留在原地,保持着活跃的创作思维。如法国现代著名画家阿利卡改变他的艺术风格的事例。主要从事抽象绘画创作的阿利卡1965年2月在卢浮宫看了卡拉瓦乔和17世纪意大利绘画作品展之后做出了放弃现代主义的决定。当时的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毫无新意、不断重复的僵化形式,所有的作品都像是同一幅画。于是,他断然停下来,从零开始,写生画素描。在以后的八年里,通过素描形式,从抽象转向具象,从传统的决裂转入传统的融合,从深层的体验转到感性的知觉,阿利卡完成了惊人的风格转变。几乎在他所有的画中,都可以感到这种画外的期待,由满盈导向溢出,出人意想的大胆溢出;又将人们关于另一半的疑窦所带出的焦虑和期待导回画面。从被遮蔽的另一半,从画外的期待,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事物那永在的不可捉摸的另一面。这大概是阿利卡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他的绘画与一般意义上的写实或具象绘画判然有别的惊魂之处。
又比如,毕加索曾说:“我讨厌自我重复。”他认为风格对于画家而言是最危险的敌人,风格会把画家固定在一个观看事物的模式上,所以毕加索在创作中不断求变。他的创作阶段一般可分为:蓝色时期、粉红时期、立体派时期、古典时期、超现实时期、二次大战及晚年时期,每个时期各具特点。且从他的观点看来,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其必要的因素是要有反抗传统主义的勇气和勇于创新的思想和热情。
今天的油画艺术世界已经进入了多元的时代,它需要我们应具有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思辩能力。写生是一种艺术再现,决不同等于复现。如果我们把写生与创作视为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就必然身处于写生与创作的夹缝之中;如果我们找到写生与创作的交点,就不难发现其实我们才是绘画作品的主帅;如果我们理顺写生与创作的无数个交点,就有可能为我们的绘画作品删除保鲜期。正是艺术大师求新、求变、求个性、求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思路,才使得艺术创作充满了活力与生命。
参考文献
[1]李日华.《六砚斋笔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2]区础坚.《油画风格》.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06,第一版.
[3]李可染.《李可染论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03,第一版.
注释:
[1]威廉·弗莱明(美).《艺术和思想》.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王璟(1986-),女,汉,山东潍坊,教师/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油画.
一、强化油画寫生过程中创作意识的重要性
写生是学习油画的主要训练方法,写生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真诚、生动、率真的表现客观对象,当然这是建立在存在有主观的创作意识为前提的。强化创作意识的写生练习,就是把写生当创作一样去画,画什么,怎么画,用什么材料,如何表达,其实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牢牢把握住内心深处对客观对象的原始触动,并且使它的鲜活度与感受引发的思考一直延续到最后。
保罗·高更曾经说“不要从自然临摹太多东西……,借着在自然面前沉溺于梦想而从自然中吸取出艺术,要多考虑创作而少想到结果。”1这就充分说明画家的强烈的主观思想在绘画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油画写生是以自然为主,反映自然之美,古人称之为“外师造化”,写生主要是训练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进而把握对象,升华为“意造”境界。中国现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将写生称为“对景创作”,他曾经说过:“写生,首先必须忠实于对象,但当画面进行到百分之七八十,笔下活起来了,画的本身往往提出要求,这时就要按照画面的需要加以补充,不再依对象作主,而是由画面本身作主了。”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认为“照相充满了惊人的不合理性”。美国画家斯契米德也指出“照片告诉您照相机看到什么,而画面则告诉人们艺术家看见了什么,这是不同的。”
尽显物态并非难事,但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自然的神采亦非易事,正如中国画论所言“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在我们观察对象的时候,总被什么所感动,或者人体扭动的姿态,或者整个场面的气氛,或者场景的光感,总有能让我们有急于表现的冲动。在这种“冲动”的状态下进行写生,并以最快的速度把这种“冲动”释放出来,让“失真”的笔墨线条打破空白画布的沉静,让意象在“冲动”的驱使下有了大概的方向。
二、艺术作品的创新性与重复性
享誉国内外的绘画大师吴冠中先生,在谈到艺术创作时,尤其强调了一个“创”字。他认为画家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思想和新的感受,重复自己的脚步只会自己把自己禁锢起来,断了前程,也埋没了才华。只有创新才是使艺术活力得以永恒的源动力。
其实,重复和创新同为我们取得成功的两个要素,是两个看似对立,却有着必然联系的两个过程。重复是走向成功的初级阶段,是量变和积累的过程。达芬奇画蛋的目的是练习技法和洞察力,而非幻想着画出一幅“世界名蛋”。在重复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巧,在创作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将灵感和新的思想表达出来,这正是重复之于创新的意义所在。
油画贵在创造,是艺术发展规律本身所决定的。油画作品作为视觉艺术范畴,它需要艺术作品不断给予人们新的想象和审美。艺术家要敢于打破已有的东西。除了超越客观对象,更重要的是要超越自身的思维,总有探索“新”的精神和心理准备。
许多大师都在不断地探索创造中,没有停留在原地,保持着活跃的创作思维。如法国现代著名画家阿利卡改变他的艺术风格的事例。主要从事抽象绘画创作的阿利卡1965年2月在卢浮宫看了卡拉瓦乔和17世纪意大利绘画作品展之后做出了放弃现代主义的决定。当时的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毫无新意、不断重复的僵化形式,所有的作品都像是同一幅画。于是,他断然停下来,从零开始,写生画素描。在以后的八年里,通过素描形式,从抽象转向具象,从传统的决裂转入传统的融合,从深层的体验转到感性的知觉,阿利卡完成了惊人的风格转变。几乎在他所有的画中,都可以感到这种画外的期待,由满盈导向溢出,出人意想的大胆溢出;又将人们关于另一半的疑窦所带出的焦虑和期待导回画面。从被遮蔽的另一半,从画外的期待,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事物那永在的不可捉摸的另一面。这大概是阿利卡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他的绘画与一般意义上的写实或具象绘画判然有别的惊魂之处。
又比如,毕加索曾说:“我讨厌自我重复。”他认为风格对于画家而言是最危险的敌人,风格会把画家固定在一个观看事物的模式上,所以毕加索在创作中不断求变。他的创作阶段一般可分为:蓝色时期、粉红时期、立体派时期、古典时期、超现实时期、二次大战及晚年时期,每个时期各具特点。且从他的观点看来,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其必要的因素是要有反抗传统主义的勇气和勇于创新的思想和热情。
今天的油画艺术世界已经进入了多元的时代,它需要我们应具有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思辩能力。写生是一种艺术再现,决不同等于复现。如果我们把写生与创作视为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就必然身处于写生与创作的夹缝之中;如果我们找到写生与创作的交点,就不难发现其实我们才是绘画作品的主帅;如果我们理顺写生与创作的无数个交点,就有可能为我们的绘画作品删除保鲜期。正是艺术大师求新、求变、求个性、求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思路,才使得艺术创作充满了活力与生命。
参考文献
[1]李日华.《六砚斋笔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2]区础坚.《油画风格》.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06,第一版.
[3]李可染.《李可染论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03,第一版.
注释:
[1]威廉·弗莱明(美).《艺术和思想》.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王璟(1986-),女,汉,山东潍坊,教师/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