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教学的阅读能力的浅析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e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既是全新的课题,也是新的挑战。要实施新课改,的确存在诸多困难,一方面教师既无特别成功的范例可以借鉴,亦不能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在传统应试教育下所养成的不良习惯也给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困难。然而新课改的积极因素还是显而易见的。只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浓厚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实施新课改还是有章可循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观学生语文素养并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阅读太少。吕叔湘先生曾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少、慢、差、费”,即阅读数量太少,阅读速度太慢,阅读效率太差,阅读时间太浪费。有些学生在经过十几年的语文学习后仍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新课程改革对阅读教学有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蕴。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我们知道阅读是读者与作品(文本)作者对话的一种活动。也就是说阅读是以作品(文本)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和情感。这种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当然,这种对话,是无声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是人的生命体验运动。当我们调动深度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以强有力的参与行为进入文章的艺术世界和情感领域时,便会蓦然发现作家正在向我们走来,和我们直面对话,倾心相谈。我们可以与他一起走在生命高度亢奋的意识刀锋上,从而目睹生命的本相,听见真理的告诫,悟得文章的真义,感到有一种心智为之洞开、灵魂得以抚慰的惬意。
  可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用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智力,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则被认为根本不关语文老师的事,根本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把学生雕琢成一个模样,泯灭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直至完全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的欲望。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其阅读情况又是令人吃惊的,几乎所有的学生除了课堂上跟着老师分析课文的思路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的阅读很少,就是阅读了,也是随意性较大,或者因为任务,或者用来消遣,或者凭兴趣翻翻,至于研究性阅读,自然,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知道,大部分同学不太清楚研究性阅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对提高思维能力有什么帮助等。
  二、新课标审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改变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培养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这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探索更为生动、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形成指明了方向。
  我们知道阅读是一个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多重对话的过程。在新课标理念的审视下,我们应该看到,阅读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基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设疑问答教学,也不是教师为了得到既定答案而布置的讨论,更不是最后结论的水到渠成的铺垫。这种对话是多个主体间的多重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文本对话、与教科书编者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教科书编者对话,教师与学生又围绕文本展开对话。在复杂丰富而且生动活泼的对话中,教师学生“教学相长”。
  基于以上认识,我觉得新课标理念审视下的阅读教学宜采用问题式阅读、体悟式阅读和探究式阅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情感。
  第一,问题式阅读。语文教学通过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和审美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每一篇文章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的想象、思维和情感的参与过程,体现着强烈的个性特征。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验,对课文文本的解读也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无数个不同的答案,而且每个答案也无所谓对错,只有合理与不合理。
  第二,体悟式阅读。让学生独自体验、品味、感悟文学作品的意蕴。《文心雕龙》记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种美妙无穷、无与伦比的想象,无所不至地飞扬在同学们的头脑中。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和读者生活体验的多样性,使每个学生对不同的文学形象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只有这种学生自我建构的文学形象才是真实、生动的。因此,对于一些语言明白晓畅、文辞优美的散文、诗歌、小说,教师应就让学生在诵读中自行体悟。
  第三,探究式阅读。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自己寻找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想知道而不知道,口欲言而又无可言时,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意识。
  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讲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时,我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呢?请大家自己去查资料、找原因。第二次上课时,学生们都拿出了自己在课下找到的资料,分别对作者不宁静的心绪作了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证。大家思维活跃,众说纷纭。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在这次课堂讨论之后,我要求学生们把自己的观点和列举的材料写成一篇科研小论文。
  这几种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它强调尊重学生的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与新课改内容和中考命题的要求相适应。在以后的教学中,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日趋完善,更适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其他文献
作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并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或群体。每个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品德的发展是首要也是关键。品德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人生价值观和对国家对社会的奉献程度。故而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便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思想品德》是一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它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 要: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作者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其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
教无定法,但教有良法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与高三英语备课组同行一起,根据中学英语课程设置的要求,以及高考《考试大纲》说明,结合本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03级高三年级英语教学和复习计划。从目前实施情况看,效果非常好。  一、复习步骤  (一)教材的处理  本校生源分两部分,农村学生约占65%,城镇学生占35%;对于每个教学班来说,好、中、差学生参差不齐,这样的生源结构给我们
高中生相对来说英语基础差,主要差在学习习惯上,尤其是自习能力方面。事实上学生在学校获得自习能力比获得外语知识似乎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需要老师有意去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在多年的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上,我认为应从这几方面抓起:  一、教会学生拥有自己拼读单词的能力  拼读不正确,单词记不住,不仅会造成记忆单词的困难,而且还会影响语句的理解以及文章的理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就需要地理教师优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取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笔者长期
摘 要:本文讲述的是在初中的教学中,老师不光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创新能力;科学教学  一、为了达到科学教学老师应该做到哪些  伴随着我国教育方式的不断的前进,以及科学的教育方式不断的深入。在一年一度的中考命题作文中也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出现了大量开放性的试题。如何在学习中增强学
摘 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生生互动是课堂文化的主旋律。互动可以使课堂生动起来,将竞赛引入课堂教学是产生课堂生生互动的一种好方法。  关键词:合作;竞争;提高  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竞赛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竞赛中,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当今社会,一个人只有知识、能力是不够的,还应该具有合作和竞争意识,地理学习是一个合作竞争的过程,学习需要竞争,竞
书籍是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社会的阶梯的精神财富,蕴含着巨大的精神文明的力量,吸收这种能量靠阅读来完成。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我们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理想之路在何方呢?我认为,从偏重内容分析到关注文本表达形式,是语文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
期刊
摘 要:当前,课程改革在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学行为的完善在深层次地呼唤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其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