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引入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bl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程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微课程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把微课程切实有效地应用到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活动中面对的困境,并能够使学生把握地理知识的能力与技巧得到相应的增强。本文着手于地理微课程的特征,结合地理学科教学活动与微课程的特点,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微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引入微课程;教学设计;分析
  高中的地理学科是一门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整合在一起,具备知识、教育、思维、生活性等显著特征的综合学科。所谓地理微课程,就是在较短的时间之内,用兴趣爱好作为主要的导向,知识内容作为主体,使用图片或者视频等多媒体辅助工具将地理知识有效地展现出来。从实践与理论的视角出发,细致地探索研究地理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和运用等相关的问题,对推动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认识微课程
  微课程这个概念在国外跟我国理解的不太一样,我国所认为的微课程概念的界定指的是教师把课堂教学活动中关于重、难点问题的讲授解答制作成为五到十分钟的精炼小视频,同时把视频经过网络的方式传播给学生,让学生们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复进行学习,这就是微课程。微课程这一教学模式,其带有清晰的针对性,能够切实有效地增强教材内容的有效性运用,并且针对教学内容做了切实有效的结合,提升了教师教学的品质,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我国政府所指出的教育互联网 观念。教育互联网 这一观念,其最主要的就是将教学形式信息化,充分使用互联网这样的载体建设我国教育信息化和知识内容资源库,研究开发信息化学习的课程内容,微课程教学方式及理念极其适合我国教学活动互联网 的要求。
  二、 高中地理微课程的特征
  微课程之所以能有效地展现地理学科的特征,是因为地理学科具备自然、人文、区域、生活等特征。新课标提出了地理课程的新观念,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所以转变地理知识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地理微课程就是依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安排学习地理知识的内容,使用课堂教学之前微课程视频的放映,刺激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的热情,逐渐认识地理知识的具体功能和价值所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构建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学习的情境;再有,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受知识传达方式与组成方式的影响,只有把多种知识信息传播的方法做有效的优化综合,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才能得到增强,地理微课程遵照这一原则,把大量不断更新变化的地理知识信息用图片、文字、音频、动画、视频等的形式在短时间之内进行整合,继而达到在教学活动中将知识信息最大程度进行传播,并取得确有实效的教学效果。使用地理知识信息的对比,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地理知识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在设计地理微课程时,一定要综合相关的知识内容、多视角展现地理知识,将地理学科知识的生命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价值理念获得最优化的养成。
  三、 高中地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其一,深度理解微课程的基本构造。微课程是由文字、影像、声音三种成分组成的,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安静地阅读关于地理知识的文字,欣赏与之相关的影像,继而激发思索行为。通常微课程的实践长度在五到十分钟之间,字数的话在三百到五百字之间,言简意赅,简单易懂;所谓的五分钟达成一次学习行为,三百秒完成一次思考行为,就是在最大程度上使用零散实践进行学习行为。如此的微课程才能使学生具有更大的积极主动权与归属感,微课程所具有的开放性,给其在教学领域的运用带来真正的灵活性。
  其二,在高中地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一定要坚持设计主题具有强烈的教学意义。切实符合地理知识教学实际情况的微课程制作起来相对复杂,从甄选主题到技术合成,其涵括以下四个关键的內容:一是关于脚本的选择与再创作,一定要明确微课程设计的主题内容,清晰明朗地理微课程所要体现出来的真正主题内容,符合地理知识教学的关键点,全面深挖教材里所有能够被使用的地理知识信息,尽量贴合教材内容,切实展现知识化的微课程;二是,罗列出知识板块的内容,清晰微课程题材主线,把这条主线作为核心内容去制作微课程,如同在教学活动中清晰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一样,清晰课程主线内容,才会使制作出来的微课程主线内容清晰明朗,并且素材甄选的部分更加操纵自如;于主线内容甄选方面,一定要掌控多维度的教学目标,特别是情感状态和价值观的掌控,所以,教师一定要具备极强的地理人文知识素养能力;三是,积极找寻与课程主线相关联的素材内容,根据主线和教师已经具备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等,积极找寻设计制作地理微课程所需要的有效素材内容,例如,在设计《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这一节的时候,就可以在新闻、报纸、电视、书刊等方面进行甄选最新信息,通过微课程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四是微课程内容的技术加工,充分运用PPT、Flash这样的图片、视频影像裁剪编辑软件,把素材内容根据主线内容进行加工合成,制作成微课程的知识内容。
  四、 结束语
  当微课程用它自身特有的优点激发人们广泛关注的时候,地理教师一定要充分地意识到,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不单是为了增添地理课堂讲授活动的生动性,使学生获得应试所需的知识内容,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针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的意义,养成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提高学生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给学生的未来生活增添无限的色彩。
  参考文献:
  [1]赵利龙.微课程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D].2015.
  [2]肖梨芳.地理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2).
  作者简介:
  钟叶钢,浙江省慈溪市,慈溪市周巷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国培计划”深入发展,教育模式与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本文通过对基于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课堂观察与思考进行探究,以期为推动初中地理教学良性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课堂观察;思考  一、 前言  初中地理为学生打开一扇认知世界的窗,其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就是握在学生手中的“望远镜”,借助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学生可更为清晰、系统地展开地理学习,以
摘要:现代社会,资源丰富资讯发达,这对历史教学有着有利的一面,教师可以利用来丰富教学字内容,使课堂生动;同时教师采用别样的教学方式,增加其社会实践性,增加其感性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一、 前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也正是培养学生三关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是他们成长的基础。学习历史,会激发人的聪明才智,可
摘要:在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愈来愈严重。环境治理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首要问题,我国政府也正在大涨阔斧地进行改革,可持续发展战略,各种节能电气的产生,纯电动汽车的研发等等,无一不显示着政府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教育也是一样,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共同努力共同保护环境。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环
应用半姊妹轮回选择和全姊妹轮回选择两种方案对玉米沈综(旅)C_1群体进行改良,根据调查、考种结果对各群体产量及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对群体的改良是有效的,半姊妹、全
刚从事秘书工作的人都是满怀成功的希望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们热情高,成功欲强,自我意识旺盛。但往往因为社会经验不丰富,不能将所掌握的书本知识较好地运用于实际工作,造成工
摘要:在高校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思政教育作为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门科目,而高校教育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境界,并且思政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健康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将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从思政角度分析了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因此,在大思政视野的基础指导下,能够更迅速地转变各大高校对思政教学这方面的观念,从而为思政教学事业提出更多有效的思政教学改革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自从新课标改革以来,核心素养一词已经成为当然的热点话题,如何培养好学生的核心素养,打造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但由于受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合作逐渐走进了大众的生活中,无论是对于学生、打拼者、成功人士还是领导人,都离不开合作。合作能够促使人进步,能够促使人成功,能够给人带来希望,由此可见,合作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所以,本文将从小组合作的视角出发,探讨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 
近几年来,我省各县普遍成立政研机构。因此,如何开展县级政研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联系本室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一、正确认识县级政研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历史,对那些能感悟其深重者来说,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香。可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这坛老酒并不热卖,甚至可以说严重缺乏市场。为何内涵丰富、妙趣横生的历史课堂如此缺乏“听众”,为何“读史使人明智”这种如此具有感召力的名言也不足以使学生们增加对历史课的兴趣。掩卷沉思,似有顿悟,因为我们把历史课讲得太“历史”了,学生们感受不到学习这门学科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历史;鲜活;策略  历史教育工作者
用RFLP和RAPD揭示优良高粱品系间的遗传多样性R.A.Vierling等对作物种遗传多样性的评估是其改良的基础。RFLP和RAPD提供的分子标记在确定遗传多样性方面有用。玉米有丰富的分子标记多样性,并且依据这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