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12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党史学习教育自启动以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始终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三个落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有效转化,高标准、高质量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黨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1]党史学习教育自启动以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始终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发扬红色传统,汲取奋进力量,高标准、高质量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坚持“四个精准”,以“四个突出”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
  学校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工作要求,坚持“四个精准”,即精准识别党员干部、师生的差异化需求,精准立足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实际,精准匹配学习内容和方式载体,精准把握重要时间事件节点,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向深入。
  1.突出政治引领,强化责任落实。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伟大创举。[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学校党委迅速组织校院两级中心组集中学习,并于北京高校中率先举办“青年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动员全体二外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以党史学习教育筑牢信仰之基、感悟初心使命。学校以实现上述目标为落脚点,以构建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为着力点,深化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将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学校治理效能,第一时间成立由书记、校长担任双组长的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出台工作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由校党委书记作专题党课“第一讲”,实现主题教育在校园内全面“动起来”“热起来”;同时,以“书记带头讲、班子引领学、翔宇百人宣”等形式,在全校形成“领学、导学、带学、研学、自学”模式,以“头雁效应”持续掀起政治理论学习热潮。
  2.突出全员覆盖,强化统筹兼顾。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将党史学习教育全方位融入“大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学校在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整合马院教师、党员领导干部、业界专家力量,打造思政“金课”,重点培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外译”“大使看中东”“红色旅游”等方面狠下功夫,培育出一批具有鲜明二外特色的课程思政项目。其中,“大使看中东”课程由外交部原副部长杨福昌领衔、13位共和国前任大使集中授课,是目前国内高校唯一一个由一线外交官集体为学生系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课型;学校注重加强校领导与联系班级联动工作,通过开展共同点亮“微心愿”“致敬百年·手植海棠”“百名青年运河长跑”“百名师生共绘百米党史画卷”等活动,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用好思政教育大舞台。
  3.突出青年特点,强化入脑入心。承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我听亲人讲‘四史’”活动,承办文化和旅游部“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首场高校宣讲,举办“百人讲百年党史”大赛,用七种语言讲述党史故事,开展“融入两个一百年”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推出“百个入党故事、百篇主题推送、百封跨越时空书信、百堂专题党课、百幅党史图片展”五个一百系列活动,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小故事折射大道理,着力发挥朋辈力量;打造“处处都是党史景观、人人都是党史宣讲人”的学习氛围,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展,在北京高校中首创以整座校园为“党史展厅”的形式,通过多媒体互动、全息投影、知识展墙等丰富形式,将“党史”“校史”“校园文化”三大元素融为一体,让师生在走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用,立体化、全方位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4.突出正确方向,强化分类指导。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将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辅导报告,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开展“学党史·读好书”活动,推出《百年百部红色文化经典作品推介名录》,以党史研究带动党建思政研究成果落地;对二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普通师生分别提出针对性要求,定期督导二级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进展情况,指导各单位做好“特色文章”,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专项督导等有机结合,压紧压实责任。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红培工程”引领师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围绕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不断凝练特色,全面实施“红培工程”。工程突出“一个总基调”—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发挥“两个主要优势”—红色资源优势、特色学科优势;涵盖“五个红”:红色课程体系、红色品牌赛事、红色实践教育基地、红培思政工作室、红色精神文化体系,打造思政工作的“北二外模式”,于2021年成功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百个精品项目”。
  1.打造祖国大地上“行走的思政课”。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已成为覆盖“千校万人”的党史大课、思政大课。作为“红培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学校率先发起创办的“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已经连续举办十一届。2021年5月,大赛以“青春追寻红色路 不忘初心跟党走”为主题,在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浙江嘉兴举办全国总决赛。红旅大赛创办十一年来,已吸引近千所高校的四万名师生参加,走入六个革命老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红色旅游专业赛事。学校致力于打造祖国大地上“行走的思政课”,在红旅大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21年,学校又启动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红色创意漫画设计大赛”,用漫画形式回顾“百年大党的历史足迹”,通过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活动,真正把“红色种子”种进青年人的心里。   2.用好红色资源,校地共建“红色育人基地”。学校先后与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江嘉兴共建“红色育人基地”,与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北京冬奥组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香山革命纪念馆就多语种讲解员培养开展合作。在与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的合作中,学校学生集中采访100位新四军老战士,学生与党史“活教材”面对面,接受红色革命教育。未来,学校将思政课堂搬到服务国家、服务首都建设的现场。
  3.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三全育人”全过程。党史学习教育和“三全育人”的育人导向是一致的,都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两者同频共振、同向同行。[3]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学校党委推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和志愿服务育人特色,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系统相整合,全面浸染学生的“红色”底色,培育有中国心的国际化人才,打造“一统领、两特色、十育人”三全育人格局。
  4.厚植红色文化土壤,建设文明校园。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能够塑造青年学子的世界观和大局观,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至关重要。坚持红色文化引领,处理好“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国际化”的关系,在特色品牌活动中彰显育人特色,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历史传承、体现时代精神的特色校园,使党史学习教育达到广泛覆盖、深入挖掘、充分说理、透彻理解的良好效果。学校于2021年获评 2018-2020 年度“首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三个落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有效转化
  学校党委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始终坚持“四个精准”,让师生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新成果,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见效,在服务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学校事业进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1.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办实事”落实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上。按照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对学校“要更好承担培养国际交往人才的任务,要适应北京‘走出去’的各种需求”指示精神,扎实推进“2020版人才培養方案”实施,持续深化以“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高水平专业建设,入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近半数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围绕教育部、北京市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规划,孵化打造30门精品核心课程;立足师生需求,为师生成长成才提供广阔舞台。在北京高校中成立首家“教师健康中心”,2021年上半年举办首届教职工心理健康节,活动覆盖教职工200余人次。将党史学习教育同做好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紧密结合,通过“英才推介”计划、网络直播、线上线下双选会等形式,精准推送各类就业信息,助力学生成长就业。
  2.厚植人民情怀,将“办实事”落实到学校综合治理能力提升上。全面分析梳理近三年来“12345”热线大数据,整理出重点民生诉求问题26项,逐一挂账销号。深化“线上+线下”便民利民,全面推广“65778001”服务热线,实现快速受理、转办、响应、反馈、回访的“一站式”服务,为师生群众提供更好记、更权威、更便捷的意见诉求反映渠道。同时,学校建立“办事大厅”,梳理完善办事大厅办事事项,将财务报销相关业务融合在“办事大厅”开展,提升师生办事效率,实现“少跑路、多办事”。
  3.心怀国之大者,将“办实事”落实到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上。全力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服务保障工作,学校百人合唱献词团在天安门广场精彩亮相;全力做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做强做优特色智库,推动形成“首都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首都高端智库体系;发布“首都关键词”项目首批成果,助力中国治理话语走向国际;成功承办北京市委宣传部“爱上北京的100个理由”主题短视频大赛,打造北京良好国际形象;《阿拉伯研究论丛》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中阿交流搭建重要学术桥梁;与教育部有关部门开展合作,为将北京建成“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提供重要支撑;持续加强全市唯一的“北京国际志愿服务基地”建设,并与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签订合作框架书,助力首都国际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1).
  [2]钟瑞添,李晓霞.论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的实践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双月刊) ,2020(2):91-97 .
  [3]黄旭.构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J].重庆行政, 2021,22(4):85-87.
其他文献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大国工匠,这些工匠所具有的工匠精神是人才培养之“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高等职业院校需要转变观念、充实内容、丰富形式,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利用行企资源优势,克服观念困局与实践困境,从营造社会氛围、激发学生主体性、培养职业创造力等方面不断探索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新路径。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工匠精神;路径   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面临的现实困境  1.工匠精神
期刊
摘 要: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引导为主轴,旨在通过回答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将其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中运用,对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以及培养大学生理论思考习惯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概论”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要求教师结合“00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启“问”的闸门,引导大学生“敢问”“能问”“会问”。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讲授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期刊
摘 要:积极探索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既是推动课程教学模式变革,探索“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有益尝试,也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探索要兼顾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线上课程的建设应与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并行;要重视能力导向和产出导向,努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与认同感。  关键词:新闻学;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为中
期刊
摘 要: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必将引起评价方式的变革,学生的全面发展呼唤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探索“课程+课堂”双维度、多方式下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模式,形成记录范式供教师使用,构建了“优化教学评价设计—细化教学组织实施—完善教学过程监控—加强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实现路径,为高校教师实施课程过程性评价提供有效借鉴,为学校推进课程过程性
期刊
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的旋即而来,打开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场域,但新道德伦理又使网络思政教育陷入困境。在阐释人工智能发展给网络思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把握好人工智能的伦理原则、自律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思政,建立完善学校整体人工智能体系、多角度提升教育者“人机协作”能力以及加快网络思政向智能思政转型,使网络思政更好地发挥铸魂育人功能。  关键词:人工智能;网络
期刊
摘 要: 校友资源的丰富性、预见性和延续性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需求的多样性、反复性和持续性存在着天然内生机理的契合,具有耦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校友基因的激活,建立支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友信息大数据;校友文化的凝练,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和内容范式;校友精神的弘扬,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友感化和调适机制。最终实现二者的同向同行,达到“过来人”陶染“现在人”的目的,促进协同育
期刊
摘 要:高校依托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关键在于厘清学习内容、落实主体责任、丰富学习形式,从而引领广大师生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传承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推进方式  高校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须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本文以对外经济贸易大
期刊
摘 要:增加亲和力是高校思政课教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把现代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运用到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利用好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推动思政课教改,有助于活跃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效果。主要探讨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之一的“对分易”在思政课考勤、整合教学资源、促进课堂师生交流以及平时成绩计分等方面的教学应用。结合在思政课开展“历史上感动瞬间”小组课堂演講比赛
期刊
摘 要:当今时代科学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的趋势,学科交叉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以北京化工大学“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计划”为研究依托,在充分调动师生双方主动性的基础上,构建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师生深度融合的学习环境和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从管理模式、交叉研讨课、科教协同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对同类院校开展相关探索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协同创新;学科交叉
期刊
摘 要:近些年,许多高校开始实行本科大类招生培养,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上不断革新。如何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成为各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北京化工大学本科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以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实践为例,提出了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升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构建高质量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大类招生培养;人才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