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小学教师培养的现状思考与实践路径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j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全科教学“成为国家政策文件及教学实践领域的热词,相关的教改活动也渐成燎原之势,但“全科教学”具体怎样理解?以怎样的模式去进行培养?现有情况下全科教学师资从哪里来?都是目前困扰我们的现实问题。本文从这几个角度进行思考,尝试提供一些有效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全科教学;包班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全科教学”近几年来已成为国家政策文件及教学实践领域的热词,各地教育部门的全科教师培养试点及全科教学改革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杭州大学教育系就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小学低年级包班教育实验,在全科教学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之后,上海和杭州等地的部分小学开始推行全科教学制度下的“包班制”。2012年9月6日,国家教育部、发改委等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完善小学教师全科培养模式”。同年9月20日,教育部等四部委又在《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再次提出扩大“全科小学教师培养规模”。2014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进一步明确,“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要“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全科教师的培养方向,也对师范教育院校学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現有的师范生培养模式亟待进一步的调整与变革。
  一,厘清概念:明确全科小学教师“全”的内涵及培养目标
  何谓“全科教学”?“全科教学”的“全”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首先必须厘清其内涵。目前,学术界对此尚无明确定义,大多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模糊认识,全科教学更多应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幼儿园及小学教学中(本文中所指的全科小学教学均包括幼儿园教学),由一个教师同时担任几门核心课程教学的资源配置方式。一些学者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探讨给出了自己的界定与理解,有学者认为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全”指的是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教学工作、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合理的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可以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也有学者认为,全科教学的“全”就是指老师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教学工作。换言之,担任全科教学的老师必须具有较高学科素养和专业素质,什么科目都拿得起,什么都能教。《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未来的小学教师必须具有“知识博、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广”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小学全科教学较之于小学分科教学。应具有跨学科、多学科的教学特点。担任全科教学的老师也应同时具备教育技能精、综合素质高、职业适应面广的个人素养。
  众所周知,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总有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学习领域。我们不可能要求从事全科教学的老师成为每门学科都擅长、精通的全才、通才,这也不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客观实际,但我们应在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方面进一步明确。要求合格的师范毕业生应通晓多个学科的教学基本技能,有所侧重,并且有较强的综合素养(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在音、体、美、书法等某方面有一定特长),由“一专多能”逐渐向“多专多能”过渡。
  小学全科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职业认同度高。掌握教授小学教育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教学基本技能。通晓小学各科教学方法,并在其中几门学科上专业任教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的小学教育专门人才。综合素质高不仅表现在多专多能。同时其核心要求应表现在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实践能力。
  二,追本溯源:全科教学产生的背景及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的全科教学模式目前仍处于方兴未艾的探索阶段,而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在学前与基础教育阶段却早已广泛使用。英国的小教专业师范生要熟悉“小学国家课程中核心与基础学科的教学”:法国的小学教师要“教授各个学科并承担从幼儿园小班到小学五年的教学工作”;美国的初等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涵盖初等教育学科的所有科目”,“Classmom Teacher”要承担1-6年级的数学、英语、科学、历史等课程教学工作:加拿大的“Homemom Teacher”除负责考勤和通知外还要承担核心课程授课任务,至于专业色彩浓厚的课程如音乐和美术,则可安排给其他教师。
  全科教学是相对于分科教学而言的。分科教学以学科知识的概念体系为线索来组织课程,课程体系偏重单一学科的纵深发展,割裂了各部类知识间本来的有机联系,难以适应课程综合性的要求,不利于学生作为“全人”的整体发展。而全科教学则秉承了综合培养的价值取向,注重学生跨学科的知识素养与开发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培养,突出全科教育的“综合性”,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实在早期中等师范阶段,我国中等师范学校即是以全科规格来培养小学教师的。但随着小学教师培养学历层次上的发展变化,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师并入高等学校,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也逐渐从全科向以分科为主发展。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本科小学教育主要有分科培养、大文大理培养、“2 2”培养和“综合培养,学有专长”四种模式。这些培养模式都不同程度地对应了我国小学的分科教学。
  客观地说。这种分科学术性的培养模式对经济发达、教师编制充裕的大中城市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高中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有利于所教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向纵深发展,但对于小学低年级及人口分散、班额较小的西部农村学校而言。其培养的教师因缺乏全科教学能力而较难适应实际需要。即便在大城市的小学教学阶段有时也不能完全做到分科教学,也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全科教学能力。一项关于北京市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61%的新教师都要兼教2门及以上课程,仅教一科且与自身学科方向相吻合的仅占15%。任教与所学的专业方向未对应的现象普遍。20世纪80年代末全科教学意义开始受到重视,杭州大学教育系展开了为期两年的小学低年级包班教育实验,在全科教学方面进行了可贵探索。该试验要求教师受过中等以上师范教育,当然这仍属于中专层面上的全科教学,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之后,沿海发达地区如上海和杭州等地的小学有些开始推行全科教学制度下的包班制。使全科教学价值进一步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上应重视培养“多科多能”的全科型教师。对此,我国已有不少学者从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农村教育现状、小学课程综合化教学、“小班化”教学、“包班制”教学等方面对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价值作了论证。   此外。从国外办学经验和国内探索看,全科教学有利于学前与小学生活衔接、灵活执行教学计划、强化学科联系、全面评价学生,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有效整合课外活动,还能够减少课业负担。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课程综合力度空前强化,对全科教学的需求也成为与综合课程相一致的客观要求。
  三,实践路径:国家政策导向与地方依据实情具体操作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布《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了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在“专业理念和师德”部分,强调教师职业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特点,要求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结合起来,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在“专业知识”四大领域中的“学科知识”与“通识性知识”中均提出小学教师要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应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各地的全科教学改革试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早在2006年湖南省教育厅就启动了《农村小学教师专項培养计划》,进行了“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学历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研究”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研究”。2011年浙江省把全科小学教师培养作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湖北、浙江、广西、重庆等地也相继出台了小教全科师资培养计划对全科教师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政策扶持和鼓励作用。
  但全科教学与分科教学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学者对小学阶段分科教育持全盘否定态度。他们认为分科课程割裂了各类知识间本来的有机联系,难以与生活、社会、现代科技发展之间形成密切关系,不利于学生作为“全人”的整体发展。还有学者提出,全科教师可以防止单科教学以单科成绩来评定学生综合素质的“割裂评价”,对学生人格健全产生负面影响,这些观点似乎都有些道理,但却忽视了学科教学师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趋势与规律。从教师角度来说。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均采用全科教学甚至包班制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没有采用小班制教学,学生人数众多的班级,老师必然不胜重负,压力过大。即便是在提倡包班制全科教学的美国也存在不同声音。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教育与信息研究生院社会科学和比较教育教授、《比较教育评论》主编约翰·霍金斯提出。美国小学教师对既教学科知识又要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负责感到压力过大。事实上,教改实践已经表明:采取包班教学的管理模式。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优点非常突出。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其缺点也非常明显。从学生角度来说,同一个教师长期包班全科执教同一个班级,极有可能导致教师对学生贴标签,产生评价固化,师生之间也易形成交往疲劳。
  因此,小学教育实施全科还是分科。关键是要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在不同阶段宜于采取不同的模式。中低年级以全科教学为主,高年级以分科教学为主。这样既顺应中低年级小学生认知整体性强的特点,又有利于小学向初中逐步过渡到分科教学,增强适应性。
  此外,实行全科教学教师培养教育课程结构的设置也需要不断优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简称《专业目录》)是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编写的重要指导文件。《专业目录》建议小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为“教育概论”“语文”“数学”“英语”“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教学论”“小学班队原理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小学各学科教学与研究”,语文、数学、英语同时出现在核心课程中,具有明显全科导向。在我国小教专业一贯的课程设置中不仅有公共基础课。还有更多的学科专业课,要加强全科导向,如果只是简单增设教育专业课,必然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如果选择性增设教育专业课。又会导致教师教育知识结构不完整,因此我们比较可取的策略是采用综合方式。进行一些课程整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考核与考查相补充。
  职称评审方面也应对全科老师实行相应的扶持政策,学校对全科老师进行的职称评审比单科老师要有所倾斜,对全科老师的个人成长发展予以重视与鼓励。在2011年国家人事部颁布的《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建立了统一的中小学职称制度,但未对小学教师职称提出分科要求。事实上,小学教师的岗位必须设置到具体学科。这些政策的空白必然对全科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审归属和岗位待遇兑现带来问题,必然影响到积极性。现实工作中有的小学教师不愿意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对应的教师职称系列,职称评定时靠不上去。或者因为学科标志不明显评审时受到歧视。如果借鉴日本的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在教师持有单科教师资格证书的基础上,鼓励或要求教师申领第二、第三学科教师资格证书。待一定条件成熟,采取多证换一证的方式,领取全科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并对拥有全科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老师进行重点培养,想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老师们进行全科教学的热情。
  在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实行全科教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确实大有裨益,全科老师师资从哪里来?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吸引优秀生源、培养模式上课程设置的相应调整、职称评审上的适当倾斜、国家政策层面上的大力扶持等,多种方式齐头并进,形成多方共同体共同促进。我国的教育百花园里必然会迎来全科、分科各领风骚的姹紫嫣红的春天。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只有运用文明和谐的语言才能够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教师作为文明的传播者,教师的语言要求一定要保持文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一个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在这几年来,在我们的中小学校园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变少了,但是教师对学生辱骂、嘲讽、当众指责,甚至孤立漠视等现象却是屡见不鲜。教师的语言暴力在我国的中小学已是较为普遍的了,这种畸形的教育方式对学生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壮大,同时对经贸英语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经贸英语是商务英语的重要部分,并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进入WTO之后,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使得贸易英语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研究。贸易英语具有和普通英语一样的语言共性,但不同的是经贸英语的使用范围和语体特征以及词汇意义。经贸英语的词汇具有非常独特的特点,并且在进行经贸英语的翻译中,了
一、情景教学法应用在商务礼仪教学的必要性  1.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商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和表现型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是最好的体现,商务礼仪体现的基础知识非常的繁多、并且表现的细节点十分突出,如果是单纯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笔试通过的方式,是不能够应用到实际中的,并且记忆起来很困难。情景模拟的教学法,能够将这些细节和基础知识通过场合和场景展现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
内容摘要:对于产业工人的培养来说职业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区域间产业转移为背景,当前中部地区对产业工人的需求为导线,针对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解决对策分别展开论述并形成新的培养模式,对职业院校培养优秀的产业工人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产业转移 产业工人 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区域间产业转移现象已经成为当前热点话题。我国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相继实施,一些劳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与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彰显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天津市南开区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择选适合于中小学生传承与弘扬的文化因素,从在地场馆资源、中小学学段衔接以及横向学科间整合层面入手,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一、课程迭代与发展:传统文化在地课程资源整体构建的背景追溯  南开区以课程理论为指导,基于课程资源的整体构
内容摘要:近几年技术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招纳的学生人数相比之前多了两倍,技术院校作为直接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灌输,还应该对学生实践和创新动手能力加强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就是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工作任务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合力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之前的汽车维修专业更多注重的是理论教育,而且汽车实训时运用的机械
【摘 要】本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培智学校。笔者根据各年段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使用“生活体育”校本教材,通过自主体验教学模式,变“灌”为“体验”,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感受活动的快乐,发展他们身体协调性,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学生体质,以彰显该校“体艺共进,康育并举”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教育观;教学观;有爱无碍;生活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鸡年初五之雪  声声鞭炮连万家,烟味呛人漫无涯。一夜乱飞除尘霭,新春气爽乐开花。  2.立马走人值  陌生桌上赌一回,翻倍瞬间三百亏。合伙骗人无底洞,万分一付快离归。  3.元宵夜漫步周口滨河路  吃罢汤圆看月圆,烟花少了净家园。开心散步开心笑,共度良宵梦里甜。  4.小不点二首  央台小不点真行,尽展大能耐比雄。跳舞Ⅱ昌歌玩特技,人人出众不寻常。  小不点儿大能耐,央视舞台来竞赛。歌舞优美杂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新时代大学生的比例、数量,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远远高于上个世纪。但是,大学生学习的消极态度与倦怠心理在教育教教学调查中所占的比例却在不断上升。近年来,教育界一项权威的学习性调查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那就是——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简称NSSE)项目。此项目,旨在通过
内容摘要:“诗言志”被誉为是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先秦时期由儒家推崇的《诗》成为最权威的教材,并且“志”占据了主导地位。汉代以后,诗歌中的“情”在慢慢的增加,重在真情实感的流露,直到魏晋时期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的说法,中国诗学从一种功利功能向审美功能转化,其中“情”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根。  关键词:志;情;功利;情感  一、“诗言志”  诗言志最初在《尚书-尧典》中出现:“诗言志,歌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