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内涵以及理论渊源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of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我国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不仅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继承了我党前几任领导人对小康社会思想的阐述,由此对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有了一系列新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从而赋予了小康社会思想时代性内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这一思想必将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十九大;全面小康;思想
  新时代,中国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我党根据复杂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立足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情况,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热点和难点,审时度势,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在这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由此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表现。这一思想的形成有着丰富的理论渊源,不仅为第一个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第二个奋斗目标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1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内涵
  现阶段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一刻都不能马虎。我党针对我国新时代所面临的各种复杂多变的艰难挑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这五个方面对全面小康有了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以及更全面的要求,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赋予的时代性内涵,值得仔细推敲。
  1.1“全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
  所谓全面,首先要做到覆盖的领域要全面,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协调发展,也就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就像“木桶原理”一样,不管其它木板有多长,只要有一块木板比较短,水就最多只能装到短木板的高度。因此,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五个方面的每一个方面必须都得抓,不能有任何一块短板,一项都绝对不能落后,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顺利向第二个奋斗目标顺利进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也曾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1]这一重要论断就重点指出了“全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所要求的小康社会不是经济单方面的一骑绝尘,因为这会导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都会影响甚至中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从而影响现代化的实现。
  其次,“全面”还包括覆盖的人口要全面,也就是说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必须要覆盖到全中国14亿人口身上,否则就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背道而驰,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惠及全国各族儿女的小康,也是惠及全体中华人民的小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途中,中国共产党要统筹兼顾,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必须要做到使全体人民都能脱贫并且真正过上小康生活,没有任何一个人有掉队情况。这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正内涵,才能真正彰顯出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体现中国特色,给那些既希望保持独立又希望全面发展的国家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最后,“全面”还包括覆盖的区域要全面,也就是说要使城乡区域共同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农村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和发达地区差距比较大,这就要求应该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紧抓经济质量的同时实现收入水平、基础设施、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全面进步,争取让全体人民都能够享受到国家所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这不仅可以促进不发达地区的全面进步,还可以构建一个和睦相处的社会,保障国家安全,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添砖加瓦。
  1.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如果用同一个衡量标准对全国各地进行考察,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势必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发达地区会因此好高骛远不思进取,这便会试发达地区丧失发展的动力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而不发达地区则将从此陷入无法达到小康要求的困境,这容易导致不发达地区的人们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从而危害到国家安全。由此,我们都知道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让每个地区、每个民族达到同一水平的小康是不科学的,僵化地把统一的指标体系套用到各个省区也并不现实,更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坚持一定的衡量标准,而且还要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不仅要考虑到2020年这个关键时间节点,而且还要以长远的眼光总揽全局、统筹规划,谋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方面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
  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不仅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而且它的形成与发展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密切相关,同时它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前几代领导人关于小康社会的思想阐述。
  2.1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康社会的构想
  “小康”这个词并不是个舶来词,它来源于我国,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于小康”。这里的“小康”和我们现在所指的小康有很大的区别,它并不是作为一种社会的理想模式而存在,只是想表达一种老百姓太辛苦应该得到适当休息的美好愿望。随后,在西汉成书的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中首次把“小康”描述为一种社会的理想模式,其中对小康社会有这样的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2]这里对“大同”以及“小康”的表述其实都源于儒学家孔子对理想社会的构想。此后,孟子、荀子等儒学家都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与阐述。按照儒学家们的设想,大同社会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社会模式,相当于我国的最高目标,即共产主义社会。他们认为如果想要达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那么必须要先经过“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千百年来,我国古人把“小康社会”作为仅次于“大同社会”的一个发展阶段,表明了古人对和谐、稳定的美好社会生活的殷切期盼。当然,由于古人所受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正确把握“小康”这个构想在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因此导致在认识和实践方面都容易出现“乌托邦”的情况,即空有美好的幻想而没有可实现的条件。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强势崛起,一直以来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在中外交流交锋中节节败退,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内忧外患进一步加剧。为了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美好愿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救亡图存的新出路。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充分利用古代对小康思想的研究成果来探寻救国救民的新方案。比如清末民初的思想家康有为所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追求的小康社会是把传统的儒家文化当成外在形式,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吸收西方的价值观念。他在《春秋董氏学》中明确指出:“升平者,渐有文教,小康也。”[3]这表明太平盛世就是小康社会,也就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除此以外,另一位革命家孙中山也深受古代小康思想的影响,但是他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共和派,因此他设计的也是民主共和的小康社会。历史证明,康有为主张的民主立宪和孙中山主张的民主共和都不符合当时中国所处的国情,因此,它们的主张无疑都遭到了失败,这就导致他们对小康社会的规划无法实施,更不可能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系列的失败表明照搬照抄资本主义制度根本不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在中国完全行不通,必须另寻出路。
  2.2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对小康社会的影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与完善不仅有赖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领导下形成的理论成果,它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全面”二字,这要求我们看待问题时要用全面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借鉴上文提到的“木桶原理”,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全方面遍地开花,在实施的过程中都要跟上历史的步伐,不能顾此失彼,使任何一个方面出现落后的情况,这样就无法真正建成小康社会,更无法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另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则在“建成”二字,自从上世纪末我国达到总体小康的目标以后就一直在为此而努力,曾先后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说法,“建设”和“建成”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远见和制度自信,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方法论,表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另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看,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自己的规律的,它必然要经过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递进过程。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成功递进。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截止点,要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创造性,这只有在完成头两步走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作为我國第一个奋斗目标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一个重要关键节点,它意味着我国人民的总体生活迈上了一个大台阶,这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一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更为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3中国共产党前几任领导人对小康社会的设计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就一直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毛泽东同志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小康”一词,但是他曾经多次提到过大同这个词。改革开放后,面对新的历史条件,邓小平同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赋予了小康社会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小康社会思想的奠基者和创立人。1984年,邓小平指出:“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4]他在十二大提出了“两步走”战略,之后进一步规划了“三步走”的战略思想,十三大则正式确认了“三步走”的战略,这不仅是对“两步走”战略的完善与延伸,同时还是邓小平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重要拓展。“三步走”战略思想的提出与完善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它使得小康社会思想有了详细具体的实现步骤,指引着我国向新世纪大步迈进。1997年,江泽民在党召开的十五大上重点强调:“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〇〇〇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新世纪前二十年奋斗目标的展望,也是对邓小平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重要拓展和延伸,为后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作了必要的准备。虽然上世纪末期我国就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但是这时候的小康和我们所期望的小康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奋斗,力求能早日建成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小康,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2002年,江泽民在十六大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对邓小平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重大发展和创新。此后,2007年,胡锦涛明确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6]这就为后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重要铺垫。随后,经过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十二五”时期的努力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将更加牢固,为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提出与完善保驾护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830.
  [2]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康有为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4.
  [5]三中全会以来重大决策的形成和发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594.
  [6]胡锦涛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2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南昌地区主要高校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针对当代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对策,以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使用智能手机,提高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  关键词:智能手机;大学生;学习  一、研究背景和概况  当代社会,由于网络智能化和数据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已成为时势所趋,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提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各种电商平台优惠购物APP应运而生。本文以美逛APP为例,结合项目数据分析,总结影响用户购物习惯和行为等因素,总结美逛APP发展现状及竞争优势,分析了其发展的前景与路径。  关键词:优惠购物;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一、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的网民数量达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而网络购物也是互联网商务交易类应用中,用户规模
期刊
摘要:当今我国社会一大问题之一就是人口走失与被拐卖,人口走失和被拐卖的群体主要是儿童和女性,这类群体主要被拐卖到偏远山多的地区,多数被寻回的概率不大,因而加强对儿童、妇女防走失防拐卖的研究应成为社会重视的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剖析民众对于防拐卖措施的做法,分析当前市面上防走失防拐卖产品的优缺点和民众对于隐形定位追踪芯片的功能要求,进而提出新型隐形定位追踪芯片的构想,并找出隐形定位追踪芯片有关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优秀家风的培育与传承日益成为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人们开始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家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相辅相成,家风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家风建设中起着引导作用。以曾国藩家书为例,对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和当今家风面临挑战进行阐述分析,并为此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 家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曾国藩家书  当前,
期刊
摘要:东北的朝鲜族因为语言的便利会选择去韩国务工,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流动,这一现象在朝鲜族村庄也较为普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相互介绍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带来“家庭式”流动。本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这一人群流动中的特点和功能,以及社会网络的具体运作方式,为深入了解朝鲜族的人口流动提供了视角。  关键词:东北朝鲜族;社会网络;人口流动;亲缘  一、引言  中国的朝鲜族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东北部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逐渐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计算机软件的出现也对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新产业迅速发展,带来了大量新技术的涌现,将这些技术通过申请专利进行保护已经成为主要的知识产权保护途径。计算机软件是否可以通过申请专利得到保护,首先需要判断的是是否具有可专利性。在我国计算机软件方面的专利审查中,可专利性审查的最重要性逐渐突出,研究
期刊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第四、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统计年鉴中的人口数据,基于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指数、重心模型等研究方法,揭示1990-2016年重庆市人口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但各区县人口密度空间差异显著;(2)重庆市人口密度呈现以主城区为核心,向四周递减的圈层结构;(3)重庆市人口向主城区集聚程度不断增强,区域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程度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判例,是指在司法活动中产生,经过特殊程序认定,具有普遍约束力,能够作为今后类似案件裁判的基础的司法判决。但只要能够满足案件是在司法实践中产生,并且对以后类似案件具有指导作用,即使该案例经过抽象化处理,也同样可以认为是判例。判例作为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它植根于成文法、起着补充、修改、完善律文的作用,与成文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审理案件、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是我国古代法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鲜明的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只有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绿色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电力企业的平稳发展是我国国民用电的根本保障,所以,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对相应的硬件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的同时,还应当不断地加强自身思想以及提高自身能力,从而保证电力企业每一位员工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够在实际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本文首先对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政工工作具有的意义以及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并且探究当前我国电力证供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分析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以及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