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恩光:实业家的红旗精神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wolfwv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恩光先生,是设计师、红旗汽车收藏家、红旗精神传承及弘扬者。秉凭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坚持,他从一名设计师成为一名鼎鼎有名的实业家;秉持一种敢于拼搏、自主创新的理念,他于万千的制造行业中叱咤风云,引领欧美小厨具市场;秉持对中国制造的荣誉感,他对象征“中国尊严”的红旗汽车痴迷不已,将“红旗精神”融入企业,走向传承和弘扬红旗精神之路。“红旗精神,不单是一辆车,更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是创新、拼搏、坚持、自信,以及无惧!”
  【汪恩光先生,康加集团主席、世纪龙集团主席、中国燕山大学机械工程研究硕士、亚洲知识管理协会院士、香港工业专业评审局院士、香港工业奖评审委员、香港设计委员会委员。拥有:康加实业有限公司、康加塑胶五金电子厂、世纪龙合金模型有限公司、东莞市创世纪龙汽车模型有限公司、多立实业有限公司、多立厨具实业有限公司多家公司,荣获“感动红旗50人”称号。】
  艰苦创业 自力更生
  汪恩光先生身上的故事,是一个个充满着自信和坚持的故事,在自信与坚持当中,他不但赢得了自己的事业,更赢得事业上的辉煌。
  在中学毕业之后,汪恩光先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制作立体工业模型,成为了香港做该行业的第一批从业人员。作为一名设计师,苦于没有雄厚的资金,他大多时候都是将自己呕心沥血设计出来的作品卖予别人,然而每卖掉一个辛苦设计出来的作品之时,他的心里都难受万分,有时竟忍不住在客户面前掉下眼泪。一次次类似经历过后,汪恩光先生便下定决心,要开办自己的工厂,生产自己设计的产品。
  1986年,汪恩光先生与其它三位合作伙伴每人拿出2800元成立工厂,专门加工各类家庭厨具用品。由于工厂开设在内地,伙伴们纷纷抵不住常常奔波于香港和深圳之间的辛苦,最终选择退出。因此好景不长,三年后这家工厂便早早地结业了,不过汪恩光先生并未就此失去信心,反而更坚定了成立完全属于自己的工厂的决心。
  1993年,汪恩光先生苦心经营,又于深圳开设了工厂,专门设计、生产、销售、推广自己的产品,与大多加工厂不一样的是,他一设厂就创立了自己的厨房小家庭用品品牌“康加”,该品牌在日后,成为了畅销欧美的厨具品牌。“不创立自己的品牌,永远帮别人加工,而创立自己的品牌,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对未来抱以十足的信心和恒心,汪恩光先生在创业的路上,一走便是几十年。在当时,与汪恩光先生拥有共同想法的设计师很多,坚持到如今已所剩无几,唯独他成为了厨具小家电市场上有名的实业家。
  作为一名实业家并非易事,除拥有资金,更重要的是赢得市场的喜爱,汪恩光先生的法宝就是其过硬的设计能力,这也是他一直的信心所在。他认为,无论是设计还是制造环节,都是围绕使用所需,比如说:跑车为何叫跑车?是因为它能迅速移动的特长,而根据它迅速移动的特征所表现出来的功能、设计出来的外型,才恰恰是它本身应有的模样。“总的来说,设计出来的东西,功能是首要的,其次是注重地域文化。”在经营公司时,汪恩光先生花费大量精力于申请专利之上,着重申请功能专利,累计起来有数百个专利之多。
  目前,汪恩光先生的设计部门仍大部分运用他的概念和创意,“每设计一款新的产品,我给设计团队一个题目或方向,一周之后开设评审会,研讨设计的方向正确与否,若有走错则加以修改,确定方案后在细节上调整,最后再设计美观的外壳。”十多年间的彼此磨合,汪恩光先生与他的设计部门已配合得十分熟练与默契。由此,不断有新的产品推出市场,得到了客户们如潮的好评。
  由于汪恩光先生的工厂设立在内地,而在十多年前,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抱有不信任的态度,如何走出困境呢?汪恩光先生想到国际市场对香港的信任,由此他在产品上贴上了“香港监制或香港设计”的标鉴,本质上仍是内地生产,然而经过这一层的包装,使得更多人易于接受来于中国制造的产品。
  发展至今,汪恩光先生的事业发展壮大,成立了康加集团,旗下拥有康加实业有限公司、康加塑胶五金电子厂、多立实业有限公司、多立厨具实业有限公司多家子公司,“康加”品牌的厨房小家电也走向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厨房,成为世界人民生活中的好帮手。
  从白手起家到有名的实业家,汪恩光先生一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过程让许多人为之敬佩动容,而他的行动不失为“红旗精神”的真实写照,而“红旗精神”在他心目中,更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矢志不移弘扬红旗精神
  红旗,是我国建国时期的自主汽车品牌,有“国车”之称,至今早已超越一部轿车品牌的概念,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红旗精神,凝缩着民族志气和国家尊严,更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敢于拼搏精神的生动呈现,一如汪恩光先生的发展事业时所拥有的精神力量。
  “与老一辈参加研发和制造红旗汽车的工程师们聊天,你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那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全力以赴干好事业的崇高精神和高度无私奉献的决心,这是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常常触动着我。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我们的航天事业才能在短短时间内名列世界前茅,对此,我非常尊重、崇敬他们。现在,我就希望能将这种精神发扬和继续传递下来。”汪恩光先生饱含深情地说出这段话,这亦是他为何一直以来弘扬和传承红旗精神的原因所在。今日,红旗精神不但是汪恩光先生身上最闪亮的品质,更是他的企业文化所在。
  经过汪恩光先生不断地渗透与融合,红旗精神已融入企业中的方方面面。在企业日常工作当中,“创新、拼搏、坚持、自信、无惧”的红旗精神是企业的指导标准方向,在多年的融合中演化成“温情管理”方式,着重发挥员工们自主创新、敢于拼搏的主人翁精神,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很好的成效,还引得一汽集团(红旗生产厂家)各级领导争相前来参观和学习,大大超乎汪恩光先生的意料。在企业的内刊上,一个特别的卡通人物形象一直吸引着众人的目光,那就是“红旗超人”,因为汪恩光先生希望以漫画的形式更生动地诠释红旗精神。
  为更好地传播红旗精神,汪恩光先生在2002年成立了“香港红旗车迷会”,与众多喜爱红旗车的车迷们品茶赏车,共忆红旗时代的感人事迹。他还期待着能推动红旗车走向世界,与世人共享红旗经典!   在与一汽集团的相关领导相熟之后,汪恩光先生在其交谈中,一句无心的话语却成就了他的一个梦想。在一汽建厂50周年之际,他有感而发,“假如能承接制作用以纪念的红旗车模,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没想到,就是这样一句感慨,又鉴于他对红旗汽车背景的熟谂及热爱,由此轻而易举地赢得了一汽集团的高度信任。
  接到任务后,汪恩光先生率领公司设计团队全身心投入到设计当中,最终制造出以260多个零件,平均花费每个工人10小时的工作成本的红旗车模,其遵循真车构造,做工之精细,除了大小之外,可以说与真车无两样。红旗纪念车模制造出来以后,又使得一汽集团上下一片惊叹:如此精美车模,真不愧是用心之作的艺术品!在当天的纪念日,这款红旗车模当仁不让地捕获了许许多多红旗车迷的狂热之心。
  与红旗汽车结缘的故事
  对于一个本土出生的香港人,为何会如此热爱甚至痴迷红旗汽车,是源于何种原因?这不免使人好奇,但听得汪恩光先生娓娓道来之后,一切便似乎十分有根有据,更不由得升起一种敬畏。
  汪恩光先生,1950年出生,从小在香港长大。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与内地的民间交往甚少,对于大多数香港人来说,内地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地方,然而缘于一种对祖国天生的亲切感,以及对外界的好奇心,并没有隔绝汪恩光先生对祖国的渴望。一次,在香港举行了国产车展,从小对汽车着迷的他便第一时间去参观。
  至今,汪恩光先生对那天展出的车型记忆犹新,比如幸福牌摩托、长春大卡车(解放)、北京吉普等,但一处被人围得水泄不通的展厅更吸引了他的目光,他排着队慢慢走近一看,哇!一辆庄重威仪、大气典雅的红旗轿车呈现在眼前,那一刻,他被震憾了,兴奋地嘴里念着“好靓啊,好靓啊!”就这样,一次又一次,为了再次目睹红旗车的风采,他整整排了五次队。后来他又得知当时红旗用的是V8发动机,更是完完全全被红旗感动了!“当时香港满街跑的英国车、德国车多是直4发动机的小轿车,而那时的中国却能制造出那么先进的车辆!”想到此,自豪感油然而起,从此红旗车便在他心里播下了种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汪恩光先生对红旗汽车的背景文化了解得越来越多,对红旗汽车的热爱也是与日俱增,在1981年去北京旅游时第二次看到红旗汽车之后,想要拥有红旗汽车的愿望更加强烈。
  1994年,在四处打听之处,汪恩光先生不惜花费了两年的时间,终于从一家车行老板的朋友的手中购得一辆红旗CA770,这无疑是了却了多年的心愿,虽说那辆车当时已属报废,车身塌在地上基本上都已无法开动,而且搬动亦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这并不打消半点汪恩光先生的欣喜之情。“正当我搬走这辆红旗车之时,那位朋友竟然也忍不住流下眼泪。他很爱车,我很明白。”因此,汪恩光先生承诺这位朋友,日后定将好好地维护该车。数年之后,在他的精心修理之后,这辆车竟焕然一新,行驶正常,如同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经过不断地打听、搜罗,汪恩光先生已收藏了七辆红旗车。在他的收藏基地,有一个被命名为“红旗车间”的厂房。一进厂房,即可看到车间门口两侧夺目的红色字幅:“振我中华瑰宝,红旗万世飘扬”。
  如今,他由对红旗车的热爱,延伸到对中国汽车的热爱。鉴于上次制作红旗车模上获得的成功,在未来,他还考虑将企业转型,转至汽车零件方向。“不管是做我的本行厨具,还是车模,我都把它们当艺术品来做。因为无论是做什么,我都希望能做到最好,做行业里的NO.1!”汪恩光先生认为凡事力求最好,亦不失为红旗精神的一种。
  随着时代的变化,红旗精神感染了像汪恩光先生这样的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它是一个时代的奇迹,更是一场生活的砥砺,引领着无数人为之痴迷和倾心。在未来,红旗精神仍会在像汪恩光先生的身上继续传承和弘扬,照耀每一段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故事!
其他文献
陈惠森先生是一位至诚用心的绘画导师,每堂课前,他会早早地将各种资料凖备齐全,只为了在学生们眼前还原一个他们未曾见过或极少见的美好世界;他常带着孩子们外出写生,是为了让大家能更真实地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感觉。他追求的绘画风格是一种以真实为前提,辅以创新而合理的改变为风格。而他自己也正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说:“艺术,来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陈惠森先生,儿童启能教育中心绘画导师,教授中西书画,並
期刊
2012重庆大厦周年晚会精彩纷呈
期刊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等等。明清晋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捐输助饷、购置土地、高利贷资本等方面。  明清晋商的成功之道  明清山西商人称雄国内商界五个多世纪,“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他们的自我写照。他们的成功,令人注目。他们的成功,就在於他
期刊
李德权先生是一位在平凡中演绎不平凡的奉献人士,他並非大富大贵,但卻拥有一颗体恤社会冷暖的爱心。自学生时代接触社会义务工作开始,近三十年来,从未间断一直积极参与,全心投入,不求回报,在多个社团里担任公职。他说,“一个公益的社会、慈善的社会、和谐和社会,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香港七百万人口,只要每个人肯用心付出一点时间和爱心,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青年时代,播下服务的种子  春天里播下健康的种子,
期刊
王建新先生是香港瓷砖洁具业总商会会长。常年经营瓷砖洁具的他心繫行业,秉承该会宗旨,团结各位同仁致力发展陶瓷、洁具行业。在会务工作中,他合力务实、亲力亲为,组织社团成员到内地参观、交流,了解中港市场,促进双方关係发展、联繫各地同行。在香港构建出一个规范、专业、高质的行业市场。  社团 团结同行  当代家装产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量大,种类、品质、数量让人眼花缭乱,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兴盛。随着一座座高
期刊
余锦基先生 堪称香港公益金的代言人,足球、赛车、公益是他身上最显着的标志,他带领香港队争得世界杯小组出线权、筹办轰动一时的七十年代港京拉力赛、《余欲有言》的全部收益捐赠公益金。一桩桩使人记忆犹新的善事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继承父志,他自九龙乐善堂开始从事社会服务,从此日积月累,于各慈善社团里出心出力,有口皆碑。他说:“生活应讲求味道,而做善事正是我生命中一项重要的调味剂。”公益人生,绚烂如斯!  【
期刊
陈达文先生是一名矢志守护东区居民的无私服务者,他宽厚博爱、心存善念,多年来将“善心、爱心、关心”倾注于社区服务,全心全意为当地长者送去生活中的温暖以及心灵上的感动,为此凝聚了一股强大的服务力量和服务队伍,带领众义工和会员齐心协力,共同致力将香港打造成一个和谐家园而努力!未来,他渴望将服务社区的重任顺利地交予年轻一代,继续健谊社成立以来的活跃与善行!  【陈达文先生,健谊社主席、太古城第四期业主代表
期刊
徐锦祺先生 十二岁跟师学医,十九岁学成出师,自正式挂牌行医,治病救人,已积攒三十余年的悬壶心得。作为中医,他常怀仁心,施以仁术,以治愈、根治疑难杂症,消解、去除患者久病之苦,为最大快乐。他喜好钻研医术,自创手法,更乐于传道授业 ,弘扬中医,如今,正积极和广大同仁一道争取权益,为此努力。  执着行医三十年  徐锦祺先生与老师老国洪师父的相识源于一次偶然。“那是1968年,胞弟的一只手臂骨折,家人带他
期刊
波罗的海
期刊
11月2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香港大学校监梁振英向篮球明星姚明颁授名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当日,香港大学举行第187届学位颁授典礼。  姚明的眼光独到,思维快捷,无论作为运动员还是姚老板,总能在一些领域给大家带来新的惊喜。从姚餐厅、姚基金到上海男篮,姚明以老板身份稳步前行。姚明现任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俱乐部董事长,是世界著名篮球运动员、“姚基金”创办人、国际特奥委会董事及全球形象大使。香港大学颁授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