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zde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学习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常忽略学生的思维发展模式,学生常常被动地学习,对老师有依赖性。所以,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主动性 提高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应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并不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和梳理知识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生学会提问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问。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们应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和考点来提问题,打破传统的“知识型”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过于重视知识的单向传授,教师应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整合信息,这样才能让学生从“知其然”变成“知其所以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注重基础,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技能,这样学生的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训练和提高,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对象成为创造型人才。
  例如,在教授李清照的《一剪梅》时,我结合高考诗歌鉴赏的考点要求,分析教材特点,精巧设问,引导学生热烈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我指导学生对比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特点,提出疑问:“李清照因何而愁呢?李清照为什么会从《如梦令》的无忧无虑转变成现在的相思之愁呢,她的人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学生通过解答这两个问题,深刻理解诗歌传递的信息。接着,我结合高考考点,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起初,学生常在提问时找不到头绪,把握不住要领,但我会及时鼓励他们,激发学生的思维,渐渐让学生达到“会问”的目的。如我引导他们提出这一问题:“这首词无处不言愁,行行沉愁,句句藏愁,请在词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愁绪的意象。”让他们明白,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在“通过意象来把握作者的感情”,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讲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最后,我还结合课文重点进行拓展,教给学生解答诗歌的方法。例如,我对学生提出要求:(1)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2)展开想象,学会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美。学习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找出诗中的主要意象;第二,展开想象,为意象填补空白;第三,串联组合,构成画面。
  通过一步步引导,让学生明白了李清照的个性决定了她的作品风格。同时,教师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二、开放型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讨论和表达
  教师可以进行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方式,只有开放,才有活力。开放的阅读教学已成为一种必要方式,它使教学不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而是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基础,适应时代的变化。我们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让学生在各种场合运用语文知识,让语文变得生活化。
  所谓“讨论”,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不脱离文本内容,基于高考考点,通过众多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讨论是为了激发和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讨论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由教师单向传递信息的模式,形成了多方位甚至全方位传递知识信息的模式。因此,我在课堂中经常引导学生消除胆怯心理,大胆参与讨论。首先要选好主题,其次要各抒己见、表述准确、语言得体,最后老师要善于营造气氛,进行鼓励性点拨。
  如在教授苏洵的《六国论》时,我认真备课,梳理思路,巧设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合作,完成以下问题:你怎样看“六国破灭”?比较阅读苏洵的《六国论》和苏辙的《六国论》,并谈谈你的想法。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各抒己见。在讨论时,学生往往会出现这些问题: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也不愿意妥协。但在我看来,出现这种情况是很好的,说明学生真正参与到了讨论中,我们不必苛求统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
  再如,在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前说说”,话题自选,目的就是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记得一位同学的“课前说说”是展示中国风音乐的魅力,当时她极力推荐河图的《倾尽天下》,我记得她说:“倾尽天下的歌词向我们传递了中国语言的魅力,很多同学不是在写作文时有词穷之感吗?或许你们可以从这些中国风的曲调中找到感觉,并受用在作文中。”当时她这么一说,很多同学茅塞顿开,这不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素材在身边、美的语言在细节吗?中国风的歌词是源于诗词曲赋的,在反复吟唱时,自然就熟稔于心了。习作时如适当引经据典,不仅让文章锦上添花、富有诗性美,又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学生通过阅读分享,不仅锻炼了表达的胆量,也锻炼了自己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收获了新的写作素材。
  适当的课堂讨论与分享,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进而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三、教师辅助学生,共同梳理知识点
  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于对各个知识点的梳理。语文知识点范围广,学生的思维又相对比较狭窄,很容易造成教学上的困难。
  我常以练习式、点拨式、总结式三种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练。例如,在进行小说阅读训练时,我常以“方块式的训练”模式进行强化训练。小说阅读的题型多样,在复习时,我会先把高考有可能考到的题型让学生有一个大体认知。只有熟知考查方向,才能有针对性地复习。在训练过程中,最大的疑难是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不过,这也带有一种普遍性,毕竟和学生的涉世经验、阅读量和思维逻辑有关。于是,我常常在导读时进行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握好小说的主题。首先,要找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然后找出他们的矛盾冲突或关系网,主题往往就是在人物的矛盾冲突和关系网中凸显出来的,小说的主题往往是以小见大,一般是抨击某种社会现象,赞美某种精神,或批判某种观点等。通过多训练、多导读,学生便会在此过程中慢慢把握小说的主题。
  在平常的阅读训练中,还要注意区分一些典型题型,让学生明确该从哪些方面去答题,做到分分必争。例如,小说对标题题型的考核,往往有如下提问方式:小说的标题有什么作用?小说的标题有哪些含义?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区分题型,找准切入点,准确答题。我辅导学生梳理答题方法,对于标题的作用要从如下几点去作答:①主题角度。②人物角度。③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氛围)。④情节角度(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情节一波三折等)。⑤修辞角度。⑥是否一语双关。⑦效果: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的含义或意蕴从如下几点进行作答:①表面含义。②深层含义。
  对知识点的梳理,必须建立在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如何梳理,才能提高学生的悟性,做到熟能生巧,应对自如。
  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好比舞台,舞台越大,学生受用的程度也就越大。作为教师,我们不要被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所左右,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詹波《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速读·中旬》2015年第5期。
  [2] 江希《增强学生学习高中语文主动性的策略》,《新校园·上旬刊》2013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思辨性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引入思辨性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思考,进一步对作者进行质疑,更深层次挖掘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体会文章的内涵。但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注意教学策略,不能本末倒置。以下就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效率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辨性阅读 教学策
摘 要: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产业不断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构建更加高效、积极的学习氛围。“微课”资源是教育现代化、技术化的产物,将其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重大作用。本文简要分析“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 初中语文 运用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突
摘 要:“立学课堂”模式下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立在“学”的正中央,让学生真正地、真实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的生命表现为“在场”的积极状态。而不是被动状态。教师应该以主人地位的确立来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以主人权益的行驶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幸福感,以主人活动的体验来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的发展。  关键词:立学课堂 语文教学 实践探索 
摘 要: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主要是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口头及书面的表达练习,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运用能力,为进入高阶段的写作打下基础。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写话情况,选择恰当的指导策略,带领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写话活动,适当降低写话的难度,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逐步地引导他们的文字表达从口语转向书面语言,并规范他们的书面用语,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实现提高学生写话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低段
摘 要:口语交际重在生活实践中语用,它与学生的知识、语言和情感储备密不可分的,更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渠道。如何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自由参与交际,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是教师创造性地解读课文、走进生活、接近学生的有益尝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积累,学生在交际过程中会障碍重重,兴趣难以激发。情境体验,抓住了生活元素,充分激活学生的视角,从而促发
摘 要: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来源于对祖国、对教育、对学生真诚的爱,来源于教师诗意的解读与精湛的教学艺术,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诗意语文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统一,是浪漫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统一。  关键词:底蕴 诗意 栖居  荷尔德林这样写道:“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语文教学活动同样充满劳绩,那么,语文课堂中的师生是否也能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教学工作应该积极迎合新课改的要求,落实各项教学工作。其中,语文教学作为中职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理应严格按照新课改教学原则以及素质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师人员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规划,加强兴趣教学的力度。本文即对中职语文兴趣教学的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职语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28  阅读和表达是语文课程的全部归属,也是一组互为反哺的学习关系。叶圣陶先生在谈到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时讲道:“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
摘 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也应让小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这符合“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能使小学学生得到更好的人生发展和人格完善。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应用策略  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小学生传统思想
摘 要:近年来,随着德育教育在初中的广泛推行,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原则,肩负起班级管理的重任,不断加强沟通与管理水平,强化对学生德行与素养的引导,借助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培育,实现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工作的同步发展,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德育工作 策略  一、以人为本开展德育教育  新课程改革在初中的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