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le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幽门螺杆菌和胃癌之间的联系。 方法:对我院的353例接受胃镜检查和病理性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他们经过诊断确诊为胃癌和胃溃疡疾病后,在病灶处的中央和边缘取部分组织用来进行病理检查,于幽门6厘米处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若是这两种检查方式中任意一种呈现阳性,说明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结果: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几率大约是69.8%,而且在患者的不同患病部位中感染率没有差异性变化,不同的胃部疾病之间存在差异性。 结论:胃癌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癌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杆菌; 感染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60-01
  医学界对于幽门螺杆菌和胃癌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本文针对我院的353例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希望能够寻找到幽门螺杆菌和胃癌致病之间的联系,现有如下报道。
  1 对象和方法
  353例病人均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胃癌组63例中男50例,女13例,年龄37~73,平均58.34岁;胃溃疡组71例中男56例,女15例,年龄32~75岁,平均58.40岁;慢性萎缩性胃炎组76例中男46例,女28例,年龄35~75岁,平均58.34岁,慢性浅表性胃炎组143例中男87例,女56例,年龄40~75岁,平均58.38岁。
  胃癌和胃溃疡病人均在病灶中央及边缘取组织5~6块做病理学检查[1];各组病人都在幽门5~8cm处粘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并作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学及HP银染色检查),二者之一阳性即确定为HP感染。
  2 结果
  各组病人的HP阳性例数:胃癌组44例(69.8%);胃溃疡组47例(66.2%);慢性萎缩性胃炎组41例(53.9%);慢性浅表性胃炎组41例(28.6%)。病变各组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HP感染与胃癌部位的关系:胃窦或幽门癌27例,HP阳性18例(66.7%);胃体癌21例,HP阳性17例(80.9%);胃底癌5例,HP阳性3例(60%);贲门癌8例,HP阳性5例(62.5%)。各部位胃癌HP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此次研究的患者属于胃癌发病低发区,患者浅表性胃炎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当地感染率要低很多。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几率是和当地的卫生基础有关,像是饮用水、卫生条件、饮食习惯、居住环境等等有着紧密的联系[2]。口、粪便是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者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一般机体也不会对幽门螺杆菌进行自我清除,因此一旦感染就容易终身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逐渐的演变成胃炎,部分患者或形成胃溃疡,有小部分患者会形成胃癌,各地区有较大差异。
  研究中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3.9%,比起浅表性胃炎组患者,几率要高一些,而萎缩性胃炎和肠化又是癌变的前期表现。肠型胃癌的产生和幽门螺杆机有着紧密的联系[3]。幽门螺杆菌、宿主、环境等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胃癌的形成。根据研究显示,1、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提升胃癌的发病率。2、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有助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的控制,至于能够逆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3、早期胃癌治疗后,通过消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发挥降低复发率的作用。此次研究中,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几率达到了69.8%,且不同区域的感染率无变化,说明幽门螺杆菌在胃癌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胃溃疡变为胃癌是目前医学领域研究和探讨较多的问题,有些患者在初期的时候就属于胃溃疡型胃癌。此次研究的患者中亏溃疡组的患者感染率在66.2%,胃窦溃疡为59.7%。根据其他的研究结论表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和胃癌发生率的联系非常紧密,随着感染率的增加,胃癌发生率也上升,且致死率提升。本组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浅表性胃炎组要高,说明了这个结论的真实性。
  幽门螺杆菌目前是世界医疗组织认为I级的致癌物。可是幽门螺杆菌的致癌机制不是那么的单纯,其过程较为复杂,且收到很多的过程因素影响,因此研究起来非常的复杂,而且幽门螺杆菌能够释放出细胞毒素和炎症因子,让DNA受到损害和变化。cag阳性菌属感染可能与胃癌的关系更密切。Parsonnet的研究显示,HP感染者中cag血清反应阳性和胃蛋白酶原较低浓度可增加癌变的危险性。HP感染既可引起肠型胃癌又可引起弥漫型胃癌,其中cag阳性的HP菌株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更具显著意义。cag阳性菌株引起肠型胃癌是阴性的3倍,而cag阴性菌株似乎与胃癌有较低的相关性,且仅仅与弥漫型胃癌相关。这提示HP的致癌机制在肠型和弥漫型胃癌的发生上可能是不同的。早期巢式流行病学就已经论证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胃癌发生率要比没有感染的患者高出3至6倍,现在关于该类关联性研究也是越来越多,结论也直指这一论证结果。
  胃癌的形成过程复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幽门螺杆菌可以当做胃癌产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胡伏莲,周殿元.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第2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OMGE临床指南-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病学,2007,12(1):40-52
  [3]林三仁,张莉.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210-121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机关干部体检正常心电图的变异现象。方法 对我门诊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进行体检的机关干部12联导心电图进行抽样,对100例机关干部12联导心电图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00例机关干部12联导心电图中,68例(68.00%)正常,2例(2.00%)出现异常,30例(30.00%)超出正常心电图诊断标准并非异常心电图现象。具体表现形式为:心率在40-60次/min,PR间期较
期刊
【摘要】在妇科的诊查中,宫腔镜的使用是十分普遍的,其有效的使用可以对异常子宫出血原因进行详尽的分析,本文将对宫腔镜检查中异常出血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积累宝贵资料。  【关键词】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38-02  宫腔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整个宫腔形态、颜色,而无盲区,并对可疑病变部位定位活检,是
期刊
【摘要】目的: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通过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总结相关的有效诊断方式与治疗方法。结果:在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中发现,导致消化性溃疡的致病机制比较复杂,其中主要的因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及粘膜屏障的受损。消化性溃疡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医学辅助检查为诊断依据。消化性溃疡多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手段,其中包括休养及手术治
期刊
【摘要】依据现代信息化战争的理论,为了使医院的卫勤分队在作战、遇灾时能够做出恰当的决策,并配合着部队行动,医院参考了现代战役对其医疗保障的各种要求,需从决策、分配、信息交换、部署、评估等各方面设计出一套有效、迅速、完整的应急指挥系统,来提高对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能力。  【关键词】应急指挥系统;卫勤;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疗养院给老年人开展心理康复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从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在我疗养院的老年人选取2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观察组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身体健康状况给予一系列的心理康复措施,对照组老年人对其健康状况进行疗养。观察对比半年后两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结果:半年后调查发现,观察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本社区成年人乙肝疫苗接种意愿及接种情况,制定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的策略。方法:采用多阶级与概率比例规模(PPS) 抽样结合的方法,抽取本社区823名成年人(包括外来居住农民工及学生),针对其对乙肝疫苗的认识了解、接种意愿及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823人中,247人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率30.01%。且文化程度越高,疫苗接种意愿及接种率越高,收入越高,疫苗接种率也越高。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冬春季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与预防效果。方法:对春季发生的常见疾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制定诊治和预防方案。结果:公共和个人卫生条件、易感人群是发生冬春季发生的消化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原因。结论:做好冬春季消化道传染病和呼吸道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工作,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诊治;预防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应用颈动脉超声的价值,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28例,其中脑梗死患者308例,设为观察组A,另外120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设为观察组B;选取同期住院非心脑血管病患者120例,设为比对组。均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部血管内膜情况、斑块情况,探讨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MR成像与超声检查对孕中晚期“胎儿胆囊未见”诊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到2013年10月我院产前行MR成像与超声检查的孕中、晚期胎儿胆囊异常的所有病例16例。每例胎儿由两名超声医师行系统超声检查和MR成像。结果:超声组16例胎儿胆囊异常病例中实施动态监测,其中10例胆囊未显示,4例为胆囊内强回声,2例为双胆囊。与MR成像相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
期刊
【摘要】本文综述了多种手性拆分技术及拆分原理,介绍了区带毛细管电泳拆分技术和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种类,并列举了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试剂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中的应用。  【关键词】手性拆分;毛细管区带电泳;羟丙基-β-环糊精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47-03  1 引言  手性(chirality)是用来形象描述化合物分子结构
期刊